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2月6月因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者24例(腔镜组)和开腹手术者24例(开腹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24h及手术后24h、48h、72h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测定血糖 (BG)、皮质醇(P)、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 h的BG、P、CRP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腔镜组的 BG、P、CRP水平均低于开腹组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胆囊切除机体应激反应比较小。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术;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98—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是两种常用的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切口大,创伤重,疼痛明显,其他系统并发症较多,术中创面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下床活动晚,胃肠功能恢复及进食较慢。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腹腔镜技术在胆囊切除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易被患者接受和认可。但是,两种手术方法对机体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影响目前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糖 (BG)、皮质醇(P)、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从而比较两种术式对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月6月间我科收治的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准备择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其中男30 例,女18例。采用双盲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腔镜组采用全身麻醉,用Veress气腹针穿刺造气腹术,气腹压力同上组均采用“二人三孔法”操作切除胆囊。全部病例均遵循“后侧进路、安全线右侧分离”原则分离粘连,显露“三管一孔一脏器”[1]。(即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小网膜孔及右肝脏面)后离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顺行或逆行切除胆囊。胆囊床均电凝处理,术后可根据胆囊床渗液情况置放引流管。
开腹组采取气管插管全麻,于右侧肋缘下斜切口,长约10cm,切开腹壁各层,然后在胆囊三角处依次离断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后,将胆囊从胆囊床上剥离,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缝合胆囊床及放置引流管。
1.3 检测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后24h、48 h、72 h采集外周静脉血,离心后, 取血清放置于—20℃冰箱冷冻备用。测定在室温下复温后进行,用全自动血糖分析仪测定B G,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RP,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
2 结果
2.1 应激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24h的BG、P、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的BG、P及CRP水平与腔镜组比较,在术后24h,48h,72h较腔镜组明显升高( P<0.05 );腔镜组的BG和P在术后72h同落到其术前24h水平( P>0.0 5),而开腹组的BG和皮质醇水平在术后72h仍然高于其术前24h 水平(P<0.05 );腔镜组和开腹组的CRP都在72h高于术前24h水平(P<0.05),但是腔镜组的C R P回落的速度明显快于开腹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饥饿等)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丘脑下部一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激素分泌增加。适度的应激对机体抵抗外界损害是有利的,但应激过度可能会加重对组织器官的损害。手术致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其程度与手术创伤的大小密切相关,创伤越严重,机体的应激反应越激烈[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能获得与传统手术相 同的疗效 , 而且具手术创伤小,对机体应激小,利于稳定机体内环境,从而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忠堂,顧伏平,王国喜,等.胆囊后外侧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5,10(1):55—57.
[2] 晁志涛,彭彦辉,王存川,等。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内镜杂志,2009,15(6):592—594.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术;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98—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是两种常用的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切口大,创伤重,疼痛明显,其他系统并发症较多,术中创面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下床活动晚,胃肠功能恢复及进食较慢。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腹腔镜技术在胆囊切除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易被患者接受和认可。但是,两种手术方法对机体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影响目前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糖 (BG)、皮质醇(P)、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从而比较两种术式对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月6月间我科收治的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准备择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其中男30 例,女18例。采用双盲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腔镜组采用全身麻醉,用Veress气腹针穿刺造气腹术,气腹压力同上组均采用“二人三孔法”操作切除胆囊。全部病例均遵循“后侧进路、安全线右侧分离”原则分离粘连,显露“三管一孔一脏器”[1]。(即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小网膜孔及右肝脏面)后离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顺行或逆行切除胆囊。胆囊床均电凝处理,术后可根据胆囊床渗液情况置放引流管。
开腹组采取气管插管全麻,于右侧肋缘下斜切口,长约10cm,切开腹壁各层,然后在胆囊三角处依次离断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后,将胆囊从胆囊床上剥离,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缝合胆囊床及放置引流管。
1.3 检测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后24h、48 h、72 h采集外周静脉血,离心后, 取血清放置于—20℃冰箱冷冻备用。测定在室温下复温后进行,用全自动血糖分析仪测定B G,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RP,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
2 结果
2.1 应激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24h的BG、P、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的BG、P及CRP水平与腔镜组比较,在术后24h,48h,72h较腔镜组明显升高( P<0.05 );腔镜组的BG和P在术后72h同落到其术前24h水平( P>0.0 5),而开腹组的BG和皮质醇水平在术后72h仍然高于其术前24h 水平(P<0.05 );腔镜组和开腹组的CRP都在72h高于术前24h水平(P<0.05),但是腔镜组的C R P回落的速度明显快于开腹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饥饿等)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丘脑下部一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激素分泌增加。适度的应激对机体抵抗外界损害是有利的,但应激过度可能会加重对组织器官的损害。手术致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其程度与手术创伤的大小密切相关,创伤越严重,机体的应激反应越激烈[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能获得与传统手术相 同的疗效 , 而且具手术创伤小,对机体应激小,利于稳定机体内环境,从而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忠堂,顧伏平,王国喜,等.胆囊后外侧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5,10(1):55—57.
[2] 晁志涛,彭彦辉,王存川,等。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内镜杂志,2009,15(6):59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