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能力是指审美的感受、想象、鉴赏和理解能力。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中,获得情感体验,体会作品内涵,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初中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可以文本的朗读训练、语言赏析、中心主题、情境创造、人物形象五方面入手实施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审美能力 初中学生
语文教学到底在教什么?终究归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审美能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获得审美能力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在阅读中获得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现在从文本的朗读、语言、主题三方面入手讲述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一、通过朗读培养审美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可采取分组诵读,集体诵读、自由诵读,注意掌握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不断加大技巧的难度,例如教学《春》时,让学生进行第一、二段的朗读训练,先强调准确和重音,再教学停连和情景,最后强调情感,做到声情并茂。同时让学生充分品味作者在事件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如教学《背影》时,作者对父亲感情的变化是文章的关键所在。这些感情变化是通过四件事情呈现出来的,让学生朗读时感受文章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和能力。
二、通过语言分析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课离不开语文分析,提高审美能力也离不开语言分析。首先关注文本,“本色语文”。例如《诫子书》这一课用“我从__________读出了诸葛亮对儿子_______方面的劝诫。”通过学生对语言的深入分析与归纳,重点赏析关键词或关键句,传神的词句既形象又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再深入读出语句的深层含义。这种方式不仅进行了语言赏析的训练,切合考试的应试范围,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思考、讨论、比较、鉴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我喜欢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类似句式练习,让学生们调动学过的句子赏析角度分析鉴赏句子,从中取长补短,提高赏析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通过分析艺术形象培养审美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分析探究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鉴赏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讲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和社会美。如《木兰诗》中木兰是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她是孝女的典范、巾帼英雄的典范、民族融合的见证、妇女要求平等独立解放的宣言。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虽本心善良,他到酒店喝酒从不拖欠酒钱;没事的时候,诚恳地教小伙计写字等等,但他不面对现实、鄙视劳动、思想迂腐、总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这些都注定了他是悲剧的。
四、通过主题体会培养审美能力。
主题体会是每篇文章的难点,也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利用课上生成资源,从学生的角度解读主题,切合实际,建立书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真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指导他们的实践,教师不能从自己理解的角度直接为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直接让学生抄、背、考,而是学生们通过思考、学习、反省后得出来的。他们的结论是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也是教师调整课堂的关键所在。切合学生差异性的特点,促进文本全方位、多元化解读,从学生千差万别的答案中启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覺的发现美、创造美。
五、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精彩的电脑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等多种阅读形式,唤醒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外国作品因时代、国度、语言、人名等特殊原因,加大文本理解的难度,会让学生毫无阅读兴趣;古代名著水浒传,若让学生单纯阅读文本,他们会因篇幅过长,文本过难,任务过多,时间过紧等原因半途而废,中考中的名著题也就得不到分,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采用观音像、听评书、排演等辅助方式帮助阅读,充分调动手、脑、眼、耳,多感官的理解文本,从中发现阅读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总之,语文世界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要全方位地,多角度地、有效地升华学生美的情感,培养学生美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学生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以长期的阅读体会和能力训练为辅助,教师要加强美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通过文本的朗读训练、语言赏析、中心主题、情境创造、人物形象五方面入手,真正让学生们做到“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到心,使文章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1月版。
2、《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共五册),龚春燕编著,漓江出版社,2000年6月。
【关键词】阅读教学 审美能力 初中学生
语文教学到底在教什么?终究归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审美能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获得审美能力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在阅读中获得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现在从文本的朗读、语言、主题三方面入手讲述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一、通过朗读培养审美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朗读,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可采取分组诵读,集体诵读、自由诵读,注意掌握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不断加大技巧的难度,例如教学《春》时,让学生进行第一、二段的朗读训练,先强调准确和重音,再教学停连和情景,最后强调情感,做到声情并茂。同时让学生充分品味作者在事件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如教学《背影》时,作者对父亲感情的变化是文章的关键所在。这些感情变化是通过四件事情呈现出来的,让学生朗读时感受文章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和能力。
二、通过语言分析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课离不开语文分析,提高审美能力也离不开语言分析。首先关注文本,“本色语文”。例如《诫子书》这一课用“我从__________读出了诸葛亮对儿子_______方面的劝诫。”通过学生对语言的深入分析与归纳,重点赏析关键词或关键句,传神的词句既形象又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再深入读出语句的深层含义。这种方式不仅进行了语言赏析的训练,切合考试的应试范围,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思考、讨论、比较、鉴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我喜欢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类似句式练习,让学生们调动学过的句子赏析角度分析鉴赏句子,从中取长补短,提高赏析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通过分析艺术形象培养审美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分析探究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鉴赏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抓住对人物性格的讲读,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味到人物的心灵美和社会美。如《木兰诗》中木兰是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她是孝女的典范、巾帼英雄的典范、民族融合的见证、妇女要求平等独立解放的宣言。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虽本心善良,他到酒店喝酒从不拖欠酒钱;没事的时候,诚恳地教小伙计写字等等,但他不面对现实、鄙视劳动、思想迂腐、总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这些都注定了他是悲剧的。
四、通过主题体会培养审美能力。
主题体会是每篇文章的难点,也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利用课上生成资源,从学生的角度解读主题,切合实际,建立书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真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指导他们的实践,教师不能从自己理解的角度直接为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直接让学生抄、背、考,而是学生们通过思考、学习、反省后得出来的。他们的结论是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也是教师调整课堂的关键所在。切合学生差异性的特点,促进文本全方位、多元化解读,从学生千差万别的答案中启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覺的发现美、创造美。
五、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审美能力。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述,精彩的电脑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等多种阅读形式,唤醒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外国作品因时代、国度、语言、人名等特殊原因,加大文本理解的难度,会让学生毫无阅读兴趣;古代名著水浒传,若让学生单纯阅读文本,他们会因篇幅过长,文本过难,任务过多,时间过紧等原因半途而废,中考中的名著题也就得不到分,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采用观音像、听评书、排演等辅助方式帮助阅读,充分调动手、脑、眼、耳,多感官的理解文本,从中发现阅读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总之,语文世界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要全方位地,多角度地、有效地升华学生美的情感,培养学生美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学生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以长期的阅读体会和能力训练为辅助,教师要加强美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通过文本的朗读训练、语言赏析、中心主题、情境创造、人物形象五方面入手,真正让学生们做到“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到心,使文章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1月版。
2、《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共五册),龚春燕编著,漓江出版社,20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