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直观,数学运算的脚手架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n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起
  闲来,4岁的希希纠缠着我和她一起玩耍,灵机一动,我说:“那我们就来玩数学的游戏,可以吗?”她用力地点点头,欣然同意了。之前她有认识20以内数的积累,再简单教她认识了加号、减号和等于号后,游戏就开始了。为了能够帮助她更快、更好地进行加减法运算,我选择使用水彩笔代替小棒,在数数的过程中,数出运算结果。经过几轮互动后,希希基本能够借助小棒自主完成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几日后也不能忘。
  有学者指出,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在小学阶段发展儿童的几何直观可谓是最佳时期。尚且一个4岁幼儿在没有接触过加减法的基础上,都能够正确利用数小棒的形象思维进行运算,足见几何直观在儿童数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数学运算中,几何直观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儿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把抽象的数学意义转换成易于理解和运用的直观形式,引导儿童形成各种直观的概念意象,帮助儿童理解算理,理解数学。
  1.“數”出运算的结果。
  数是“数”出来的,运算的结果也是可以“数”出来的。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运算时,会使用扳手指的方法进行心算,而这种方式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种借助手指进行的数数活动,其本质就是“数”出运算的结果,当然,相关的运算相对比较简单。以希希进行的20以内加减法运算为例:比如,在计算4+7(如图1)的时候,首先拿出4根小棒表示4,再拿出7根小棒表示7,数出所有的小棒个数(11根)就是4+7的结果了,所以4+7=11。对于这样的运算,一年级数学中给出的推理(即证明)形式是4+7=4+6+1= 10+1=11,但对于4岁幼儿来讲很难理解“满十进一”的推理方式,然而,并不影响她“数”出运算结果。
  再比如,计算8-3(如图2)时,首先拿来8根小棒表示8,再去掉3根小棒,数一数剩余的5根小棒就得出了结果。这样的运算结果不正是“数”出来的吗?所以,对于儿童来讲,数数是一种有效的运算方式。
  2.“看”出运算的道理。
  史宁中教授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数学的结果是‘看’出来的,而不是‘证’出来的,所谓的‘看’是一种直接判断,这种直接判断是建立在长期有效的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如何能“看”出运算的道理?几何直观是很重要的方式之一,有助于分解运算的步骤,揭示算理的本质。
  算理的本质是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计算,还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在数学运算中,可以借助几何直观,以图为载体,巧妙地将算式与直观图相结合,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学生通过分小棒或竖式计算得出42÷2(如图3)的结果,再引导学生将分小棒的过程与竖式联系起来。第一步:把4捆(1捆有10根小棒)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2捆,所以在竖式计算中4÷2的商表示2个十,写在十位上,这时4捆已经全部分完没有剩余。第二步:把余下的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小棒,所以在竖式计算中2÷2的商表示1个一,写在个位上,这时没有剩余。以上过程中,分小棒与竖式同步,其中“先分整捆”有助于理解“除法从高位算起”,“再分单根”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步求商”的过程,注意数位对齐。有了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学生可以迁移至其他类型的除法笔算,比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等,学以致用。
  从上例可见,通过分小棒的实物直观图,可以清晰地帮助学生“看”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道理(即算理)。
  三、慎重选择几何直观图
  在小学数学中几何直观有四种基本形式,分别是实物直观、简约符号直观、图形直观和替代物直观。其中,低年级多以实物直观为主,是指借助与研究对象有着一定关联的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存在物,借助其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联,进行简捷、形象的思考,获得针对研究对象的深刻判断。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实物直观的选择还需要慎重,合适的实物直观图更有助于理解算理,反之则可能适得其反。
  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理解36÷3的算理,要求学生借助分小棒的数学活动,在作业纸(如图4)上圈一圈、算一算,表示出自己的分法。学生的做法大致如下:
  对于小棒图(如图5和图6),由于在圈之前有“分一分”的活动经验,学生的分法是一致且正确的(即1捆加2根)。然而,对于点子图,学生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做法:一是3个3个地分(如图7),即3个为一组,一共分得12组,有助于理解36除以3等于12。二是12个12个地分(如图8),即12个一组,分为3组,显然,这种想法是在已经有了计算结果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或者说它更符合理解36除以12等于3,与原题意是相悖的,更糟糕的是这种做法的同学不在少数。所以,在除法运算中建议选择分小棒更合适。其实,在以往学习中我们更愿意选择小棒图理解除法的意义和算理,选择点子图理解乘法的意义和算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总之,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便于观察的直观模型,将思维“图形化”,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理解数学运算。
其他文献
位于滇东南滇桂两省区交界处的富宁县剥隘镇,有一所全县闻名的学校,校园里仿古装饰的大楼矗立,洋溢着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氛围,它就是富宁县剥隘镇中心学校,一所因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后新建起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历经艰辛重建,如今,她舒展着最美的容颜,成为富宁县的一张教育名片。    迎难而上 再建新校  剥隘镇中心学校的前身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立的剥隘义学。1969年中心校设附属初中班,
期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古老的城门楼、牌楼、城墙灰飞烟灭,让位给一片“新天地”。在“推倒封建残余”的热烈口号中,始终有一个反抗的声音试图阻挡浩荡的历史潮流,这声音来自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  梁思成不是“拆墙派”评价的老古董,他倾注毕生所学,心中早已建了一座理想城池——“大北京”:拥有三个各具功能、相辅相成的中心城区。  最终,首都城市规划“一边倒”地采纳苏联专家的建议,拆旧城
期刊
梁启超家族沉浮命运    原编者按2010年10月28日离开人世的梁从诫先生提起他的家族,骄傲之余总免不了黯然神伤地做两句论断:“我们家三代人都是失败者”,“我们三代人的最大悲剧是选择越来越小”。  梁启超、梁思成、梁从诫,祖孙三代人走了一条共同的忧国忧民的人生道路,那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若论失败,梁启超终生为拯救国家危难、建立民主宪政而努力,在他离世的时候,却心痛地看到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期刊
听了许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深切体验了许老师为培养学生而创设的各个环节。下面看看许老师是怎样围绕“四基”“四能”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展开教学。  1.以现实为起點,促进学生“四基”形成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对学习起点的把握要么归零、要么太高、要么错位等现象。然而,许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却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期刊
许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一课给前来观课的老师们做了很好的示范,给我带来了全新观念的引领,许老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建模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把“倍”的本质落到了实处,许老师的课堂亮点很多,课堂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但是,安排到我对“十新十异”的“个体优化”环节进行评课,我只好鸡蛋里挑骨头谈谈粗浅的看法。  “倍的认识”是建立在两个数相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第二个层次(第一个是比
期刊
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指的是五四运动以来反映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时要突出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鲜明而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一、感受内容美,做到工具与人文相统一  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还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期刊
什么是课堂观察?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观察课堂的行为就一直存在,但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发展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兴起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热潮中。是对传统的听评课进行专业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使得课堂观察与评价走进学校的日常教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团队合作研究。  “十新十异”课堂观察评价是指在“十新”(意识形态)背景下,从十个不同侧面进
期刊
教材简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去寻找雷锋的足迹,感受雷锋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内容想象画面,感受雷锋的事迹。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头脑中储
期刊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工作始终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祥云革命英烈红军小学恪守“细节处育人活动中成长”的德育理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尚德启智”为校训,以活动为抓手,注重挖掘地方德育资源,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工作。  一、坚持德育常规,引领学生成长  以“行为规范教育月”(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为契机,通过校园橱窗、校园广播、班级板报、校会、主题班会等途径积极学习《中
期刊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编排了《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很长,而且是分成几个部分写的。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语文要素一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编小标题,并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描写成长的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