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计算机已经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各个领域普及起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引导 创设 兴趣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数字化校园”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方向转变。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计算机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以便顺利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适应信息教育发展趋势;在此,我简要谈一下如何上好计算机技术教学课,以此共勉励。
首先,要研究学生、分析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学生、课程是课程改革基本要素。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要研究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性,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节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各个学校之间硬件环境差异很大,因此导致学生上中学后所掌握的知识程序有很大差异。在上初一第一堂课时,我没有急于上新课,而是调查学生“能用计算机为自己做些什么事情?”。通过调查,我发觉有的同学能够上网浏览信息,有的会用WINDOWS自带的绘图软件绘图,更多同学会一些游戏。对学生实际有了大致了解,我便开始研究教材,调整教学顺序。在教学中,我安排两个学时,学习键盘指法操作,然后学习WINDOWS窗口基本操作,并且补充了鼠标操作知识。
其次,要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情绪、兴趣、动机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其中最直接影响因素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心探求未知领域。学生的兴趣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人对自己喜好的事物感兴趣,另一个是在老师等外界引导下产生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大致有三种模式:
(1)课之前实施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形式多样,我们可以总结前一节课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知识内容,也可以从近期身边发生的热门话题入手等。例如:我在讲WORD2003版式设计时,从平时学生喜欢办班报入手告诉学生用计算机办班报具有方便、字体工整等特点,启发学生用计算机替代手工办班报。
(2)充分利用实景教学,创设课堂情景
网络环境本身具备的优势使实景教学变得非常容易。信息技术课操作部分都可应用多媒体控制台操作演示,边讲解边操作这样师生教与学都变得相对容易,既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又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问题情景
信息技术科学性很强,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人为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勤于动脑;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很强,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预料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适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多加鼓励,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下学好每一节课。
再次,“任务驱动”,“强化实践”也是一条很好的经验。
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能力;“实践出真知”,我们在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在课堂上,我前20分钟讲解、深入,剩下20分钟让学生练习,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目的去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使他们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不仅仅运用于上机练习,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忽视,根据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将所讲的内容隐含有一个个任务中。
最后,简要谈一下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
创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伟大实践。虚拟世界里学生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势获取信息。作为教师更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工作服务,在网络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本身是一个具大的空间,开放性是一个显著特点,它会给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网络道德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引导 创设 兴趣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数字化校园”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方向转变。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计算机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以便顺利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适应信息教育发展趋势;在此,我简要谈一下如何上好计算机技术教学课,以此共勉励。
首先,要研究学生、分析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学生、课程是课程改革基本要素。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要研究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性,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节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各个学校之间硬件环境差异很大,因此导致学生上中学后所掌握的知识程序有很大差异。在上初一第一堂课时,我没有急于上新课,而是调查学生“能用计算机为自己做些什么事情?”。通过调查,我发觉有的同学能够上网浏览信息,有的会用WINDOWS自带的绘图软件绘图,更多同学会一些游戏。对学生实际有了大致了解,我便开始研究教材,调整教学顺序。在教学中,我安排两个学时,学习键盘指法操作,然后学习WINDOWS窗口基本操作,并且补充了鼠标操作知识。
其次,要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情绪、兴趣、动机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其中最直接影响因素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心探求未知领域。学生的兴趣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本人对自己喜好的事物感兴趣,另一个是在老师等外界引导下产生的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大致有三种模式:
(1)课之前实施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形式多样,我们可以总结前一节课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知识内容,也可以从近期身边发生的热门话题入手等。例如:我在讲WORD2003版式设计时,从平时学生喜欢办班报入手告诉学生用计算机办班报具有方便、字体工整等特点,启发学生用计算机替代手工办班报。
(2)充分利用实景教学,创设课堂情景
网络环境本身具备的优势使实景教学变得非常容易。信息技术课操作部分都可应用多媒体控制台操作演示,边讲解边操作这样师生教与学都变得相对容易,既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又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问题情景
信息技术科学性很强,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人为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勤于动脑;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很强,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预料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适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多加鼓励,给学生表现自我、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下学好每一节课。
再次,“任务驱动”,“强化实践”也是一条很好的经验。
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能力;“实践出真知”,我们在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在课堂上,我前20分钟讲解、深入,剩下20分钟让学生练习,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目的去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使他们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不仅仅运用于上机练习,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忽视,根据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将所讲的内容隐含有一个个任务中。
最后,简要谈一下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
创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伟大实践。虚拟世界里学生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势获取信息。作为教师更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工作服务,在网络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网络本身是一个具大的空间,开放性是一个显著特点,它会给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绝不能忽视网络道德建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