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优化策略分析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ie870718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这让学生在阅读中丧失了美的体验,违背了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初衷。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强化审美教育,确立以阅读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文本美,品词赏句,感悟语言美,朗诵文章,感受文字韵律美,读写迁移,创造拓展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优化策略;分析
  阅读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及:“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阅读教学,强化审美教育,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文字魅力,感悟文学美学,在阅读中学会鉴赏,学会用文字去创造美。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
  虽然说我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从现实来看,我国小学教育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在升学压力之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比较看重学生的成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外,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应用阅读能力和技巧,在考试中获取更高的分数。文学作品归根到底,其实是人们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一种方式,同一作品,不同的人看到,会由于个人经历、文学修养、情感体验的差异,得到不同的体验和感悟。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阅读教学模式固化,一开始介绍写作背景、作者生平事迹、文学风格,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文章,划分段落,提取主题,然后对重点段落、语句进行解析,最后总结文章思想主旨及情感主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模式化地分割为多个部分,语言美被教师用表达手法、描写方式等机械化词语展现,这种带有目的性的、程式化的阅读方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也没有产生美感体验,这其实失去了阅读的初衷。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乐于走这条能获得高分的捷径,并不在乎自己是否通过阅读领悟了文章表达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优化策略
  阅读是学生与作者以文字为媒介进行交流,并产生情感共鸣的一种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强调审美教育,优化教学目标,将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分享一些优秀的文章,包括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让学生阅读感悟其情感,细细品味其中的词句。同时给学生传授一些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与技巧,让学生能够通过文章的结构、用词,深挖出文章背后的蕴意,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分析、鉴赏水平。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引导学生日常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无须设置题目,而是应该让学生自由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增强其共鸣能力,能够根据文章所提供的线索以及自身所知的历史、文化知识,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一)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文本美
  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总是充满向往之心,面对美丽的事物总是不免发出感叹,文人墨客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在于,面对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使美丽的事物跃然纸上,令人读之身临其境,陶醉不已。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精心编制,其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去欣赏和感悟美:
  1.原文想象,欣赏自然美。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者应用想象力,以文字为基础展开想象,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比如说学习到《秋天》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想象“蓝天白云下,成群结队的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的美景,将文字转化为画面,演绎出每个人心中不同的美好景象。
  2.立足课文,体验社会生活美。
  在生活中,美好的不只有景色,还有人和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引学生通过课文描述的事迹去感受人性的真善美,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德,共建美好社会。
  3.把握形象,认知人物美。
  人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作者表达自己队伍人物形象情感的重要途径,在用词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物的情感,《妈妈睡了》一文中,用了多个形容词,“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蛋”“乌黑的头发”等都属于美好的形容词,与“慈祥”“笑意”等词汇遥相呼应,孺慕之情静静流淌,让人不禁想起了自己劳累的母亲,感恩之情暗生。
  (二)品词赏句,感悟语言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学创作时,讲究遣词字句,语句优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鉴赏词句,去感受中文的语言美。
  比如,在讲解到《荷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一幅荷花的图片,并点名让学生描述荷叶、荷花,让学生思考,如果以“观赏荷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会如何构思,如何用语。在结束这次提问后,让学生去阅读课文,感受文中精妙的用语,文中,作者用“挨挨挤挤”“碧绿的大圆盘”来描述荷叶,并且描述出了荷花“花骨朵”“半开”“全开”等不同的形态,最后以恍惚中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的方式,形容了自己对于眼前美景的陶醉之情,并以荷花视角描述了荷塘的美景,令人心向往之。
  (三)朗诵文章,感受文字韵律美
  一篇优秀的文章,读之朗朗上口,字词间的韵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朗读全文,或者挑选其中优美段落进行朗读。
  比如,在学习到《树之歌》《拍手歌》等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全文朗读,这些文章读之朗朗上口,以《拍手歌》为例,每一段落都是押韵的,“一”和“记”“三”和“天”“四”和“字”。此外,在朗读过程中,要教导学生将所领悟的情感表现出来,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朗读课文时,应声情并茂,情绪低落处语速减缓,音量降低,慷慨激昂处,加大音量,以声传情,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读写迁移,创造拓展美
  审美教育的目标,不单单是让学生从文字中感悟美,更多的是让学生拥有描述、记录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人物、景物、事物时,能够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并且借助文字,将这种美传递出去。在审美教育中,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模仿,模仿作者的用词,模仿作者的句式结构、文章布局以及情感表达方式,比如说,学习完《妈妈睡了》这盘课文后,学会用“明亮”去形容眼睛,用“红润”去形容脸蛋,学会“挂着笑意”这种表达方式,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后,学会文中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作,比如说,采取比喻的手法去形容荷花。最后,教師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能够让自己的文字更为多变,更有血有肉,在个人情感的加持下,语言会呈现出独特的美感,这其实就是人们所说的写作风格、文学流派。
  三、结语
  小学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年纪尚幼,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知道何为美,如何创造美。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所在,但当前,受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的影响,阅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中的效果并不显著。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理念发生转变,教师应该基于素质教育需求,创新教学方式与内容,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深化审美教育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朗读是一个普通又重要的学习方式,将书面文字转变为声音,离不开口、眼、脑、耳的相互配合,属于知识输入环节,也是四大语言技能之一。小学英语同样是一门语言类科目,教师需把握良机科学开展朗读训练,为学生的后续朗读和其他语言技能的学习做铺垫。本文主要对小学英语朗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训练做深入研究,同时制定一些科学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朗读教学;训练方法  朗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构部分
目的了解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青春期生殖健康行为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及学校对青少年生殖健康进行教育和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300名技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性格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美术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趣味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分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分组教学的优势,探讨分组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组教学;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
目的研究三峡外迁移民心理社会应激状况。方法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对外迁山东的320名三峡移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三峡移民与当地居民团体用心理应激各指标得分差异
在1930年代“ 汉学” 向“ 中国学” 转变的关键时期, 贝德士于1935年向耶鲁大学提交博士学位论文《中华帝国的形成》 , 有别于德、 法以文献、 名物考订为要旨的“ 汉学”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于2015年10月正式公布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至2020年初,二孩的出生率大幅增长。随着二孩家庭逐渐增加,
本文将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法与欧氏距离聚类分析法相结合 ,形成了一种更为简明有效的聚类分析法 .应用该法对内蒙古工业产业进行聚类分析 ,其支柱产业结论可为自治区制订正确
结合国电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七期(2×300MW)机组烟气脱硫工程电气自动化系统(ECS)实施的经验,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火电厂ECS通过硬接线、硬接线+通信、全通信3种方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