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群,各种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该病死亡率差异很大,有的仅为3%~5%,一般为15%~20%,严重发病鸡群死亡率可达60%以上。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症状;诊断;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主要特征为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十分高,将近100%,但是死亡率较低,只有5%~15%。
1 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只感染鸡,而且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不过在这些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相对于其他品种的鸡更易感,肉鸡相对于蛋鸡更敏感。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病毒传播途径是发病鸡的粪便污染饮水、饲料以及环境,导致同群鸡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另外饲养用的工具、饲养员以及昆虫也会携带病毒传播;再有就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可通过蛋传播。
本病特点为突然发生,并且传播非常迅速,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鸡舍内所有鸡被感染,通常在感染后的3d开始死亡,5~7d达到高峰,以后很快停息,表现为高峰死亡和迅速康复的曲线。死亡率差异很大,一般死亡率为15%~20%,但是有些仅为3%~5%,严重的发病鸡群死亡率60%以上。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死亡率也可提高。
2 症状
目前法氏囊病的发生病程长,但死亡率低。而以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病程多在3~5d,一般不超过7d,呈尖峰式死亡曲线,死亡多集中在发病后的2~3d。本病潜伏期很短,2~3d后即可出现临床症状,在鸡群中首先出现数只死亡,其后更多的鸡出现减食、萎顿、打堆、昏睡、羽毛蓬松。特征性的表现有:排出白色水样稀粪;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脚爪与皮肤干枯;发病初期少数鸡调头啄自己的肛门,可能是法氏囊痛痒的缘故;发病前期体温升高达43℃以上,临死前下降。以上症状有一过性的特点,发病一周后,病亡鸡数逐渐减少,迅速康复。
过去该病常突然发病,传播速度极快,但现在在发病初期,除一部分鸡群发病速度较快以外,另一部分鸡群症状极其轻微,在鸡群处于安静状态下,仅见个别鸡只精神异常,似打盹状,但在添加饲料或饮水时病鸡又趋于正常,此种情况如果出现在第12~15d,养殖户在观察不仔细的情况下,常常误以为鸡群健康状况正常而给鸡免疫接种法氏囊疫苗,从而造成鸡群大面积发病。
根据经验,鸡群在发病前常出现一些反常的表现,如采食量突然比平时增加20%以上或在气温正常时饮欲异常增加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第2天即会表现出症状。鸡群发病后,精神不振,常蹲伏于墙角处,卧地不起。羽毛蓬乱或逆立,特别是头部和颈部羽毛更为明显,两翅下垂,颤抖,昏睡。一些鸡走路摇晃,步态不稳。病鸡排出白色石灰水样或奶油状稀便,肛门周围的羽毛常被粪便污染。发病后食欲迅速减退,但饮欲增加。
3 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死亡的病例,常不表现明显的病变,仅肾脏微肿且有轻度花斑。病情继续发展,则病死鸡皮下组织和肌肉明显脱水,肌肉发干、色暗,嗉囔空虚,有的积气或积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常出现条纹状、斑块状和放射状出血,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见有条状出血点。法氏囊的病变在发病中后期具有典型性,发病初期,法氏囊由于充血水肿而肿大,2~3d后可肿大至正常的2倍,外观变圆,浆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表面纵行条纹明显,法氏囊变为奶油黄色,严重时出血,外观呈紫黑色,似紫葡萄状,切开囊腔后,常见黏膜皱褶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囊腔中有脓性分泌物,时间稍长则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肾脏肿大,有花斑,呈灰白色,两侧输尿管中常见有尿酸盐沉积。脾脏肿大,表面常有均匀散布的小坏死点。盲肠扁桃体和胸腺多肿大、充血、出血。
4 治疗
鸡群发生本病后,应结合鸡群的日龄、病情轻重以及并发或继发病等因素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
(1)30日龄以内的商品肉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应尽量在发病初期逐只注射质量合格的卵黄抗体,根据日龄和体重,注射用量为1~2ml。为同时预防或治疗大肠杆菌等并发或继发病,可在抗体内加入头孢曲松钠,用量为每250ml抗体加入2g,为避免过度刺激肾脏,不要在抗体内加入链霉素等对肾脏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2)30日龄以上的肉鸡发病,如病情较重,也应及时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如零星发病且病情较轻,为防止鸡群遭受应激反应,可以采取个别发病鸡注射抗体与中西药物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养殖户也可以用双花、连翘、地丁、茵陈、黄连、黄柏、黄芩、党参、黄芪、茯苓、甘草等中药自己组方,对本病早期治疗也有较好效果。
(3)本病整个发病过程在5~7d,因此不建议养殖户在发病初期大剂量饮水免疫法氏囊疫苗。相反,在12~14日龄或25~28日齡给鸡群接种疫苗时,应仔细观察鸡群在安静时的精神状态,如发现个别鸡只异常,应在诊治好所发病之后再进行疫苗免疫,以免将疫苗接种于该病的潜伏期或发病初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4)鸡群发生本病后,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各种应激因素,鸡群密度要适中,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保证通风良好。在饮用中西药物的同时,要在饮水中加入优质的电解多维。由于本病能造成鸡的肾脏肿大,在鸡群发病较重时,为减轻肾脏负担,可适当饲喂一些解除肾肿的药物。同时,在全价颗粒饲料中加入20%的粉碎玉米颗粒,以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减少尿酸盐的生成与沉积,减轻肾脏的负担。为防止发生并发或继发病,在积极治疗该病的同时,应投喂一些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等。在预防和治疗球虫病,特别是盲肠球虫暴发时,应选择一些中药制剂和止血剂合用,要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以免刺激肾脏而加重病情。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点;症状;诊断;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危害养禽业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主要特征为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十分高,将近100%,但是死亡率较低,只有5%~15%。
1 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只感染鸡,而且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不过在这些不同品种的鸡中,白来航鸡相对于其他品种的鸡更易感,肉鸡相对于蛋鸡更敏感。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鸡最易感。病毒传播途径是发病鸡的粪便污染饮水、饲料以及环境,导致同群鸡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等感染;另外饲养用的工具、饲养员以及昆虫也会携带病毒传播;再有就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可通过蛋传播。
本病特点为突然发生,并且传播非常迅速,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鸡舍内所有鸡被感染,通常在感染后的3d开始死亡,5~7d达到高峰,以后很快停息,表现为高峰死亡和迅速康复的曲线。死亡率差异很大,一般死亡率为15%~20%,但是有些仅为3%~5%,严重的发病鸡群死亡率60%以上。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死亡率也可提高。
2 症状
目前法氏囊病的发生病程长,但死亡率低。而以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病程多在3~5d,一般不超过7d,呈尖峰式死亡曲线,死亡多集中在发病后的2~3d。本病潜伏期很短,2~3d后即可出现临床症状,在鸡群中首先出现数只死亡,其后更多的鸡出现减食、萎顿、打堆、昏睡、羽毛蓬松。特征性的表现有:排出白色水样稀粪;脱水表现为眼窝凹陷,脚爪与皮肤干枯;发病初期少数鸡调头啄自己的肛门,可能是法氏囊痛痒的缘故;发病前期体温升高达43℃以上,临死前下降。以上症状有一过性的特点,发病一周后,病亡鸡数逐渐减少,迅速康复。
过去该病常突然发病,传播速度极快,但现在在发病初期,除一部分鸡群发病速度较快以外,另一部分鸡群症状极其轻微,在鸡群处于安静状态下,仅见个别鸡只精神异常,似打盹状,但在添加饲料或饮水时病鸡又趋于正常,此种情况如果出现在第12~15d,养殖户在观察不仔细的情况下,常常误以为鸡群健康状况正常而给鸡免疫接种法氏囊疫苗,从而造成鸡群大面积发病。
根据经验,鸡群在发病前常出现一些反常的表现,如采食量突然比平时增加20%以上或在气温正常时饮欲异常增加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第2天即会表现出症状。鸡群发病后,精神不振,常蹲伏于墙角处,卧地不起。羽毛蓬乱或逆立,特别是头部和颈部羽毛更为明显,两翅下垂,颤抖,昏睡。一些鸡走路摇晃,步态不稳。病鸡排出白色石灰水样或奶油状稀便,肛门周围的羽毛常被粪便污染。发病后食欲迅速减退,但饮欲增加。
3 病理变化
发病初期死亡的病例,常不表现明显的病变,仅肾脏微肿且有轻度花斑。病情继续发展,则病死鸡皮下组织和肌肉明显脱水,肌肉发干、色暗,嗉囔空虚,有的积气或积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常出现条纹状、斑块状和放射状出血,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见有条状出血点。法氏囊的病变在发病中后期具有典型性,发病初期,法氏囊由于充血水肿而肿大,2~3d后可肿大至正常的2倍,外观变圆,浆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表面纵行条纹明显,法氏囊变为奶油黄色,严重时出血,外观呈紫黑色,似紫葡萄状,切开囊腔后,常见黏膜皱褶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囊腔中有脓性分泌物,时间稍长则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肾脏肿大,有花斑,呈灰白色,两侧输尿管中常见有尿酸盐沉积。脾脏肿大,表面常有均匀散布的小坏死点。盲肠扁桃体和胸腺多肿大、充血、出血。
4 治疗
鸡群发生本病后,应结合鸡群的日龄、病情轻重以及并发或继发病等因素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
(1)30日龄以内的商品肉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应尽量在发病初期逐只注射质量合格的卵黄抗体,根据日龄和体重,注射用量为1~2ml。为同时预防或治疗大肠杆菌等并发或继发病,可在抗体内加入头孢曲松钠,用量为每250ml抗体加入2g,为避免过度刺激肾脏,不要在抗体内加入链霉素等对肾脏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2)30日龄以上的肉鸡发病,如病情较重,也应及时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如零星发病且病情较轻,为防止鸡群遭受应激反应,可以采取个别发病鸡注射抗体与中西药物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养殖户也可以用双花、连翘、地丁、茵陈、黄连、黄柏、黄芩、党参、黄芪、茯苓、甘草等中药自己组方,对本病早期治疗也有较好效果。
(3)本病整个发病过程在5~7d,因此不建议养殖户在发病初期大剂量饮水免疫法氏囊疫苗。相反,在12~14日龄或25~28日齡给鸡群接种疫苗时,应仔细观察鸡群在安静时的精神状态,如发现个别鸡只异常,应在诊治好所发病之后再进行疫苗免疫,以免将疫苗接种于该病的潜伏期或发病初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4)鸡群发生本病后,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各种应激因素,鸡群密度要适中,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保证通风良好。在饮用中西药物的同时,要在饮水中加入优质的电解多维。由于本病能造成鸡的肾脏肿大,在鸡群发病较重时,为减轻肾脏负担,可适当饲喂一些解除肾肿的药物。同时,在全价颗粒饲料中加入20%的粉碎玉米颗粒,以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从而减少尿酸盐的生成与沉积,减轻肾脏的负担。为防止发生并发或继发病,在积极治疗该病的同时,应投喂一些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等。在预防和治疗球虫病,特别是盲肠球虫暴发时,应选择一些中药制剂和止血剂合用,要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以免刺激肾脏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