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出生活千滋百味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4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连着几天值班,没在家里吃饭,突然想喝小米粥。回家后放上米舀上水点上火,开始干别的事情。整理书架的时候看到以前给学生说的一句话——不要混日子,混日子早晚日子把你混了。灵光闪过,脑海里突然想起熬粥像过日子。生活就是哲学。人生的惊涛骇浪,云淡风轻,荣辱成败,名利得失……很多人的一生都在生活的大锅里熬,其中的酸甜苦辣尽在不言中。
  我特别喜欢喝母亲柴火大锅熬的小米粥。我很是钟情于“熬”这个词,听起来这个词苦味很浓,可是细想想这个“熬”却是一种很深的人生哲学。“混日子”这个词我不欣赏,总认为那是对上苍给的恩惠的侮辱。 “熬日子”就像“熬”小米粥,熬小米粥的时候,需要遵循规律,小火慢炖,不能着急,否则就糊了。熬粥的过程很漫长,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不断地添柴加火、用劲鼓风,火不能过大又不能过小,人也不能急躁,因为急躁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会因为急躁而把粥熬糊。如果把它只当成一个使命来完成,这个过程确实很够熬的,但你在这个过程中会体味到那从锅内飘来的淡淡清香,而且越来越浓,这个过程酝酿着幸福和甜蜜,快乐和健康。而最后看到那黄橙橙的、香喷喷的小米粥时的会心微笑,让旁观者都觉得惬意知足。喝到嘴里先不要急着下咽,要细细咂摸,它绝不肤浅地刺激你的味觉。那缠绕在舌上的恬淡清香,沉实隽永,没有麻辣肥腴酸甜浓郁,然而,却叫你开心开胃回味无穷。
  有人说,生活中忧郁的人活在昨天,焦虑的人活在明天,只有健康的人才活在当下。虽有些偏颇,但是仔细想想也有道理。不正常地悔恨过去,与无目的的恐惧未来,都会损害眼前的生活。人生的千滋百味在于内心的感受,而我们自己感受到的喜怒哀乐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比如,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时也只是一段时间而已,陪伴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的。这也就要我们像熬制米粥一样慢慢地熬,太急了,消受不了,不用功,又会一事无成,应该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一点一点地熬,在熬的过程中体味那种快乐,熬完后享受熬的成果。所以,又有人说“即使我不够快乐,也无须深锁眉头,人生原本就短暂,为何还要栽培苦涩。”
  是啊,等到米香四溢,粘稠可口,确需很长时间的,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有时机遇在那里,注定一辈子可能只能做一件事,甚至是半件事。走过了几年的路,人就会发现那些原本并不聪明的人却很成功,那些很聪明的人却沦落了,想想那差别也就在于是否能够有一种耐力,在一件已经认准的事上熬下去。其实一件事在认准的时候很容易,不容易的是在你已经认准之后,也许有一天你感觉你付出的比预料的多,而得到的却不如想象的那样多,纵使事实并非如此,可是错觉和别人的影响也会让你放弃你原来的选择。脑海突然浮现《岁月神偷》里吴君如隐忍坚定的表情,和那句“做人,总要信”。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原来的选择还是对的,再坚持一步就行了,再多熬一会就行了,可是当时怎么就动摇了自己的信念了呢?
  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人,最好还是珍惜生活里的每一寸光阴,坦然地,淡定地活在当下。在每一个包裹着平淡而又平实的快乐日子里熬煮属于自己的那清香淡雅的米粥,温暖熨帖的不仅是胃,还有心。千万不要怕麻烦,坦然地过眼前的生活,耐心地煮好自己的这锅香米粥吧。
  (据《牛城晚报》刘俊刚/文)
其他文献
A国民政府军战略防御图失窃  1936年5月30日早晨,国民政府军委会少校参谋熊子庄临出门收拾东西时惊讶地发现:公文包里一份绝密文件不翼而飞了!  熊子庄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要知道,那份文件是整个国民政府军的战略防御图,属于绝密,要是落到敌人手里后果不堪设想!待稍稍平静下来之后,熊子庄当即去找了黄埔军校同学、时任南京警察厅刑警大队第二侦缉队队长的傅成望。  熊子庄住在南京市区一条安静的小巷子里。刑警
期刊
“说唐”里最有知名度的人是程咬金。不过,正史里的程咬金虽然与演义里身世相差甚远,但的确一直和秦琼在一起,不离不弃。  程咬金是济州东阿斑鸠店人(今属山东省东平县),他并不是说书里的贫寒出身,其实他祖上世代为官,父亲还出任过刺史,可谓是官二代。少年时善骑马,使长槊(并不是板斧,而槊就是专用对付骑兵的长枪),都不是贫寒人家能玩的。  隋末四海鼎沸,程咬金聚数百徒众,捍卫乡里,后来就投靠了李密,从此与秦
期刊
年少时不懂事,总觉得父母的婚姻是家长包办的产物,毫无爱情可言。特别是在翻家里那些老照片的时候,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父亲年轻时眉清目秀,一表人才;而母亲却瘦瘦小小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直到自己也恋爱结婚,才逐渐理解了父亲和母亲之间那无语的深情。  记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不识字,不会算账,自己从来不敢上街买东西,怕被人骗。父亲二话不说,每次都用自行车带着母亲去赶集,母亲看中了什么东西,父亲就负
期刊
每天早上,走在和煦的春风里,总会看到胡阿姨那急匆匆的身影从公园里穿过。她那并没老去的容颜,在春风的吹拂下,带着笑靥,仿佛每一天的日子都给她带来了快乐。  然而,已过50岁的胡阿姨,在知天命的岁月里,却经历了许多的不易。  胡阿姨是我小姨的小学同学。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姥姥家住在人们非常向往的城里。那时住在乡村的我,每年都会到姥姥家住上一段日子。小姨没比我大几岁,读初中。因为是文革前后的岁月,也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有一位语文老师,虽然我忘了她的名字,可是每每想起时,便有一股暖流在心里流动。  那时,我刚从外地来到这座城市,不熟悉的人,还有听不懂的方言,让我在班上很少讲话。或许是因为转学的原故,我的成绩一落千丈。甚至于,我都有了退学的念头。  班上有五十多位同学,成绩好的只有那几个。对于我们这样的差生,老师经常懒得理睬。因为在她们看来,我们实在是拖了班集体的后腿。  成绩不好,又不喜欢参加集体活
期刊
人生经历的事情多,阅历丰富,不经意间眼角就爬上了皱纹。可人世间的事百媚千态,皱纹的形成也各自不同,有的是被生活所累,有的是被情感所伤,有的是为前途犯愁。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皱纹是笑出来的。  我认识一个姓于的女孩,从事服装销售工作,我称呼她为小于子。都说卖服装的嘴好使,会说话,这其实只是一方面,在众多的服装店当中,小于子的服装店当属很红火的了,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记得刚和她认
期刊
有一位出租车司机,一天到晚都在抱怨。抱怨车多,抱怨路窄,抱怨乘客讨价还价,抱怨行人乱穿马路,抱怨油价上涨太快,抱怨自己收入太少。因为心里不痛快,所以就总阴沉着脸。有一天,遇到一位老师傅。他就问:“为什么你的收入总比我高?”老师傅说:“快乐也会生财,多一次笑脸,就会多一个铜板。”此后,这个出租车司机改抱怨为兴奋,收入竟然翻了一番。  这个故事,被一位作家写入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中。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优
期刊
去一景区游玩,看到有块石头上刻着“小燕,我爱你!李四”字样,同行的驴友纷纷鄙视李四对待情感的粗俗与幼稚。在景区涂划当然不对,可我想这总比“李四到此一游”有意义一些,至少人家让这块石头见证了爱情。  认识的一个女孩很爱男朋友,在胸口文上了他的名字。我们是看不到的,不知道她男朋友看了有何感想。周围的人都说她花痴,万一以后男朋友变心了怎么办?女孩却说得轻巧:“他变心了,大不了我去洗身!”  很妒羡人家对
期刊
忘不了我一推门时,他脸上的恐慌,像只受惊的小兽,两只眼睛无处转移视线,手下意识地捂住饭盆,脸上的一抹红晕迅速扩散,他的脸像天边的晚霞般燃了起来。  他手足无措地站起来,叫了一声“老师”,因为嘴里还有未来得及下咽的东西,他的两腮鼓鼓的。  “知道学校不让在宿舍里吃饭吗?”我很严厉地问他,我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决不心慈手软。  “知道。”他低着头,嗫嚅着说。我看到他的喉结一动一动的,他在悄悄吞咽嘴里的
期刊
开私家车上下班,总是堵在路上动弹不得,使人焦躁得受不了。后来改乘坐公交车来回,车厢内胸贴胸、背贴背,奇怪的体味充斥鼻腔,几站路的距离,在每一个清晨或黄昏,虽是咫尺,俨然天涯。  老父亲说,“人生其实有第三种选择,你不妨选择走路去上班。搁在我们以前,再远的距离都靠走路,从乡村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都是这么一路走来的。”这样的教条有过时的嫌疑,不过这一次,我却宁愿选择听从老父亲。  换一种方式上下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