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推崇孝亲风尚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从先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别人给予的恩惠我们不能忘记,要铭记于心并且用实际行动去回馈,去感恩别人的付出,陌生给予的关爱我们尚且要铭记,那么父母给予我们的养育之恩,又怎能忘记呢?做人不能忘记自己的本源,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推崇孝亲的风尚。让亲情萦绕在我们身边,让爱的光芒围绕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推崇 孝亲 风尚 问题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34-02
  亲情是永恒的话题,父母之爱,重于泰山,他们带给我们生命,给予我们家庭的温暖,教育我们成人,从而回馈社会。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应该铭记于心。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或许从来没想过让我们回报什么,但是,我们应该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到,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不愧对自己的心。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具备这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那么何谈大爱于国家,于人民。曾为新中国创建立下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官”大不变儿子身份,身在要职,公务繁忙仍然回家探母,为瘫痪的母亲洗尿裤;身为国家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为“高”不望敬孝之心,对继母关心备至,对待其如同生母,几十年如一如日,高尚的品格,为世人所敬仰。
  一、孝亲的重要意义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是一种社会所广泛认同的道德准则,而这种道德的约束是普遍使用于处理家庭中长辈同子女之间关系。但是到了法治社会,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道德的约束,同时还有法律的制约,法律要求我们孝敬父母,对其尽到应尽的赡养义务。而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孝”也别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但是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怎么进步,不变的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
  二、目前落实孝亲风尚存在的问题
  1.社会推广力度不足
  我们都知道,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一直传承下来的作为行为准则之一的优良传统。不可否认,大多数人都能够自觉地去做到孝顺父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很多约定俗成就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我们都应该知道,时代在不断进步,很多事情也都在不断发展,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有利有弊。人情现在的淡薄,人们现在对身边人的忽视,都是我们应该面对的问题。但是恰恰最应该重视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发展,孝亲就是其中之一。
  2.法律制约不足
  孝亲在很大程度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依靠道德达到约束的目的的。但是,不可否认,尽管我们都知道,孝亲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由心出发愿意去主动完成的事情,但是仍然有很多有儿女的老人甚至流落街头。这就说明,我们不能以恶意的眼光看待世界,但是却不能忽视,这世界上确实存在很多心怀恶意的人,而对于这些人,道德的约束显得太过无力,所以就必须应用法律的武器,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三、如何更好的推崇孝亲风尚
  1.加大社会推广
  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人,本不是生来就了解很多社会准则,而教育在其中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为了更好的落实孝亲这项传统美德,我们就需要加大教育力度,更好的进行社会推广,让人们在潜移默化当中去认识到孝亲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的去完成。毕竟,孝亲,本就是由心出发的一项自主性活动,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改变一个人内心的准组,让他们做事從被动变成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孝亲的推广。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作为一个开始,更应该注重孩子孝亲方面的培养。从小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的不容易,并且学会感恩,这样长大之后,他们才会自主做到孝亲。比如,在日常教学当中,加入一门亲教课程,课堂上,主要讲授父母的辛苦,教育孩子们要好好孝敬父母,并且除了书本作业,还可以留一些亲子共同完成的作业。
  2.细化法律条文
  孝亲本应该是亲情的体现,是爱的表现,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长大之后,不能主动去尽到自己赡养父母的义务。这时候,就需要法律的制约,因为失去了道德的自我制约,就需要法律来进行外力的干涉。但是,毕竟法律条文是有限的,而孝亲这种行为本就是爱的体现,很多细化的环节不能清晰表现出来。所以,为了子女能够在失去道德制约的时候,尽到孝亲的义务,就要细化法律条文,不能仅仅在赡养费用上有所表明,也要注重为人父母者的内心世界。因为老人在生命走过大半之后,更多的已经没有那么在乎物质条件,更多注重的是陪伴。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了解也越来越多,在法制社会,通过科普相关法律条文,告诉他们,孝亲不止是道德的要求,还是法律上应尽的义务。
  四、总结
  孝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扬与传承,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让爱的气息萦绕身边。
  参考文献:
  [1]杨红梅.如何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J].东方文化周刊,2014(16).
  [2]徐玉如,连振娟.沂蒙孝文化渊源考[J].临沂大学学报,2009,31(1):124-127.
  [3]王瑜.我国独生子女孝亲困境的伦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
  [4]关翠霞,贾丽英.简牍所见秦汉子女的孝亲责任[J].河北法学,2009,27(1):91-95.
  [5]朱冬梅.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孝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导刊,2016(2):105-108.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青年思想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这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方面的因素。面对新形势,高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实效性。  关键词: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给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一代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形势下,高校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
介绍了宣钢"十一五"期间采取"创新应用污染防治新技术,治理污染源;采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改进工艺和装备;加快淘汰落后、装备结构调整;二次能源回收、实施循环经济"综合治理
我国农地征用-出让政策是一种高度国家垄断和全面管制的计划经济政策,给公共权力寻租提供了条件。文章分析了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农地征用-出让过程中的公共权力寻租行为,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重视企业战略的研究作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正越来越受到更广泛的重视。文章从企业文化、市场竞争、组织结构、应
【正】我军综合大学是以"综合环境育人、整体力量办学、系统规划建设、规模效益发展"的办学性质和宗旨为指导,由学科专业相关、院址地域邻近的多所专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我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
教师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知识素养、教育思想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身心素养等方面。当前,乡镇中学在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如知识结构有待整合,师德修养有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环境育人的最好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 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  我们知道,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期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