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bi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求语文的丰富内涵,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课程的探究是自主教学的一大特色,有利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宽松环境。
  关键词:兴趣引导 搜集信息 学习习惯
  转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其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是对当前被动的学习方式的一次彻底革命。《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自主学习方式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因此,所谓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
  一、兴趣引导是激发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与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在课程的探究中收获思维的成果。要想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必须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想象与驰骋的翅膀,激励其探索知识的激情,打开其创造性的创新思路,鼓励他们学会异想天开,提倡“童言无忌”,崇尚“思维无禁区”,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畅想欲言,精心设计好学案导语。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兴趣既是一种诱因,又是一种动力,教学时应让趣味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在趣味的引导下教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司马光》一课,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还能有哪些办法?这个问题新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了创造的潜质。
  二、培养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过程,而大量阅读则是学生不断获取信息、开拓视野、积累经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渠道。所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语文教学应该越来越注意广泛的阅读,要求学生不仅从课本中直接获取信息,更要大量地从课外阅读的广阔空间里获取信息,从中形成自能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应该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培养的阅读技能之一。阅读文章,首先要做到通览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全文的思路及情感走向、文章的线索,了解这些内容是阅读文章的基础,也只有掌握了文章结构、情感基调、文章线索、作者思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全文。这些是获取阅读信息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只有把握了全篇,才能更好地深入解读与赏析全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小学生拓展阅读空间,从中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把孩子们课余时间的兴趣从看电视等活动中拉到内容广泛的课外阅读上,联系阅读教学实际需要,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联系写作实际需要,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联系个人爱好需要,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联系生活实际需要,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能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地增长着的资本,一个人毕生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人的终身学习、发展意义重大。养成教育必须坚持不懈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能答问就会有进步。”课外,我常用课外时间辅导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觉。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为了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吸引其注意力,作为教师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内容的同时,还必须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广西教育》.广西教育杂志社。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因此,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索的欲望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生与发展的。教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好的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因此,只有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为基本特征,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充分发展。同样,要实现课堂高效化,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
期刊
在地理课教学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进行地理教学意在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教师设计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最后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笔者谈谈几点认识:  一、注重学法指导,落实“启发式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让学生确定重点,分清主次,理顺关系,掌握读图的技巧,学
期刊
在新课程的标准理念看来,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基地,它应该是充满着趣味和无穷生命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教材内容的讲解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外,还要重视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将课堂营造成为一个开放、和谐、充满趣味的大本营,使学生身处其中能够自主地快乐学习。  初中地理课的课时较少,教与学的任务较为艰巨,因此,我认为适当引入“快乐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还可以调
期刊
摘 要: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基础应用学科,在不同学科之间均有渗透。文章在介绍初中历史文化课程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课程 教学 初中  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新的契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讲解过程也都发生了变化。新时期
期刊
摘 要:计算教学实际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内容最多。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方面数学能力的提高,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年级学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等等。针对他们的这些特性,下面我将从课前组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巧用错误资源、丰富训练形式这五方面入手,探索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
期刊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在教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率的高低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改过去的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没有独立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实施愉快教育,用“爱”进行教育,用“趣”构造教学模式,用“勤”总结学习方法,现写出,愿与读者一起交流。  一、“愉快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  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及识别能力,教师的形象可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既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又要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辅,充分利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达到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法学法 主体意识 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现代社会知识爆炸的要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竞争与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个体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说明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析上,容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课本
期刊
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5第62页习题2.5B组第2题: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求证S7、S14-S7、S21-S14也成等比数列。  本题大多数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证明,如下列两种证法:  【证法1】  证明:设公比为q,则当q=1时,S7=S14-S7=S21-S14=7a1,结论成立。  当q≠1时, S7·(S21-S14)= ·  =[ ]2=(S14-S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