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观察是想像的基础,只观察不想像,作文内容就不丰富;想像是观察的深入,不观察就想像,作文内容就不生动。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展开想像的能力,把观察和想像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作文才生动感人。
【关键词】 写作 水平 兴趣
一、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写作来说也不例外。“心爱而神往之,其情郁郁,其辞翩翩。”写作需要兴趣,只要有兴趣,只要有兴趣去写,才能写出好文章。入学后的儿童在思维发展上,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的求知欲望强烈,无论是什么场合总是爱说,这说明孩子在心理上有较强的口头表达欲望。所以把口语训练作为作文的起步训练形式,利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鼓励他们敢说,把话说完整。
从不感兴趣到产生兴趣得需要一个过程,潜移默化,日久见功夫。“没有什么可写”是学生的口头禅,他们每天生活在灿烂多彩的生活里,却感觉不到生活的烂漫多彩,“让座”、“扶老大娘”、“捡钱包”是他们编了多年的故事了。学生在乏味中受罚,怎样会对作文感兴趣呢?为了有所突破,我把“观察日记”纳入了正式教学计划,进行了指导和讲评。学生还写不到半本日记,情况就有了很大变化,枯燥无味的题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浪花和思想火花。每本日记都是一只触角,以它独特的观察角度,深入到社会的某个或多个领域,它的内容比任何一个栏目较多的报纸或杂志的内容都丰富得多。天长日久,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长进。
二、 要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想像
小学生观察事物是了解和认识事物,是积累素材和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低年级阅读量少,口头作文大多要借助观察而获取。因此,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观察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汲取知识,活跃思维,帮助学生积累口头作文材料,使学生口头作文时有话可说。例如:把学生带到野外去找春天,让学生看田野、山川、河流、公园等,有哪些花?哪些树?颜色怎样?香味如何?除了花、树以外还有什么景色?在观察时,启发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丰富了学生作文素材。
观察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说:“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抒发作者的情感,这才是作文的真正目的。观察不仅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所以,观察是一种有计划的将客观事物反映到大脑中的一个过程。观察要有目的、有顺序、有规律的进行,只要具备了这些良好的观察力,写作文才有东西可写,才有真实的内容,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俗话说:“作文贵在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知道,观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而不只是为了写作。其次,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要对观察的对象与有关的材料提前阅读,知道的越多,对事物的认识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特征也就把握得越准确。再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只要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学生就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观察方式和顺序。还要教给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求学生从小要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好习惯,并做好笔记和小结。
在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想像,使文章有血有肉,富有感情和生机是文章构思合理的根本。学生作文思路狭窄,常常难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审题时,我启发学生合理想像;明确中心时,我帮助学生确定联想思路;具体写作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观察是想像的基础,只观察不想像,作文内容就不丰富;想像是观察的深入,不观察就想像,作文内容就不生动。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展开想像的能力,把观察和想像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作文才生动感人。
三、 写作和阅读相结合
古人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说,多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浅显易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呢?首先抓典范课文的阅读。阅读这些高水准的文章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它对学生的写作有借鉴意义,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古人强调……取法乎上,反得其中是很有道理的,肚子里装上几百篇典范文章,读得烂熟,渐渐地对其中的妙处了然于心,下笔自然如有“神助”。其次,我们在教学这些典范文章时,除了让学生自渎外,还应当根据年龄的不同给予适当的写作上的辅导,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并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常用词语,搜集词汇,摘抄名言、佳句和精彩片段。一些堪作学生楷模的诗文佳作,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少年儿童机械识记的能力强,抓住这个黄金时期,让学生储备一肚子名文佳作,是一种有效的积累手段,可供他们终身受用。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说话作文兴趣,培养观察想像能力,做到多说多做相结合,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够提高。
【关键词】 写作 水平 兴趣
一、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写作来说也不例外。“心爱而神往之,其情郁郁,其辞翩翩。”写作需要兴趣,只要有兴趣,只要有兴趣去写,才能写出好文章。入学后的儿童在思维发展上,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的求知欲望强烈,无论是什么场合总是爱说,这说明孩子在心理上有较强的口头表达欲望。所以把口语训练作为作文的起步训练形式,利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鼓励他们敢说,把话说完整。
从不感兴趣到产生兴趣得需要一个过程,潜移默化,日久见功夫。“没有什么可写”是学生的口头禅,他们每天生活在灿烂多彩的生活里,却感觉不到生活的烂漫多彩,“让座”、“扶老大娘”、“捡钱包”是他们编了多年的故事了。学生在乏味中受罚,怎样会对作文感兴趣呢?为了有所突破,我把“观察日记”纳入了正式教学计划,进行了指导和讲评。学生还写不到半本日记,情况就有了很大变化,枯燥无味的题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浪花和思想火花。每本日记都是一只触角,以它独特的观察角度,深入到社会的某个或多个领域,它的内容比任何一个栏目较多的报纸或杂志的内容都丰富得多。天长日久,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长进。
二、 要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想像
小学生观察事物是了解和认识事物,是积累素材和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低年级阅读量少,口头作文大多要借助观察而获取。因此,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观察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汲取知识,活跃思维,帮助学生积累口头作文材料,使学生口头作文时有话可说。例如:把学生带到野外去找春天,让学生看田野、山川、河流、公园等,有哪些花?哪些树?颜色怎样?香味如何?除了花、树以外还有什么景色?在观察时,启发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丰富了学生作文素材。
观察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说:“从水管里流出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抒发作者的情感,这才是作文的真正目的。观察不仅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所以,观察是一种有计划的将客观事物反映到大脑中的一个过程。观察要有目的、有顺序、有规律的进行,只要具备了这些良好的观察力,写作文才有东西可写,才有真实的内容,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俗话说:“作文贵在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让学生知道,观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而不只是为了写作。其次,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要对观察的对象与有关的材料提前阅读,知道的越多,对事物的认识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特征也就把握得越准确。再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只要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学生就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观察方式和顺序。还要教给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求学生从小要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好习惯,并做好笔记和小结。
在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想像,使文章有血有肉,富有感情和生机是文章构思合理的根本。学生作文思路狭窄,常常难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审题时,我启发学生合理想像;明确中心时,我帮助学生确定联想思路;具体写作时,我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观察是想像的基础,只观察不想像,作文内容就不丰富;想像是观察的深入,不观察就想像,作文内容就不生动。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展开想像的能力,把观察和想像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作文才生动感人。
三、 写作和阅读相结合
古人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说,多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浅显易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呢?首先抓典范课文的阅读。阅读这些高水准的文章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它对学生的写作有借鉴意义,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古人强调……取法乎上,反得其中是很有道理的,肚子里装上几百篇典范文章,读得烂熟,渐渐地对其中的妙处了然于心,下笔自然如有“神助”。其次,我们在教学这些典范文章时,除了让学生自渎外,还应当根据年龄的不同给予适当的写作上的辅导,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并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常用词语,搜集词汇,摘抄名言、佳句和精彩片段。一些堪作学生楷模的诗文佳作,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少年儿童机械识记的能力强,抓住这个黄金时期,让学生储备一肚子名文佳作,是一种有效的积累手段,可供他们终身受用。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说话作文兴趣,培养观察想像能力,做到多说多做相结合,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