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yda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在精简机构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加强了电力管理,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但在实际营销稽查管理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同网同价的农电管理举步维艰,负债运行。要实现农电减亏增效,就必须增收节支,堵塞经营漏洞。实现的最佳方式就是加强用电营业稽查,充分发挥稽查管理职能,在堵漏增收、整顿用电市场秩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存在问题;采取措施
  电力营销管理是一项特殊的管理,涉及到管理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基本职能。有学者曾说,有效的管理就是要始终督促员工,以保证应该采取的行动事实已经在进行,保证员工应该达到的目标事实上已经达到。这就是管理学中的控制,及其重要性。而这里我们所说的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就起着控制、检查、监督的作用,其作用是巨大的。 特别是电力市场化以来,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工作机遇,因此,我们要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基础上,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营销内部管理,堵塞管理漏洞,对营销各项业务实施有效监督检查。
  一、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存在的问题
  关于电力营销的管理,自从改革电力管理以来,建立了相关的稽查机构,如电力稽查分局,对营销管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电力稽查工作开展比较迟,工作经验不足,还存在着对营销稽查定位不准、对稽查职能认识存在偏差的问题,这就导致了把稽查与用电检查等同看待的现象,因此,把稽查的工作重心只放在了堵漏增收、规范用电市场上,没有触及到电力稽查的核心。
  其次,还有的管理者对电力稽查的认识不到位,把考核评价强调到了过头的地步,他们只把外查成效作为衡量稽查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反窃防漏得到了强化,但忽视了稽查以内促外、规范营销业务的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这还与管理者的素质有关。我们知道,稽查内查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其成效也无法定量考核,实施起来难度也较大,有些管理者就不能秉公执法,使得规范营销业务、实施营销管理的跟踪考核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以内促外的作用,其稽查也只是停留在工作的表层。
  再次,有相当一部分电力企业还没有广泛采用信息系统对稽查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造成工作量大以外,稽查线索也不清晰,难以找到准确稽查的切入点。特别是对报表、台账、工作单等以抽查和彻查的方式进行稽查时,稽查人员只以经验来判断是否存在差错。这样的抽查往往因检查范围小而无法发现差错,使一些小隐患因时间的推移而成为大隐患,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第四,稽查管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有的电力企业把稽查的目的仅仅定位在为了稽查而稽查上,稽查后未对存在的问题限定整改期限和跟踪复查,对稽查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未能举一反三,未要求单位同样进行相关的专项稽查。还有,在稽查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操作性强的营销工作质量考核制度,这就使得稽查后无法对营销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稽查只能停留在稽查的层面上,全无惩戒的作用,不能消除相同的错误重复出现的问题。
  二、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应该采取的措施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化,电力营销的规范化管理显得优为重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就成为必须。
  1、建立稽查管理模式,完善稽查管理制度。
  电力营销管理中有大量的客户档案,同时每月还要处理抄表、核算、收费,生成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报表。这就要逐步建立稽查、电费计算、电价监管三位一体的稽核管理模式,以延伸营销部管理的职能,对营销管理及营销专业机构等的营销业务进行全程检查。同时,要根据实际工作中涉及的事务范围,按有关规定、标准、流程、时限等要求,针对营销业务部门的工作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对质量进行监督与检查时,有有章可循,确保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依法按章处理业务,促进营销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2、合理规范稽查管理内容,创新稽查管理手段。
  电力营销是工作面很广的行业,而营销稽查就包括了用电营销管理的全部,这就要根据营销工作重心调整稽查工作重点和方向,围绕营销重点、难点工作展开,促进营销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此过程中,管理者要善于发现营销各部门、各专业的管理漏洞,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提出规范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这里要充分注意创新稽查的工作方式,以内查为主、外查为辅,坚持内查和外查相结合,运用营销业务信息技术平台,定期自动生成稽查计划,在电费计算中心的配合下,稽查人员按照稽查计划有序地组织开展日常稽查工作,采用工作流的方式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
  3、细化营销稽查管理措施,提高稽查的针对性。
  电力营销管理需要细化分工,针对不同的稽查内容,进行专项稽查,以提高稽查的效果。
  (1)细化业扩报装和服务质量专项稽查。这是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按照申请报装时间和变压器容量范围等方式检索供电单位的业扩报装情况,主要检查客户供电方案、计量方案是否合理,答复及送电是否超时限,整体工作流及工作流环节是否超期等,并对客户的投诉进行跟踪处理,加大对电费计算中心提供审核工作票过程中的超期票审核处理。
  (2)加大基础信息和抄表质量专项稽查。这是关系到用电户的切身利益的稽查。在稽查中要严格核对用户的基础信息是否与现场相符;稽查统计抄表员的实抄率,查看抄表时间间隔曲线,检查工作流程中的拆表指针读数是否小于最后一次算费指针读数,防止估抄及抄表员故意录小拆表指针读数而直接拆换电能表,造成电量丢失;稽查抄表员故意加大表数,欺骗用户行为,切实保护用户的切身利益。这要与准确电能计量的专项稽查结合在一起进行。要核对计量装置资产管理、周期检定(轮换)的内容是否与现场相符,现场是否存在未入系统的电能计量装置。特别要注意对电费计算中心提供核算过程中发现的倍率与互感器不符、故障表计追加电量有质疑的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稽查。
  (3)加强收费与电费账务专项稽查。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经济效益多表现在收支上。电力稽查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主要核对电费账务系统中资产类科目和负债类科目是否平衡,营销应付账款和财务应收账款是否对应,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和用户余额是否平衡;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核对收费用户余额是否与现场实际相符,电费计算中心的账务专责提供日常账务管理工作中是否存在问题。这里,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认为,要加大对各基层供电单位按照计划开展用电检查工作的情况检查,对用电检查工作不到位的,检查完成后对问题整改落实不力的,对责任人处理不及时的,要督促其加快整改速度。
  开展专项稽查,就要对以上内容进行落实,对稽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使稽查工作真正落在实处,对电力营销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陶英;齐登峰;;利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电费管理的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闫彦;;对建立现代电力企业制度的探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邢春森.浅谈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稽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11):5-6.
  [4]馬希贵;杜春沈;王明中;王晓旭;;面向市场型企业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其他文献
三相电流的相量和不等于零,所产生的电流即为零序电流。随着长期的发展和实践按,我国电力系统在长期的运行中总结出了不少应对故障线路选线的方法,零序电流选线法时其中之一。基
科学哲学是科学与哲学间所架设的桥梁,连接着科学与哲学的两端,是科学家与哲学家共同关心的领域。鉴于此,本文着眼于科学分界、科学发现、科学理论、科学发展等方面内容,来就20世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命脉,更是企业的第一生命。尤其是我们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质量、安全与效益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高度体现,随着管理体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当前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从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
摘 要:电力需求侧管理不仅是解决电力供需矛盾、缓解电力紧缺情况下的一种重要途径,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之计。目前,县级供电企业的电力需求侧管理,任重道远,有待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满足不同客户对电力需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电力 营销 需求侧 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电力供需矛
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快速发展,智能一体化系统已成为发展的趋势。本文根据目前设备制造情况,一体化监控单元的运行情况,结合智能化开关,以及站用电源的现状,对站用电源系统的整体进行
近年来,人们在生活中对环境艺术要求日益重视,由于在我国,环境艺术功能研究还处于一个刚起步阶段,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还缺少严谨的分析和分辨功能,因此在当前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社
本文主要从《伊利亚特》和《格萨尔王传》中的人神世界入手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挖掘文化的源头——神话在中西方的民族意识、文化传统、社会观念等方面上的差异,乃至探讨中西神
本文概述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科学发展观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任务。科学发展观大众化的时代蕴涵主要包括战略性、通俗性、群众性和实践性。科学发展观走向大众化不仅是由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