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是职业院校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与成长的主要环境。班级管理效率的高低,对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锻炼、思想的发展、品行的养成都有着重要影响。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在创新班级管理形式、拓宽班级管理渠道、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为切入点,针对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展开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应用
正如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所说,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打破了传统心理学侧重于心理疾病治疗和负面情绪调节的旧有格局,倡导以挖掘人的潜在能力、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唤起人的积极情感为出发点,以开放的眼光、欣赏的态度、鼓励的言行来促使人们展现自己的积极力量、发现自己的优秀品质,在自我发现的同时,实现自我完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成果和工作经验,针对积极心理学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途径和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营造良好学习风气
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往往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难以支撑他们进行主动而长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实践训练,给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扰。面对这种情况,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每个人无论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还是发展需求,都会设定一定的目标,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表现出来的期待越强烈,实现目标的动力就越充足、概率也就越大。而这种期待,实质上就是“一个人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在一定的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因此,在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理想、发展潜能和实际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并持续跟进学生实现目标和执行计划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使学生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不断前进,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原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例如,在新生报到之初,教师就可以开展问卷调查、集体座谈、自我剖析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初步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的入学成绩、课堂表现、性格特征等综合因素,帮助学生确定较为科学而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与此同时,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成长方案。目标确定以后,教师带领学生每隔一个月召开一次“自我发展汇报会”,让学生对于自身在理论学习、岗位实践、个人修养、心理状态、人際交往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果加以总结,并与自身的初始目标加以对比。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教师也要加以及时的指正和监督。
当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取得一次又一次小进步的时候,当学生发现教师一直信任自己、鼓励自己并对于自己报以强烈的期待的时候,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得以激发,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班级的学习管理效率得以提升。
二、引导学生找准自我定位,创新组织管理制度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自主意识更强,在集体中的自律性和自觉性稍差。然而,如果教师接受了这一现实,对学生采取“高压管束政策”或者“放任自流态度”,就只会任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恣意滋生,使班级管理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找准自身在班级中的定位,并充分发挥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就会大大提高班级组织管理的效率,实现班级组织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例如,现代管理学在心理学基础上提出了“九型人格”理论,将被管理者按照性格特征分成九种类型,并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班级管理,可以借鉴“九型人格”理论将学生进行分类,同时,发挥不同“人格”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构建民主管理的新格局。比如:发挥领袖型人格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助人型人格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负责班级纪律管理工作;发扬成就型人格学生的进取心和理智型学生的求知欲,负责班级学习管理工作;发挥完美型人格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和平型学生善于协调与沟通的优势,负责班级卫生管理工作;发挥活跃型人格学生的性格特长和自我型人格学生的艺术特长,负责班级文艺管理工作;发挥疑惑型人格学生严谨、认真、踏实的性格优势,负责班级财务管理工作……
让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学生都找到自己在班级的位置,发现自身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管理做出努力与贡献,实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促使班级管理由“他治”到“自治”的转变,是改革班级管理形式、创新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也是积极心理学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三、营造班级和谐互助氛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面。而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能够同时满足学生这五个层面的需求,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营造和谐、向上、互助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集体中不断发现和培养自己身上的美德,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随着手机游戏的发展,“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甚至“消消乐”等游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每个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沟通交流能力变弱,集体荣誉感也变得单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班与班之间组织“手游”对抗赛,让每个班组成若干“手游”合作小组,通过淘汰赛、晋级赛、半决赛、总决赛的角逐,评出年级“手游”冠军团队。
通过这一活动,“手游”成了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的载体,学生们为了小组的胜利和班级的荣誉,不得不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之间培养了感情,建立了友谊,学会了彼此谦让与互相欣赏,体验到了合作的魅力和集体的力量,性格中积极的因素得以激发,从而促进了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与积极情感的培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在职业院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岗位实践、个性成长、思想健康、职业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从学习风气、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这三个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入手,针对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展开研究与讨论。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推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亮;肖冬梅;相楠;刘畅.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
[2]孙舒凡;殷铭.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五年制高专班级管理[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9).
[3]陈利伟.基于积极心理学构建的技工院校幸福班级管理实践——以数控专业中级工班为例[J].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2015(12).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应用
正如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所说,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打破了传统心理学侧重于心理疾病治疗和负面情绪调节的旧有格局,倡导以挖掘人的潜在能力、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唤起人的积极情感为出发点,以开放的眼光、欣赏的态度、鼓励的言行来促使人们展现自己的积极力量、发现自己的优秀品质,在自我发现的同时,实现自我完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成果和工作经验,针对积极心理学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途径和实施策略展开论述。
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营造良好学习风气
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往往导致他们在学习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难以支撑他们进行主动而长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实践训练,给班级的学习管理工作带来极大困扰。面对这种情况,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每个人无论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还是发展需求,都会设定一定的目标,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表现出来的期待越强烈,实现目标的动力就越充足、概率也就越大。而这种期待,实质上就是“一个人根据以往的能力和经验,在一定的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因此,在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理想、发展潜能和实际能力,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并持续跟进学生实现目标和执行计划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使学生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不断前进,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原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例如,在新生报到之初,教师就可以开展问卷调查、集体座谈、自我剖析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初步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的入学成绩、课堂表现、性格特征等综合因素,帮助学生确定较为科学而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与此同时,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成长方案。目标确定以后,教师带领学生每隔一个月召开一次“自我发展汇报会”,让学生对于自身在理论学习、岗位实践、个人修养、心理状态、人際交往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果加以总结,并与自身的初始目标加以对比。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教师也要加以及时的指正和监督。
当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取得一次又一次小进步的时候,当学生发现教师一直信任自己、鼓励自己并对于自己报以强烈的期待的时候,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得以激发,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班级的学习管理效率得以提升。
二、引导学生找准自我定位,创新组织管理制度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自主意识更强,在集体中的自律性和自觉性稍差。然而,如果教师接受了这一现实,对学生采取“高压管束政策”或者“放任自流态度”,就只会任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恣意滋生,使班级管理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找准自身在班级中的定位,并充分发挥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和作用,就会大大提高班级组织管理的效率,实现班级组织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例如,现代管理学在心理学基础上提出了“九型人格”理论,将被管理者按照性格特征分成九种类型,并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班级管理,可以借鉴“九型人格”理论将学生进行分类,同时,发挥不同“人格”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构建民主管理的新格局。比如:发挥领袖型人格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助人型人格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负责班级纪律管理工作;发扬成就型人格学生的进取心和理智型学生的求知欲,负责班级学习管理工作;发挥完美型人格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和平型学生善于协调与沟通的优势,负责班级卫生管理工作;发挥活跃型人格学生的性格特长和自我型人格学生的艺术特长,负责班级文艺管理工作;发挥疑惑型人格学生严谨、认真、踏实的性格优势,负责班级财务管理工作……
让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学生都找到自己在班级的位置,发现自身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管理做出努力与贡献,实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促使班级管理由“他治”到“自治”的转变,是改革班级管理形式、创新班级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也是积极心理学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三、营造班级和谐互助氛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面。而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能够同时满足学生这五个层面的需求,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素质得以全面提升。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营造和谐、向上、互助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集体中不断发现和培养自己身上的美德,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例如,随着手机游戏的发展,“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甚至“消消乐”等游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每个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沟通交流能力变弱,集体荣誉感也变得单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班与班之间组织“手游”对抗赛,让每个班组成若干“手游”合作小组,通过淘汰赛、晋级赛、半决赛、总决赛的角逐,评出年级“手游”冠军团队。
通过这一活动,“手游”成了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的载体,学生们为了小组的胜利和班级的荣誉,不得不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之间培养了感情,建立了友谊,学会了彼此谦让与互相欣赏,体验到了合作的魅力和集体的力量,性格中积极的因素得以激发,从而促进了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与积极情感的培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在职业院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岗位实践、个性成长、思想健康、职业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从学习风气、管理制度和心理健康这三个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入手,针对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展开研究与讨论。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推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亮;肖冬梅;相楠;刘畅.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
[2]孙舒凡;殷铭.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五年制高专班级管理[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9).
[3]陈利伟.基于积极心理学构建的技工院校幸福班级管理实践——以数控专业中级工班为例[J].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