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斋藤秀雄先生《指挥法教程》关于“点的预测”的学习和运用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唱起声是完成一首合唱作品的关键,是鉴别一个合唱队好坏的重要标准。群众合唱团在起声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痼疾”,鉴于合唱起声训练方面的专项信息资料较少,因此只能是在实践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寻求办法,摸索经验,去粗取精,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起声训练手段。
  [关键字]群众合唱 对拍点的预测——跳绳的启示 起声状态准备
  群众合唱团在起声上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唱不到点子上”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既发生在乐曲的开始,也常见于乐曲的进行中。对起声“激起”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是指对于开始唱、奏一个音时坚决、精准、干脆的一种状态。在歌唱中,激起划分为:硬起、软起、舒起。歌唱时,不管是以何种方式激起,都要有一个起声点,这对于独唱而言比较好办。但对于合唱团而言,众多的人必须同时在这一个“点”上激起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起声要求合唱团员统一是很重要的。鉴别一个合唱队的好坏,起声是一个最容易鉴别的方法。”马革顺老先生的这段话的意思说得直白就是起声好与不好是鉴别一个合唱团质量优劣最起码的标准,一个合唱团如果连这个起码的标准都达不到,其好坏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笔者认为:“起声”训练,应当引起“过渡性群众合唱团”的重视。群众合唱多以“激起”为主,“激起”又叫硬起声,要求出声整齐划一,毫不拖泥带水。笔者发现,许多群众合唱团在“激起”那一瞬间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慢那么一点点——“滞后起拍”,造成起声混乱。经过细致观察,发现这一些人在起声时,完全没有进入“歌唱状态”以至在原本该起声歌唱的拍点上才吸气出声。在实践中,笔者通过观摩,观察,分析,把造成起声不统一的原因归纳为:一、起唱时对拍点预测不准;二、起声状态准备不充分。本文试图就个人如何解决此两方面问题,谈谈训练心得。
  一、起唱时对拍点的预测——跳绳的启示
  关于“点的预测”,日本指挥教育学派奠基人斋藤秀雄先生在《指挥法教程》中指出“在很多场合,点不能使人准确的预测,这是造成合唱(奏)混乱的最大原因。所以,能使人明了,准确地预测出点这件事,可以说是指挥的第一重要关键所在,首先让指挥仅仅只做划圈运动。如果我们依一定的速度,反复的做划圈运动,按照其周期,在这里就可判定出某种速度。但是,如果仅仅只是按一定的单一的速度循环的话,是不能产生节奏的。”如何才能产生节奏?我们在圆圈上固定出某一个点,好像是从这个点上打出的一样,初速要快。以这个快的初速为起点,一面逐渐减速,一面划一个圆圈又返回到原点。又像重新打出那样同样的划动。如果反复做这样的运动的话,就产生了节奏。而其速度也就是通过点到点之间一周的时间来确定的。”
  那么,如何确定这个“点”呢?斋藤秀雄先生作了这样的论述:为了让演奏者或演唱者能准确地预测出这个点,“我们试着在点后做一次减速之后,向着下一个点做加速运动。这样做的结果,即可以使演奏者(演唱者)毫不费力地抓住点。简言之,演奏(或演唱者)通过“加速+减速+加速”这样一个运动过程预测到了这个点。笔者发现,按照斋藤秀雄先生所描述的用加速,减速方法划出来的这个圆圈与平常我们见到的大众体育项目集体跳绳中那两个絷绳者抛绳时所划出的圆圈的轨迹形态、包括点位的确定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集体跳绳这项简单的运动让大家在十分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并掌握斋藤秀雄先生抽象的“点的预测”理论。并建立起对‘点’预测的心里节奏。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防简单剖析跳绳的过程:
  1、当絷绳者按顺时针方向开始抛绳(我们可以主观想象这就是开始划圆圈。):当绳从上往下切过地面后绳子向上那一瞬间,绳子运行的速度最快;当绳子依靠贯性继续向上经最高点下落那一时段,速度相对较慢。也就是说,抛绳时所划出圆圈的轨迹形态与斋藤秀雄先生所描述的用加速,减速方法划出来的这个圆圈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是:斋藤秀雄先生所描述的用加速,减速方法划出来的这个圆圈是人为的,而跳绳则不论絷绳者按什么速度抛绳,也不管絷绳者主观意向如何,由于绳子是软体的,所以绳子不可能按均速划圈,跳绳时所划出来的圆圈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2、再来看看跳绳者:当跳绳者按抛绳的节奏进入跳绳,有两种情况发生,第一种情况是跳绳者顺利地合着抛绳的节奏跳下去;第二种跳绳者不是踩不到点上,绊住绳子就是把绳子踩压在脚下。这让我们很直观地了解到合唱队员中哪些人对点的敏感度高,节奏感好。很显然那些能顺利地合着抛绳的节奏跳下去的人对点的预测比第二种情况那些人好。掌握这些情况,对于一名合唱组织者非常重要。因为,这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制订,进行下一步节奏训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在跳绳过程中,你仔细观察,多数人在跳完第一下后要自然地合唱着拍子再轻垫一步,这一步点正好与绳子借抛绳惯性以最慢速度越过最高点同时同步。而更为巧合的是这一现象正好与斋藤秀雄先生“关于第二落点”的定义不期吻合“如果我们采用这种加速手段,将最高速度处通过的点称作为第一落点的话,那么,我们采用减速手段,就可以在最低速度处得到第二点。”;“对于第二落点,往往引不起注意。可对于一个搞指挥的人一说,这第二落点无凝是非常重要的。请无论如何不可忘记它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指挥家常常围绕这两点间的运动,不余力地投入表示节奏,速度的所有技术。”
  其实,“准确地预测出点这件事,”不仅仅是指挥的事,更应该是所有参与演奏或演唱人的事。作为一名合唱队员,当我们了解了这些知识一定能更好地服从,配合合唱指挥演译作品,让平面的乐谱释放出精彩的魅力。因此笔者认为,用这种简单易行的跳绳游戏来建立合唱队员“起声”概念是值得“过渡性群合唱团”借鉴的。
  1、在跳绳训练过程中要求:
  (1)关于“点的预测”理论,我们要有意识地提示大家在跳绳训练过程中注意绳子绕圈形成的轨迹,绳子绕行的速度等;
  (2)要轮流絷绳,每人跳四个八拍为限,出现上述第二种情况即绊住或踩压绳子的队员要重跳,重跳时,要强调他们随着绳子绕圈切过地面的节奏咀里数“一、二、三、四“,进入跳绳;   2、在训练后提示大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绳子绕动时划出的是什么形状——轨迹;
  (2)绳子绕动时是否是均速运动?如果不是,那绳子绕动中,哪一段速度快,哪一段速度慢?
  (3)当大家的回答归纳起来形成一个正确答案后,根据大家的答案一步步地在画板上画出絷绳者抛绳时所划出的圆圈的轨迹形态,而后再把斋藤秀雄先生所描述的用加速,减速方法划出来的这个圆圈画在板面上,通过比较加深大家对“点的预测”理论的映象。
  二、起声状态准备
  前边,我们通过跳绳游戏建立起对“点的预测”概念,下面讨论“起声状态”,对此,马革顺老先生在其所著《合唱学新编》一书中已有精辟的论述:“群众合唱多以“激起”为主,但激起的程度和分寸必须根据作品内容的要求为依据。同时在起声之前,必须有统一的准备,在形成乐器的形态上,首先必须准备好:1、气息的支持,2、声带的闭合、3、共鸣腔的打开(而在歌唱的具体准备上,又必须将即将发出声音的音高、音量、情绪、音色),4、韵母(歌唱时是在韵母的形态上发声母,而不是相反)的应有形态准备好,然后在应有的瞬间(而不是在应有的瞬间之后)发出声音,这才是起声的应有过程。若不这样准备好而发出的起声,就一定是在起声后才逐渐过渡到应有的发声状态,那么所产生的声音就形成一种“臃肿”的音量和音色。这种声音所造成的合唱音响,是臃肿无力的。”但在其论述中却没有提供给我们“起声状态”的具体训练方法。因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以上所述之“起声状态”实际包含两个概念——“歌唱状态”和“起声状态”。“1、气息的支持,2、声带的闭合,3、共鸣腔的打开(这指的是“歌唱状态”),4、韵母(歌唱时是在韵母的形态上发声母,而不是相反)的应有形态准备好(这指的是“起声状态”)。两者之间有区别,但又自然溶合。在实际训练时,着重强调“歌唱状态”,暂不要提示”在韵母的形态上发声母”,因为过多的抽象概念往往把人搞糊涂,而且效果不好。比如《娄山关》第一句歌词的第一个字是“西”,这时,如果我们强调“在韵母的形态上发声母”,结果是大部份队员发出来的声音一定是又“挤”又“扁”。因此,训练时,不论第一个音是什么韵母,是开口音还是闭口音等,都统一发 “啊”(无论有无音高),因为“啊”这个音最容易检验队员们的“歌唱状态”是否正确。练习以4/4拍为例,这个“啊”发在第三拍上,指挥借第三拍向外打的势,做一个夸张的扩开动作,以提示大家扩张歌唱器官进入歌唱状态。注意,第三拍比前两拍打的速度稍快;第四拍是“气口”。在无音高训练中,指挥可在第四拍节奏上用口语提示:“吸气”。
  参考文献:
  [1](日)斋藤秀雄.指挥法教程.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刘子英(1963—),女,文化馆员,1985年毕业于肇庆师范专科音乐系。中国合唱协会会员,广东省合唱协会理事。2002年成功举办个人演唱会,近年来,创作的歌曲参加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曾多次获奖,现任云浮市文广新局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
其他文献
活活临江水,流丹落晚霞。波光归海曲,日色近毗耶。  列坐蹲危石,衔标瞩锦沙。不堪频北望,万里帝阍赊。  ——明·王佐《临江晚眺》  高山岭古称毗耶山,海拔193米,位于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西北4公里处,“临高八景”之首的“毗耶灵石”便在其上。  “毗耶”一词源自佛教,亦作“毗邪”、“毘耶”。其意有三种解释:一是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二是指维摩诘菩萨,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三是指《维摩
期刊
她本来可以凭着更多才气横溢的诗作留名于世,她本可以凭着二十五岁的流芳年华再觅夫婿,她本可以不给后世人们留下这惋之不尽的叹息,可是,偏偏地,她走得那么果敢,只遗落一首诗作在人世,传达着她曾经的气息。而这仅存于世的一首诗歌,也宛若黛玉的焚稿,是被分外爱惜她的人,于炎炎烈火中,抢出来的零星片语,所以,后世的我们,才能窥见她的一二芳踪。但我们只知其姓氏为曲,只知她曾生活在烟台市牟平区这块千年古州大地上……
期刊
[摘 要]粤讴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产生于粤曲之前、有唱腔特色及独特艺术魅力的本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粤讴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为保护和抢救民间艺术,作者经过细致的调查走访,梳理出对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认识及建议。  [关键词]民间艺术 现状 保护措施  粤讴,又名越讴,是一种广东民间音乐曲艺,与木鱼、龙舟、南音、板眼被称为粤调。它创始于清朝嘉庆末年,时约公元1820年左右。粤讴的创始人是招子庸。招
期刊
[摘 要]婚姻作为家庭和社会的基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溯可追寻至周代,古籍记载为“昏礼”。《释名》给婚姻的定义是“婚,昏时之礼也;姻,女因媒也。”早在先秦时代,中国婚嫁程序就已确定,基本框架定有“六礼”:纳采(提亲)、问名(问姓名、请八字)、纳吉(订婚)、纳征(收受聘礼)、请期(定嫁娶之日)、亲迎(婚礼)。旧时南京的婚礼习俗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基本上承袭明代的仪式,从婚前到婚后,
期刊
[摘 要]民俗文化最能代表一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内质,这是由于他历史的悠久性、受众的广泛性、传承的自发性和发展的进步性所决定的。因此如何对待优秀的民俗文化,对于民族文化建设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提升来说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活动 城市多元文化  一个国家或民族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差异性,往往突出地表现在民俗文化的不同上。一个民族的文化,其魅力价值或者
期刊
[摘 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培育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从而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实力。  [关键字]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 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继
期刊
陕西“面花之镇”大荔县阿寿村制作的各种“花馍”,相传是古代金石礼品演化的产物,是流行于黄河流域麦产区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当地能工巧匠以面团的可塑性为基础结合传统民间故事创造出与民俗生活紧紧相关的造型艺术,质朴大方人见人爱,从清朝盛行至今。  每年“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庙会的日子,村民们都要提前三五天,靠巧手揉捏有关纪念药王孙思邈的面花,如药王洞、药葫芦、花轿、蜗牛山、药王戏楼、牌楼、狮
期刊
[摘 要]山茱萸与吴茱萸不同科、属,并非一个家族。吴茱萸叶和果具腺点含挥发性油,成为杀菌驱虫、逐寒祛风、去秽辟邪的材料,因而与重阳结缘;山茱萸不具此特点,不为重阳所用。吴茱萸本是茱萸所产地域的专指,与茱萸同义;古代医书和重阳诗词文章中所述茱萸乃吴茱萸,绝非山茱萸。食茱萸与吴茱萸同科异属是近亲,有类似特点和性质,唐以前两者并无严格区分。史载吴茱萸分布北沿曾达北纬39度线,有无吴茱萸或山茱萸要看当时情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舞蹈和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及提高舞蹈者素质两方面说明了视唱练耳课程在舞蹈专业中的重要性,简单分析了视唱练耳普遍在舞蹈专业中开展得不够好的原因,从而深入的分析舞蹈专业中视唱练耳教学该如何开展和应用的论述。  [关键词]舞蹈 视唱练耳 音乐欣赏 旋律 节奏  一、舞蹈专业中学习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无论是中国古典舞蹈,中国民间歌舞,还是国外舞蹈,舞蹈和音乐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舞蹈是人身体
期刊
苏绣,简单说来就是苏州地方刺绣,它最初起源于苏州吴县一带,后来慢慢发展,如今已遍及常州、无锡、扬州、宿迁等地,是我国四大刺绣之一。  苏绣产生的时间,最早一说是春秋时代。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春秋吴国贵族“绣饰华丽”,日常衣物甚至陈设饰品都用丝绣点缀。据说,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迄今为止,苏绣可以看到的历史大约在1100年——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苏州的几幅南宋苏绣经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