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本是溢满书香、高度文明和确保平安的教育领域,而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校园的围墙被打破,社会失范侵染了校园,为欺凌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温床”。尤其近年来西部贫困地区频频发生校园打架斗殴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因此,我基于西部贫困地区的欺凌现象进行分析,针对性地完善西部贫困干预策略建设,构建新时期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欺凌现象频繁出现的本质原因
关于校园欺凌和霸凌同学的事件,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贫困地区家长观念陈旧、学校管理制度疏漏;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方面不良观念的代入。这四个方面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西部地区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阻碍学生身心良好发展,影响了西部地区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节奏。所以,要从根本出发,针对这些主要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和整理,最后得到相对中肯的解决策略。
(一)贫困地区家长观念陈旧
根据调查,大约70%的校园欺凌事件的施暴者缺失家庭教育,其父母不能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安慰和思想上的劝导,致使学生一步一步走向依靠暴力从他人处获得关注。根据统计,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部分都生活在不幸的家庭,孩子们往往受到极度贫穷、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影响与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与安全感,从而形成了攻击性人格。所以,在校园中往往采用暴力的手段欺凌弱小,释放内心的压力,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家境相对比较富裕,在与其他同学交往时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一旦这种优越感被打破,就想通过另一种方式维系自己的优越,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走进霸凌同学的深渊。
(二)学校管理制度疏漏
学校的监管一直以来都是被社会各界诟病的一点,学校往往在校园的欺凌事件发生之后才能做出反应,并且在一定的情况下还不能发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在学校里受到校园暴力之后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学校不能为学生形成保护机制和预防机制,为施暴者留下可乘之机,施暴者敢堂而皇之地对自己身边的同学施加暴力,通过伤害同学满足自己的快感。
二、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网上的暴力、色情文化等违反法律的信息
这类信息是学生们最容易接收到的一类信息。进入青春期,学生们的“性意识”开始萌动,会主动对不太了解的事物展开探索,家长和学校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学生很有可能会在“性教育”上陷入深坑,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主要危害包括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和工作。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网络用户平均每周都会在网上耗费不低于8.5个小时。将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浪费。
(二)带有各种歧视色彩的人格侮辱信息
人格侮辱的类型如下:第一类,语言上的辱骂、人格攻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应当得到最基本的尊重。人人都爱面子,不能容忍自己随便被人侮辱;第二类也属于语言类,但用语比较委婉。比如各种恶意的嘲讽,但是其骂人时不带脏字,觉得很得意,自認为骂人水平高,其实对他人伤害很大;第三类,不讲话,通过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对人造成侮辱,如竖中指和其他侮辱性动作。第一种、第二种的侮辱都属于语言上的侮辱,在学生中会常见,学生之间不再是讨论谁对谁错,而是研究如何争吵,怎样能最大限度地伤害对方,然后达到自己侮辱对方的目的。这样的情况通常以矛盾继续升级,发生肢体冲突后结束,对双方精神和身体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伤害。第三种侮辱性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以学生共同认知的欺辱性的动作完成,学生之间的种种不理智行为说明为何问题会一步一步走向不可控制的局面,因为学生之间的情绪在一次又一次的语言动作中伤害到了彼此,所以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到达不可调和的地步。
三、西部贫困地区校园欺凌现象及干预策略
(一)增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熟悉相应的校园规章
第一,让学生进行“谁是欺凌者,何谓欺凌行为”的讨论对话。通过角色扮演,了解会产生伤害的字句和肢体动作,并演示有益的互动方式,让学生明白学校的欺凌事件对学生的具体影响,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如需要如何做才能规避这样的校园欺凌事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要如何应对;怎样才能驱离挑衅者等等;第二,辅导学生们面对欺凌事件时的心态和处理技巧。除了上述认知训练以外,学生还应具备与欺凌相关的法律常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并且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教师要强调的是,不论哪个学生触犯了他人的切实利益,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首先,在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严格遵守道德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举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人面对道德考验时是如何选择的。经过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还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相关道德准则。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应引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实现自我控制。
四、结语
校园暴力不仅是学生童年的可怕经历,更是一生痛苦的回忆。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不仅身体上遭到创伤,还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一生都活在阴影中。这就更加需要社会集中力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发展保驾护航,为学生撑起防范校园欺凌的保护伞。
(责编 张 欣)
一、欺凌现象频繁出现的本质原因
关于校园欺凌和霸凌同学的事件,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贫困地区家长观念陈旧、学校管理制度疏漏;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方面不良观念的代入。这四个方面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西部地区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阻碍学生身心良好发展,影响了西部地区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节奏。所以,要从根本出发,针对这些主要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和整理,最后得到相对中肯的解决策略。
(一)贫困地区家长观念陈旧
根据调查,大约70%的校园欺凌事件的施暴者缺失家庭教育,其父母不能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安慰和思想上的劝导,致使学生一步一步走向依靠暴力从他人处获得关注。根据统计,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大部分都生活在不幸的家庭,孩子们往往受到极度贫穷、父母离异甚至家庭暴力等负面的影响与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谐使孩子缺少关爱与安全感,从而形成了攻击性人格。所以,在校园中往往采用暴力的手段欺凌弱小,释放内心的压力,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家境相对比较富裕,在与其他同学交往时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一旦这种优越感被打破,就想通过另一种方式维系自己的优越,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走进霸凌同学的深渊。
(二)学校管理制度疏漏
学校的监管一直以来都是被社会各界诟病的一点,学校往往在校园的欺凌事件发生之后才能做出反应,并且在一定的情况下还不能发现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在学校里受到校园暴力之后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学校不能为学生形成保护机制和预防机制,为施暴者留下可乘之机,施暴者敢堂而皇之地对自己身边的同学施加暴力,通过伤害同学满足自己的快感。
二、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网上的暴力、色情文化等违反法律的信息
这类信息是学生们最容易接收到的一类信息。进入青春期,学生们的“性意识”开始萌动,会主动对不太了解的事物展开探索,家长和学校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学生很有可能会在“性教育”上陷入深坑,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主要危害包括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和工作。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网络用户平均每周都会在网上耗费不低于8.5个小时。将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浪费。
(二)带有各种歧视色彩的人格侮辱信息
人格侮辱的类型如下:第一类,语言上的辱骂、人格攻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应当得到最基本的尊重。人人都爱面子,不能容忍自己随便被人侮辱;第二类也属于语言类,但用语比较委婉。比如各种恶意的嘲讽,但是其骂人时不带脏字,觉得很得意,自認为骂人水平高,其实对他人伤害很大;第三类,不讲话,通过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对人造成侮辱,如竖中指和其他侮辱性动作。第一种、第二种的侮辱都属于语言上的侮辱,在学生中会常见,学生之间不再是讨论谁对谁错,而是研究如何争吵,怎样能最大限度地伤害对方,然后达到自己侮辱对方的目的。这样的情况通常以矛盾继续升级,发生肢体冲突后结束,对双方精神和身体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伤害。第三种侮辱性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以学生共同认知的欺辱性的动作完成,学生之间的种种不理智行为说明为何问题会一步一步走向不可控制的局面,因为学生之间的情绪在一次又一次的语言动作中伤害到了彼此,所以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到达不可调和的地步。
三、西部贫困地区校园欺凌现象及干预策略
(一)增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熟悉相应的校园规章
第一,让学生进行“谁是欺凌者,何谓欺凌行为”的讨论对话。通过角色扮演,了解会产生伤害的字句和肢体动作,并演示有益的互动方式,让学生明白学校的欺凌事件对学生的具体影响,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如需要如何做才能规避这样的校园欺凌事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要如何应对;怎样才能驱离挑衅者等等;第二,辅导学生们面对欺凌事件时的心态和处理技巧。除了上述认知训练以外,学生还应具备与欺凌相关的法律常识,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并且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教师要强调的是,不论哪个学生触犯了他人的切实利益,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首先,在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严格遵守道德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举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人面对道德考验时是如何选择的。经过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还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相关道德准则。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应引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实现自我控制。
四、结语
校园暴力不仅是学生童年的可怕经历,更是一生痛苦的回忆。受到校园欺凌的孩子,不仅身体上遭到创伤,还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一生都活在阴影中。这就更加需要社会集中力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发展保驾护航,为学生撑起防范校园欺凌的保护伞。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