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安徽省皖江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种植包括机直播和机插秧两类。本文着重探讨皖江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推动皖江甚至安徽水稻机械化种植提供参考。
皖江水稻机械化种植具有以下特点:水稻机械化种植作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间,设备数量的增加,作业面积的扩充,整体推进水平不断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方式呈多样化发展,并向轻简化发展。当下主要采取机插秧技术,机直播辅助,联合人工插秧与撒播的方法种植;水稻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至精细型发展,特别是在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的水稻育秧阶段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育秧方法从最初的软盘育秧、双膜育秧向条型育秧、硬盘育秧发展,组织方式也由一家一户式的分散育秧转变成为工厂化育秧和集中育秧。
1 皖江水稻机械化种植存在的问题
1.1 劳动力匮乏,生产成本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低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皖江水稻生产劳动力短缺的现象非常严重。农忙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引起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增加了育插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此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流转费的逐年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益。由于水稻种植工作量大,而近年稻谷的价格持续降低,粮食出售困难,降低了农民水稻种植的积极性。
1.2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时间短,农业机械化推广难度大
虽然水稻机械化种植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但是农民对此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均偏低,农民没有全面认识到机械插秧对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机械插秧分为两部分,前期育秧和后期插秧,花费时间较长,且工艺繁杂,使大多数插秧都需人工完成或者通过人工撒播、抛秧、机直播来完成。还受到育秧技术的制约。水稻机插秧前的育秧要求十分严格,播种、施肥、软硬盘等一些列的流程工艺繁杂,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实际育秧生产中的操作方法难以按标准执行,更乐意使用简单的方法完成。此外,既懂得农艺又懂得农机的技术人员十分匮乏,无法满足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大范围推广的需求。
1.3 机耕路与对应的水利设施建设无法满足水稻机械化种植的需求
机耕路建设的欠缺使农业机械化作业行路困难;对应的水利设施建设的不配套,影响了水稻秧苗生长期间的薄水管理,无法及时发挥“旱能抗、涝能排”的作用。
1.4 机械设备和材料的需求同服务的有效供给存在矛盾
水稻收获机、高速插秧机的价格较高,一次性投入大,作业期间较短。工厂化育秧投资大,效益低下,影响了合作社工厂化育秧的发展。水稻工厂化育秧需要优质床土,而农民取土难,需要大量购入育秧基质和营养土,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机械设备的售后与维护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插秧机,应用状态与易损零件的损坏会直接影响作业。如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会导致秧块得不到及时的管理,会耽误工作进度。当前,插秧机的三包服务由经销商完成,而經销商的维修服务能力有限,造成了维修困难的局面。
2 皖江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对策
2.1 强化水利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1.1 强化农田的标准化建设,改善水利、机耕路等基础设施,按照科学布局、统一规划的原则,加大农田建设力度,做到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抗、涝能排的标准。
2.1.2 加强丘陵地区农田的整治力度,改善农田的机械化作业与运输环境,提高效率。
2.1.3 出台惠农政策,有效提高土地流转费的补贴,鼓励农民合法合规的转租、转让、获取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土地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集中,鼓励农民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
2.2.1 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农民购机补贴政策。在保持购买插秧机补贴的基础上,逐渐加大购买栽植机械的补贴力度,逐步提高补贴比例,减少农民的一次性投入,加大机械化种植的燃油补贴、作业补贴、运用新技术的补贴力度。
2.2.2 出台机插秧作业的补贴政策。针对兴建育秧工厂和使用机插秧作业的农民进行政策补贴,减少农民使用机插秧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促进机插秧作业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2.2.3 将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置入农业政策性保险中,避免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较大的损失,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2.2.4 政府推行激励措施及政策,鼓励农业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实行加强技术宣传,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加大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宣传与推广,使农户全面认识机械化种植技术,扫除思想上的障碍。运用农机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培训机制,推行网络技术服务,以农民、农业企业、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为对象,开展水稻机械化育苗插秧技术培训,培养懂农机会农艺的农机推广人才。要创建更多服务网点,提高农机售后服务与维修能力,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从农机生产企业入手,直接向使用农户开展技术示范培训,提高售后维修的服务质量;大量培养维修服务人员,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避免由于机械无法及时得到维修而耽误农时。
2.3 农机农艺联合,促进水稻机械化种植
农机农艺联合,构建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探索适合皖江水稻机械化种植的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要着重在以下方面展开研究:联合农机农艺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联合农机农艺工作,发挥农机化在水稻生产中的保障作用和支撑作用,实现松散结合至密切结合、主动结合、有机结合的更替。
(作者单位:241200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峨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皖江水稻机械化种植具有以下特点:水稻机械化种植作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间,设备数量的增加,作业面积的扩充,整体推进水平不断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方式呈多样化发展,并向轻简化发展。当下主要采取机插秧技术,机直播辅助,联合人工插秧与撒播的方法种植;水稻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至精细型发展,特别是在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的水稻育秧阶段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育秧方法从最初的软盘育秧、双膜育秧向条型育秧、硬盘育秧发展,组织方式也由一家一户式的分散育秧转变成为工厂化育秧和集中育秧。
1 皖江水稻机械化种植存在的问题
1.1 劳动力匮乏,生产成本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低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皖江水稻生产劳动力短缺的现象非常严重。农忙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引起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增加了育插秧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此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流转费的逐年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益。由于水稻种植工作量大,而近年稻谷的价格持续降低,粮食出售困难,降低了农民水稻种植的积极性。
1.2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时间短,农业机械化推广难度大
虽然水稻机械化种植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但是农民对此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均偏低,农民没有全面认识到机械插秧对于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机械插秧分为两部分,前期育秧和后期插秧,花费时间较长,且工艺繁杂,使大多数插秧都需人工完成或者通过人工撒播、抛秧、机直播来完成。还受到育秧技术的制约。水稻机插秧前的育秧要求十分严格,播种、施肥、软硬盘等一些列的流程工艺繁杂,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实际育秧生产中的操作方法难以按标准执行,更乐意使用简单的方法完成。此外,既懂得农艺又懂得农机的技术人员十分匮乏,无法满足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大范围推广的需求。
1.3 机耕路与对应的水利设施建设无法满足水稻机械化种植的需求
机耕路建设的欠缺使农业机械化作业行路困难;对应的水利设施建设的不配套,影响了水稻秧苗生长期间的薄水管理,无法及时发挥“旱能抗、涝能排”的作用。
1.4 机械设备和材料的需求同服务的有效供给存在矛盾
水稻收获机、高速插秧机的价格较高,一次性投入大,作业期间较短。工厂化育秧投资大,效益低下,影响了合作社工厂化育秧的发展。水稻工厂化育秧需要优质床土,而农民取土难,需要大量购入育秧基质和营养土,直接增加了生产成本。机械设备的售后与维护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插秧机,应用状态与易损零件的损坏会直接影响作业。如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会导致秧块得不到及时的管理,会耽误工作进度。当前,插秧机的三包服务由经销商完成,而經销商的维修服务能力有限,造成了维修困难的局面。
2 皖江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对策
2.1 强化水利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1.1 强化农田的标准化建设,改善水利、机耕路等基础设施,按照科学布局、统一规划的原则,加大农田建设力度,做到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抗、涝能排的标准。
2.1.2 加强丘陵地区农田的整治力度,改善农田的机械化作业与运输环境,提高效率。
2.1.3 出台惠农政策,有效提高土地流转费的补贴,鼓励农民合法合规的转租、转让、获取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土地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集中,鼓励农民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2.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
2.2.1 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农民购机补贴政策。在保持购买插秧机补贴的基础上,逐渐加大购买栽植机械的补贴力度,逐步提高补贴比例,减少农民的一次性投入,加大机械化种植的燃油补贴、作业补贴、运用新技术的补贴力度。
2.2.2 出台机插秧作业的补贴政策。针对兴建育秧工厂和使用机插秧作业的农民进行政策补贴,减少农民使用机插秧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促进机插秧作业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2.2.3 将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置入农业政策性保险中,避免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较大的损失,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2.2.4 政府推行激励措施及政策,鼓励农业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推广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实行加强技术宣传,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加大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宣传与推广,使农户全面认识机械化种植技术,扫除思想上的障碍。运用农机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培训机制,推行网络技术服务,以农民、农业企业、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为对象,开展水稻机械化育苗插秧技术培训,培养懂农机会农艺的农机推广人才。要创建更多服务网点,提高农机售后服务与维修能力,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从农机生产企业入手,直接向使用农户开展技术示范培训,提高售后维修的服务质量;大量培养维修服务人员,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避免由于机械无法及时得到维修而耽误农时。
2.3 农机农艺联合,促进水稻机械化种植
农机农艺联合,构建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探索适合皖江水稻机械化种植的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要着重在以下方面展开研究:联合农机农艺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联合农机农艺工作,发挥农机化在水稻生产中的保障作用和支撑作用,实现松散结合至密切结合、主动结合、有机结合的更替。
(作者单位:241200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峨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