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如何用好统编语文教材,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整体梳理,领会编者意图
统编语文教材结构上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按照“语文要素”组织单元,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统编二年级上册由24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其中,第八单元的内容主题是“相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2.纵向、横向分析,准确把握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编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和《风娃娃》,其中后两篇为不注音文章。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相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二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第一,纵向分析。教材对语文要素进行了整体的综合性设计,基本遵循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顺序。
语文要素一:借助提示,复述课文。关于复述能力,教材从二年级至五年级都在进行训练。一年级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二年级上册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三年级是详细复述;四年级是简要复述;五年级是创造性复述。从这一梯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易到难的过程。
语文要素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统编教材编排全文不注音的课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主动阅读。统编教材采用集中识字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在一年级上册编排了两个识字单元,学习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归类识字、对比识字、儿歌识字、会意字识字8种识字方法,一年级下册在此基础上又学习了字族识字、字谜识字、形声字识字、生活经验识字以及音序检字法。二年级上册又学习了字理识字和部首检字法。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识字和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连环画课文到全文不注音的课文,课文编排形式的不断变革,其目的是要提高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和自主识字的能力,发展阅读能力。
第二,横向对比。我对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横向的每一课的分解。《狐假虎威》一课的语文要素为:通过复习借助图画、字形特点等方法识记汉字;借助提示词表演故事,复述课文。《狐狸分奶酪》一课的语文要素为:通过复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法识记汉字;借助对话,复述课文。《纸船和风筝》一课的语文要素为:借助已学的识字方法猜字阅读;借助关键句,复述课文。《风娃娃》一课的语文要素则是在前三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借助提示语讲故事。
3.横纵关联,落实核心素养
教师应将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综合起来,站在整体的视角设计教学。从整体上看,教师需把握统编教材的两个特点。
一是,统编语文教材结构上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语文要素就是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即“教什么”,人文主题就是为“用什么教”提供方向和思路。同时,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组织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当中构建与积累,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进行学习。
二是,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注重整合,既包括语言、思维、审美,也包括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既包括情感態度价值观,也包括基本方法与技能等。内部逻辑严谨,知识和能力螺旋上升。因此,教师在教学和备课的过程中,要按照从大到小,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思维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以关联的思维解读教材。
通过纵向梳理,更加明确了针对同一语文要素的学习要求,在不同年级呈螺旋式上升,统编版教材的这一特点也体现了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考虑全局。通过横向对比,以关联的思维进行单元整体备课。翻开教材后,首先要注意观察一个单元内的几篇课文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然后,以比较的方式,用关联的思维思考,如比较不同课文的课后要求和课前提示、比较课文间的共性等。站在单元的视角下再来看单篇教学,以活动落实语文要素。在实际的备课中需要把握三个重点:一看单元导语,抓住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二看课后要求,落实语文要素;三看交流平台,总结单元整体要求。三点连成一线,贯彻整合和关联的教学思维。
1.整体梳理,领会编者意图
统编语文教材结构上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按照“语文要素”组织单元,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统编二年级上册由24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其中,第八单元的内容主题是“相处”,语文要素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2.纵向、横向分析,准确把握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编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和《风娃娃》,其中后两篇为不注音文章。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相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二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第一,纵向分析。教材对语文要素进行了整体的综合性设计,基本遵循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顺序。
语文要素一:借助提示,复述课文。关于复述能力,教材从二年级至五年级都在进行训练。一年级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二年级上册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三年级是详细复述;四年级是简要复述;五年级是创造性复述。从这一梯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易到难的过程。
语文要素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统编教材编排全文不注音的课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主动阅读。统编教材采用集中识字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在一年级上册编排了两个识字单元,学习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归类识字、对比识字、儿歌识字、会意字识字8种识字方法,一年级下册在此基础上又学习了字族识字、字谜识字、形声字识字、生活经验识字以及音序检字法。二年级上册又学习了字理识字和部首检字法。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识字和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连环画课文到全文不注音的课文,课文编排形式的不断变革,其目的是要提高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和自主识字的能力,发展阅读能力。
第二,横向对比。我对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横向的每一课的分解。《狐假虎威》一课的语文要素为:通过复习借助图画、字形特点等方法识记汉字;借助提示词表演故事,复述课文。《狐狸分奶酪》一课的语文要素为:通过复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法识记汉字;借助对话,复述课文。《纸船和风筝》一课的语文要素为:借助已学的识字方法猜字阅读;借助关键句,复述课文。《风娃娃》一课的语文要素则是在前三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借助提示语讲故事。
3.横纵关联,落实核心素养
教师应将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综合起来,站在整体的视角设计教学。从整体上看,教师需把握统编教材的两个特点。
一是,统编语文教材结构上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语文要素就是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即“教什么”,人文主题就是为“用什么教”提供方向和思路。同时,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组织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当中构建与积累,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进行学习。
二是,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注重整合,既包括语言、思维、审美,也包括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既包括情感態度价值观,也包括基本方法与技能等。内部逻辑严谨,知识和能力螺旋上升。因此,教师在教学和备课的过程中,要按照从大到小,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思维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以关联的思维解读教材。
通过纵向梳理,更加明确了针对同一语文要素的学习要求,在不同年级呈螺旋式上升,统编版教材的这一特点也体现了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考虑全局。通过横向对比,以关联的思维进行单元整体备课。翻开教材后,首先要注意观察一个单元内的几篇课文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然后,以比较的方式,用关联的思维思考,如比较不同课文的课后要求和课前提示、比较课文间的共性等。站在单元的视角下再来看单篇教学,以活动落实语文要素。在实际的备课中需要把握三个重点:一看单元导语,抓住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二看课后要求,落实语文要素;三看交流平台,总结单元整体要求。三点连成一线,贯彻整合和关联的教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