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向北迁徙的时节》中的存在主义哲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塔伊布 ·萨利赫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其代表作《向北迁徙的时节》中,运用纯熟的意识流、内心独白等技巧,通过描写主人公穆斯塔法早年求学海外,但因受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影响,荒诞地寻求刺激,最终自杀的故事情节,窥视阿拉伯知识分子面对东西方文化冲击的心路历程,并从中表现出明显的存在主义哲学色彩。因此,本文以主人公穆斯塔法的心路历程为线索,解释作品中隐含的存在主义哲学。
  【关键词】《向北迁徙的时节》 存在主义 东西方文明冲突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96-02
  塔伊布·萨利赫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苏丹北部一个中等阶层的农村家庭,他的作品一般以苏丹北方农村为背景,带有浓厚的乡村气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苏丹的社会状况,受到苏丹和阿拉伯读者的推崇,也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所产生的影响波及世界的许多地方。他的代表作《向北迁徙的时节》被评为“60 年代阿拉伯长篇小说的最佳之作”,被誉为“阿拉伯文坛当代的奇葩”。
  小说讲述主人公穆斯塔法在英国深造,成为经济学家;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下,他一度迷惘、堕落、玩弄女人,因杀死情人而坐牢;后来他避居在苏丹一个偏僻乡村,用自己的知识默默地为独立后的祖国效劳;最终,在一次洪水泛滥中死去。
  按照小说中有关主人公的情节发展,可以明显看出存在主义思想在其作品中打下的深深烙印。作者正是试图通过主人公穆斯塔法揭示这样一种存在主义哲理:世界是荒诞的,人痛苦地生活在这种匪夷所思的荒诞中,人的存在先于其本质, 而这种存在最真实的特性就是体现出一种绝对的孤独感。正是由于这个纷繁荒谬的世界,而人却需要寻找意义来确立活着的理由,致使世界的荒谬与人追求意义的本能冲动相冲突,从而摧毁了人赖以生存的生存信念,导致主人公最终只有通过“自由选择”——自杀,来解决这一深刻的矛盾。所以,本文通过主人公穆斯塔法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解释作品中隐含的存在主义哲学。
  存在主义哲学盛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世界,其三个基本命题实: 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诞的, 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因此,它决定了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是肯定人的存在的孤独本质;揭露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荒诞性;表现人在荒诞、绝望的境况中的精神自由和自由选择。这是存在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反映了战后西方现代人对存在的困惑,也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
  一、孤独痛苦的“存在”
  纵观《向北迁徙的季节》关于穆斯塔法的描写更多地注入了葡萄酒、英伦式房间、法庭、舞会等西方元素。这些无一例外的真实反映了东西方文明的尖锐对立以及这种接触给阿拉伯社会造成的种种影响,同时也是对当时作者所生活和感受到的苏丹社会的深刻探索与剖析。作者通过写穆斯塔法这个个体的自我意识和生存状态,使孤独和冷漠充斥全文:“但是我总觉得母亲是我在马路上邂逅的一个生人”、“我们大家归根到底都是单独旅行的”、“我的心另若冰霜,世界上什么东西也打动不了我的心”、“而我对他们却豪不感恩戴德”等。
  除了孤独意识,与此相联系的死亡意识也是本小说的特色。与主人公相关的人物形象的“自杀”在小说中是一个频发事件。但是作者所描述的自杀是自我选择的结果。而存在主义“荒诞”悲剧注重通过人物非理性的精神生活来表现人生的痛苦,同时也认为这种痛苦是注定的。从个体的精神层面上看,面对纷乱无序的社会生活,这些人物形象的精神经常处于焦虑或虚无状态,在或希望或幻灭中挣扎,要么像安妮· 翰明特、希拉·爱利诺德、伊莉莎白·西蒙那样走向幻灭;要么像“我”一样在希望中获得再生。东西方文明的冲突,造成了传统道德、理性、信仰的丧失,使这些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感到人活在世界上是痛苦的、孤独的。再加上苏丹本土社会的落后,主人公的命运被强大的异己社会所左右,从而陷入了既不能被西方社会认同,又不能被东方社会接受的两难境地,最终走向迷乱、困惑与彷徨的漩涡中,致使他的精神世界到达了崩溃的边缘。
  这正如存在主义者所认为的:个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个人与社会是永远分离对立的。人是被扔到世界上来的,恐惧、孤独、失望、厌恶、被遗弃感等等都是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可以说,主人公穆斯塔法就是在作者笔下这样一个在孤独世界中拼命挣扎、没有归宿的孤儿。
  二、荒诞的“存在”
  小说中“我”回忆穆斯塔法对诉讼案相关人员的讲述:“律师们围绕着我的生与死进行着搏斗,重要的不是我本人,重要的是诉讼案件本身”,而参与辩护的人,有的公开表示对穆斯塔法的厌恶,却为他进行正面辩护;有的对穆斯塔法表达好感,却因为案件和职责所在想要置他于死地。这难道不正是存在主义所宣称的“荒诞”的世界吗?人与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没有正常的社会秩序, 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进行的偶然结合, 并且完全不会涉及到彼此之间现实的生活状况, 他们之间缺少最基本的信任和相互沟通。
  同时,代表东方社会的苏丹社会里:
  在麦尔瓦地区只有一所医院,农民要走三天才能到达。医院里没有一个受过教育的接生员,许多妇女在分娩中死去。非洲的新权贵们个个肥头肥脑,衣着豪华。苏丹教育部长发表演讲说,职责学生们毕业后都想坐办公室,想乘外国车兜风,这是资产阶级思想,比帝国主义还危险!但就是这位部长,在瑞士有避暑的别墅,老婆的用品全由飞机运去……
  由此可见, 穆斯塔法所生存的东西方社会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个荒诞世界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你们老是抱怨殖民主义。我们走了,你们又编造出隐形殖民主义的神话。看来我们的存在,显性的也好,隐形的也罢,对你们来说,都想水和空气那么重要”。
  “这是多么荒诞不经啊!一个人,仅仅是因为他出生在出道附近,有的疯子就把他当做奴隶,而另一些疯子又把他泵为神明,这里还有什么公里、正直可言?”   因此,由于并不甘心沉沦于失落自我的痛苦境地,主人公穆斯塔法选择以反社会反道德的荒诞行为(性和犯罪)来表示对社会对人生的漠视和反抗(反抗荒诞的现实)——与多名英国女子发生关系。他的“荒诞性行为”具有以下特点(以主人公与琼·莫里斯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例)。
  第一,他虽然有着粗语、直露、怪癖、频繁的性行为,但根本目的或动因不是性欲,而是一种广义冲动的宣泄,从中得到了一种自卑的满足。第二,这些行为对社会日常生活具有强烈的挑战性。 第三,他把性行为当作一种思想探索、哲学思考的方式,主人公们试图以此来体验个体存在的强度。他一边行动,一边作哲学思索。但最终却仍受制于荒诞命运的摆布,陷入了更加绝望的境地。与其说主人公以变态方式、个人的方式探索摆脱危机之道,不如说这种方式本身体现了危机的严重性“为什么不甩开她让自己求得一个安宁呢?但我知道事情已经木已成舟、无法挽回的地步,不可避免的一场悲剧即将来临”。荒诞世界里的主人公不分时地滥施他的“个人暴力”——没有一定目标的反抗和复仇,而无视既成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其结果只能是性和犯罪不仅没有使他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个人生存危机的解脱之道,反而使他陷入了更加痛苦的绝望境地。要么返回日常生活,随波逐流,要么走向沉死亡和彻底的毁灭。
  三、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认为,人首先存在,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造就自身;生活本是一片虚无,全靠自己赋予生活以意义。
  如小说的开始,穆斯塔法的母亲说 “事关前程,你有选择的自由”,于是他选择了“我是以入侵者的身份来到你们当中的”,但同时“他们也来到了我们中间,这既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种悲剧,也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是一种恩赐。这是一种戏剧性的行为”。最终是这位性格忧郁、孤独、 甚至是极端的主人公选择死亡的方式来了结人生。然而在我看来,穆斯塔法选择自杀,正是为了保全本真的自我,哪怕这种自我本身是懦弱、 是痛苦、 是不被人渴望的潦倒。为了维护这样的生同时拒绝那样的生, 只好以死为代价。他的自杀选择,是对入侵的对抗,是对一个拥有自我的生的维护。这也正符合了存在主义死亡观点:只有真正把死作为一种特殊的可能性来把握,直面死,才能走向存在的本真状态, 最终获得自由。
  然而,存在主义哲学虽然认为人生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存在,死亡是人的固有属性,但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死亡观在本质上不是一种消极悲观、追求肉体毁灭的颓废哲学,其一个根本点正是要求从深刻的死亡意识中反跳回来,重新评估人生的价值,重新发掘生命存在的意义。
  这也是穆斯塔法没有在英国选择自杀,而是回归到东方社会的原因。他用科学方法管理农业委员会,为村民们办起了电磨坊、兴建起了百货商店从而使人民拜托了投机商,这一切正如存在主义哲学中“只有面对死亡,人才能彻悟自己的处境,从一片孤独、虚无中正视自己的存在,反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觉察到自身的自由和责任”的观点,说明了在认清这绝望和痛苦的同时,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依然在不断地努力拼搏。
  而在小说的末尾,同样是受东西方文明冲突与碰撞影响的“我”做出了选择:
  “我要选择生,我要活下去,因为世上还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我愿尽可能地和他们一起多带些时日。生活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这都不关我的事,只不过我对他们还有些应尽的责任”。
  这足以表明存在主义的论点:人对自己的存在负全部责任。我们说人对自己负责,不是说人仅仅对他个人负责,而是说他要对所有的人负责。而具体到《向北迁徙的时节》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的责任就在于对村民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说《迁徙北方的时节》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作者对主人公穆斯塔法的死亡、荒谬、苦难以及绝望情绪的主题表达,都体现了他创造性地继承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言说。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穆斯塔法身上体现的这种存在主义哲学,正是东西方文明冲突中不可调和的产物。作品中主人公荒诞的行为时常给人以消极和颓废感。然而这种表面上看似荒诞的举止,却也表现了处于东西方文明冲突下的“新生儿”为走出心灵地域所做出的严肃认真的苦斗。荒诞的外表下掩盖着不仅有痛苦,更有希望和理想,这给迷失于东西方文明冲突漩涡中的知识分子以信心。同样,用这种存在主义的独特视角,将处于东西方文明碰撞中人们的处境与心态形象而又深刻地反映出来,对了解东西方社会的优劣本质,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欧阳钦.为“活着”而活着——从存在主义角度解读《活着》[J],《作家》,2009,(06).
  [2]施康强.萨特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01).
  [3]王永健.存在主义:世界的荒谬与人的孤独[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01).
  [4]王永奇.浅析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5]杨振喜.试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存在主义文学[D],吉林大学,2004.
  [6]张青卫.浅谈存在主义文学中的死亡意识[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2).
  作者简介:
  王晓宇(1987-),女,汉族,陕西宝鸡人,硕士,山东师范大学阿拉伯语助教,主要从事阿拉伯语教学和阿拉伯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写作为语言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高中学生写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阻碍了英语教学的发展。为了使写作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英语写作 调查研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99-01  一
期刊
【摘要】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学环节和设计,从而助力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本文聚焦修订版的《英语》(新标准)教材中的新增导入环节,对导入文本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导入文本有如下特点:1)用以对话为主的多种形式呈现;2)承载以核心句型为主的多层面课文信息。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和多层面的承载功能使教师能够对这部分重新整合,创新使用,达到优化整体教学设计的目标。笔者还结合教学实践,阐述
期刊
【摘要】余华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到了90年代其写作风格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转变,和80年代写“暴露”之流的主题不同的是,余华在90年代更倾向于“高尚的文学”这种主题,而形式上也从象征主义的手法转向了回归传统,以叙述故事一样的手法来进行写作。作品的语言一改作者过去夸张奇崛的风格而变为平白质朴,采用对话、重复的叙述模式。无夸张、无议论、无感慨的纯客观冷静的叙事贯穿始终。而《许三观卖血记》就是余华转型后
期刊
【摘要】本文是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只重课堂应试教育,忽视课外实践培养”问题的探索,在对省内多所作为高中教育“排头兵”的示范高中研究后,从英语学科教学实践概念的了解、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观能动性、学校开展英语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情况、开展英语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必要性等方面获得了一手数据,在进行了整体分析后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希望能在当前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的现象
期刊
【摘要】现存的复习课很多老师主要采用基础知识梳理和典型习题分析的教学思路,从巩固训练到课后小结,这样学生思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运用OAE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复习课堂的效率,落实高考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OAE有效教学模式 复习课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67-02  高考复习是一项系统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95-01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综合工程。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但目前的小学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依然存在着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顽疾。怎样帮助三年级学生突破习作瓶颈, 让他们顺利起步,轻松愉快地迈入习作之门呢?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作文教学的经
期刊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十几减9、8、7》时,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元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教学 算法多样化 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46-0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
期刊
【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乐感、了解掌握基本的乐理,使他们在接触丰富的音乐语汇时,培养其节奏感、音高感和音乐感知力。本文以职高音乐班高一视唱练耳课程的开展情况,通过对教学方法、教材进程、学习方法三点进行反思,并付诸于合理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视唱练耳 音准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J6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在当今对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教育机智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关键,缺乏教育机智的教学活动是不成功的。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自身教育机智的培养。此文针对教育机智的特征和如何培养教育机智做出探讨。  【关键词】教师 教育机智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91-01  一、引言  在
期刊
【摘要】鉴于量子力学教科书和相关文献对两类压缩相干态的论述比较模糊,本文利用外尔编序下相似变换不变性以及外尔——魏格纳量子化方案,推导出了第一类压缩相干态正规乘积形式的密度算符的解析表达式 。同时,利用压缩算符的正规乘积形式,推导出了第二类压缩相干态密度算符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对比第一类和第二类密度算符,发现两类压缩相干态密度算符形式上很相似,但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是一般的教材和文献里论述的二者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