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套新西装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g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初六日那天,太阳非常的灿烂、明朗。农村有句俗语道:“六月六,晒龙衣。”我把箱子里的所有衣服都一件一件的翻出来挂在太阳下凉晒,把霉气赶走。
   最后,我在箱底下发现一套沉睡多年的旧西装,脑海里便跳出二十多年前的往事来,那年我在上海打工,这是姨姐帮我订做的一套黑色的西装。
   这套西装,被我穿得由黑变白。前些年,我把它洗干净放进箱子里,从此就没有再穿它了。
   1986年的秋天,我刚到上海打工的时候,住在姨姐家。姨姐家在上海浦东南路一个叫杨家渡的地方。我在上海除了我的姨姐之外,再没有第二个亲戚了。我来上海打工也是姨姐把我从苏北的乡下叫来上海的。
   自从我来到上海踏进姨姐的家门,她都非常关心我,每天都给我做红烧肉。她说我的身体很瘦弱,多吃些红烧肉增加营养,上班干活才有力气,才不被人欺负。姨姐不允许我住在工厂里,说工厂里的伙食差,油水少,那是大锅菜。在家里每天都可以吃上肉和其它的小菜。
   在姨姐家住了半年,我真的不好意思再住下去了。她在上海港务局开车,每天都是早上出去晚上才回来。有时我下班回到家里,她还没回家。有时她回到家中,我还在加班,姨姐就等我下班回来才吃饭。有一天,我对她说,我想搬到工厂里住,这样上班下班两方便,不用每天来来去去。经过我左说右说,她总算答应我住到工厂里去了。在我搬到厂里的那天,她叮嘱我说:“每个星期要来家里吃顿饭,改善一下伙食,增加一些营养。”
   从那以后,我每个星期都来姨姐家一次。有时忙不过来,她就会把菜送到厂里让我补身子。多好的姨姐呀!工友们见了都羡慕我有一个好姨姐。我心里可高兴哩!
   我到上海第二年的秋天,上海的天气特别的冷。我身上穿的还是我读高中时穿的那件变了色的蓝色中山装。那天晚上,我穿着这件旧衣服去姨姐家,一路上被风吹得浑身颤抖,全身上下没有一处是暧和的,全身冰凉麻木。到了姨姐家,如同走进了温室,麻木的手脚渐渐地暧和。不是我不想买件新衣服,而是我每个月的工资才300多块钱。连地摊上50多块钱的衣服我也买不起。我身上穿的这件旧衣裳,是我考入高中时,嫂子为了鼓励我,积攒了好些鸡蛋换来的钱,给我扯了一块天蓝色的布料,帮我做了这件蓝色中山装。我穿着它读完了两年的高中。穿着它在田地里干了一年的农活。然后又穿着它踏上打工的路。几年来,我一直穿着它在风雨中漂泊,在异地奔波,因为没有衣服换,洗了穿,脏了洗,已经变成灰白灰白的,几乎看不见布纱了,我都没有舍得丢掉。它真的太旧了,再也抵挡不住袭人的寒气。
   到了姨姐家,她看到我还是穿着往日的那件旧衣裳,冻得发抖,她马上拿来姨姐夫的尼大衣披在我身上,一阵温暧顿时使我热乎乎的。姨姐把我骂了一顿。让我把这件衣服扔掉。她说,明天我去浦西给你买一块全毛的布料,做一套西装,现在上海人都流行西装。整天穿那件旧衣服,别人会看不起你的。
   翌日早上,姨姐没有上班,请了假去南京路一家最大的百货商场,花了两百多块钱给我买了一块最好的布料回家。她马上跑去裁缝店,请来一位做西装的老师傅。在她家用了两天时间,总算给我缝好了一套西装。我下班回到姨姐家,她和裁缝师傅让我穿上新衣试试,果然合身。
   “谢谢姨姐,谢谢这位师傅!”我哽咽着说。
   姨姐指着我刚脱下的那件旧衣裳说:“丢掉哩,不要再穿了!”
   但我还是有点舍不得,我对姨姐说:”留作上班穿。”
   自此,每天下班,我便换上这套新西装约工友去逛街,顿觉比往日风光多了。
   那时的浦东,没有几家洗衣店。不像现在满街都是,洗衣十分方便。西装脏了,都是自己洗,洗的时间长了,西装不再像刚穿时的那样线条分明,毕挺好看。被洗出了一道道褶子来,洗出了坑坑洼洼。无论怎样,但毕竟还是一套西装。
   那年,我从上海赶到云南相会媳妇,就是穿着这套长满褶子的西装去相亲的。直到前几年,我才把它放进箱子里。
   如今,我在云南生活,媳妇为了更好地打扮我,给她不丢面子,给我做了两套西装,两套换着穿,不再像往日那样穿得没脸没面。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穿新衣服也不再像往日那样新奇了。现在,无论生在城市。还是长在农村,对穿着十分讲究,追赶时髦,已成时尚。穿旧衣服的人已经稀有,穿西装更不是什么惊奇的事了。
   但我始终珍惜姨姐给我订做的那套西装。如今虽然旧了,但它伴我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人生,穿着它漂泊四海直到如今,穿着它实现了我的梦想。
   谢谢姨姐!
  
   责 编:谢荔翔
其他文献
从屋里搬出一个词语:椅子  还有一本诗集  三楼窄小的阳台  暖暖的阳光爱抚身上  舒服极了  索性脱掉厚厚的外套  让阳光更亲近肌肤  顺便翻晒发霉的心事    阳光穿行诗行中  文字温暖  目光温暖  心情温暖    善解人意的微风  悄悄走来  替我翻开下一页    一本薄薄的诗集  来不及读完  太阳就跌落  对楼的背后  (523000东莞市万江大莲塘工业区顺华厂黄奇收)
期刊
小到了祖国版图上的一个省份  一个县市,一个村庄  小到了童年,胎记和亲人间隐密的低语  小到了草芥的气息,时光的流动  小到了仅剩下那一群分摊我命的亲人    为此,我曾无数次地焚烧书稿  捶胸顿足。憎恨自己胸无大志,无可救药  并一再恶毒地警告着自己  可每到年关,当我从远方风尘仆仆地赶回  我还是只愿意争分夺秒的在他们身边围绕  和他们一起谈笑,走动,亲近  当饭菜香满屋浮动,我们也彼此遵从
期刊
人生如轳辘,峰回路转中,有些人和事总让你无法忘记。    记得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我从大坪村采访回家的时候,路过龙滩峡,看到公路边围着一群中学生,并且还伴随有痛苦的呻吟声,凑近一看,原来是我们家附近的陈奶奶。只见她半侧着身体躺在路边,鲜红的血印在头发凌乱的额前,伴着悲伤的低泣,我蹲在她的身边,轻轻的扶着她,听她哽咽着讲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就在中午,她又被儿媳打的鼻青脸肿,把她赶出了家
期刊
近几天来,我一直被感情的烦恼困扰,心里堵得慌。上班的时候忍不住跟同事倒苦水,不料同事顿时双眼一亮,说:“你在追她啊?她家里好有钱耶,老爸老妈在车站那边开有工厂,她可是个千金大小姐哩,来这里上班只是她父母让她出来锻炼的。”我的心一沉,问同事怎么知道。同事说,人家来这里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部门里很多人都知道。末了补充了句,你真有才。   “你真有才”,同事话里有话的一句玩笑话,却挑起了我的神
期刊
2004年我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这个原本陌生的城市。   在家乡的小县城里,虽然有家人的疼爱,邻里的照顾,但我不幸福。因为他们的关爱和同情,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是一个不健全的女孩子。   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人知道我的秘密,这让我感到无比的轻松。只是,我会本能地抗拒身边每一位“有意”的男孩子。   直到遇到了大华,我们相爱了。大华是家中的独子,我不该对不起他。我知道自己是鼓了多大的勇气才把事实
期刊
舅舅打来电话说表弟恋爱了。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呀,表弟虽然才25岁,但在乡亲们眼里表弟已属于大龄未婚青年了。为此,舅舅和舅妈都快愁成了祥林嫂,见人就说:“留点心啊,有合适的女孩子了,给我们家林子介绍一个,拜托了啊。”现在,终于听到表弟恋爱了!我还没来得及把祝贺的话说出口,电话里舅舅急急地说:“霞,林子和你最能谈得拢,你就劝劝他,和那个女孩子散了吧。”   原来,表弟相中的女孩子是和他在同一个酒店做事
期刊
春风有一把好嗓子,把我从昏睡里  喊醒,河北河南,草青青一片  麻雀还在屋檐,花朵儿还在去年的高枝  我还住在自己的肉体,没有老去    春风啊你要喊醒,我爱着的容颜,活着的勇气  墙角的锄头,墙上的镰刀,我要用一滴滴  莹莹的溪水,磨去落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锈痕    春风啊,你还要试着把我坟墓里的祖父喊醒  我需要一把硬骨头,撑过这人间风雨  (518109深圳宝安大浪石观工业区F栋银思奇电子有
期刊
从《诗经》里走出的忘忧草   你走进江南的风景画里   从苏东坡的词里走出的忘忧草   你走进母亲的叮咛里     那位栽种萱草的少妇   她让萱草花开满了前园   开满了后园 她期盼   远征的人儿早日归来     就是那棵忘忧草   她纤细的叶片如温婉之手   橘红色的花瓣如红唇   绽放慈母般的和蔼与端庄     就是那棵忘忧草   从岭南的“罗汉斋”里走来  
期刊
许多人都知道,写文章搞报道打官司,那是新闻记者与律师的事情,而在报刊上稿,电台有声,为别人讨公道,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一个只有小学文化身处贫寒的农民,偏不信邪,在逆境中崛起,自学成才,坚持勤写作,苦锻炼,取得不菲成绩,发表各类新闻作品,1200多篇幅,获各级奖励70多次,被多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又利用自学的法律知识,为弱者撑起一片维权的蓝天。在广西资江河畔,被人们亲切地誉为
期刊
绿豆糕VS普切塔     2007年的第一天,阳光格外的好,梁小筑刚走到楼梯的折角处,就看到了刘宇呈。他在踱着步子数数,就像小时候等她一起去上学时的样子。他们一起去了外婆家附近的面包店,那里有很好吃的普切塔。   梁小筑向他极力推荐着这种烤成金黄色的面包,上面铺着的意式馅料是多么的诱人可口。而刘宇呈只是撇撇嘴、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她说:“我要吃绿豆糕。”   于是他带着她穿过大大小小的街道,找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