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职业属性”的高职语文同时兼有文化课、基础课、技能课的职能。首先,它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重任;其次,它要为学好专业课打基础;最后,它要培养学生“能说会写”的上岗能力,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增加砝码。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思维和评价能力、交际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使高职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语文 语文综合能力 培养方法
一、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岗前教育,“职业属性”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本质区别,“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1]。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作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性职业人才的高职教育,就必须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 职业素质”的综合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必须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为导向,实现“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周济,2005)。
基于“职业属性”的高职基础课程一方面承担着传播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所需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重任[1]。高职语文同时兼有文化课、基础课、技能课的职能。说它是文化课,是因为它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重任;说它是基础课,是因为它要为学好专业课打基础;说它是技能课,是因为它要培养学生“能说会写”的上岗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毕业后将不再是继续升入高一级的学府深造,而是走上社会,加入到劳动者的行列,成为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职业队伍中的一员。临近毕业时,他们要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答辩这一关;就业前,要过求职面试这道坎;工作后他们更是要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也就是说,在许多情况下,许多场合中,他们需要做报告、做动员、写总结、汇报工作、发表演说,需要游说、洽谈、陈述和辩论,需要书写和处理公文、信函、报刊及其他信息资料,需要专心、耐心、冷静、礼貌地听取别人的讲话,需要运用高素质的思维获取语言信息中的蛛丝马迹并做出果断的决定。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高职学生要能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要,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外,还必须具有高素质的听说读写能力,高素质的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和交际能力,亦即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力[3]。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唯其如此,高职院校才有可能培养出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的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达到“一要适应,二要提高”的教育目标。(江泽民,1991)
二、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人类智能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脑眼耳口等智能器官创造性地进行思读听说写等语言信息的加工和交流。听说读写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呈现出不同的科学序列,各自有着不同的素质要求,进而产生不同的成果效应。从语文教学上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构成语文综合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就要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范围,积极开辟学校乃至社会这个语言大课堂,使之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立体化的能力培养空间。
听话指听者靠听觉从言语声波中接受信息,领悟思想感情。它要求听者在辨音、注意、理解、记忆、联想、概括、组合、品评乃至察言观色上机智敏捷,快速应对,真正做到听得准、懂得快、记得清。教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不仅要拓宽学生听的范围,还要提高学生听的速度和效率,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特殊情境或在课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深入社会洽谈,听申诉、听答辩、听朗诵、听广播、听会议,听完后要让学生讲出听话的内容和精神,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听的能力。
说话是说者在社会交际中凭借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言语活动。这种内部语言外化为口头言语的信息输出,具有很强的瞬时性、情境性、多变性和复合性。它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说话之前很快打出腹稿,做到成竹于胸,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适应说话的内外语境,边构思边说,随机调控,尽快把思维转换成语言。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放开手脚,在课堂教学中最好采用问答式、提问式、讨论式或辩论式,并注意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开展说话训练活动。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或讨论、辩论,或洽谈、谈判,或演讲、游说,使学生无论在多么复杂的语言场合中,都能镇定自若,应酬自如。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快说的能力,尽量避免说者和听者在心理上的时间差,讲求立竿见影。例如训练学生即兴快速讲话、比赛现场解说、辩论抢先答题等,这些训练都可逼迫说话者刻不容缓地使出自己观察、思维和表达的全身解数,使语言表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源于“慧于心而秀于口”的硬功夫。当然快说要以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达连贯为基准。
读是学生从文字符号系统中提取、加工和转换信息的一种精神劳动。这种书语内化为心语的信息输入过程,必须经过“感言辨体”的认形阶段、“入情得义”的取神阶段及“加工再造”的转换阶段。现代社会知识量巨大,信息密度高,学生必须掌握现代化的读书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信息。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的训练,如浏览、略读、跳读、精读乃至创造性阅读的训练,识记、推究、筛选、鉴别、转换、概括、总结等读书能力的训练,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归纳、提取等能力的训练。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逐步培养学生由“见形→读音→知义”的点式阅读,向“见形→知义”的线式阅读过渡,最后上升到一目十行,去粗取精,内化简缩,眼脑直映的面式阅读。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会逐渐提高阅读能力,进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写是指作者把自己感知客观所获,通过主观感受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生产劳动,它是内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的信息输出。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必须是多向的。高职学生在写好三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要真正学会写作一些生活常用应用文,如个人事务文书、团体事务文书、会务文书;学习常用应用文,如学习实践文书、求职文书;工作常用应用文,如行政公文、传播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等,常见的文种有书信、条据、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竞聘演讲稿、启事、海报、职业生涯规划书、就业协议书、简历、求职信、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广告、会议记录、合同、计划、总结、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规章制度、诉状等。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大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力度。通过训练,要求熟练地写作各类常用的应用文体。与此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做到“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当然快写应当以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字迹工整为前提。一般的高职毕业生,通过系统周密扎实严格的训练,行文速度每分钟应超过30个字。教师在引导学生快速写作时,应注重思维的快速敏捷,力争使学生做到事到思成、意到笔随、心手相应、游刃有余。唯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4]。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评价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至关重要。思维一般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大类,就形象思维而言,主要特征是联想和想象,思维方式可以是顺向,也可以是逆向;可以是发散,也可以是收敛。就抽象思维而言,其主要特征是分析和综合,主要方式包括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联想和想象,进而引出新发现、新思想、新认识。这样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才能够对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进行快速处理,并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这是高职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所必需的能力。
评价能力,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耳闻目睹的现象或事物进行理解、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评价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对待问题的评价必须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评价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记忆、理解、分析表达等,学生站得高,看得广,想得透,表达得清晰连贯,才能对事物或现象做出较准确的评价。同时这种评价还必须快速及时。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解说、演讲、辩论、洽谈等,都需要这种高水平的评价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流、交际是人们办实业、经商及做好一切工作必备的能力,善交际、懂交流者备受青睐,成功的概率高,反之则受冷遇。“才美不外现”、“好酒不怕巷子深”等观念,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些因不善交流、交际被埋没而造成终身遗憾的人数不胜数。虽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由于不善与人交流,未开口先脸红,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手足无措,因而在求职面试中被淘汰出局的高职毕业生也大有人在[5]。时代已向高职语文教学发出了强烈的呼唤——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刻不容缓。
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交际、交流能力,要全方位、逐层次地展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辩论,不断强化非语言因素的作用,强化口试答辩,等等。建议在每学期的语文成绩中,让口试成绩占一定的比例。要多举行如“模拟咨询招聘会”、“交流汇报会”、“交际演示会”之类的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不断感悟到生活中的交际方式。生活中的交际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见机行事,或自我表现,或自我吹捧,或自我推荐,或耐心乞求,或断然拒绝,或主动出击,或退避三舍,或大度宽容,或当仁不让,等等,这些以表达为主的交流、交际方式,学生一旦掌握,就会形成很强很高很大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完善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之,现代化的社会需要培养造就现代化的人才,而现代化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社会的需要,更是职业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灵.高职基础课程特色教材开发探析.高教论坛,2011,(9):52.
[2]周龙军,陆琦.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教材应突出职业针对性.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6):148.
[3]谢文欣.提高高职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探讨.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2.
[4]王建伟.多渠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新校园(下旬刊),2010,(1):184.
[5]郑淑玉.利用影视拓展中职语文课程资源.职业技术教育,2010,(5):50.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JGA161);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教研课题。
关键词: 高职语文 语文综合能力 培养方法
一、培养高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岗前教育,“职业属性”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本质区别,“就业”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1]。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作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性职业人才的高职教育,就必须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 职业素质”的综合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必须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为导向,实现“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周济,2005)。
基于“职业属性”的高职基础课程一方面承担着传播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所需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重任[1]。高职语文同时兼有文化课、基础课、技能课的职能。说它是文化课,是因为它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重任;说它是基础课,是因为它要为学好专业课打基础;说它是技能课,是因为它要培养学生“能说会写”的上岗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毕业后将不再是继续升入高一级的学府深造,而是走上社会,加入到劳动者的行列,成为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职业队伍中的一员。临近毕业时,他们要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答辩这一关;就业前,要过求职面试这道坎;工作后他们更是要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也就是说,在许多情况下,许多场合中,他们需要做报告、做动员、写总结、汇报工作、发表演说,需要游说、洽谈、陈述和辩论,需要书写和处理公文、信函、报刊及其他信息资料,需要专心、耐心、冷静、礼貌地听取别人的讲话,需要运用高素质的思维获取语言信息中的蛛丝马迹并做出果断的决定。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高职学生要能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要,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外,还必须具有高素质的听说读写能力,高素质的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和交际能力,亦即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力[3]。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唯其如此,高职院校才有可能培养出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的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达到“一要适应,二要提高”的教育目标。(江泽民,1991)
二、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人类智能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脑眼耳口等智能器官创造性地进行思读听说写等语言信息的加工和交流。听说读写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呈现出不同的科学序列,各自有着不同的素质要求,进而产生不同的成果效应。从语文教学上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构成语文综合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就要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范围,积极开辟学校乃至社会这个语言大课堂,使之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立体化的能力培养空间。
听话指听者靠听觉从言语声波中接受信息,领悟思想感情。它要求听者在辨音、注意、理解、记忆、联想、概括、组合、品评乃至察言观色上机智敏捷,快速应对,真正做到听得准、懂得快、记得清。教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不仅要拓宽学生听的范围,还要提高学生听的速度和效率,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特殊情境或在课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深入社会洽谈,听申诉、听答辩、听朗诵、听广播、听会议,听完后要让学生讲出听话的内容和精神,只有这样做,才能有效地强化学生听的能力。
说话是说者在社会交际中凭借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言语活动。这种内部语言外化为口头言语的信息输出,具有很强的瞬时性、情境性、多变性和复合性。它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说话之前很快打出腹稿,做到成竹于胸,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适应说话的内外语境,边构思边说,随机调控,尽快把思维转换成语言。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放开手脚,在课堂教学中最好采用问答式、提问式、讨论式或辩论式,并注意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开展说话训练活动。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社会,或讨论、辩论,或洽谈、谈判,或演讲、游说,使学生无论在多么复杂的语言场合中,都能镇定自若,应酬自如。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快说的能力,尽量避免说者和听者在心理上的时间差,讲求立竿见影。例如训练学生即兴快速讲话、比赛现场解说、辩论抢先答题等,这些训练都可逼迫说话者刻不容缓地使出自己观察、思维和表达的全身解数,使语言表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源于“慧于心而秀于口”的硬功夫。当然快说要以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达连贯为基准。
读是学生从文字符号系统中提取、加工和转换信息的一种精神劳动。这种书语内化为心语的信息输入过程,必须经过“感言辨体”的认形阶段、“入情得义”的取神阶段及“加工再造”的转换阶段。现代社会知识量巨大,信息密度高,学生必须掌握现代化的读书方法,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信息。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读书方法和读书习惯的训练,如浏览、略读、跳读、精读乃至创造性阅读的训练,识记、推究、筛选、鉴别、转换、概括、总结等读书能力的训练,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归纳、提取等能力的训练。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逐步培养学生由“见形→读音→知义”的点式阅读,向“见形→知义”的线式阅读过渡,最后上升到一目十行,去粗取精,内化简缩,眼脑直映的面式阅读。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会逐渐提高阅读能力,进而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写是指作者把自己感知客观所获,通过主观感受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的生产劳动,它是内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的信息输出。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必须是多向的。高职学生在写好三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要真正学会写作一些生活常用应用文,如个人事务文书、团体事务文书、会务文书;学习常用应用文,如学习实践文书、求职文书;工作常用应用文,如行政公文、传播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等,常见的文种有书信、条据、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竞聘演讲稿、启事、海报、职业生涯规划书、就业协议书、简历、求职信、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广告、会议记录、合同、计划、总结、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规章制度、诉状等。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大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力度。通过训练,要求熟练地写作各类常用的应用文体。与此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通过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做到“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当然快写应当以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字迹工整为前提。一般的高职毕业生,通过系统周密扎实严格的训练,行文速度每分钟应超过30个字。教师在引导学生快速写作时,应注重思维的快速敏捷,力争使学生做到事到思成、意到笔随、心手相应、游刃有余。唯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4]。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评价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至关重要。思维一般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大类,就形象思维而言,主要特征是联想和想象,思维方式可以是顺向,也可以是逆向;可以是发散,也可以是收敛。就抽象思维而言,其主要特征是分析和综合,主要方式包括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联想和想象,进而引出新发现、新思想、新认识。这样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才能够对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进行快速处理,并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这是高职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所必需的能力。
评价能力,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耳闻目睹的现象或事物进行理解、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评价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对待问题的评价必须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评价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记忆、理解、分析表达等,学生站得高,看得广,想得透,表达得清晰连贯,才能对事物或现象做出较准确的评价。同时这种评价还必须快速及时。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解说、演讲、辩论、洽谈等,都需要这种高水平的评价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流、交际是人们办实业、经商及做好一切工作必备的能力,善交际、懂交流者备受青睐,成功的概率高,反之则受冷遇。“才美不外现”、“好酒不怕巷子深”等观念,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些因不善交流、交际被埋没而造成终身遗憾的人数不胜数。虽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但由于不善与人交流,未开口先脸红,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手足无措,因而在求职面试中被淘汰出局的高职毕业生也大有人在[5]。时代已向高职语文教学发出了强烈的呼唤——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强化刻不容缓。
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交际、交流能力,要全方位、逐层次地展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辩论,不断强化非语言因素的作用,强化口试答辩,等等。建议在每学期的语文成绩中,让口试成绩占一定的比例。要多举行如“模拟咨询招聘会”、“交流汇报会”、“交际演示会”之类的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不断感悟到生活中的交际方式。生活中的交际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见机行事,或自我表现,或自我吹捧,或自我推荐,或耐心乞求,或断然拒绝,或主动出击,或退避三舍,或大度宽容,或当仁不让,等等,这些以表达为主的交流、交际方式,学生一旦掌握,就会形成很强很高很大的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完善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总之,现代化的社会需要培养造就现代化的人才,而现代化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社会的需要,更是职业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灵.高职基础课程特色教材开发探析.高教论坛,2011,(9):52.
[2]周龙军,陆琦.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教材应突出职业针对性.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6):148.
[3]谢文欣.提高高职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探讨.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2.
[4]王建伟.多渠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新校园(下旬刊),2010,(1):184.
[5]郑淑玉.利用影视拓展中职语文课程资源.职业技术教育,2010,(5):50.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0JGA161);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教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