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从历史底蕴上,学校传承了64年的“哈军工”精神:在上世纪50年代建校,短短几年成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在80年代面对困境,始终坚持为船、为海、为国防,终于以鲜明特色实现跨越发展;在21世纪以来确立“三海一核”特色办学理念,提出精英教育,确立内涵式发展道路。可以说,学校是在传承“哈军工”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了具备军民融合特征的哈工程文化。
我认为构建人才培养军民融合体系有很多好的方法,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尝试。
一是为海军培养国防生。我们学校设有专门的国防教育学院,并单独安排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国防生的入学成绩较普通同学相对低,我们通过军事化管理,并与教育资源相结合,把一个入学时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专业人才,输送到部队成长成才。
二是学校参与了很多国家大型科研工程项目。比如本次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武汉是航母、核潜艇等海军重要武器装备诞生的摇篮,我们学校也在这些工程项目中深度融合。在这些大项目研发过程中,我校200多名教师通过团队的形式参加到航母的科研当中,和军队的科研单位、研究所密切融合,从而培养出很多人才:一方面我们跟军队合作比较密切,为部队培养了一批定向研究生;另一方面,我们为国防单位培养了一批军民融合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也为企业部门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三是教师队伍的成长。在军民科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学校自身形成了很多国内一流的从事航母、核潜艇研发的创新团队,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經成为院士、长江学者等行业内的领军人才,是国防科技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跟美国教育体系比较,总体上可能我们的教学设施比美国好,但是我们在培养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水平上,跟美国相比仍有差距。我们国家目前有很多优秀的学生都到美国去深造学习。我觉得习总书记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要利用我们的资源、政策来吸引人才。非常可喜的是,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在国外深造的优秀人才选择回国发展。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快地加入到国防行业中来,通过军民融合来加速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为普通高校,我们一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军民融合战略思想,不断提高对军民融合战略的认识;二要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制定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为部队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三要将高校的科研和教育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运行全过程深度融合,培养和培训军事人才和军民融合的师资队伍。从国家层面,一是要加强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宣传、交流和培训工作;二是在继续做好“军转民”的同时,要注重“民参军”;三是建立军地人才培养协作机制和共享机制。
责编/张虹 贾娜 美编/李祥峰 李智
我认为构建人才培养军民融合体系有很多好的方法,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尝试。
一是为海军培养国防生。我们学校设有专门的国防教育学院,并单独安排一些教育教学活动。国防生的入学成绩较普通同学相对低,我们通过军事化管理,并与教育资源相结合,把一个入学时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专业人才,输送到部队成长成才。
二是学校参与了很多国家大型科研工程项目。比如本次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武汉是航母、核潜艇等海军重要武器装备诞生的摇篮,我们学校也在这些工程项目中深度融合。在这些大项目研发过程中,我校200多名教师通过团队的形式参加到航母的科研当中,和军队的科研单位、研究所密切融合,从而培养出很多人才:一方面我们跟军队合作比较密切,为部队培养了一批定向研究生;另一方面,我们为国防单位培养了一批军民融合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也为企业部门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三是教师队伍的成长。在军民科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学校自身形成了很多国内一流的从事航母、核潜艇研发的创新团队,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經成为院士、长江学者等行业内的领军人才,是国防科技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跟美国教育体系比较,总体上可能我们的教学设施比美国好,但是我们在培养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水平上,跟美国相比仍有差距。我们国家目前有很多优秀的学生都到美国去深造学习。我觉得习总书记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要利用我们的资源、政策来吸引人才。非常可喜的是,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在国外深造的优秀人才选择回国发展。我希望他们能够更快地加入到国防行业中来,通过军民融合来加速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为普通高校,我们一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军民融合战略思想,不断提高对军民融合战略的认识;二要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制定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为部队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三要将高校的科研和教育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运行全过程深度融合,培养和培训军事人才和军民融合的师资队伍。从国家层面,一是要加强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宣传、交流和培训工作;二是在继续做好“军转民”的同时,要注重“民参军”;三是建立军地人才培养协作机制和共享机制。
责编/张虹 贾娜 美编/李祥峰 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