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岚清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教会学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在掌握必要文化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看到了阅读教学在其中的实效性,它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分析、观察能力及想象能力,对提高语文素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阅读方法进行了种种探讨,有的已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如:导读式、点播式、对话式、发问式、比较式、赏析式等,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不少的经验,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阅读教法的关键在哪里呢?李岚清针对改革教法和教学手段这一问题说得很明白:“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是教法改革的关键。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了“三步思维”教学法,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其三步思维是:一、引导性思维;二、创造性思维;三、实践性思维。它离不开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
所谓“引导性思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维。教师首先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学、文体常识,引导学生读课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去思考,然后在文章难点处设疑,组织讨论,对段意、层意、中心思想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作出概括;最后对课文做归纳,使学生明确全文知识点,体会文章的风格和特色。“引导性思维”体现在教师于发问、讨论、概括、总结中,启发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概括的阅读全过程,学生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所谓“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联想、想象和比较中进行的一种主动的独立性的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尽可能启发们的思维由一点辐射开,去联系其他事物,去想象新的事物,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意识,使其具有开拓性。所谓“实践性思维”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的带有操作性的活动性的思维。下面我仅以《中国石拱桥》为例,谈谈“三步思维”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1 引导性思维的训练
为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分析中,引导其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我采用了发问的形式,对每个问题都作了精心的设计。比如: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我设置的问题是:“同学们在预习中是否看到有两个过渡句对分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请大家据此分段。”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做了三件事:一是用心读课文;二是思考段与段之间的意义关系;三是找过渡句。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上活动了起来。学生经过思考、议论,在老师的点播下,很快就得以明确:文章围绕中国石拱桥说明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1—8段);二是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9段);三是中国石拱桥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10段)。接着,我又发问:本文说明的重点是第几方面的内容?学生根据说明内容的详略便马上判断为第一部分。这样自然把学生带入分析的重点内容中。
为强调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这一要点,我在引导学生分析1—3段的内容时,设置了以下问题:
1.第一段说明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用第二段中的哪个短语能够概括?
2.哪句话表现结构坚固?哪里说明了历史悠久?
3.石拱桥的特点是怎样说明的?哪些语句做了概括?
一系列的问题经学生积极的思维和热烈的议论后,使其明确了石拱桥的特征以及文章为突出这一特征而使用的说明方法;第一段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石拱桥的神话色彩,说明了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第二段分别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坚固和历史悠久。
发问富于启发性,使学生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安排讨论也同样能达到这种效果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分析第4—5段时,我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赵州桥被称为“惊人的杰作”展开了讨论。学生很感兴趣,认真的用指读法从课文中找答案,经过热烈的讨论,很快地达成了统一的意见,明确了四点:一、最古的桥;二、合乎科学原理;三、技术巧妙绝伦;四、制造奇特(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由28道拱圈拼成,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地十分和谐,石栏、石板雕刻的十分古朴美观)。抓住这些有品位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可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在阅读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采取的办法是;或限定字数概括段意、层意,或根据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或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句子的意思,或根据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意图说明采用各种手法的作用。如:分析第6段时,我要求学生找出描写的句子,并说说描写的作用;分析第8段时,我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句所交代的内容,并说说此段采取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对说明起什么作用。这样学生经过理解——概括——表达,不但提高了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而且提高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体现在列结构提纲、总结中心思想、综合知识要点、与其他课文比较文章风格及写作特点等。我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有关写桥的说明文合记叙文,从而把握说明文的知识。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阅读方法进行了种种探讨,有的已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如:导读式、点播式、对话式、发问式、比较式、赏析式等,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不少的经验,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阅读教法的关键在哪里呢?李岚清针对改革教法和教学手段这一问题说得很明白:“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这是教法改革的关键。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了“三步思维”教学法,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其三步思维是:一、引导性思维;二、创造性思维;三、实践性思维。它离不开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
所谓“引导性思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维。教师首先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学、文体常识,引导学生读课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去思考,然后在文章难点处设疑,组织讨论,对段意、层意、中心思想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作出概括;最后对课文做归纳,使学生明确全文知识点,体会文章的风格和特色。“引导性思维”体现在教师于发问、讨论、概括、总结中,启发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概括的阅读全过程,学生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所谓“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联想、想象和比较中进行的一种主动的独立性的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尽可能启发们的思维由一点辐射开,去联系其他事物,去想象新的事物,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意识,使其具有开拓性。所谓“实践性思维”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的带有操作性的活动性的思维。下面我仅以《中国石拱桥》为例,谈谈“三步思维”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1 引导性思维的训练
为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分析中,引导其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我采用了发问的形式,对每个问题都作了精心的设计。比如: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我设置的问题是:“同学们在预习中是否看到有两个过渡句对分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请大家据此分段。”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做了三件事:一是用心读课文;二是思考段与段之间的意义关系;三是找过渡句。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上活动了起来。学生经过思考、议论,在老师的点播下,很快就得以明确:文章围绕中国石拱桥说明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1—8段);二是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9段);三是中国石拱桥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10段)。接着,我又发问:本文说明的重点是第几方面的内容?学生根据说明内容的详略便马上判断为第一部分。这样自然把学生带入分析的重点内容中。
为强调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这一要点,我在引导学生分析1—3段的内容时,设置了以下问题:
1.第一段说明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用第二段中的哪个短语能够概括?
2.哪句话表现结构坚固?哪里说明了历史悠久?
3.石拱桥的特点是怎样说明的?哪些语句做了概括?
一系列的问题经学生积极的思维和热烈的议论后,使其明确了石拱桥的特征以及文章为突出这一特征而使用的说明方法;第一段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石拱桥的神话色彩,说明了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第二段分别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坚固和历史悠久。
发问富于启发性,使学生思维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安排讨论也同样能达到这种效果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分析第4—5段时,我组织学生围绕为什么赵州桥被称为“惊人的杰作”展开了讨论。学生很感兴趣,认真的用指读法从课文中找答案,经过热烈的讨论,很快地达成了统一的意见,明确了四点:一、最古的桥;二、合乎科学原理;三、技术巧妙绝伦;四、制造奇特(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由28道拱圈拼成,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地十分和谐,石栏、石板雕刻的十分古朴美观)。抓住这些有品位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可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在阅读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采取的办法是;或限定字数概括段意、层意,或根据中心句概括段落大意,或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句子的意思,或根据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意图说明采用各种手法的作用。如:分析第6段时,我要求学生找出描写的句子,并说说描写的作用;分析第8段时,我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各句所交代的内容,并说说此段采取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对说明起什么作用。这样学生经过理解——概括——表达,不但提高了理解力、分析力、概括力,而且提高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体现在列结构提纲、总结中心思想、综合知识要点、与其他课文比较文章风格及写作特点等。我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有关写桥的说明文合记叙文,从而把握说明文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