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hu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注重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思路,近年来备受关注。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积极指引下,如何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关键就在于课程体系建设。本文以昆明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旨在探索一条符合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为建筑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实践。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建筑学;课程体系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针对传统本科教育模式提出的一种注重应用型培养的教育理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受到重视。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建议》明确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国家《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指导下,昆明学院也在逐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型项目建设。在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指引下,深入研究课程体系建设就是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建筑学专业是一门老牌本科专业,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建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存在课程科目庞杂、理论教学过重、实践锻炼不足、主干课程介入较晚,且课程间联系薄弱等问题,尽管老师教得努力,但学生还是时常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兴趣索然。因此,提出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后,建筑学专业有必要首先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对原有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和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顺应时代发展和政策导向,针对市场需求和能力提升制定出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筑学本科课程体系。
  二.优化原则和改革思路
  1、目标明确,结构清晰
  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的本科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无疑是关键。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根据人才培养定位来分解能力结构,将笼统的能力概念分解为多个细化的能力目标,然后以能力结构为依据安排課程,围绕不同能力目标来组织教学,形成以核心能力为主线、以其他能力为框架、以课程体系为途径的培养路线,做到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培养方案切实可行。
  2、学以致用,重点突出
  应用型就是以“应用”为核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围绕这一原则,强调理论课程够用、能用,实践课程实用、管用,不但剔除无关无用的课程,还要清理课程中累赘过时的东西,凝练课程体系结构,提炼课程教学内容,让专业课程的教学精炼有效。同时,课程设置还应突出重点,对于关联性强应用型强的课程在学时学分上有所倾斜,从而反映出课程间的主次感、层次性。
  3、降低理论,强化实践
  理论教授过多,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一直是本科教学的通病。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往往构成了整个教学培养的主体,重理论轻实践,甚至以理论代替实践,导致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建筑学课程体系设置中,有意识地对理论课程进行精简,按实用够用的原则,适度降低理论教学的深度难度;另一方面,则强化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通过增设实践课程、增加实践学时等手段,突出应用型培养的特点。
  4、实时跟进,积极创新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指引,在本科教育教学中应本着引导就业、结合实践的原则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深入分析社会行业变化,挖掘就业市场潜力,实时跟进发展,与时俱进地开辟有用实用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就业创业观念,提高实践技术能力。
  三.改革措施
  1、对课程结构的精简
  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专业课程进行了必要的突出和精简,其中与培养目标关联度较大的核心课程、主干课程,在学时学分上予以充分的保证,对课程内容进行强化提升、精选精讲;同时,对与培养方案关联度小的其他理论课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精减和压缩,清除无关无用的内容,把专业课程做精做实。
  新版培养方案在理论课总学时上进行了大幅的压缩,理论课学时比例降低近4个百分点,而实践课则反之予以加强,新增了部分实践课程,调整了实践学时,使得实践课学时比例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超过总学时的35%。最终,在总教学量上一共减少600多学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可以开展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创新创业活动。
  2、对能力结构的分解
  依照建筑学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专业能力包含核心能力和其他能力两个层面,其中核心能力可以分解为方案设计能力、图纸表达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构造设计能力等四个主要方面,而其他能力层面则包括规划设计能力、施工图设计能力、测绘能力、快速设计与表达能力、中外文献查阅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等,根据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途径和要求进行课程设置,通过相应的课程教学来支撑专业能力培养,做到逐层分解,相互关联。
  3、对核心课程的优化
  专业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主干科目,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最核心部分。在新版培养方案中,对多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如调整开课学期:旧版培养方案里,建筑概论与设计初步在第三学期才开设,建筑设计(1)在第四学期才开始,起步较晚,学生迟迟未能接触专业主干课程。现新版培养方案中,将建筑概论与设计初步和建筑设计(1-5)系列课程,均提前一个学期开设,即初步课在第二学期就介入,设计(1)在第三学期开始,有助于学生尽早开展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1-2),是辅助建筑设计和制图的一门技能型课程,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和应用提升,原安排在第五、六学期才介入的现已显得过于滞后,因此,将两门课程分别提前到第三四学期来开设,让学生尽早接触电脑绘图技术,利用电脑三维建模来辅助空间和形体的推敲,很有必要。另一方面,优化了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这两门核心课程,在旧版培养方案中给到的学时学分均较低,不能满足核心课程的教学要求,也没有体现出两门课程的理论核心价值,因此在新版培养方案里分别提高到48学时3学分,期末考核方式为考试;   4、对实践课程的强化
  实践课程是应用型本科体现应用性实践性的重要方面,新的培养方案中着重对实践课程进行了优化和强化,增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设置,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超过35%的学时占比真正体现了应用型教育教学的特点。
  鉴于原培养方案在施工图能力方面的教学缺失,特新增了施工图识图与抄绘(3周)、以及施工图设计实习(9周)两门实践课程,分别安排在第七和八学期进行,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施工图设计能力以对接设计单位在施工图方面的用人需求;另外,针对时下计算机应用技能提升的要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1-2)之后,第六学期增设了计算机技术提升课程,为期2周,目的是对原AUTOCAD、天正、SKETCHUP等软件的教学进行一个补充和扩展,对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进行集中性强化提升。
  5、创新创业模块的增设
  按照国家和省厅《关于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昆明学院专门设置了创新創业课程模块,面向学生开设学科前沿、技能训练等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通过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创新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结合建筑学的专业发展特点和学科前沿热点,在中高年级可以有选择地开设建筑师职业教育、绿色建筑与发展、BIM技术应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发展、建筑防灾减灾、中外建筑文献导读等多门实用性理论课程,以及建筑模型与建造、建筑摄影实践、建筑评述、专题调研等多门集中性实践课程,旨在展现学科发展特点,培养创新创业技能。
  四.小结
  建筑学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与社会市场紧密相连。建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紧扣时代脉搏和政策导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其课程体系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而必然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改革创新。昆明学院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上的积极践行,旨在为相关教育教学行业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模板,为建筑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闫晓云白恒勤等.内蒙古农业大学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9
  [2]康文怀王英泽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8.11
  [3]王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筑学课程体系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3
其他文献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不仅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肩负着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担,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职教学必须紧跟网络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的探索、设计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而混合式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是班级工作的具体管理者,也是班级风格的影响者。要做好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必须要清楚的了解中职学生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做到以身作则,时时用自己影响学生;要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同学;逐步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步;挑选并培养一群优秀的班委干部。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里的学生不同于普通教育学校里的学生。他们的性格各异,有些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讯终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不自觉的迈入了“微时代”,而“00后”大学生就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交流传播方式,使得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力量,必须准确把握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主動掌握新媒体技术抢占宣传阵地,创作高质量新媒体作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中职教育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为了满足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需要中职教育创新管理方式。本文阐述了中职教育在信息时代中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基于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信息时代;中职教育;创新途径  前言: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中职教育管理已经逐渐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校园网等教育
期刊
摘要:数学是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同时其也是一门难度极大的课程,相较于初高中的数学来说,高职数学的学习难度更大,专业性也更强。为此,本文将尝试从数学建模思想与方法的角度分析应用该方法做好教学改革的策略,使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策略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在21世纪教育改革浪潮之下“联系实际与加强应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抓好中职学校的教育,首先要抓好德育教育,这既是中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长效性工程。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教育;重要性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中职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教育,让这些中职学校的学生
期刊
一、影响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国家政策导向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后,国家把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人才需要、人口结构等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招生、学费、升学等等政策支持,推动了县域职业教育发展。二是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办学理念是对办学定位、办学方向、办学目标等理念的总结,指导以学制、专业设置、学生管理等为
期刊
摘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下,传统的教学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信息技术是现代化发展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技术类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课堂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培养更加优秀的现代化技术型人才。随着网络科技的全面覆盖,信息化技术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在中职教学工作中也引入了信息化技术。中职课堂信息化,提升了中
期刊
摘要:随机抽取184名高职院校大一新生作为被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验证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实验前后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除躯体化、偏执、依赖因子外,与实验前相比其余因子均有了显著改善,实验后实验组比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给予了更高的评价。这表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调动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