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fen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2月6月因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者24例(腔镜组)和开腹手术者24例(开腹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24h及手术后24h、48h、72h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测定血糖 (BG)、皮质醇(P)、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 h的BG、P、CRP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腔镜组的 BG、P、CRP水平均低于开腹组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胆囊切除机体应激反应比较小。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术;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98—0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是两种常用的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切口大,创伤重,疼痛明显,其他系统并发症较多,术中创面出血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下床活动晚,胃肠功能恢复及进食较慢。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腹腔镜技术在胆囊切除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易被患者接受和认可。但是,两种手术方法对机体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影响目前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糖 (BG)、皮质醇(P)、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从而比较两种术式对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月6月间我科收治的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准备择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其中男30 例,女18例。采用双盲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腔镜组采用全身麻醉,用Veress气腹针穿刺造气腹术,气腹压力同上组均采用“二人三孔法”操作切除胆囊。全部病例均遵循“后侧进路、安全线右侧分离”原则分离粘连,显露“三管一孔一脏器”[1]。(即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小网膜孔及右肝脏面)后离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顺行或逆行切除胆囊。胆囊床均电凝处理,术后可根据胆囊床渗液情况置放引流管。
  开腹组采取气管插管全麻,于右侧肋缘下斜切口,长约10cm,切开腹壁各层,然后在胆囊三角处依次离断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后,将胆囊从胆囊床上剥离,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缝合胆囊床及放置引流管。
  1.3 检测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后24h、48 h、72 h采集外周静脉血,离心后, 取血清放置于—20℃冰箱冷冻备用。测定在室温下复温后进行,用全自动血糖分析仪测定B G,用散射比浊法测定CRP,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
  2 结果
  2.1 应激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24h的BG、P、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的BG、P及CRP水平与腔镜组比较,在术后24h,48h,72h较腔镜组明显升高( P<0.05 );腔镜组的BG和P在术后72h同落到其术前24h水平( P>0.0 5),而开腹组的BG和皮质醇水平在术后72h仍然高于其术前24h 水平(P<0.05 );腔镜组和开腹组的CRP都在72h高于术前24h水平(P<0.05),但是腔镜组的C R P回落的速度明显快于开腹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饥饿等)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迅速升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丘脑下部一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激素分泌增加。适度的应激对机体抵抗外界损害是有利的,但应激过度可能会加重对组织器官的损害。手术致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其程度与手术创伤的大小密切相关,创伤越严重,机体的应激反应越激烈[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能获得与传统手术相 同的疗效 , 而且具手术创伤小,对机体应激小,利于稳定机体内环境,从而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忠堂,顧伏平,王国喜,等.胆囊后外侧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5,10(1):55—57.
  [2] 晁志涛,彭彦辉,王存川,等。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内镜杂志,2009,15(6):592—594.
其他文献
目的: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行心理评估,探讨心理干预疗效。方法:41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行抑郁焦虑评估,与正常人群对比。再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药物治疗8周,实验组加
【摘 要】目的:探究孕期的个体化营养指导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和分娩的320例孕产妇,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为160例孕产妇。对于实验组的孕产妇采用个体化营养指导,对照组孕产妇未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孕产妇较对照组孕产妇在妊娠并发症(如:羊水异常,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降低
目的:分析比较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的特异性。方法:收集本中心办理健康证的血清样本20464份。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对样本进行梅毒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为减轻农民看病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而惠及我国亿万农民的一项新制度。它和传统的合作医疗基金有所不同,它是“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自2003年在我国部分县市开展以来,总体发展顺利,成效显著。  1 建立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形势下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神经纤维瘤病  【中图分类号】R5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90—02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22岁,因双下肢无力3+月于2013年7月22日入院。既往无慢性病史,其父在我院确诊为神经纤维瘤病(混合型),已去世。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眼球无外突,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3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方法对剖宫产妇术后哺乳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存在哺乳障碍的产妇1079例,以其为观察对象,并依计算器随机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传统家庭催乳法,即术前术后按摩乳房、注意增强亲子交流以及吸奶器辅助吸奶,治疗组产妇除家庭传统催乳法外,另行中医方法催乳汤治疗,随访调查2组产妇治疗前后哺乳障碍的改善情况、有效率以及产妇对此的满意度。结果:综合分析结果
【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97-01  例1,患者,男,4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天,加剧6小时转入我科。入院诊断:弥漫性腹膜炎,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出现高热、脉搏增快,T 38.4℃-39.6℃,P 112~123次/分。追问病史,既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经药物治疗症状控制良好,已停止服药2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