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学化学的反思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新课程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地为学生设疑导思,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出了化学教学过程中设疑导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设疑导思的几种方法。
  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因而,教师在新课程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为学生设置疑问,"制造"矛盾,进而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积极思考,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主动驾驭学习化学的过程。
  1.设疑导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设疑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笔者认为设疑是一门艺术,导思更是大有学问,教师只有注重方法和技巧,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特点,灵活多样设疑导思,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1 设疑须在关键时
  新课教学开始的设疑,就像磁铁的引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上来。课题的引入,给学生提出生活中想解决而又尚未解决、且是本节需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设疑,犹如画龙点睛,通过教师的导,将重点知识很快掌握,并使难点问题各个击破,抓住知识的关键,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
  在本节教学结束时设疑往往能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且听下回分解"的心境,回味无穷,从而主动将本节课的思维延伸到课后,为下节课作准备。
  1.2 设疑须有针对性
  问题的提出,首先是切入点要对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脱离教学内容的设疑,达不到教学目的;其次是针对学生认识水平,问题难易须适合教学对象,切合学生认识水平,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师的导,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以获得成功体验。
  2.设疑导思的方法初探
  2.1 历史故事设疑导思
  借用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贴近、趣味性强的学科,更是不可缺少。如在讲"硝酸"的知识时,常述及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一种液体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故事讲完后,问题也出来了:同学们,溶解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液体是什么?比例是多少?
  2.2 创设问题情境设颖导思
  教师应该有目的的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通过设疑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从而获得新知。如在讲"化学平衡"一节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利用反应Na+KCl=NaCl+K来制取金属钾?这显然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金属活动顺序相矛盾。大大的疑团,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兴趣。
  又如铝的化学性质时,可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考:在铝制的空易拉罐里充满CO2气体后,迅速倒入10%NaOH的溶液,立即把口密封,有何现象,为什么?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部分学生认为易拉罐变瘪,且十分肯定。对此,教师可先做上述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认真思考……
  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有效整合,化无形为有形,化微观为宏观,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光一体的特点,将化学问题情境进行全面展示,直观形象,便于教师设颖,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设疑导思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是一种可贵的创造力。人们常说:读一本书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读十本书而提不出问题要强百倍。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问题则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质疑、思考,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摒弃上课"包办"现象。在设疑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切记自问自答。开始时学生可能对问题回答不积极主动,或回答不全面准确,教师应积极引导,多加鼓励。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个人完成不了的可通过讨论,合作交流,教育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第二,组建化学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兴趣小组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后小实验、小制作,开展各类竞赛,进行自然现象观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开展讨论共同合作、探究,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主动探究欲望更加强烈,学生质疑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设疑则是培养激发兴趣的一种良好方法。设疑激发兴趣,设疑点燃智慧火花,设疑引导学生进入崭新的天地,让我们不断努力,不懈探索!
其他文献
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在乡镇的学生初识计算机,兴趣当然不小,但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兴趣就是在很短时间内一落千丈。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期刊
目前,部分中小学教师在社会消极价值观的影响下,缺乏职业理想,社会责任感淡化,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教师重利忘义,"一切向钱看",不安心本职工作,热衷于炒股票,搞有偿家教。有的教师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向学生推销书刊或教学资料,从中收取回扣。甚至有人以教谋私,接受家长的宴请,收受礼品礼金,或要求家长办私事,从中谋取私利。有的教师不思进取,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效率低,学生反应差。有的教师教育方法
期刊
【摘要】 初中地理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一种与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让初中的地理课堂教学走出"知识本位"地方志式的知识灌输这一误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完成这一使命才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地理的
期刊
从小就特别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当时高考填报志愿也自然选择了师范。那时学校的校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就印在心中,但理解不是特别深刻。毕业伊始就义无反顾地往教师队伍里扎,一直都努力去做,做合格教师。本人从事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有七个年头,在三尺讲台上从青涩懵懂也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些年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中,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和教法学法有些许心得。  1.教育即要教书更要育人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期刊
所谓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互助性的学习,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在这种学习模式下,知识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更多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
期刊
【摘要】 小学一年级新生普遍存在着活泼好动,定性差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尚存在着模糊不清的认识,更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那么怎样才能较好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关键词】 生活习惯 学习习惯 品德行为习惯 培养  小学一年级新生普遍存在着活泼好动,定性差的问题,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尚存在着模糊不清的认识,更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的引入尤其重要,那么,什么是新课的引入呢?新课的引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该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通过师生的互动,把学生领到未知的数学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求知识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下面就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初浅的认识。  1.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节新课的导入,就是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
期刊
有效课堂教学能使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追求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1.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如何收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期刊
【摘要】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教学重点之一,识字量大,词语积累多。我们在字词教学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识字 激发 兴趣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教学重点之一,识字量大,词语积累多。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字词教学方法单一,训练无变化,单纯的读、抄,这样的老一套容易趋于枯燥乏味,学生参与积极性低,同时面临的是学生字词掌握不牢固。我们在字词教学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摘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把课堂和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要注意以趣激学、以疑激思,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探究尝试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把反思领悟贯穿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引导逐步学生提高反思的能力和层次。而要真正做到这些,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乐意去学习,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