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湖怪探秘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c88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初,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深湖魅影”,描述了被人们称为“东方日内瓦”的喀纳斯湖中发生的稀奇古怪的湖怪故事。片尾解说:“2003年9月27日,在喀纳斯湖北部的中俄边境发生了7.9级的大地震,在地震前半个小时,喀纳斯湖中跃出20多米长的2个黑色大怪物。”
  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初闻湖怪之说
  
  1980年,我们在喀纳斯湖畔进行科学考察时,当地的蒙古族图瓦人讲了不少有关湖怪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牧民在喀纳斯湖边放牧,躺在湖边的一片草地上睡着了。等他醒来时,马群却不见了。牧人急忙跑到湖边一看,立即惊呆了:只见湖边的水被染成一片血红色,岸边遗留着一些杂乱的马蹄印。牧人吓得急慌慌地跑回了家。有两个技高胆大的猎人想探看一下那湖怪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怪物,带着猎枪潜伏到湖边的草丛中。那红色的巨大鱼形怪物出现了,虽然只有几条,却把湖水翻腾得波浪滔天,满眼都是一片眩目的红光。猎人举枪扣动扳机,随着枪声,巨形红鱼怪须臾不见了踪迹。湖面上掀起一股狂潮大波,雾气弥漫,一会儿风浪平静了,两个猎人也不见了踪影。
  还有人说,一个俄罗斯人曾在湖里捕到一条大鱼,切成小块,40匹马也没有驮完!
  还有人说,一次地震时,有一牧人看到有巨形怪物跃出水面。
  ……
  我看到了湖怪
  
  1985年7月下旬,我带领科学考察队到喀纳斯湖畔考察阿尔泰山森林生态。在营地,新疆大学生物系向礼陔教授带领的保护区规划考察队的队员告诉我们:
  “昨天在湖中发现了巨型鱼,最大的鱼头几乎有212小汽车那样大”。
  第二天,7月24日,天气十分晴朗,我们在喀纳斯湖西的哈拉开特山顶的一座八角亭上俯首下望,湖面平静如镜,与山顶高差达660米。忽然,在蓝绿色的湖面上,我发现有几个红褐色蝌蚪状团点,大约有十多个,零星散布在近山脚的湖水中。
  “是大鱼!“一个同伴大声喊了起来!
  我急忙接过望远镜,果然不错,那巨大的鱼头浮现在水面,巨大的圆形鱼眼十分清晰,嘴呼吸时形成的水波一圈圈向外扩张放大,尾部没入深水中,还有的露出一点脊背。它们在缓慢地移动,清晰可见。鱼的数量逐渐增多,东一条,西一条,相距数十到百米分散在湖面上。到12时,所见大鱼总数约有50-60条,鱼体红褐色。粗略地目测,最大的鱼头宽一米多,鱼体长约十米以上。这样大的鱼,在国内外的河流和湖泊中以前还未曾听说过。我急忙拍下了这珍贵的镜头,并录了相。下午3时,水面上还有3-5条大鱼。
  新疆日报的一位记者得到这一消息后,第二天在新疆日报发了头版头条新闻“在阿尔泰山喀纳斯湖发现了巨型哲罗鲑”,随后国内许多大报转载了这则消息。新华社某记者看了新疆日报的报道,从我的十多张正片中选走了鱼影最大的一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
  当年7月下旬至8月初,不知什么原因大红鱼在湖面频繁出现。新疆自治区、伊犁州、阿勒泰地区的电视台均前往拍摄,并都在电视上放映。此后不少人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类似的文章。
  
  湖怪就是哲罗鲑
  
  在喀纳斯湖中有哲罗鲑、细鳞鲑、江鳕、北极茴鱼、阿尔泰等八种鱼类。根据我目击到的这些鱼的形态和特征判断,“巨型鱼”只能是哲罗鲑。因为其它几种鱼都长不到1米以上。在五十年代,有人曾在该湖捕到过50公斤重的哲罗鲑,1984年夏天,在下游不远的小湖中还叉到过一条38公斤的哲罗鲑。因此,只有哲罗鲑才可能长这样大,从而揭示了“湖怪”之谜。
  哲罗鲑属鲱形目鲑科鱼类,头稍平扁,上布许多黑圆斑;体背部深褐色,老鱼褐色发红,成年鱼在繁殖季节体色均发红,故名“大红鱼”。体侧紫褐色,散布有十字形小黑斑,腹部色浅,黄白色。小鱼体侧有六到十条较宽的暗色横带,老鱼消失。鱼体被鳞片很小,呈三角形,有各种颜色的光泽,烹调时可以不刮。脊背上有两背鳍,前鳍大后鳍小,叫脂鳍。哲罗鲑属北方山地冷水性淡水鱼类,喜居于水温低而水质清澈的河流和湖泊中。每年暖季开始前,哲罗鲑亲鱼即上溯到上游河流产卵繁殖,幼鱼七、八岁才能性成熟。
  巨型鱼的发现,当时轰动了国内外,知名的我国鱼类学家和新疆的鱼类专家都不相信能有这样大的鱼。但国外有20多个国际组织与我所和其它渠道联系,提出愿意出资合作进行研究,但因喀纳斯地区当时对外不开放而均作罢。
  
  湖怪到底有多大
  
  喀纳斯湖怪到底有多大?这是自1985年正式发现巨型大红鱼以来被人们长期争论的焦点。巨型大红鱼因深居湖中,极少在湖面露面,使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慕名而来的游客失望而归。但我是幸运者,有机会再睹大红鱼的另一种真容!
  2004年5月28日早晨10时,我第10次到喀纳斯湖畔进行科学考察。从哈拉开特山顶向山下走至半山腰时,只见在靠近山角最近的湖湾水面上,有一条断断续续的长约100米、呈“之”字形的宽大的黑塑料布在阳光反射下闪闪发光,十分明亮。经仔细观察隐约可见有10余条黑色的巨大身影在水中游动,有强烈太阳反光的是巨型鱼刚从水中露出水面像潜水艇似的脊背,每条的长度比水边的大树要长的多。我急忙拿出相机,刚要按快门,大鱼已开始下沉,只剩下背鳍,且由7条减为3~4条,最后只剩下一条,露出一个太阳的明亮反光点。
  当天,有人在湖的南北两边也看到了大红鱼,北面一条与大船等长,南面一条与中等船等长。我们到码头上量了量船的长度,大船约16米长,小船约10米长。中午,在四道湾附近的游艇上,距艇大约20米处突然出现了2道水波,高出水面10~20cm,长度不小于6~7米,一前一后向左面远离了船体,以后又与船走的方向平行前进,因船速快,逐步把它们拉在后面。显然那是两条巨型鱼在近水面游动涌起的波浪,前后看到的时间也就不到2分钟。
  新疆经济报社文化部副主编王正先生在1990年观察到大红鱼时,一艘9米长游艇从湖东驶过,在望远镜中占一个刻度,大红鱼却占了一个半刻度。估算那条大红鱼足有13.5米!真是鱼神!
  我所看到的那个最大的有212汽车大的巨型鱼头,接近湖边的树冠大小。湖边的树木有大有小,高约10-15米,树冠2-4米不等,多是云杉和红松。我不能肯定最大的鱼就有15米,只说有10米以上,重量在2-3吨。其实,据资料估算10米长的大红鱼,重量可能至少在5吨以上。
  新疆大学的黄人鑫老师等曾到布尔津县的铁匠铺打造了两个直径约二十厘米的巨大钓钩,在铁钩上挂上羊腿,用2.89米长的树干做浮标,用又粗又长的尼龙绳连在岸边的大树上,在湖中垂钓。虽然鱼没上钩,但在垂钓时,他们观察到一条中等大的“巨鱼”在浮标旁平行游过,其体长是浮标的三倍以上。也就是说,中型巨鱼的长度为8-9米。那么最大的鱼在10米以上也就得到了佐证。
  
  湖怪吃湖怪
  
  一提到湖中有10米以上的巨型大红鱼,人们就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样大的鱼靠吃什么活着?还有的人以此为理由,否定它的存在。
  按照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在动物界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后代,动物大多是不会残杀自己同类的。但是,有些动物在特定条件下并不遵循这个规律,为了自身的生存,也会自相残杀。
  我们在喀纳斯湖面上观察到的那红褐色蝌蚪状的鱼群,是东一个西一个,分散布满山下大半个湖面,相距都约在40-50米至百米以上。按常规鱼群应该成群,挤在一起向同一方向运动,即使体型巨大的鲸鱼也是如此。而这些大红鱼却互相间相距甚远,各自活动,特别是那些体型小些的,均远离体型更大的大红鱼,进行分散活动,我想那是因为怕被大鱼吞吃的缘故。
  由于湖中其它鱼类中,能长得最大的细鳞鲑最大也不会超过一米长,这样小的鱼,对十多米长的巨型哲罗鲑来说,吃它们像塞牙缝,吃多少条才能吃饱?这种鱼虽然在湖中很多,但因分散活动,捕食它们不易,只能做2-5米的小巨型鱼的食物。如果大鱼不吃大鱼,那食物链的中层就不存在了,大巨型鱼就不能存活。因此,大巨型鱼只有相残稍小于己的同类,这个食物链才能成立。因湖水温度低,吃上一条可以几个月不进食,就能满足其生存的需求。
  事实正是如此。1998年,有人在喀纳斯湖下游大河湾中捕到了一条长1.68米的大红鱼,46公斤重,一个饭店老闾花了4000元把它买了下来。剖开鱼肚子时,发现有一条长1米的大红鱼,而这条较小的大红鱼鱼腹中,还有一条长30多厘米的花膀子——北极茴鱼!那个老板花钱请人把这条鱼的皮制成了标本,放在玻璃柜中,引来大批游客,一面观鱼,一面进餐,为饭店招财送宝!
  大红鱼是国宝,应加强保护
  
  看来,捕捉研究巨型大红鱼实属不易,主要原因是这种动物实在太大、太“精”。虽然它口中长满了利齿,非常锋利,捕食比它小的大鱼非常凶猛,但它却远避人类。据调查,从来没有发生过巨型大红鱼攻击人、攻击船、甚至木头筏子的事件。至于本文开头的传说,那毕竟只是传说而已!据说成吉思汗的墓在喀纳斯湖畔,那些传说是因为当地图瓦老人将“水怪”视为成吉思汗亲兵的亡灵,并对它顶礼膜拜,祈求保佑,不愿人们伤害它们而产生的。
  喀纳斯湖中的“水怪”,除了大红鱼——哲罗鲑,是否还有其它的种类?
  喀纳斯湖的一名汽艇驾驶员,有一次在湖面驾驶巡视时,突然一个巨浪打来,汽艇猛烈颠簸起来,只见一个黑色怪物在巨浪下摆动着,迅速消失了,吓得他几天都不敢下湖驾船。
  2001年夏天,新疆摄影协会组织记者赴喀纳斯采风,有个摄影家看到湖里出现个怪物,头像狗头,尾巴露出水面,他说“这绝对不是鱼的头”。以后也多次传说有人在湖中水面见到过狗头或牛头似的怪物,有较长的脖子,但跟踪调查,未能落实。
  喀纳斯湖到底有无其它精灵,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世界上在内陆湖泊中,已知体形最大的哲罗鲑出现在俄罗斯的贝加尔湖,长度只有2.1米。据传,在喀纳斯湖下游小湖区,曾捕到过2.3米的大红鱼,但无正式记录留下。按捕到的小鱼测量结果,鱼类学家推算,哲罗鲑最大能长到3.78米,活86年,重506公斤。喀纳斯湖出现了10多米的巨型鱼,真可称其为“鱼怪”、“鱼神”、“鱼圣”了。我国著名鱼类学家李思忠研究员在乌鲁木齐看了我拍的大红鱼照片和录像后说:“如果确实都是一条条鱼,即使是三、五米长也是世界之最!”
  大红鱼是我国的国宝,是无价之宝,也是世界上的奇观,我们理应大力保护才对。
其他文献
新疆为什么经济相对落后,远离国内中心市场,却出现了一批超大型的富豪?  自治区工商联副秘书长陈新生解释说,除了企业家共性之外,新疆有特殊情况。  新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较内地是滞后的,这时候,新疆有一批民营企业享受到了两种资源,一种是发达地区改革后灵活的机制和先进的理念被他们掌握了,另一种就是新疆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绝对权利向大企业倾斜。如果内地不改革,或新疆与内地同步改革,都
期刊
新疆民营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从1979年到1988年,新疆民营经济在政策推动下进入萌发起步阶段,1979年新疆有个体户4000多户,平均每户资本200多元,他们资金基数小,社会地位非常低。  1988年到1992年,是新疆民营经济徘徊期,1988年新疆有个体户20万户,1989年中央颁发《私营企业管理条例》,新疆统计在册的私营企业有901户,这时期的新疆民营经济仍然处于
期刊
研究解释,近些年涌现出来的捧足球饭碗的女性人群,用与足球相似的某些身体器官展现着足球的魅力。  从某一年开始,部分中国球迷爆发出“中国没有一流球队,但中国有一流的球迷”的吼声,这个口号今年可以改掉,改成“中国即使没有一流的球迷,但有一流的足球宝贝”。  因为就连芙蓉姐姐也摆出经典的S型造型来为德国世界杯助声威了。  研究人员说;虽然也有群众认为那些选出来的大部分足球宝贝,怎么拿个球就成了足球宝贝了
期刊
昔日富豪:刘伯强  关键词:商标抢注  人生曲线:原新疆昆仑无线电厂厂长刘伯强下海之后,组建了新疆希格玛电子有限公司。1992年,刘伯强在西藏拉萨掘得第一桶金。没有多久,他们就开发出科技新产品全自动声光控高效节能灯,从而在全疆打响了“科技一枝花,新疆希格玛”的名号。1994年,电子产品销路达到极好状态的刘伯强开始琢磨上新项目,并定下了要争做全国太空棉项目领域龙头企业的目标,在经历了市场的火热销售之
期刊
在军垦名城——石河子有这样一个家庭。祖父的剧本《留给父母的思考》已经被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制作中心看中,现正在创作另外一个剧本《平安小区》;受老人的熏陶,儿子和孙女18天完成20集反腐剧《滨江风暴》。   这个家庭就是黄氏家庭:73岁的爷爷黄提、51岁的爸爸黄鹏程、23岁的孙女黄玮祖孙三人。    祖父黄提:年过古稀剧本创作激情高      家住石河子市16小区新城花园、今年73岁的黄提老人在200
期刊
十六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膳食结构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通过膳食结构数字的变化,一方面反映出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平衡,也为居民的健康状况带来一定的影响。     目前,乌鲁木齐市城调队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说,首府居民对粮食品质的需求在逐年提升,而粮食消费量则在持续下降,与16年前相比,目前首府居民人均每月要少吃5.35公斤粮食。   调查人员同时指出,在今后,首府居
期刊
新疆的民营经济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远远落后于内地的其他省份,经过20多年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的优秀民营企业,诞生了一批批的大富豪、小富豪,其中2006年胡润富豪榜上榜的孙广信、米恩华等都是这个时间崛起的。   新疆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了才能有整个新疆经济的发展,这是新疆所有人的共识,但是新疆的民营经济出现了一些非常奇怪的现象:资本过千万的仅有一部分,资本大部分在100万以下,而位于
期刊
传销,随着国家相关部门打击力度的增加,由地上转入地下。新疆女孩录音曝光广西传销内幕,揭示现今存在的传销违法活动,给广大市民敲响警钟,谨防传销诈骗。     “我真的太恨他们了!”2006年11月22日,刘萱(应本人要求,化名)介绍说,她是2006年10月中旬从广西玉林回到乌鲁木齐的,她所说的“他们”曾经是她的好朋友,因为两个好朋友,在乌鲁木齐市做服装生意的刘萱现在一无所有。   刘萱带着她于200
期刊
据有关资料记载,和平渠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条穿城河,历经多次修复和改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她不仅是这片土地上,数百万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河,还见证着新疆首府城市的发展史。奔流不息的和平渠水一路欢唱着穿城而过,几十年来,作为贯穿首府的供水大动脉,她不仅满足着整个首府城建、绿化、卫生等多项用水,还灌溉着城市周边数百万亩干渴的良田,养育着天山脚下一代又一代的各民族儿女,但是,现在的和平渠又是什么样子
期刊
2006年10月13日,诺伯特将乘飞机离开这片土地。但正像他所说的,有些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有些事业,大家仍在共同努力。    德国科隆动物园派往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专家代表、项目协调官员诺伯特·潘特,2006年10月13号就要飞回国了。9日,他专程和自己在乌鲁木齐市开酒吧的两位朋友,以及一位来自德国,骑摩托车周游世界的朋友,再次赶往野马中心。  在中心,身材一米九的诺伯特,把自己金黄色的发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