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审计工作地位越来越重要,审计质量的优劣不但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声誉,也会影响审计部门的权威和形象,是审计的生命线。本文从审计工作的实施步骤和过程、程序、关键点和考核等方面,提出一些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审计;工作质量;方法
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质量标准,采取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按预定目标和在规定程序中运作,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关键是控制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审计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
一、控制审计准备阶段质量的方法
准备阶段控制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的基础环节,是审计风险的源头。如果考虑不够充分,就会给审计风险埋下伏笔,从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要化解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审计项目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准审计项目立项
审计立项一定要围绕所在单位的中心工作,选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只有把题目选准了,领导才会重视,才会支持,群众才会关注。这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
(二)合理安排审计项目
安排选择审计项目时,一定要考虑审计自身能力,不要安排那些范围太广、针对性不强的项目。另外在安排项目时要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适量安排,保证审计出“精品”,出成效,造影响,求效果。
(三)要进行充分地审前调查
一是一定要了解领导是否重视,群众是否关心;二是在选项时就要着手考虑审计方案,确定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切实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
(四)对审计人员进行合理配制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往往是审计项目能否保证高质量达到审计目标的关键。作为项目审计人员的组成,需要必备基本的胜任能力。对项目主审要求必须是具备专业经验及核心业务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五)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比如经济责任审计要进行审前公示和组织对部门负责人进行谈话。一方面使审计工作置于监督之下,实现“阳光作业”,促使审计人员加强纪律观念、责任观念,同时拓宽了获取审计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审计风险。从而从另一个方面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二、控制审計实施过程质量的方法
这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按照审计流程实施,加强关键点的控制
所谓关键点是指对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审计业务活动。关键点控制是指对列为关键点的审计业务环节或活动采取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一是确定关键点。要按照审计内控流程的要求安排实施审计项目,对审计业务或项目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或者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控制点,要明确控制措施和手段,降低审计风险。二是落实控制责任。应根据其所处具体环节和特点,以及审计计划和工作分工情况,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审计人员。每个审计人员对自己所负责控制的关键点应心中有数。三是制定质量控制措施,要应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其审计质量。四是检查关键点的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完成以后,应对关键点的质量及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以了解关键点责任人员是否真正履行了控制关键点的责任,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以便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关键点质量控制工作所借鉴。
(二)要采取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单位经济业务的性质、内控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审计风险分析,来确定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以便发现方案不足之处和新的潜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降低审计风险。
(三)重视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报告的基础,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油田采用的审计工作底稿模式包括两部分,一是审计查证事实描述,一是问题的定性及分析。目前存在审计查证事实描述过于简单,一些问题的发生没有完整的来龙去脉,审计查证实施与问题定性没有对应关系,个别法律法规引用不恰当,导致在审理过程中无法准确定性,将最终影响审计报告质量。
三、控制审计结束过程质量的方法
主要是应对实施阶段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整理,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与可靠,写出真实、合理、恰当的内部审计报告,根据审定的内部审计报告做出内部审计结论与决定。
(一)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方法
审计报告的是由审计实施过程中搜集的审计证据所决定的,但由于上报的、对外公布的、领导所阅的只能是审计报告而不可能是审计形成的全部资料,所以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最重要的环节。一是审计报告是由主审人起草撰写的,起草前和起草后都应该充分听取小组全体成员的意见。二是审计报告要抓住关键问题,报告中所列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审计证据予以佐证,以免引起纠纷。三是措词要严谨,定性要准确,不能使用模棱两可的字样和语气。要使领导(报告使用人)在阅读报告时感到此次审计工作有力度、有成果,确实查出了问题。并让领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二)采取必要的审计质量考核
科学考核和评价审计工作效果是控制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方法,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总结和掌握有用的审计信息,发挥审计的提供信息的参谋作用。首先是应建立健全一个考评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以便全面正确地考核审计工作质量。包括定量、定性两方面指标。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审计覆盖率、审计计划完成率、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问题重复发生率和审计处理落实率等。定性指标一般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否胜任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计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处理己查证的各种问题等。其次是制定审计质量考核的具体操作方法。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整理,以便得出正确结论。最后是公开审计结果。把审计查出的问题、审计建议和处理意见,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促使审计人员增强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威慑力,有利于监督作用的发挥,有利于问题的纠正。
四、控制审计项目管理质量的方法
(一)逐步完善管理工作内容
通过建立审计项目台账管理,把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情况、质量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如审计工作底稿复核中发现的取证遗漏,分析判断错误,审计报告修改和征求意见中发现的不当之处等等。对审计人员来说,通过这样的形式也有助于增强审计责任感。通过对审计报告、审计档案进行评比,评选优秀的审计报告和优秀的审计档案,从正面树立审计项目的精品样板,对审计人员学习成功的经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责任追究方式
审计项目质量的责任追究是一件严肃而又政策性很强的事情,一般的应以批评教育为主,比较严重的应运用薪酬和岗位调整等手段给予必要的处罚,个别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姜秉琛.试论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J].公用事业财会,2006(2):59-62.
关键词:审计;工作质量;方法
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质量标准,采取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按预定目标和在规定程序中运作,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关键是控制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审计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
一、控制审计准备阶段质量的方法
准备阶段控制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的基础环节,是审计风险的源头。如果考虑不够充分,就会给审计风险埋下伏笔,从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要化解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审计项目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准审计项目立项
审计立项一定要围绕所在单位的中心工作,选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只有把题目选准了,领导才会重视,才会支持,群众才会关注。这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
(二)合理安排审计项目
安排选择审计项目时,一定要考虑审计自身能力,不要安排那些范围太广、针对性不强的项目。另外在安排项目时要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适量安排,保证审计出“精品”,出成效,造影响,求效果。
(三)要进行充分地审前调查
一是一定要了解领导是否重视,群众是否关心;二是在选项时就要着手考虑审计方案,确定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切实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
(四)对审计人员进行合理配制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往往是审计项目能否保证高质量达到审计目标的关键。作为项目审计人员的组成,需要必备基本的胜任能力。对项目主审要求必须是具备专业经验及核心业务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五)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比如经济责任审计要进行审前公示和组织对部门负责人进行谈话。一方面使审计工作置于监督之下,实现“阳光作业”,促使审计人员加强纪律观念、责任观念,同时拓宽了获取审计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审计风险。从而从另一个方面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二、控制审計实施过程质量的方法
这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格按照审计流程实施,加强关键点的控制
所谓关键点是指对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审计业务活动。关键点控制是指对列为关键点的审计业务环节或活动采取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一是确定关键点。要按照审计内控流程的要求安排实施审计项目,对审计业务或项目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或者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控制点,要明确控制措施和手段,降低审计风险。二是落实控制责任。应根据其所处具体环节和特点,以及审计计划和工作分工情况,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审计人员。每个审计人员对自己所负责控制的关键点应心中有数。三是制定质量控制措施,要应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其审计质量。四是检查关键点的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完成以后,应对关键点的质量及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以了解关键点责任人员是否真正履行了控制关键点的责任,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以便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关键点质量控制工作所借鉴。
(二)要采取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单位经济业务的性质、内控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审计风险分析,来确定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以便发现方案不足之处和新的潜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降低审计风险。
(三)重视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报告的基础,是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油田采用的审计工作底稿模式包括两部分,一是审计查证事实描述,一是问题的定性及分析。目前存在审计查证事实描述过于简单,一些问题的发生没有完整的来龙去脉,审计查证实施与问题定性没有对应关系,个别法律法规引用不恰当,导致在审理过程中无法准确定性,将最终影响审计报告质量。
三、控制审计结束过程质量的方法
主要是应对实施阶段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综合、整理,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与可靠,写出真实、合理、恰当的内部审计报告,根据审定的内部审计报告做出内部审计结论与决定。
(一)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方法
审计报告的是由审计实施过程中搜集的审计证据所决定的,但由于上报的、对外公布的、领导所阅的只能是审计报告而不可能是审计形成的全部资料,所以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最重要的环节。一是审计报告是由主审人起草撰写的,起草前和起草后都应该充分听取小组全体成员的意见。二是审计报告要抓住关键问题,报告中所列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审计证据予以佐证,以免引起纠纷。三是措词要严谨,定性要准确,不能使用模棱两可的字样和语气。要使领导(报告使用人)在阅读报告时感到此次审计工作有力度、有成果,确实查出了问题。并让领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二)采取必要的审计质量考核
科学考核和评价审计工作效果是控制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方法,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总结和掌握有用的审计信息,发挥审计的提供信息的参谋作用。首先是应建立健全一个考评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以便全面正确地考核审计工作质量。包括定量、定性两方面指标。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审计覆盖率、审计计划完成率、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问题重复发生率和审计处理落实率等。定性指标一般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否胜任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计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处理己查证的各种问题等。其次是制定审计质量考核的具体操作方法。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整理,以便得出正确结论。最后是公开审计结果。把审计查出的问题、审计建议和处理意见,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促使审计人员增强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审计的威慑力,有利于监督作用的发挥,有利于问题的纠正。
四、控制审计项目管理质量的方法
(一)逐步完善管理工作内容
通过建立审计项目台账管理,把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情况、质量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如审计工作底稿复核中发现的取证遗漏,分析判断错误,审计报告修改和征求意见中发现的不当之处等等。对审计人员来说,通过这样的形式也有助于增强审计责任感。通过对审计报告、审计档案进行评比,评选优秀的审计报告和优秀的审计档案,从正面树立审计项目的精品样板,对审计人员学习成功的经验,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责任追究方式
审计项目质量的责任追究是一件严肃而又政策性很强的事情,一般的应以批评教育为主,比较严重的应运用薪酬和岗位调整等手段给予必要的处罚,个别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姜秉琛.试论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J].公用事业财会,2006(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