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使概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能得到有效发挥。本文从提高“概论课育人效果的目的出发,改革高校概论课教学考核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概论课;考核方式;教学实效
概论课全称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它以促进青年学生成人、成才,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常的人格,具备正常的公民素质为基本任务,是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一、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对教材的认同和评价标准上,有关部门、专家、教师与学生是不同的。前者追求的是理论的深刻性、内容的准确性、体系的完整性、教育的系统性等,虽然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限于篇幅,难以深刻地阐述具体事例;后者更关注教材是否具有可读性,是否生动形象,是否有引人入胜的实例。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大都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定专家学者编写,虽理论阐述透彻,逻辑结构严谨,但是样式和内容比较传统,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从我们在课堂上收集的关于教材的意见来看,同学们普遍认为:所用教材理论叙述过多,篇幅过长,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容易读下去。而且,事例有限,理论与实际的我国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复杂阶段,市场经济除了给中国带来效率、竞争、信用等积极意识之外,也带来了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形形色色的文化,这股伴随经济产品涌入的文化潮流以其广泛的覆盖性渗透到我们的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市场经济运行初期膨胀起来的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都对青年学生产生了影响,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度降低。同时,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为了在未来的择业中处于有利地位,报考研究生、过级(外语、计算机)、出国等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主攻方向,加之理工高校学生专业课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有些专业还有生产实习活动,客观上弱化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还应看到,过去政治运动消极作用的遗存以及现实政治生活领域负面现象的影响,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热情,造成的对政治理论课的错觉也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发现学生因对社会政治失望而产生消极悲观心理的事例。问卷中,对“青年学生不喜欢《概论》课及其它政治理论课的原因”,62.3%的学生回答是“社会环境影响;学校环境影响;家长影响;学政治理论可没用;” 因此,问卷中有26.3%和19.8%的学生选择“应付考试不得不学和为了考取研究生”作为学习概论课的原因。
考核成绩评定的感性化。“概论课”考核成绩由几部分组成,如平时成绩(考勤、课堂发言、课堂测试、小论文、笔记),大论文(或考试)等等。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却往往凭头脑中的印象给学生打分:上课迟到、旷课以及上课说话影响教学的学生不仅平时成绩好不了,评定大论文时又会再度成为降等的理由;有的学生课堂上不礼貌的“顶撞”所导致的坏印象就更加深刻了;相反对那些比较听话的学生或学生干部,哪怕论文写得差一些,成绩也不会低。强调公平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师带有一定程度的感性化色彩,这种重复使用优(缺)点,在教学中难以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影响了“概论课”考核的公正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者甚至会形成负面影响。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人师表,在学生中树立诚信、做事一丝不苟的形象,在教学中反对将课外的评价带到课堂内,形成好学生“一好到底” , 坏学生“一无是处”的永久现象,这不仅违反了公平的原则,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长,要给学生们建立一个公平的舞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他们各显其能,形成敢于竞争一、挑战的氛围,树立学生相信自我,敢于突破自我的信心。努力会改变一切,如果因一个失误而影响了全部,学生会放弃今后的努力和改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并发扬他们的优点,避免 克服缺点,让他们知道自己拥有的是什么,缺少的是什么,需要改变的又是什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二、“概论课”量化考核方式的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制定高校“概论课”量化考核的具体办法是:
为体现公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由教师负责记录,无论表现好坏,都要将对其表现的评价告之本人,好的加以鼓励,做错的教师要给机会补救。这样到期末时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分数的来源,合成绩时,每班要产生平时成绩最佳者三名,来对全班的平时成绩打分、以及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大论文(或期末试卷)合总分。(找最佳者三名的原因:(一)三人可以互相监督,成绩会更准确。(二)若有作弊现象,最佳者会受惩罚成为最差者)这样即克服了教师评分的随意性,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使学生不得不重视自身平时的表现。无论是考查课还是考试课扩大平时成绩的比重,都会改变“平时教师辛苦,期末学生辛苦”的现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主要对考查课,规定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的35%(35分)。35分分布如下:全勤分为5分,旷一次(两节)课扣5分,旷一节课扣3分;迟到一次扣1分,并在黑板写上名字,以示警告,两次者折算成一次旷课(整个学期内只迟到一次,可以得到全勤分);事假一次扣3分;病假不扣分;(假条要求必须严格符合我校相关规定);旷课者无权得到期末总成绩优秀。缺课课时不低于一门课程总课时的1/3,否则只能重修。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为节省教师点名时间,实行了“学号点名法”,这样可节省2/3的时间。对课堂发言分自愿发言和被动发言两种:为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凡课堂自愿发言,部分正确就加5分,错误的不加分;被动发言,按实际情况打分,完全正确的5分,基本正确的4分,部分正确的3分,错误的扣2分。平时作业满分为10分,一般为一篇小论文,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级,分别给分为9—10分、7—8分、5—6分和5分以下,雷同者O分。对于班内出现的突发状况,决定权由全班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方式投票通过。期末大论文(或期末试卷)占期末总评的60%(60分)。评分标准事先公布,在评分结束后设立具体的接待日,有疑异者可来查询。
实行这种量化考核方式的优点:1、提高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辩能力、创新能力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能力。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提供了一个公平的舞台,“量化”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3、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上精品课。“量化”避免了教师送人情,这样既管理了学生,又要求了教师。
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推行都是比较艰难的。当然,这种量化考核方式的改革目前正处于尝试阶段,在改革、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感到有些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比如对实践环节的量化考核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摸索,我们将在未来实践中努力探索使新的考核方式更加完善。
关键词:概论课;考核方式;教学实效
概论课全称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它以促进青年学生成人、成才,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常的人格,具备正常的公民素质为基本任务,是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一、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对教材的认同和评价标准上,有关部门、专家、教师与学生是不同的。前者追求的是理论的深刻性、内容的准确性、体系的完整性、教育的系统性等,虽然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限于篇幅,难以深刻地阐述具体事例;后者更关注教材是否具有可读性,是否生动形象,是否有引人入胜的实例。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大都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定专家学者编写,虽理论阐述透彻,逻辑结构严谨,但是样式和内容比较传统,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从我们在课堂上收集的关于教材的意见来看,同学们普遍认为:所用教材理论叙述过多,篇幅过长,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容易读下去。而且,事例有限,理论与实际的我国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复杂阶段,市场经济除了给中国带来效率、竞争、信用等积极意识之外,也带来了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形形色色的文化,这股伴随经济产品涌入的文化潮流以其广泛的覆盖性渗透到我们的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市场经济运行初期膨胀起来的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都对青年学生产生了影响,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度降低。同时,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为了在未来的择业中处于有利地位,报考研究生、过级(外语、计算机)、出国等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主攻方向,加之理工高校学生专业课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有些专业还有生产实习活动,客观上弱化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还应看到,过去政治运动消极作用的遗存以及现实政治生活领域负面现象的影响,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热情,造成的对政治理论课的错觉也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发现学生因对社会政治失望而产生消极悲观心理的事例。问卷中,对“青年学生不喜欢《概论》课及其它政治理论课的原因”,62.3%的学生回答是“社会环境影响;学校环境影响;家长影响;学政治理论可没用;” 因此,问卷中有26.3%和19.8%的学生选择“应付考试不得不学和为了考取研究生”作为学习概论课的原因。
考核成绩评定的感性化。“概论课”考核成绩由几部分组成,如平时成绩(考勤、课堂发言、课堂测试、小论文、笔记),大论文(或考试)等等。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却往往凭头脑中的印象给学生打分:上课迟到、旷课以及上课说话影响教学的学生不仅平时成绩好不了,评定大论文时又会再度成为降等的理由;有的学生课堂上不礼貌的“顶撞”所导致的坏印象就更加深刻了;相反对那些比较听话的学生或学生干部,哪怕论文写得差一些,成绩也不会低。强调公平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师带有一定程度的感性化色彩,这种重复使用优(缺)点,在教学中难以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影响了“概论课”考核的公正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者甚至会形成负面影响。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人师表,在学生中树立诚信、做事一丝不苟的形象,在教学中反对将课外的评价带到课堂内,形成好学生“一好到底” , 坏学生“一无是处”的永久现象,这不仅违反了公平的原则,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长,要给学生们建立一个公平的舞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他们各显其能,形成敢于竞争一、挑战的氛围,树立学生相信自我,敢于突破自我的信心。努力会改变一切,如果因一个失误而影响了全部,学生会放弃今后的努力和改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缺点,并发扬他们的优点,避免 克服缺点,让他们知道自己拥有的是什么,缺少的是什么,需要改变的又是什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二、“概论课”量化考核方式的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制定高校“概论课”量化考核的具体办法是:
为体现公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由教师负责记录,无论表现好坏,都要将对其表现的评价告之本人,好的加以鼓励,做错的教师要给机会补救。这样到期末时每一个学生都清楚分数的来源,合成绩时,每班要产生平时成绩最佳者三名,来对全班的平时成绩打分、以及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大论文(或期末试卷)合总分。(找最佳者三名的原因:(一)三人可以互相监督,成绩会更准确。(二)若有作弊现象,最佳者会受惩罚成为最差者)这样即克服了教师评分的随意性,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使学生不得不重视自身平时的表现。无论是考查课还是考试课扩大平时成绩的比重,都会改变“平时教师辛苦,期末学生辛苦”的现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主要对考查课,规定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的35%(35分)。35分分布如下:全勤分为5分,旷一次(两节)课扣5分,旷一节课扣3分;迟到一次扣1分,并在黑板写上名字,以示警告,两次者折算成一次旷课(整个学期内只迟到一次,可以得到全勤分);事假一次扣3分;病假不扣分;(假条要求必须严格符合我校相关规定);旷课者无权得到期末总成绩优秀。缺课课时不低于一门课程总课时的1/3,否则只能重修。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为节省教师点名时间,实行了“学号点名法”,这样可节省2/3的时间。对课堂发言分自愿发言和被动发言两种:为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凡课堂自愿发言,部分正确就加5分,错误的不加分;被动发言,按实际情况打分,完全正确的5分,基本正确的4分,部分正确的3分,错误的扣2分。平时作业满分为10分,一般为一篇小论文,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级,分别给分为9—10分、7—8分、5—6分和5分以下,雷同者O分。对于班内出现的突发状况,决定权由全班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方式投票通过。期末大论文(或期末试卷)占期末总评的60%(60分)。评分标准事先公布,在评分结束后设立具体的接待日,有疑异者可来查询。
实行这种量化考核方式的优点:1、提高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辩能力、创新能力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能力。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提供了一个公平的舞台,“量化”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3、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上精品课。“量化”避免了教师送人情,这样既管理了学生,又要求了教师。
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推行都是比较艰难的。当然,这种量化考核方式的改革目前正处于尝试阶段,在改革、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感到有些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比如对实践环节的量化考核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摸索,我们将在未来实践中努力探索使新的考核方式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