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创新思维品质培养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bb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是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人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认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思维诱导,培养思维探索性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1)按课的逻辑程序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高质量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习惯。例如,在周期函数这一概念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周期函数的定义域有进一步的理解,我们从类比的角度出发。设置了下面一组问题:①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周期函数的定义域是否也应该满足某种条件?(由于不少同学在讨论函数奇偶性时犯过忽视定义域的错误,所以问题一经提出,学生都觉得十分必要,由此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后一问题,重温周期函数定义后,大多数学生得出周期函数定义域必须是实数集R这样一个错误结论,使下面问题的研究更有效果)②函数y=sinx(x?R+)以及y=sinx(x?R-)是周期函数吗?③y=sinx(x?[-4π,6π])是周期函数吗?(由于学生都知道y=sinx(x?R)是周期函数,所以②③问题的设置使定义域的地位更加突出。)④周期函数定义域应满足什么条件?(定义域至少一端无界是函数为周期函数的必要条件。)这组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从而思维活跃,它不仅使学生对周期函数的定义域及周期函数的本身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也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3)鼓励大胆质疑、释疑,培养学生敢于思维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设疑提问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对学生经思考回答的问题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回答不完善的不应马上否定,而应让学生再想一想,把问题回答的更完善或更准确,以充分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敢于思维的习惯。
  二、严密叙述推理,培养思维的正确性
  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为基础,其次依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因而在理解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同时,能正确表述(包括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并用它们进行严密的推理,做到步步有据是正确思维的前提。如果说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正确而严密的表述是正确思维的前提,那么清晰明确的思维脉络,则是正确思维的保证。因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顺序性显得非常重要。如:OB,OC是∠AOD内的两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几个角?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对角的概念的理解,然后才是确定角的总个数。首先从射线OA数起,射线OA与其它三条射线可以构成三个角,再从射线OB数和其它两条射线可构成两个角……这样有序的数,便不重不漏,正确地得出角的总个数。掌握了这个顺序性后,再把问题加深,如∠AOD内有7条从顶点发出的射线可以构成几个角?在∠AOD内部有n条从顶点发出的射线呢?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顺序性思维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四、引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同一题的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
  另外,有意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答等具有发散性的题型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在实际数学中,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自编题目,也有助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复杂而系统的领域,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再探索、再研究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本文中笔者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学会营造教学情境,利用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的关注,保持对物理课的兴趣;教师要改变观念,提供成功的机会与舞台,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在成功中延伸、发展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情境;个人魅力;成功;激发;保持;发展  “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渴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初中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进入一个快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的学习,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坚定学习数学的信心.那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数学、领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之美是新形势下崭新的课题,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美;数学文化  数学以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目标,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一门科学,也是一个文化系统,即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在进行数学教学的
期刊
一、调查目的  学习品质是影响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最主要因素,学生学习品质的缺陷是高中生物低效课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了解我校当前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我在高一年级对高一(1)(3)、(2)(4)、(9)(10)六个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品质调查,调查人数为286,占高一年级总人数的52.8%.下面就高一年级的问卷调查情况,作一些分析与思考.  二、调查内容、方法  学习品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将教师的引领、指导、协助、参与作用发挥好,加强教学互动.本文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问题展开探讨,提出要切实落实新课改理念,牢固树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积极引入更为优质的课堂提问,增强课堂互动魅力;紧密结合高中物理的实验性特点,丰富课堂互动内容;积极紧贴兴趣这一教学基点,激发课堂互动动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多元互动
期刊
实行新课程标准以来,数学课堂越来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而课堂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备课和教学中对所教内容的最重要、最整体性认识的反映。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好三维目标,加强对目标内容的认识和合理表述,使其认识得以实现,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有益,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下面结合我在上《向量的概念及表示》这一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断,来谈谈我对这节课中三维目标的实施的理解。  【教学片段】讲解平
期刊
一、高考要求  直线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是解析几何最基础的部分,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以及两直线平行、垂直、重合的判定都是解析几何重要的基础内容 应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线性规划是直线方程一个方面的应用,属教材新增内容,高考中单纯的直线方程问题不难,但将直线方程与其他知识综合的问题是学生比较棘手的  二、重难点归纳  1 对直线方程中的基本概念,要重点掌握好直线方程的
期刊
在高中电学实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定值电阻选用问题。很多学生不知定值电阻的作用和选用定值电阻后对电路影响,对它的选用感到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对定值电阻在高中电学实验的教学作一总结。  一、保护电学仪器  在实验操作中,为了防止操作不当损坏仪器,往往加一定值电阻,保护仪器。同时,加一定值电阻后,不能影响测量要求。一般而言,对某仪器进行保护时,应当与其串联在一起。  例1 现有一电池,其电动势E约为9V
期刊
解析几何,顾名思义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或者在高考备考中往往过多重视代数方法,过多关注计算能力和技巧,忽略了集合本身特质,以至于走了弯路。  一、利用曲线定义解决复杂问题:  例1.一个动圆与 外切,同时与圆 内切(1)求此动圆圆心P的轨迹E的方程;(2)若点M是 上的动点,点F(1,0),求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1)解:设P(x,y),F1(-1,0)由题意PF1-1
期刊
摘 要: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解决问题,那么就要清楚情境创设的原则,做好情景创设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教学情境  “数学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及其重要,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中探索学习,学会学习。《数学课程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