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卫生是学校卫生的有机组成部分,涉及内容较为广泛,教学过程中它又最容易被忽视。本文拟从板书卫生、语言卫生、教师授课的位置卫生等三方面进行探讨。借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卫生水平,从而有效地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板书卫生;语言卫生;授课位置卫生
【中图分类号】G4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0-0115-02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统一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复杂的心理活动,也是机体生理调节活动的过程,不仅需要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积极活动,也需要其他组织系统的活动,因而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的物质保证。另外,适度紧张的认识活动,可以促进机体相应生理活动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注意教学卫生,是一个常为人们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板书卫生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效果最明显的教学手段之一。一幅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板书,在文字、语言、内容、造型、结构、色彩、功能、风格、目的、态度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只有遵循这些要求,才能配合好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1.1板书的字体:教师讲课时,板书要端正、清晰、规范,字体大小要适中,要求汉字高不少于8厘米,拼音字母高不少于4厘米。字体中文不得小于8×8cm,外文不得小于4×4cm,左右方位要兼顾,尽可能写在黑板中间,使后排同学容易看到。
1.2板书的内容:过多的板书不仅费时,而且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不符合教学卫生的要求。板书要少而精练,如鲁迅先生所说“用最精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板书应有正板书和副板书,正板书一般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副板书反映的是提示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板书成为学生领会知识的“思路图”。
1.3板书设计:课堂板书也是一门艺术,同样也有技巧,板书运用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师板书应给人一种明朗清晰的感觉。字迹不易辩认会影响教学效果,布局不合理更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后板书,还是先板书后讲,抑或是边板书边讲,要视讲的内容和要求而定。在一般情况下,先讲后板书或边讲边板书的效果较先写后讲要好。巧用色彩加深理解记忆,恰当地使用彩色粉笔,可以增强直观性和鲜明性,提高教学效果,但彩色粉笔不能滥用,颜色多则杂,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完整的板书设计,应主、副板书分明,合乎直观性原则; 善于利用彩笔,巧妙标注知识重点、难点与异同;善于绘制黑板画,使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地体现于图中。
2语言卫生
2.1语速:所谓语速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吐字的多少。讲话速度快慢,对讲话的效果影响很大,讲得太快或太慢都会妨碍听者的接收。心理学上有感觉互相适应规律。在一定情况下,人的接收器官如果受到强烈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性就会降低。 讲话速度快,频率高,从短时间看,容易使听者集中精力;但时间稍长(如超过15分钟)就会感到疲劳,讲话过快还会影响到讲话人自己的思索,造成口齿不清,层次紊乱,同时也使听者没有消化、回味时间,效果自然不好;如果讲得过慢,上下句停顿时间过长,听众注意力就容易分散,这些都是教学不卫生的表现。心理学认为,教师讲课的速度,一般应以每分钟120~140字为宜,当然这只是一个概数,还要根据讲授的内容、对象、场合不同而有所区别。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教师语速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2.2语量:语量是指讲话声音的大小。语量要符合教学环境,语言情境以及教学过程中表情达义的需要。
从声环境角度来看,一般上课时教学语言的语量,应在45分贝到65分贝之间。教学语言的声音过大,不仅使教师劳神伤气,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神经的疲劳,甚至产生烦躁不安的感觉。教学语言的声音也不宜过小。声音过小,学生听起来很费力,也容易导致听力疲劳。一般来说,教学语言的语量以中强音量为主。可控制在这样一种程度:既能使最后一排学生听得清楚,又不使第一排学生感到震耳。教学中语量的变化是教师用语言进行教学调控的常规手段,以此来显示教师教学语言的层次感和声音的和谐美、错落美。一个有技能的训练有素的教师能直觉地运用这一方法。
2.3语言的节奏:教学语言的节奏,指的是在一个完整的表述中,其语速的快慢变化,语音的强弱变化而形成的语流态势。节奏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教师在讲课中既要注入自己情感的变化,同时还要善于调节音速的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这种有规律的语言节奏变化,可以加强课堂教学语言动感,使之充满活力,学生在听有节奏的教学语言时也不易疲劳或紧张。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这方面能力密不可分。
2.4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交际方式。体态语言包括:身体姿势、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如眼神是沟通过程中的另一个特殊符号系语,在人体各器官中能传达最多的信息。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体察出教师内心的语言,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有时胜过有声语言。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恰当而巧妙地运眼神辅助有声语言,感染学生,从而收到更大的效果。
课堂上教师的体态语言行为,一定要和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活动相一致,做到亲切自然,庄重大方,体现师长的风度。
3授课的位置卫生
教师讲课站在什么位置,虽是小事,但与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关系,值得研究。教师要注意自己站立的位置尽量不要遮住学生的视线,保证全班学生特别是前排两边和后排的学生都能看清楚板书。
3.1讲课的主位置:授课的主位置在教室的前中央,站在讲台正中讲课,能目视全班同学,把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正前方,并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听课的情态。学生能从教师讲课的音容笑貌和手势动作中受到感染启发。教师转身可以很快板书,“讲”和“写”紧密结合,如果边板书边讲解,站在黑板旁左右边“黄金分割”的两点,可以把学生的视线吸引到黑板上或教师身上,教师遮不着黑板上的字,影响不着学生的视线。
3.2讲课的次位置: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讲课的位置当然也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点上,因而,适当地移动位置,或到学生座位行间有时也是可行的。如果布置了作业、讨论、学生自学,教师来回于课桌间的走道,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机会多关注学习差的学生,帮助、指点他们。
3.3讲课的不适位置:教师讲课的位置常因人而异。有的习惯于远离讲桌,站在讲台的左角或右角;有的习惯于左右来回移动,或者在学生座位行间踱来踱去。从教学卫生的角度讲,这些位置都不适当。有的教师习惯站在学生课桌间讲课,这样不便及时板书,不能瞬间洞察全部学生的情况;有的教师习惯站在调皮学生旁边讲课,这样不便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顾了少数,忽视了多数,这就违反了教书育人的宗旨,影响教学效果。
3.4讲课位置的灵活性:教师讲课的位置,一般地应该站在讲台的正中央,但也不能总是站在一个地方,固定不变的位置使人产生疲劳的感觉。教学过程中,有些位置变化看起来好象是无意的,其实包含着教育与管理意图。美国文化人类学者爱德华·J· 荷尔博士曾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密接距离、个体距离、公众距离和社会距离四种。他认为人际间的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要改善人们的心理距离,通过调整物理距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不是固定地站在教室的某一地方,而是很自然地通过自身的一些位置变换,来保持学生注意的连贯性。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课,与他们保持的是一种公众距离;有目的地接近某个学生,则与他保持了个体距离;有的学生在做小动作,教师不留痕迹地轻轻拍拍他的肩,则是一种密接距离。灵活的位置变化,不仅表现出教师高超的课堂管理艺术,而且还反映出教师在吸引学生方面富有娴熟的技巧。
教师上课的最佳位置应是学生面对的正前方,但可以灵活移动,如果布置学生自己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就应走动于学生中间。
教学卫生的内容非常广泛,良好的教学卫生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卫生工作。
参考文献
[1]课堂板书的要求:15065福建南安南光中学陈炳强,发布于 2006-08-18 16:49
[2]教育观念新思维:孙鸿斌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7-09-13
【关键词】板书卫生;语言卫生;授课位置卫生
【中图分类号】G4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0-0115-02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统一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复杂的心理活动,也是机体生理调节活动的过程,不仅需要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积极活动,也需要其他组织系统的活动,因而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的物质保证。另外,适度紧张的认识活动,可以促进机体相应生理活动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注意教学卫生,是一个常为人们忽视的问题,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板书卫生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效果最明显的教学手段之一。一幅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板书,在文字、语言、内容、造型、结构、色彩、功能、风格、目的、态度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要求,只有遵循这些要求,才能配合好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1.1板书的字体:教师讲课时,板书要端正、清晰、规范,字体大小要适中,要求汉字高不少于8厘米,拼音字母高不少于4厘米。字体中文不得小于8×8cm,外文不得小于4×4cm,左右方位要兼顾,尽可能写在黑板中间,使后排同学容易看到。
1.2板书的内容:过多的板书不仅费时,而且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不符合教学卫生的要求。板书要少而精练,如鲁迅先生所说“用最精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板书应有正板书和副板书,正板书一般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副板书反映的是提示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板书成为学生领会知识的“思路图”。
1.3板书设计:课堂板书也是一门艺术,同样也有技巧,板书运用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师板书应给人一种明朗清晰的感觉。字迹不易辩认会影响教学效果,布局不合理更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后板书,还是先板书后讲,抑或是边板书边讲,要视讲的内容和要求而定。在一般情况下,先讲后板书或边讲边板书的效果较先写后讲要好。巧用色彩加深理解记忆,恰当地使用彩色粉笔,可以增强直观性和鲜明性,提高教学效果,但彩色粉笔不能滥用,颜色多则杂,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完整的板书设计,应主、副板书分明,合乎直观性原则; 善于利用彩笔,巧妙标注知识重点、难点与异同;善于绘制黑板画,使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地体现于图中。
2语言卫生
2.1语速:所谓语速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吐字的多少。讲话速度快慢,对讲话的效果影响很大,讲得太快或太慢都会妨碍听者的接收。心理学上有感觉互相适应规律。在一定情况下,人的接收器官如果受到强烈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性就会降低。 讲话速度快,频率高,从短时间看,容易使听者集中精力;但时间稍长(如超过15分钟)就会感到疲劳,讲话过快还会影响到讲话人自己的思索,造成口齿不清,层次紊乱,同时也使听者没有消化、回味时间,效果自然不好;如果讲得过慢,上下句停顿时间过长,听众注意力就容易分散,这些都是教学不卫生的表现。心理学认为,教师讲课的速度,一般应以每分钟120~140字为宜,当然这只是一个概数,还要根据讲授的内容、对象、场合不同而有所区别。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教师语速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2.2语量:语量是指讲话声音的大小。语量要符合教学环境,语言情境以及教学过程中表情达义的需要。
从声环境角度来看,一般上课时教学语言的语量,应在45分贝到65分贝之间。教学语言的声音过大,不仅使教师劳神伤气,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神经的疲劳,甚至产生烦躁不安的感觉。教学语言的声音也不宜过小。声音过小,学生听起来很费力,也容易导致听力疲劳。一般来说,教学语言的语量以中强音量为主。可控制在这样一种程度:既能使最后一排学生听得清楚,又不使第一排学生感到震耳。教学中语量的变化是教师用语言进行教学调控的常规手段,以此来显示教师教学语言的层次感和声音的和谐美、错落美。一个有技能的训练有素的教师能直觉地运用这一方法。
2.3语言的节奏:教学语言的节奏,指的是在一个完整的表述中,其语速的快慢变化,语音的强弱变化而形成的语流态势。节奏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教师在讲课中既要注入自己情感的变化,同时还要善于调节音速的变化,形成和谐的节奏。这种有规律的语言节奏变化,可以加强课堂教学语言动感,使之充满活力,学生在听有节奏的教学语言时也不易疲劳或紧张。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教师这方面能力密不可分。
2.4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交际方式。体态语言包括:身体姿势、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如眼神是沟通过程中的另一个特殊符号系语,在人体各器官中能传达最多的信息。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眼神中,体察出教师内心的语言,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有时胜过有声语言。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恰当而巧妙地运眼神辅助有声语言,感染学生,从而收到更大的效果。
课堂上教师的体态语言行为,一定要和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活动相一致,做到亲切自然,庄重大方,体现师长的风度。
3授课的位置卫生
教师讲课站在什么位置,虽是小事,但与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关系,值得研究。教师要注意自己站立的位置尽量不要遮住学生的视线,保证全班学生特别是前排两边和后排的学生都能看清楚板书。
3.1讲课的主位置:授课的主位置在教室的前中央,站在讲台正中讲课,能目视全班同学,把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正前方,并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听课的情态。学生能从教师讲课的音容笑貌和手势动作中受到感染启发。教师转身可以很快板书,“讲”和“写”紧密结合,如果边板书边讲解,站在黑板旁左右边“黄金分割”的两点,可以把学生的视线吸引到黑板上或教师身上,教师遮不着黑板上的字,影响不着学生的视线。
3.2讲课的次位置: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讲课的位置当然也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点上,因而,适当地移动位置,或到学生座位行间有时也是可行的。如果布置了作业、讨论、学生自学,教师来回于课桌间的走道,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机会多关注学习差的学生,帮助、指点他们。
3.3讲课的不适位置:教师讲课的位置常因人而异。有的习惯于远离讲桌,站在讲台的左角或右角;有的习惯于左右来回移动,或者在学生座位行间踱来踱去。从教学卫生的角度讲,这些位置都不适当。有的教师习惯站在学生课桌间讲课,这样不便及时板书,不能瞬间洞察全部学生的情况;有的教师习惯站在调皮学生旁边讲课,这样不便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顾了少数,忽视了多数,这就违反了教书育人的宗旨,影响教学效果。
3.4讲课位置的灵活性:教师讲课的位置,一般地应该站在讲台的正中央,但也不能总是站在一个地方,固定不变的位置使人产生疲劳的感觉。教学过程中,有些位置变化看起来好象是无意的,其实包含着教育与管理意图。美国文化人类学者爱德华·J· 荷尔博士曾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密接距离、个体距离、公众距离和社会距离四种。他认为人际间的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要改善人们的心理距离,通过调整物理距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不是固定地站在教室的某一地方,而是很自然地通过自身的一些位置变换,来保持学生注意的连贯性。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课,与他们保持的是一种公众距离;有目的地接近某个学生,则与他保持了个体距离;有的学生在做小动作,教师不留痕迹地轻轻拍拍他的肩,则是一种密接距离。灵活的位置变化,不仅表现出教师高超的课堂管理艺术,而且还反映出教师在吸引学生方面富有娴熟的技巧。
教师上课的最佳位置应是学生面对的正前方,但可以灵活移动,如果布置学生自己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就应走动于学生中间。
教学卫生的内容非常广泛,良好的教学卫生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卫生工作。
参考文献
[1]课堂板书的要求:15065福建南安南光中学陈炳强,发布于 2006-08-18 16:49
[2]教育观念新思维:孙鸿斌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