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的背景下,笔者试从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内涵出发,深入探讨目前高校在个性化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就业;个性化;指导
一、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涵义
所谓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一般认为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自身的性格和特长,对就业期望进行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定位,以减少其择业的盲目性和就业的随意性,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现了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大学生个性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就业指导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相关研究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而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细化及更高要求,我们在此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个性化就业指导内容欠缺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仅局限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技巧等被动等待的浅层次服务方面,缺乏系统的、一体化、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忽视相对来说更为重要的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更缺乏针对学生不同个性特点的指导,无法实现“人职匹配”的目标。
2.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形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仍然局限于原有的就业指导课、校园招聘会、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等等。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如个人就业心理辅导、个人职业适应性辅导、个人职业测评、个人体验式教育以及就业实践培训应用不多。
3.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队伍落后
一方面表现为专职工作人员数量少。各校的基本模式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院系毕业生辅导员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工作人员易受日常事务性工作所牵绊,影响了他们对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更谈不上去搞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专职人员数量少制约了外出学习和培训,进而制约了就业指导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专职人员接触学生仅限于课堂及日常咨询,无法深入学生,即使理论丰富,但苦于缺乏了解,而院系辅导员尽管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但苦于缺乏教育理论,而实际中专职人员与辅导员之间并没有很好地进行结合,使得个性化就业指导脱离实际。
4.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时效滞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将就业指导应用于大三或大四时期,而实际上,大学生就业指导不应该只是学生毕业时或择业时才有的临时事件。因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是不断形成和不断发展的,而这个过程是时刻受自身和外部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个过程会遇到许多困难与困惑,时刻需要不间断的外部指导,而就业指导中的基于就业的专业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在不同的阶段对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指导作用,而单单将就业指导以传授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应用于大三大四年级,明显滞后毕业生的实际需要,无法将就业指导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三、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随着个性化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根据上述总结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1.树立正确观念,认识并重视个性化就业指导
必须树立正确观念,正确理解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科学涵义,必须认识到个性化就业指导对毕业生终身发展的实际意义,要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与职业适应性测定,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态度需要、能力倾向、气质性格与特长,分析各种职业对人个性心理倾向和能力特长提出的要求,使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择业目标,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度,从而为职业生涯获得成功奠定基础,绝不能急功近利地把个性化就业指导与实现学校较高的“一次就业率”结合起来。
2.加大建设个性化就业指导队伍
目前,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短缺、素质低与理论实践脱钩成为了进一步发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瓶颈。所以,应一方面大力支持就业工作,把现有在岗的就业指导人员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学习和培训,使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另一方面,要严把进人关,把具有专业知识,热爱就业工作的人招聘到队伍中来。同时,要将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与院系辅导员及导师有机结合,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指导,更好地因人因时因地做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
3.实施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
在树立正确认识及加强师资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大努力,使个性化就业指导成为贯穿大学四年的指导教育。首先,应从大学大一入学起,就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档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个性测试,以达到学生自我认知的目的,使其了解自身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自我意识等心理成分,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和价值观。在大二阶段,随着专业课的深入,个性化就业指导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当今的就业形势,摆正心态,了解各自所学专业性质和特点,就业前景,进行一对一的职业生涯的设计,并促使学生认识并重视学习其目标所具备的能力。进入大三阶段,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各种能力,并围绕特长和爱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要着手了解学生对未来就业或升学的打算,有针对性地结合个人实际能力和所处环境帮助学生分析指导,并提高必要的考研辅导及实习培训机会。大四阶段应侧重在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上,如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搞好心理辅导等,针对择业期的具体问题进行择业指导,同时结合个性职业生涯档案,在就业高峰期时,针对不同的用人单位,一方面及时将就业信息通知到有职业意向的学生,另一方面则根据对毕业生的了解,更好地向用人单位推荐,积极促成正式就业。
4.因人制宜,针对性个性化就业指导教学方式
首先,按年级、按专业进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都应有不同的合理的教学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材,要有不同的讲授重点;其次,个性化就业指导课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对象等方面有所改革。要摆脱单纯授课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发言等。同时,在丰富就业指导课内容和形式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个性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求职应聘模拟比赛、企业体验日、科技创业园体验周、企业实习、考研模拟考场及面试等实践活动。
5.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咨询
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主要是通过组建专兼职就业指导咨询师,设立专门个性化就业咨询室、职业测评室,建立健全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方案,就业指导师利用专业测评软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个体进行个性化就业咨询。咨询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创业形势与政策分析、创业者综合素质准备、就业形势、就业程序、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技巧、个人评价、就业心理、考研政策分析与复习技巧指南等。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主要通过启发教育、平等协商、沟通交流、共同探讨等形式,提出建议、意见或者答疑。这种咨询既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既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既可以是定期定时的,也可以是不定期不定时的;既可以是团体的,也可以是个体的。
6.帮助学生塑造个性就业观念
在转变就业指导部门观念,改进工作方式,建设工作队伍的同时,还要塑造大学生的个性就业观念。人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进而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在就业问题上,也是如此。要想取得就业的成功,要竭尽全力树立科学的学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在改进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使毕业生真正成为就业过程中的主角。
我国的就业指导起步较晚,所以,对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研究更显得薄弱。但通过实际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看,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确应该在大学生大学期间如何将自身的兴趣爱好、所学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个性化就业指导传授了大学生一种终身就业的思维和能力,这势必会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发展。尽管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还存在若干问题与不足,但相信在就业工作者和广大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攻克难题,迎接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浩凯,万学章.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陈秋华,魏玄.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8(6).
作者简介:
杨兰生(1953—),男,高级政工师,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主要从事学生就业管理与研究工作。
吴越(1975—),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学生就业管理与研究工作。
【关键词】就业;个性化;指导
一、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涵义
所谓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一般认为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自身的性格和特长,对就业期望进行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定位,以减少其择业的盲目性和就业的随意性,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现了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大学生个性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就业指导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相关研究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而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细化及更高要求,我们在此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个性化就业指导内容欠缺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仅局限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技巧等被动等待的浅层次服务方面,缺乏系统的、一体化、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忽视相对来说更为重要的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更缺乏针对学生不同个性特点的指导,无法实现“人职匹配”的目标。
2.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形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仍然局限于原有的就业指导课、校园招聘会、专题讲座和报告会等等。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如个人就业心理辅导、个人职业适应性辅导、个人职业测评、个人体验式教育以及就业实践培训应用不多。
3.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队伍落后
一方面表现为专职工作人员数量少。各校的基本模式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院系毕业生辅导员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工作人员易受日常事务性工作所牵绊,影响了他们对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更谈不上去搞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专职人员数量少制约了外出学习和培训,进而制约了就业指导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专职人员接触学生仅限于课堂及日常咨询,无法深入学生,即使理论丰富,但苦于缺乏了解,而院系辅导员尽管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但苦于缺乏教育理论,而实际中专职人员与辅导员之间并没有很好地进行结合,使得个性化就业指导脱离实际。
4.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时效滞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将就业指导应用于大三或大四时期,而实际上,大学生就业指导不应该只是学生毕业时或择业时才有的临时事件。因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观是不断形成和不断发展的,而这个过程是时刻受自身和外部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个过程会遇到许多困难与困惑,时刻需要不间断的外部指导,而就业指导中的基于就业的专业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在不同的阶段对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指导作用,而单单将就业指导以传授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应用于大三大四年级,明显滞后毕业生的实际需要,无法将就业指导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三、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随着个性化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根据上述总结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1.树立正确观念,认识并重视个性化就业指导
必须树立正确观念,正确理解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科学涵义,必须认识到个性化就业指导对毕业生终身发展的实际意义,要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与职业适应性测定,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态度需要、能力倾向、气质性格与特长,分析各种职业对人个性心理倾向和能力特长提出的要求,使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择业目标,提高自己的职业适应度,从而为职业生涯获得成功奠定基础,绝不能急功近利地把个性化就业指导与实现学校较高的“一次就业率”结合起来。
2.加大建设个性化就业指导队伍
目前,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短缺、素质低与理论实践脱钩成为了进一步发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瓶颈。所以,应一方面大力支持就业工作,把现有在岗的就业指导人员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学习和培训,使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另一方面,要严把进人关,把具有专业知识,热爱就业工作的人招聘到队伍中来。同时,要将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与院系辅导员及导师有机结合,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指导,更好地因人因时因地做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
3.实施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
在树立正确认识及加强师资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大努力,使个性化就业指导成为贯穿大学四年的指导教育。首先,应从大学大一入学起,就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档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个性测试,以达到学生自我认知的目的,使其了解自身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自我意识等心理成分,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和价值观。在大二阶段,随着专业课的深入,个性化就业指导应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当今的就业形势,摆正心态,了解各自所学专业性质和特点,就业前景,进行一对一的职业生涯的设计,并促使学生认识并重视学习其目标所具备的能力。进入大三阶段,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各种能力,并围绕特长和爱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要着手了解学生对未来就业或升学的打算,有针对性地结合个人实际能力和所处环境帮助学生分析指导,并提高必要的考研辅导及实习培训机会。大四阶段应侧重在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上,如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搞好心理辅导等,针对择业期的具体问题进行择业指导,同时结合个性职业生涯档案,在就业高峰期时,针对不同的用人单位,一方面及时将就业信息通知到有职业意向的学生,另一方面则根据对毕业生的了解,更好地向用人单位推荐,积极促成正式就业。
4.因人制宜,针对性个性化就业指导教学方式
首先,按年级、按专业进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都应有不同的合理的教学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教材,要有不同的讲授重点;其次,个性化就业指导课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对象等方面有所改革。要摆脱单纯授课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发言等。同时,在丰富就业指导课内容和形式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个性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求职应聘模拟比赛、企业体验日、科技创业园体验周、企业实习、考研模拟考场及面试等实践活动。
5.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咨询
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主要是通过组建专兼职就业指导咨询师,设立专门个性化就业咨询室、职业测评室,建立健全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方案,就业指导师利用专业测评软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来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个体进行个性化就业咨询。咨询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创业形势与政策分析、创业者综合素质准备、就业形势、就业程序、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技巧、个人评价、就业心理、考研政策分析与复习技巧指南等。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主要通过启发教育、平等协商、沟通交流、共同探讨等形式,提出建议、意见或者答疑。这种咨询既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既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既可以是定期定时的,也可以是不定期不定时的;既可以是团体的,也可以是个体的。
6.帮助学生塑造个性就业观念
在转变就业指导部门观念,改进工作方式,建设工作队伍的同时,还要塑造大学生的个性就业观念。人们常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进而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在就业问题上,也是如此。要想取得就业的成功,要竭尽全力树立科学的学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在改进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使毕业生真正成为就业过程中的主角。
我国的就业指导起步较晚,所以,对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研究更显得薄弱。但通过实际就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看,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确应该在大学生大学期间如何将自身的兴趣爱好、所学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个性化就业指导传授了大学生一种终身就业的思维和能力,这势必会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发展。尽管在个性化就业指导中还存在若干问题与不足,但相信在就业工作者和广大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攻克难题,迎接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浩凯,万学章.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陈秋华,魏玄.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8(6).
作者简介:
杨兰生(1953—),男,高级政工师,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主要从事学生就业管理与研究工作。
吴越(1975—),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学生就业管理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