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信息技术之帆 让自主学习远航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活用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既可由教师适时通过图、文、声、动画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以多媒体的形式解决教学难点,化解抽象知识点。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也能参与演示,参与交互,教师把握演示的时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情境渲染,有效激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视频点播”观看黄山风景,感受黄山“云海”“怪石”之美,以及“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对黄山形成深刻的印象。将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情境,就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2. 化文为图,巧解难点。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单凭教师用语言文字去讲解,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变文字为图示,化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轻松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詹天佑》一课的教学,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火车上山难的问题。课文是这样叙述的:“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段话如果使用FLASH制作,演示火车怎样推以及怎样拉,化文为图,学生就容易理解掌握了,进而兴趣盎然地探索课文的其他内容。
  3. 化静为动,领悟文意。一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已有倦意,此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可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揠苗助长》一课的结束环节,先让学生欣赏事先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静止的文字被演绎成动态的画面,学生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住了,在兴致勃勃的观看中,深化了对寓言内容的理解。继而,教师将画面定格于“禾苗都枯萎,种田人无可奈何”上,向学生提问:“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这样,不仅理解故事的寓意,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有效拓展,融生达情。语文教学还应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例如,上《军神》一课时,先请同学们看教师事先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图像,看看他们能从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深入学习课文,品词品句,中间插播电影片段——《特殊的手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更强烈地感受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最后的拓展延伸,布置了两项作业:1. 刘伯承还有一些尊称,你能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说说每个尊称的含义吗?2. 从网上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在班会课上交流。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极大地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学生会更投入地研读课文,深刻领会作者的丰富情感。
  二、 妙用信息技术,使习作教学妙趣横生
  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能丰富写作内容,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教师可在课前搜集、整理与本次习作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像、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
  1.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培养观察能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习作教学紧密结合,可映示图片,也可将要写的内容拍成照片,还可以映示动画、录像等,创设出相应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培养表达能力。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和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话写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上好习作讲评课。在习作讲评课中,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会使习作的批改、品评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如进行习作批改时,教师可将范文录入Word文档中,再通过投影屏幕让学生进行点评、修改。在运作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Word的剪接、复制、粘贴、删除等工具,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并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师生的协作意识。
  三、 巧用信息技术,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开展综合性学习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进行自我备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利用课件或现成的教学软件,在中年级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展”“名人成长故事”;高年级开展“我最喜欢的名人名言”“我的生活启示录”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前,学生可以上网自己查找资料,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合作搜集资料,做好活动准备。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自我发挥、自我创新的欲望。如在开展“成语乐园”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自选主持人,模拟电视知识竞赛节目,进行有关成语知识的问答。当主持人要求大家猜一猜成语、讲有趣的成语故事时,学生就利用多媒体,把事先准备好的成语故事进行播放展示。每当此时,同学们无不跃跃欲试,想展示自己的作品,那种渴望学习的激情溢于言表!同学们在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快乐的同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锻炼和提高。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双垅希望小学)
其他文献
滚雪球读书法,实现海量阅读  我倡导滚雪球读书法。滚雪球,起始阶段雪球很小很小。滚雪球读书法,要求起步阶段像滚雪球那样,读的量比较小,也许每天只读100—300个字左右;对于那些有生字障碍的孩子,家长可以领读,孩子读正确以后,放手让孩子自己读;注意,起步阶段一定要放声读,反复读。这样越读越轻松,越读越熟练,越读越顺口,把生字读成熟字,孩子感到读书毫无困难,逐渐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喜欢上读书。
一、 从培养学生的字感入手  指导学生识字时,不仅要让学生把字记住,更应该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美,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1. 字感从体会汉字之美开始。如“川”字,只有三笔,笔画虽少,却把河流那种流动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笔的不同之处,结合河流图,通过河流水势的起伏,感受“川”字三笔布局的精妙,体味汉字造字的独特。  2. 字感
一、选景——给词中“景”一个独特的视角古人词中的景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甚至是自己情操的寄托,因此,进入词中的景都有其特别的韵致,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在这首短短的27字
写作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写作的过程既是个性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创新表达能力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写作目标中,都强调学生在写作时,要善于从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获得个性化的独特体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表达独特体验,提高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个性呢?  一、 从观察中积累个性素材  采用集体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通过观察,使学生积累多种多样
作为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轻松起步、愉快习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想象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强概括性与逻辑性,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分。而学生的想象活动又离不开语言的调节,并以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且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境。因此,习作教学要通过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
儿童对于图画书有着出自本能的喜欢。绘本中精美的封面、生动的故事、鲜艳的画面、有趣的形象,无不契合了孩子对于美好世界的所有想象。在图文并茂的绘本中,孩子们找到了专属于他们的表达方式。不仅如此,绘本在吸引孩子们阅读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图画间预留的大量空白,让孩子们在尽情想象的同时,更希望用自己的语言将它填满;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想要添上一个自己喜欢的结局……强烈的阅读感悟,
学生能够自改习作,并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对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十分重要。“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效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批改习作的目的,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
书面语和口语作为语言的两种表现形式,互为补充,实现着人们的交际需要。在信息时代,口语交际的社会实用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并将之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一同列入学段目标,明确了其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  一、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口语交际的编排  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的编排,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1. 在每个
一、探寻文本模式,熟悉话语体系  1.跨越语言信息障碍。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试问当下,真正“乐于”写作的学生又有多少?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学生不乐于写作往往跟我们的习作教学方式息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