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有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质疑是思考和学习的开端和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平时爱提问题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大多会比别人优异,而那些从来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他们往往成绩平平,甚至是落后于别人。由此可见,要想真正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必不可少。那么,应该如何让质疑能力在低年级课堂中落地生根呢?本课题正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的基础上确立的。
创设质疑环境,营造质疑氛围
低年级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因此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就为他们创设一个平等、开放的质疑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懂得质疑的重要性。
认清教师角色,积极引领示范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认清自己的身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独裁者与决定者。我们要努力与学生形成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敢于质疑。
接受学生差异,肯定问题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低起点。由于年龄的局限,低年级的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常常与知识点毫无关联,或者由于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他们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此,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在我看来真问题是最重要的。低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千奇百怪,或者“答”不对题,但是他们那些发自内心、贴近生活的真问题同样值得认可,这种问题就是他们质疑能力培养的初级模型,教师应该充分地给予肯定。
依托手势文化,打造质疑课堂 手势文化的应用为教师创设宽松的质疑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手势文化中,用手做出问号的样子表示我对你的问题有疑问,这样就省略了语言上的反驳表达;握拳头表示我对你提出的问题有补充……一年级的孩子对手势文化十分感兴趣,接受能力也很强,形式上的创新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吸引力很强。
贯穿课堂内外,延伸质疑习惯 作为教师,应该将课堂中轻松质疑环境的创设由课堂之中引到课堂之外。对此,地域维度的拓展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十分有帮助。我们不能只是在课堂上保护孩子的问题意愿,在课下也要对孩子的问题耐心对待。作为教师,应该时刻保护学生的质疑意愿,不管在课上还是课下,都随时为他们的质疑能力培养保驾护航。
创设质疑情境,激发质疑意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质疑问难,教师就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对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侧重为学生创设宽松而有意义的质疑环境。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通过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创设相应的问题:假如你是文中的小青蛙,你会怎么想?假如你是文中的小鸟,你会如何回答青蛙等。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善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此外,我還在班级中评比“问题”大王,通过“今天你提问了吗”来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在这些活动的刺激下,孩子们上课时都愿意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
引导示范提问,教授具体方法
受到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影响和限制,低年级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很低,有的孩子甚至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提问,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正确的质疑方法,才能有助于日后的学习。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时刻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据题质疑,从“头”开始 一年级语文学科的课文题目常常充满了童趣,十分有趣,因此学生对题目就充满了好奇,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大还是小》等。教学时,我会教授学生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几个问题来质疑。例如,在教学《青蛙写诗》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你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提出问题:“青蛙怎么会写诗呢?”“青蛙写的什么诗,和我们平时学习的古诗一样吗?”……通过适当引导,学生就能够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很快便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识字教学,行音质疑 在识字教学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学习了两个“木”:一个是木头的木,一个是耳目的目,我在讲耳目和木耳的时候就有孩子提问:为什么他们两个不一样呢?为了解决这个疑问,他们通过自主观察发现了这两个词有些相近,于是我便根据词语的意思给学生进行了解释。
模仿课后,学习提问 教材中设置的课后题都是精挑细选且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便引导学生向课后题进行学习,引导他们看看教材中提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并模仿课后题进行提问。
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从低年级抓起,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掌握质疑的方法,形成质疑的能力,让质疑问难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让质疑能力在课堂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中心小学)
创设质疑环境,营造质疑氛围
低年级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因此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就为他们创设一个平等、开放的质疑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懂得质疑的重要性。
认清教师角色,积极引领示范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认清自己的身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独裁者与决定者。我们要努力与学生形成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敢于质疑。
接受学生差异,肯定问题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低起点。由于年龄的局限,低年级的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常常与知识点毫无关联,或者由于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他们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此,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在我看来真问题是最重要的。低年级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千奇百怪,或者“答”不对题,但是他们那些发自内心、贴近生活的真问题同样值得认可,这种问题就是他们质疑能力培养的初级模型,教师应该充分地给予肯定。
依托手势文化,打造质疑课堂 手势文化的应用为教师创设宽松的质疑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手势文化中,用手做出问号的样子表示我对你的问题有疑问,这样就省略了语言上的反驳表达;握拳头表示我对你提出的问题有补充……一年级的孩子对手势文化十分感兴趣,接受能力也很强,形式上的创新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吸引力很强。
贯穿课堂内外,延伸质疑习惯 作为教师,应该将课堂中轻松质疑环境的创设由课堂之中引到课堂之外。对此,地域维度的拓展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十分有帮助。我们不能只是在课堂上保护孩子的问题意愿,在课下也要对孩子的问题耐心对待。作为教师,应该时刻保护学生的质疑意愿,不管在课上还是课下,都随时为他们的质疑能力培养保驾护航。
创设质疑情境,激发质疑意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质疑问难,教师就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对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侧重为学生创设宽松而有意义的质疑环境。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通过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创设相应的问题:假如你是文中的小青蛙,你会怎么想?假如你是文中的小鸟,你会如何回答青蛙等。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善于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此外,我還在班级中评比“问题”大王,通过“今天你提问了吗”来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在这些活动的刺激下,孩子们上课时都愿意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
引导示范提问,教授具体方法
受到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影响和限制,低年级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很低,有的孩子甚至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提问,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正确的质疑方法,才能有助于日后的学习。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时刻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据题质疑,从“头”开始 一年级语文学科的课文题目常常充满了童趣,十分有趣,因此学生对题目就充满了好奇,如《雪地里的小画家》《大还是小》等。教学时,我会教授学生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几个问题来质疑。例如,在教学《青蛙写诗》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你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提出问题:“青蛙怎么会写诗呢?”“青蛙写的什么诗,和我们平时学习的古诗一样吗?”……通过适当引导,学生就能够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并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很快便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识字教学,行音质疑 在识字教学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学习了两个“木”:一个是木头的木,一个是耳目的目,我在讲耳目和木耳的时候就有孩子提问:为什么他们两个不一样呢?为了解决这个疑问,他们通过自主观察发现了这两个词有些相近,于是我便根据词语的意思给学生进行了解释。
模仿课后,学习提问 教材中设置的课后题都是精挑细选且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便引导学生向课后题进行学习,引导他们看看教材中提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并模仿课后题进行提问。
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从低年级抓起,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掌握质疑的方法,形成质疑的能力,让质疑问难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让质疑能力在课堂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