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娘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wei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我刻骨铭心的一天,那是我最最痛苦的一天。那一天,我娘走失了!
  25年前的1990年,我的女儿还刚满周岁,正是一刻也离不开人的时候。可我和妻子都是军人,早八晚六的生活无暇照看孩子,请来的保姆突然提出辞呈,另谋高就去了。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娘请到北京,帮我带孩子。娘一生带大了十多个子孙,娘说看见小孩都感到腻味了,她不想再照看孩子了。可我的请求提出来后,娘还是满口答应了。未曾离开过故乡的娘,闻不得汽油味儿,一上车就开始晕车,从湖南老家颠簸到北京,一路上呕吐不止,仿佛重病一场。
  我住的是单位分配的三层高的筒子楼,仅有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厨房洗漱间厕所都是公用,做饭、洗衣、上厕所经常得排队。平时楼上总是热热闹闹的,不是这家孩子哭,就是那家孩子闹,一家炒菜家家香,一人如厕满楼臭。更要命的是,娘还不能和我们住在一起,只好从单位另借了一间平房,让娘与邻居家的保姆合住,平房离我住的楼房相隔几百米,中间隔着许多相似的筒子楼。部队大院有几十个足球场那么大,上百栋各式各样的楼房、平房,院里还有小院,有花园,有大礼堂和大广场,我刚到部队时,从办公区走到食堂,第一顿饭是由战友带着去的,可晚饭时自己再也找不到中午吃饭的食堂了。何况娘大字不识,出门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分不清南北东西,所以每天早晚,都是我或妻子去接送。更让娘待不惯的,是没人和她说话,偶尔碰到带小孩的同伴与她搭讪,她却听不懂别人的话,别人也听不懂她的湖南土话。
  但不可预料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年底前的一个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美美地睡了一个懒觉,直到9点左右太阳挂到半空了才起床。起床后我和往常一样,穿衣下楼去平房接娘。当我到达娘的住处时,门上已经上了锁。我当时心里一冷,我来的路上没有遇见娘,娘肯定是走另一条路回去了。我没有多想,三步并作两步从另一条路往回走,走到楼梯口就大声问妻子:“娘回来了?”妻子肯定地说:“没有啊!”
  顿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家门没进,又折回去,再往娘的住处方向奔跑。一路上没有找到娘,再折回来,还是没有发现娘的影子。找到邻居家的保姆了解详情,保姆说,我娘在早上七八点钟就起床离开房间了。听了这话,如同五雷轰顶,把我吓蒙了,我的心都快从嘴里蹦出来了,头也要爆炸了似的。因为娘离开房间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了,她又没有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娘肯定是迷路找不到家了!这可怎么办?我和妻子顾不上吃早饭,把孩子交给邻居临时看护,骑着自行车分头到大院里的每个角落去寻找。每一栋楼、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楼层,一个挨着一个找,一边奔跑着一边呼喊着,连公共厕所都找遍了,一点踪迹也没找到。无奈之下,我想到了大院的广播室,想请他们帮忙播放寻人启事。我风风火火找到大院俱乐部余立平主任的家,余主任正在吃午饭,我三言两语说明了来意,余主任看我心急如焚的样子,放下碗筷就朝广播室跑,不一会儿,广播里就传来了广播员的声音,连播了三遍寻人启事。军队大院的广播就是号令。部队大院的广播只有在工作日准时准点播放起床号、上下午课间广播操和上下班军号,除了早7点转播中央电台的新闻,下班时播放10分钟的音乐外,无重大事项是没有其他广播内容的,节假日广播室也正常休息。这次寻人启事,是部队大院几十年来破例的一次广播,也是唯一的一次寻人启事。听到广播后,大院开始热闹起来,男女老少认识或不认识我的人都在关注此事,有的到我家了解情况,有的帮助寻找,有的帮助出主意。部队保卫部和本部领导及同事们很快在我家集中,他们了解详细情况之后,迅速作出部署分工。兵分三路,一路继续在大院寻找,一路扩大找寻范围,到大院周围寻找,一路与附近派出所、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系,以取得媒体的支持和帮助。因为当时的通讯方式还没有现在方便,相互之间只有通过固定电话联系,所以,单位值班室便成了找人的临时“指挥所”。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是组织、领导、同事和众多好心人给了我希望,一股股暖流温暖着我,使我那颗冰冷的心突然有了暖意,有了力量!有了大家的帮助,我相信娘一定能找到!
  但是找人的进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着黄昏就要降临,外面天寒地冻,娘身上没有钱、没有身份证、没有联系方式,而且娘的湖南土话谁都听不得懂。娘不识字,不懂交通规则,娘身患高血压,性格急躁,万一,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对得起娘,怎么向众多的兄弟姐妹交代,怎么对得起死去的父亲啊?种种情境在我脑子里翻来覆去,总也挥之不去,我越想越感到后怕,真的是心如悬旌,坐立不安啊!妻子则一边抹着泪,一边照看着孩子,准备好的饭菜热了凉,凉了热,随时都等着娘回来吃。
  几路人马一直在奔忙着,但直到晚上7点多钟,都还没有娘的任何消息。大家商定并征求我的意见后,决定通过北京市的广播电视发布寻人启事。记得在当时发一条寻人启事要800元,可我的月薪才100多元,对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为了尽快找到走失的娘,哪怕是倾家荡产我也只能这么做。我们来到北京电视台广告部,正在值夜班的潘编辑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后,面带喜色地问我:“你妈是不是湖南人?”我连忙回答说是。他高兴地告诉我们,在几分钟之前,西郊有个工厂的保卫科打电话到电视台,说他们收留了一个老太太,但听不懂她说的话,找不到她家人的联系方式,根据他们的描述,很可能就是你们要找的人。现在工厂的同志给她喝了水、吃了饭,正准备送往附近的派出所。潘编辑还一边安慰我,一边风趣地说,你可以省下广告费了。这时,另一路人马也得到了消息,说八宝山派出所收留了工厂送来的一位湖南老太太。我喜极而泣,转身就与其他几路人马一齐赶往八宝山派出所。当我见到娘时,我双膝跪倒在娘的面前,一边哭一边给娘认错:“娘,儿子对不起您,儿子让您受苦了!”
  把娘接回家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了。辛苦了一天的领导、同事和邻居们,看到我们全家团圆后,带着胜利的喜悦各自回家去了,他们连一杯茶水都没来得及喝。
  送走了客人,我和妻子尽心地抚慰受到惊吓、累了一天的娘。我打好热水给娘洗脸洗脚,妻子把饭菜又热了一遍,娘简单吃了一点儿,就带着疲惫、和着忐忑睡了。   第二天一早,我看娘的情绪基本稳定,认真地听娘讲述了她走失的经过。
  娘说:“我早上醒来后,觉得时间不早了,可你一直没来接我。我担心是不是你们睡过头了,怕耽误你们上班,而邻居家的保姆也睡得挺香,我没忍心叫醒她,我想我应该可以找到家。”
  我说:“昨天是礼拜天,我们不上班。”
  娘说:“我哪儿知道呢?娘什么时候过过礼拜天啊?农村人天天都得干活。”我连连点头,表示理解娘的心意,更是对娘走失的歉意。
  娘接着说:“我走出房间后,根据印象朝着你们那个方向走,拐了两个弯就看到了广场上的毛主席像,觉得离家不远了,因为平时我经常带孙女来这里玩。可我总是搞不清你住的是哪栋楼,看上去每栋楼都长一个样,娘又不认识字。没办法,我想还是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免得你去接我时找不到。谁知道走了一段时间后,看到了大马路,车来车往的,平时很少见这样的场面,我心里就开始急了。心里一急就乱了方寸,更加找不到方向了。看见前面有一个院子,门口有战士站岗,我走进去转了好长时间,没有找到你们。走出这个大门,前面又看到另一个院子,我往里走时,站岗的战士说要什么证件。我哪儿有什么证件啊?战士不让我进去,我就气冲冲地离开了那里,继续往前走。就这样,我一个一个院子找,让我进的我就进去一栋一栋楼看,不让进的我就不进去。眼看太阳都过顶了,心想你们也一定在找我,肯定耽误你们上班了。我心里那个急啊!而且越想越急。娘恨自己没有文化,不识字还不会说普通话,我问人家话,人家也听不懂。有几次过马路时,看到身边呼啸而过的汽车,娘恨不得躺在车轮下让汽车轧死算了。可一想到你们还要上班,孙女没人带,就取消了这个念头,心想好歹还要找到你们,不能给你们添麻烦。”听到这儿,我哽咽了,紧紧握着娘的双手,怎么也说不出话来。娘虽然没有文化,但她和天下父母一样,心里装着的始终是自己的孩子。
  娘抹了一把眼泪,继续说。
  “我拿定主意不想死了,觉得精神头更足了似的,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可心里想着,娘就是走到天边也要找到你们。我加快了步伐,一个劲地往前冲。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脚下的路好像越走越长,永远也走不到头。直到日落西山了,我实在走不动了,就在一个院子门口停了下来,蜷缩在那里。这时我才感到又冷又饿,坐在地上好像迷迷糊糊要睡着了。过了一会儿,有个穿制服的小伙子,把我扶起来,问了我很多问题,是哪儿人?住哪儿?我说是说了,可他听不懂,半天也没搞清楚。没办法,小伙子又把我送到一个姓周的同事家,给我洗手洗脸、喝水、吃饭,之后又派人把我送到派出所。这才看到你们。”
  娘边说边流泪,最后娘对我说:“儿啊,娘虽然来北京半年了,但这回遭了一点罪,可把你们急坏了。娘也是处处遇到好人了。要不是那个小伙子救我,娘恐怕就会冻死饿死在那里了。你要想办法找到他们,感谢他们啊!”我说:“娘,您放心,我一定会找到他们、报答他们的。”
  后来,我通过派出所提供的电话,找到了扶我娘起来、安抚我娘的北京市某工厂值勤保安班长王和及其同事,找到了接我娘到家吃饭喝水的周月亭同志,向他们表达了我们全家的感激之情。
  我也从那时起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遇到神情慌张、眼神迷茫的老人,我都会驻足观察一番后才离开,若有需要帮助的老人,我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其他文献
车在盘旋的山路公路上扭来扭去快速地行驶着,也让坐在车上的我们东倒西歪的,如不拉好扶手,就有可能被跌倒在车厢里。晕车的陈芝英已开始反胃,似有呕吐的症状,我赶紧找好了事前已准备好了的方便袋递给了她,也顺便取好事先已准备好了的晕车药。  虽然已是11月份,但在福建省的闽南地区即像春天般的温暖。车子在山路公路上七扭八拐的,可我的视线即一刻也没停留,看到沿途的山脚下或公路两旁,都是成片成片的香蕉树林,那沉甸
期刊
我的父辈出生在20世纪40年代,他们一出生就差点当了亡国奴。然而,当他们浑浑噩噩度过恐怖的童年之后,又幸运地迎来了共和国的诞生,在红旗下,他们的梦想如花蕊绽放。中国人梦想的没有压迫和剥削、丰衣足食和人人平等的社会来了。可是这一代农民真的吃了很多苦,他们不仅要为新中国农业基础差担当,而且还要为新中国工业发展慢担当,他们不仅要忍受城乡不平等待遇,而且还要节衣缩食把襁褓中的城市喂大。他们饱受了三年自然灾
期刊
如今高楼别墅多了,人与人的距离似乎远了,成为“发小”的概率也少了,当年那种一个大院,一个弄堂里的比邻而居:你家包了饺子送去一盘,我家煮了汤圆送来一碗的事情,越来越少了,随着亲人之间串门走动的次数越来越少,许多高楼里住了几年从未往来的邻居,不由得怀念“发小”,怀念“开裆裤”时候的朋友。  我和小秋是“孩提”的伙伴,又是“光腚娃娃”———同龄。我们两家居住在原鞍钢铸管厂西侧一个小四合院里,门门相邻。我
期刊
逆袭  历史上,从来不缺逆袭的人物。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在与越国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临死前嘱咐夫差要替他报仇。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夫差即位后,日夜加紧练兵,并专门安排人站在他的宫廷门口,只要看到他经过,那个人就会大声地喝道:“夫差,你忘了越王的杀父之仇了吗?!”天天如此,时刻提醒自己励精图治,不能有丝毫懈怠。两年后,夫差兴兵三万,夫椒之战大败越国,越王勾践举国来降。  苦难兴国,逸豫亡身
期刊
慧姨是在10月16日的上午走丢的。  10月17日清晨,我晨跑至村东头的慧姨家门前,看见慧姨嫁出去的女儿———大妹,正焦急地等待家中的儿子骑摩托车前来,带她去寻找慧姨。迟迟不见儿子踪影,大妹眼泪刷刷地流……我说:“大妹,我骑摩托车带你去找,大家分头找,一定找得到的,你不要急啊。”  我叫大妹给她儿子留下一些寻人启事去张贴,便骑摩托车先行向梅家港进发。梅家港是永丰乡政府所在的集镇,应该是慧姨出门向北
期刊
前几日整理旧物,无意间发现了初中毕业证。证里照片上的我朝气、稚嫩。与现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的我相去甚远。把照片拿给家人看、朋友看、同事看,大家惊呼照片与我儿子不差毫厘。  我不由感叹:血脉的传承与基因的接力竟如此的神奇———熟悉我和我父亲的人无不认为我和父亲貌同神似。  父亲出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家境殷实,田地车马无数。因父亲是独子,家中不舍远行,便取消了去日留学的计划而改做了教员。后来家道颓败
期刊
春暖花开时,我休假到农村老家,和母亲一起拾捣小菜园。  小菜园有几十平方米。每年母亲都要种上各种蔬菜,就像呵护孩子一样尽心。母亲讲:“种蔬菜能锻炼身体,种出的菜不打农药吃着香有营养。”渐渐地,我也被母亲的行为所感染,一有时间就从县城里回来,帮助母亲打理菜园。  母亲年轻时,在生产队劳动是把好手,还割草养猪、种自留地。由于父亲去世得早,她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好像一头牛有使不完的力气,从早到晚不知疲倦,
期刊
前一阵子,我的左眼除了睡眠,只要睁着,隔不了多久就会盈出泪花。按照习惯,我还是以忍、以拖为主,看是否能自愈。可十几天过去,泛泪的症状依然如故。无奈之下,我只好到近便的医院就诊。  病虽小,排队、挂号、候诊、检查、付款、取药等流程一样也不能少。给我看病的医生又是检视又是通泪道的,最后给我配了口服药和眼药水,叫我一周后复诊。那一周我老老实实地又是服药又是不停地点眼药水,可并未见效。一周后我如约去见了那
期刊
老家的房子,在父亲手上翻盖过两次。一次是从干打垒改建成砖垛泥墙,一次是升级成浑砖墙,屋顶虽然水涨船高地从泥巴顶变成了洋灰顶,样式却照旧是平顶屋。  第二次,哥哥建议盖成人字脊的砖瓦房,被父亲一个反问就否决了。盖成瓦房?不行不行,太轻巧了,一阵大风就掀顶了。其实,我家隔壁就是乡里的供销社大院,乌乌泱泱一大片砖瓦房,这么多年也没见被大风掀翻过房顶。  平顶屋厚重,抗风,住起来心里踏实,这只是一个方面。
期刊
十年前的夏天,我去凤翔县委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当时,我对“挂职”这个词儿有点迷惘,不知如何应对。到了县委大院,我才明白,职务虽然“挂”在名字前面,依旧要参与一些事情的。我分管了几个部门,也包抓一个乡镇的工作。也许,这就叫作作家“深入生活”吧。  我记得,是仲夏的一天早饭后,我正准备下乡,我分抓的那个乡的乡党委书记急匆匆地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他坐也没坐,站在我跟前说:冯书记,出事了。我问他出了什么事,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