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在教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率的高低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改过去的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没有独立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实施愉快教育,用“爱”进行教育,用“趣”构造教学模式,用“勤”总结学习方法,现写出,愿与读者一起交流。
一、“愉快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
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及识别能力,教师的形象可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上课多一些笑脸,少一些冷面孔,绝不可用暂时的成绩来划分“优生”与“差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予以肯定,给以嘉评,并实事求是地提出其今后的努力方向。老师的信任和关爱会唤起每一位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和勇气。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很奇怪,他们喜欢你就喜欢这个学科;他们不喜欢你,连你的课都懒得听,更不说完成你布置的作业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基本要求,要让学生们喜欢你,喜欢你上的课,你的教学就成功一半了。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下上课,所有的学生才没有拘束感。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他们是很聪明也是非常敏感的,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喜欢。
2.用尽表扬和鼓励的武器。对学生要多些赞美、多些关心、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对学生关心,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在课堂上,老师要用不同的语言来激励和表扬学生。不吝啬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样,他们在你的课堂上才会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只有学生们的配合,你的课才能顺利、高效完成,才能上得精彩。这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总之,教师爱学生,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当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会形成某种心理定势,以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对待教师,随之产生移情效应,即学生又把对教师的爱转移到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上,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来接受知识,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二、“愉快教育”的主体——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对于学习,只有学生对所知识产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1.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首先要有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其次,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人的任何具有一定目的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时,便感到一种心理满足,会情绪高昂,甚至喜形于色、眉飞色舞、兴趣倍增,这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满足和兴奋又会产生一种继续追求得到满足的需要,产生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但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学习也是如此,愉快教育不仅使优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而且使差生也能转苦学为乐学,产生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三、“愉快教育”的关键——授之以渔
要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教育名言,亲自动手获得的知识比被动接受得到的知识更能让人感到快乐,因为学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即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并注意进行方法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好向导,是发展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愉快而高效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优化课堂教学、“寓乐于学”、“以学为乐”是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在愉快的教学中形成学生稳定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根本动力。
一、“愉快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
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及识别能力,教师的形象可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上课多一些笑脸,少一些冷面孔,绝不可用暂时的成绩来划分“优生”与“差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予以肯定,给以嘉评,并实事求是地提出其今后的努力方向。老师的信任和关爱会唤起每一位学生积极进取的动力和勇气。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很奇怪,他们喜欢你就喜欢这个学科;他们不喜欢你,连你的课都懒得听,更不说完成你布置的作业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基本要求,要让学生们喜欢你,喜欢你上的课,你的教学就成功一半了。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下上课,所有的学生才没有拘束感。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他们是很聪明也是非常敏感的,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喜欢。
2.用尽表扬和鼓励的武器。对学生要多些赞美、多些关心、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对学生关心,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鼓励,会引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在课堂上,老师要用不同的语言来激励和表扬学生。不吝啬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样,他们在你的课堂上才会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只有学生们的配合,你的课才能顺利、高效完成,才能上得精彩。这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总之,教师爱学生,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当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就会形成某种心理定势,以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对待教师,随之产生移情效应,即学生又把对教师的爱转移到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上,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来接受知识,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二、“愉快教育”的主体——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对于学习,只有学生对所知识产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1.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首先要有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其次,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人的任何具有一定目的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时,便感到一种心理满足,会情绪高昂,甚至喜形于色、眉飞色舞、兴趣倍增,这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满足和兴奋又会产生一种继续追求得到满足的需要,产生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但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学习也是如此,愉快教育不仅使优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而且使差生也能转苦学为乐学,产生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三、“愉快教育”的关键——授之以渔
要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教育名言,亲自动手获得的知识比被动接受得到的知识更能让人感到快乐,因为学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即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并注意进行方法总结。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好向导,是发展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愉快而高效地去获取知识。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优化课堂教学、“寓乐于学”、“以学为乐”是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在愉快的教学中形成学生稳定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