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从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开始,人们就在不断寻找那个能够创造巨大爆发力的着力点。
对于逐梦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济南而言,国际内陆港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支点。坐拥内陆港,济南“引进来”的底气将会更大;倚重“内陆港”,济南“走出去”的步伐也将更加坚定。
可济南为何要打造国际内陆港?打造内陆港的优势是什么?如何打造内陆港?内陆港与山东港口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在一个春风和煦的下午,笔者一行走进济南大学商学院,就上述问题对济南大学商学院、标准化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葛金田教授进行了专访。
补齐短板,内陆港意义重大
2017年8月4日,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划过济南的上空,中欧班列从济南国储铁路场站出发,呼啸着奔向俄罗斯莫斯科地区。一批批从山东省及周边地区生产的机械设备、工艺品、服装及塑料制品等,从这里走向世界。
中欧班列的开通,打通了济南国际物流的大通道,也意味着原本没有港口功能的济南开始成了“内陆港”,弥补了济南此方面的空白。而这仅是济南打造国际内陆港的一项成果。2018年底,在全市工作务虚会上,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明确表示,区域性物流中心要打好国际内陆港这张牌。
“济南具备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基础和条件,可不能忽视的是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济南国际内陆港的建设正好补齐了这些短板。”葛金田表示,济南最大的短板是缺少货物集聚分拨的大平台。从工业物流在物流总量中的占比来看,全国是82%左右,山东省是80%左右,济南不足30%。“济南市更多的是商贸物流,占比60%左右,这意味着济南的物流很多是过路物流,不具有增值服务,规模虽大贡献却不突出。”
济南的另一个短板则是全市物流业布局相对分散,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物流集聚区。葛金田表示,济南的物流企业数量不少,但总体“小、散、乱、弱”,国际化、跨省的大型物流企业偏少,外向度太低,缺少领先龙头企业,很难有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带来物流业态的滞后,而且同质化现象严重。“这就需要对物流的布局进行调整优化,那么往哪集聚呢?我们经过大量的调研,确定了济南国际内陆港的核心区,就是崔寨、临空经济区,以及郭店片区、高官寨镇、唐王镇的部分区域,这片区域既将‘公铁水空’多式联运聚集于此,也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核心区相结合,适应济南未来产业的发展。”
加快推进,内陆港大有可为
承载着泉城市民的期待,未来的内陆港将是一座集国际空港、国家铁路一类口岸、中欧班列区域集结中心、陆港监管中心、保税物流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保税陆港,是现代物流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是区域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如何让蓝图尽快实现?葛金田认为,加快国际内陆港的建设,济南要从6个方面做文章。首先,要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国际内陆港规划。从2018年至今,济南印发了《济南市物流专项规划》《济南市加快推进国际内陆港建设行动计划》《济南国际内陆港核心区专项规划》,从顶层设计上夯实了内陆港的建设基础。“马上还要出台《济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2》,这都给济南物流业发展规划了方向和未来。”
同时,葛金田建议应抓紧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尽快出台内陆港运行相关规制,确定运营主体机构来推进这项工作。“除此之外,济南综合保税区的迁建及功能完善也迫在眉睫。济南应调动全市资源,打破常规开展工作,确保按照时限完成迁建任务。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具备条件的综合保税区现有企业搬迁到新址。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迁建一完成就有新项目落地。”
发展物流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也是现代产业的重要支撑。葛金田建议济南要加快推进产业布局,加大对本地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对于原有产业进行迁移,引导规模“小、散”的物流企业进园区。同时,通过创新物流商业模式和发展现代物流业态,提升济南物流产业的创新程度,提升高端物流的比重。
内陆港建设在统筹推进的同时还应重点突破。葛金田建议率先启动董家中央高端物流集聚区建设,竖起内陆港建设的“靓点”,并将董家打造成全省中欧班列的集聚中心地,把济南都市圈的货源集聚于此,通过保税区等进行分流中转。
“当然,区域合作也至关重要。除了济南都市圈,还应加强与山东及周边地区的合作。我们要特别强调内陆港应加强与中国青岛一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區的互联互通问题。实现由点的突破向区域协同发展,减少区域之间的差距。”作为沿海省份的山东,港口众多,葛金田表示,济南国际内陆港与港口城市之间是“竞合”关系,其中占比更多的是合作关系。“烟台、青岛等港口城市的辐射面有限,可通过内陆港来转移,提高效率,减少企业的成本。”
所谓城市,即因城而设市,因市而兴城。葛金田说,物流也是如此,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以产业作为支撑,当产业、金融、贸易等要素集聚济南国际内陆港时,则会有更多的人走进这里,这座城市也就有了活力与希望。
我们期待着那天的到来!
对于逐梦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济南而言,国际内陆港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支点。坐拥内陆港,济南“引进来”的底气将会更大;倚重“内陆港”,济南“走出去”的步伐也将更加坚定。
可济南为何要打造国际内陆港?打造内陆港的优势是什么?如何打造内陆港?内陆港与山东港口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在一个春风和煦的下午,笔者一行走进济南大学商学院,就上述问题对济南大学商学院、标准化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葛金田教授进行了专访。
补齐短板,内陆港意义重大
2017年8月4日,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划过济南的上空,中欧班列从济南国储铁路场站出发,呼啸着奔向俄罗斯莫斯科地区。一批批从山东省及周边地区生产的机械设备、工艺品、服装及塑料制品等,从这里走向世界。
中欧班列的开通,打通了济南国际物流的大通道,也意味着原本没有港口功能的济南开始成了“内陆港”,弥补了济南此方面的空白。而这仅是济南打造国际内陆港的一项成果。2018年底,在全市工作务虚会上,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明确表示,区域性物流中心要打好国际内陆港这张牌。
“济南具备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基础和条件,可不能忽视的是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济南国际内陆港的建设正好补齐了这些短板。”葛金田表示,济南最大的短板是缺少货物集聚分拨的大平台。从工业物流在物流总量中的占比来看,全国是82%左右,山东省是80%左右,济南不足30%。“济南市更多的是商贸物流,占比60%左右,这意味着济南的物流很多是过路物流,不具有增值服务,规模虽大贡献却不突出。”
济南的另一个短板则是全市物流业布局相对分散,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物流集聚区。葛金田表示,济南的物流企业数量不少,但总体“小、散、乱、弱”,国际化、跨省的大型物流企业偏少,外向度太低,缺少领先龙头企业,很难有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带来物流业态的滞后,而且同质化现象严重。“这就需要对物流的布局进行调整优化,那么往哪集聚呢?我们经过大量的调研,确定了济南国际内陆港的核心区,就是崔寨、临空经济区,以及郭店片区、高官寨镇、唐王镇的部分区域,这片区域既将‘公铁水空’多式联运聚集于此,也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核心区相结合,适应济南未来产业的发展。”
加快推进,内陆港大有可为
承载着泉城市民的期待,未来的内陆港将是一座集国际空港、国家铁路一类口岸、中欧班列区域集结中心、陆港监管中心、保税物流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保税陆港,是现代物流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是区域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如何让蓝图尽快实现?葛金田认为,加快国际内陆港的建设,济南要从6个方面做文章。首先,要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国际内陆港规划。从2018年至今,济南印发了《济南市物流专项规划》《济南市加快推进国际内陆港建设行动计划》《济南国际内陆港核心区专项规划》,从顶层设计上夯实了内陆港的建设基础。“马上还要出台《济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2》,这都给济南物流业发展规划了方向和未来。”
同时,葛金田建议应抓紧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尽快出台内陆港运行相关规制,确定运营主体机构来推进这项工作。“除此之外,济南综合保税区的迁建及功能完善也迫在眉睫。济南应调动全市资源,打破常规开展工作,确保按照时限完成迁建任务。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具备条件的综合保税区现有企业搬迁到新址。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迁建一完成就有新项目落地。”
发展物流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也是现代产业的重要支撑。葛金田建议济南要加快推进产业布局,加大对本地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对于原有产业进行迁移,引导规模“小、散”的物流企业进园区。同时,通过创新物流商业模式和发展现代物流业态,提升济南物流产业的创新程度,提升高端物流的比重。
内陆港建设在统筹推进的同时还应重点突破。葛金田建议率先启动董家中央高端物流集聚区建设,竖起内陆港建设的“靓点”,并将董家打造成全省中欧班列的集聚中心地,把济南都市圈的货源集聚于此,通过保税区等进行分流中转。
“当然,区域合作也至关重要。除了济南都市圈,还应加强与山东及周边地区的合作。我们要特别强调内陆港应加强与中国青岛一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區的互联互通问题。实现由点的突破向区域协同发展,减少区域之间的差距。”作为沿海省份的山东,港口众多,葛金田表示,济南国际内陆港与港口城市之间是“竞合”关系,其中占比更多的是合作关系。“烟台、青岛等港口城市的辐射面有限,可通过内陆港来转移,提高效率,减少企业的成本。”
所谓城市,即因城而设市,因市而兴城。葛金田说,物流也是如此,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以产业作为支撑,当产业、金融、贸易等要素集聚济南国际内陆港时,则会有更多的人走进这里,这座城市也就有了活力与希望。
我们期待着那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