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现代的园林设计从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的侧重点,转变为以实现人和自然和谐为重点。节约型园林不仅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其建设应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退化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地环境防护体系;目标在于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从而改善生态与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类型可分为挖潜、保土、节水、节能、节材几类。
关键词:风景园林;和谐发展;节约型园林;可持续发展;自然
园林是为改善城市的环境而建设,并且应该对城市的资源和能源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节约型园林满足生态发展的需求,顺应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及生活生产需要。同时,建设节约型园林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
1 “节约型园林”的三个目标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生态园林的建设有了更好的经济基础。由于环保意识的薄弱,近年的生態问题更加严重,在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人们也开始增加对生态问题的重视程度,因此建设生态园林保护周围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应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资源能源的相对短缺,能源和资源问题成为在具体园林建设中困扰园林建设者的一个难题,而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变。因此,在这种国情下,我国建设节约型园林,必须符合节约的理念,在满足节约合理利用能源资源的条件下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1 节约资源与能源
只有在园林设计和施工的各个环节中着重做好对资源的保护,才能实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解决园林用地、基本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浪费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上的节约能源。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投入成本、能耗则需要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来实现。
1.2 改善生态与环境
由于园林的建设而使生态环境达到的改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建设园林是为恢复城市被破坏的生态平衡而施行的。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生态和环境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过程就是对城市园林的绿地进行合理的保护。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绿地起到改善土壤肥沃程度,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环境等作用。因此,在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对绿地的建设应作为重中之重,在基础的设施建设中努力发挥绿地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3 人与自然的和谐
应在符合生态平衡的条件下进行节约型园林建设,不应过度使用自然资源,更不应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造成对自然的破坏。在园林建设中保存自然景观,让园林成为自然浑然一体的一部分,为其赋予大自然之灵气。更应该从本质上宣传环保理念,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这样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2 减少资源消耗的“节约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对于挖潜、节水、节能等方面要根据具体的园林特点来进行选择。由于我国的地域差异较大,所以,不同地区的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接下来就对几种模式的园林建设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2.1 “挖潜型园林绿化”
挖潜型园林绿化是我国常见的园林绿化方式。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只有当城市的绿化面积达到整个城市的一半以上时城市环境才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可是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缺乏,在我国这一国情下需要在保持原有绿化面积的基础上使用挖掘型园林绿化的绿化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考察周边地理环境和地势特征来提高绿地面积。更禁止在没有相关要求的条件下增加或者减少绿化用地,在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挖潜型园林绿化。
2.2 “保土型园林绿化”
伴随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地沙化以及贫瘠、盐渍化的现象愈演愈烈,人们意识到土壤不再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同时,在建设园林绿化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土壤,在不对破坏土壤的前提下进行园林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确立保持土壤原貌的观念,改正为建设工程而人为改变生态环境的观念。更要拒绝华而不实,追求视觉美观而忽视生态、物种平衡的做法。最后尽量减少对土壤原样性的改变,并将场地原有的肥沃土壤收集回收利用,保护土壤中原有生物物种。
2.3 “节水型园林绿化”
我国的另一国情是水资源严重缺乏,因此在园林的建设中考虑我国国情应当特别注意节约利用水资源,杜绝围湖造田现象的发生。采用对应政策治理水体污染。补充地下水。在园林建设的用水项目中注意节约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3 人与自然和谐的“节约型园林”
工业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1 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统一
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每个国家誓死捍卫的神圣职责,然而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却往往受到人们的忽视。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扭转当前盛行的照搬外地或国外“理想景观”、随意改变场地原有景观特征,从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领土景观改变的建设模式;就是要根据领土的景观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目标,避免“外来景观入侵”而导致本土景观的丧失;就是要致力于保护各地的领土景观特征,在改善领土景观的同时使城市、乡村和园林绿地融入领土景观,并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
3.2 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
自然是具有生命意识的有机体,他的演变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造园是一项艺术,它是由人们合理利用土地、水体、植物、天空等自然元素营造而成。而园林更是人们对自然认知和对自然利用方式的一种体现,他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创造的文化景观。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更需要依据自然规律的发展趋势,利用自然资源营造园林绿地、乃至城市和乡村等文化景观;合理利用自然中的河流、山川、山地、空气、动植物等资源服务人类,保持城市中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切勿因过度使用导致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3.3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造园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自然风景为源泉、自然文化为内涵的领土整治行动。早在18世纪,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波普就发出了造园“首先要追随自然”的呐喊,并告诫世人“无论如何,不能忘却自然”。
结束语
只有在园林的建设中加强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对生态环境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建宁.节约型园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建设科技,2009(19).
[2]程丽文.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几点思考[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9).
关键词:风景园林;和谐发展;节约型园林;可持续发展;自然
园林是为改善城市的环境而建设,并且应该对城市的资源和能源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节约型园林满足生态发展的需求,顺应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及生活生产需要。同时,建设节约型园林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
1 “节约型园林”的三个目标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生态园林的建设有了更好的经济基础。由于环保意识的薄弱,近年的生態问题更加严重,在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人们也开始增加对生态问题的重视程度,因此建设生态园林保护周围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应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资源能源的相对短缺,能源和资源问题成为在具体园林建设中困扰园林建设者的一个难题,而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改变。因此,在这种国情下,我国建设节约型园林,必须符合节约的理念,在满足节约合理利用能源资源的条件下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1 节约资源与能源
只有在园林设计和施工的各个环节中着重做好对资源的保护,才能实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解决园林用地、基本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浪费问题才能最大程度上的节约能源。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投入成本、能耗则需要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来实现。
1.2 改善生态与环境
由于园林的建设而使生态环境达到的改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建设园林是为恢复城市被破坏的生态平衡而施行的。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生态和环境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过程就是对城市园林的绿地进行合理的保护。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绿地起到改善土壤肥沃程度,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节环境等作用。因此,在节约型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对绿地的建设应作为重中之重,在基础的设施建设中努力发挥绿地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3 人与自然的和谐
应在符合生态平衡的条件下进行节约型园林建设,不应过度使用自然资源,更不应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造成对自然的破坏。在园林建设中保存自然景观,让园林成为自然浑然一体的一部分,为其赋予大自然之灵气。更应该从本质上宣传环保理念,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这样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2 减少资源消耗的“节约型园林”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对于挖潜、节水、节能等方面要根据具体的园林特点来进行选择。由于我国的地域差异较大,所以,不同地区的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接下来就对几种模式的园林建设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2.1 “挖潜型园林绿化”
挖潜型园林绿化是我国常见的园林绿化方式。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只有当城市的绿化面积达到整个城市的一半以上时城市环境才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可是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缺乏,在我国这一国情下需要在保持原有绿化面积的基础上使用挖掘型园林绿化的绿化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考察周边地理环境和地势特征来提高绿地面积。更禁止在没有相关要求的条件下增加或者减少绿化用地,在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挖潜型园林绿化。
2.2 “保土型园林绿化”
伴随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土地沙化以及贫瘠、盐渍化的现象愈演愈烈,人们意识到土壤不再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同时,在建设园林绿化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土壤,在不对破坏土壤的前提下进行园林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确立保持土壤原貌的观念,改正为建设工程而人为改变生态环境的观念。更要拒绝华而不实,追求视觉美观而忽视生态、物种平衡的做法。最后尽量减少对土壤原样性的改变,并将场地原有的肥沃土壤收集回收利用,保护土壤中原有生物物种。
2.3 “节水型园林绿化”
我国的另一国情是水资源严重缺乏,因此在园林的建设中考虑我国国情应当特别注意节约利用水资源,杜绝围湖造田现象的发生。采用对应政策治理水体污染。补充地下水。在园林建设的用水项目中注意节约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3 人与自然和谐的“节约型园林”
工业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1 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统一
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每个国家誓死捍卫的神圣职责,然而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却往往受到人们的忽视。建设“节约型园林”,就是要扭转当前盛行的照搬外地或国外“理想景观”、随意改变场地原有景观特征,从而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领土景观改变的建设模式;就是要根据领土的景观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目标,避免“外来景观入侵”而导致本土景观的丧失;就是要致力于保护各地的领土景观特征,在改善领土景观的同时使城市、乡村和园林绿地融入领土景观,并确保领土景观的和谐与统一。
3.2 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
自然是具有生命意识的有机体,他的演变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造园是一项艺术,它是由人们合理利用土地、水体、植物、天空等自然元素营造而成。而园林更是人们对自然认知和对自然利用方式的一种体现,他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创造的文化景观。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更需要依据自然规律的发展趋势,利用自然资源营造园林绿地、乃至城市和乡村等文化景观;合理利用自然中的河流、山川、山地、空气、动植物等资源服务人类,保持城市中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切勿因过度使用导致对自然的破坏行为。
3.3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造园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自然风景为源泉、自然文化为内涵的领土整治行动。早在18世纪,英国诗人亚历山大·波普就发出了造园“首先要追随自然”的呐喊,并告诫世人“无论如何,不能忘却自然”。
结束语
只有在园林的建设中加强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知,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对生态环境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是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建宁.节约型园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建设科技,2009(19).
[2]程丽文.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几点思考[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