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也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达和升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借鉴了西方优秀文明成就,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展现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诉求。现时期,为了更好地在全社会开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厘清其发展脉络,把握其实质内涵,进而纠正理论界对其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阐释。
一、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生成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内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生成和发展演变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寻求依据。即是说,要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深化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生成的必然性。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也是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自此,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概括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并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此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其真正成为全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进而转化成全社会成员的自觉追求。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2006至2011的五年时间里,全党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逐步得到深化,无论是对其“四个方面内容”的初步概括,还是对其“兴国之魂”的价值定位,都彰显出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形态的不断接近。
二、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全社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从“三个倡导”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解读与阐释。有的学者在肯定“三个倡导”的基础上试从对其具体内容作出进一步的概括与提炼,也有些学者对以“三个倡导”为表述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不同看法。为了澄清社会成员的思想迷惑和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12月23日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该文件不仅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精神纽带,而且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价值意义、基本路径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从三个层面公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即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至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得以确定。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作了系统梳理,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个人之德,也是社会之德和国家之德,号召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顯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必须要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从具体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化对其理论认知、价值认同、道德规范和实践养成。
三、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定位
在正确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生产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定位,以期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一种超越。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较为有影响力的两大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各自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时至今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一方面向本国民众表达着自己的价值观取向,以期维护自身的政治统治;另一方面也企图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模式,以谋求引领和主导世界的话语权。纵观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史,它的每一次进步都充满着血腥和泪水。历史和现实都昭示着,无论是早期赤裸裸的殖民掠夺和对外扩张,还是现时期的民主模式和价值观的输出,西方国家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价值观始终只是资产阶级的“盛宴”,对于广大的无产阶级而言,所谓的“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权”只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华美约言。究其实质,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精神内核却无时无刻不在销蚀腐化着人的心灵世界。
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具体表达,是凝聚社会共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凭其内容上的科学性和价值上的真理性表达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目标追求,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价值观诉求,自然成为每个人现实生活中所遵循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因而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前,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也势必会激励鼓舞着人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简介:肖杰(1987—),男,湖北武汉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主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也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达和升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借鉴了西方优秀文明成就,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展现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诉求。现时期,为了更好地在全社会开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厘清其发展脉络,把握其实质内涵,进而纠正理论界对其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科学阐释。
一、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生成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内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生成和发展演变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寻求依据。即是说,要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深化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生成的必然性。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也是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自此,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概括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并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此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其真正成为全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进而转化成全社会成员的自觉追求。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2006至2011的五年时间里,全党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逐步得到深化,无论是对其“四个方面内容”的初步概括,还是对其“兴国之魂”的价值定位,都彰显出对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形态的不断接近。
二、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全社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从“三个倡导”的角度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解读与阐释。有的学者在肯定“三个倡导”的基础上试从对其具体内容作出进一步的概括与提炼,也有些学者对以“三个倡导”为表述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不同看法。为了澄清社会成员的思想迷惑和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12月23日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该文件不仅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精神纽带,而且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价值意义、基本路径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从三个层面公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即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至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得以确定。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作了系统梳理,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个人之德,也是社会之德和国家之德,号召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顯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必须要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从具体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化对其理论认知、价值认同、道德规范和实践养成。
三、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定位
在正确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生产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定位,以期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一种超越。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较为有影响力的两大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各自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时至今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一方面向本国民众表达着自己的价值观取向,以期维护自身的政治统治;另一方面也企图向全世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模式,以谋求引领和主导世界的话语权。纵观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史,它的每一次进步都充满着血腥和泪水。历史和现实都昭示着,无论是早期赤裸裸的殖民掠夺和对外扩张,还是现时期的民主模式和价值观的输出,西方国家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价值观始终只是资产阶级的“盛宴”,对于广大的无产阶级而言,所谓的“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权”只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华美约言。究其实质,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精神内核却无时无刻不在销蚀腐化着人的心灵世界。
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具体表达,是凝聚社会共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凭其内容上的科学性和价值上的真理性表达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目标追求,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价值观诉求,自然成为每个人现实生活中所遵循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因而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前,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也势必会激励鼓舞着人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简介:肖杰(1987—),男,湖北武汉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主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