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转变不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应落实在课堂这一主渠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的着力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突破口,创设生动、有趣的物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轻松愉快地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好奇、疑惑,从而点燃起思维火花,激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强烈的认识需要,产生急不可待想获得有关知识或尝试一下自己能力的愿望,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引入“力的分解”一课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用细线系住一重锤,留出两个线端,老师问:“用一根线提与用两根线提相比,哪一种情况线更容易断?”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用一根线提!”老师不动声色地用一根线颤颤巍巍地提起了重物,故意举得高一些,学生的心跟着悬了起来,而接下来用两根线稳稳地提起重物的时候,学生的心放了下来,脸上露出轻松的表情,以至于老师不断增大两根线之间的夹角这样一个细节动作,学生毫无防备,突然间线断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啊!”的惊讶声。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时可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怎么两根线提反而断了呢?一开始就断吗?什么时候开始断?为什么会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进入了愤悱状态,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蓄足了力量。再如,引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课时,可安排这样一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⑴用伏特表直接测量两个不同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分别测得1.5V和6V;⑵让一小灯泡与“1.5V”电源相连,请同学们注意灯的亮度——学生回答:“很亮!”⑶现在请同学们猜想,如果让小灯泡与“6V”的电源相连,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想:“小灯泡会被烧毁”或“小灯泡不会被烧毁,但要比前面一次亮得多”⑷演示结果,小灯泡的亮度比前面一次暗得多,学生大感意外,同样进入了愤悱状态。这时,教师可顺势导入新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要解决这个疑问,先要学习电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二、创设活动情景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但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形成了人人参与,多向交流的学习氛围,以跃跃欲试的亢奋心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概念,既能比较容易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又符合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完成了学生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5]。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一课时,由于力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较难把握,因此,从力的实际效果出发进行力的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如果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活动情境,就能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与体验中突破这一学习难点。
三、創设想象情景
想象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是学习者在头脑中把新旧知识和科学概念进行加工和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给学生的头脑“插上翅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想象情境:传说牛顿曾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行星运动的问题,一个熟透了的苹果在他眼前落下,顿时激起了他思维的波澜: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向地面呢?如果苹果树长得跟月亮那么高,苹果还会掉下来吗?那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呢?月亮不就像一个大苹果吗?带给学生无尽想象的同时,启迪学生理性地思维。
四、创设开放情景
从认知心理学来看,新课教学之后,简单地布置作业或机械地“一课一练”,往往会使学生加重疲倦的心态。此时如果能创设开放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会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再接再厉地完成迁移训练,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例如,在“平抛物体的运动”新课教学结束时,针对教材上有关飞机扔炸弹的例题可以创设如下的开放情境:炸弹落在地上的弹坑是如何分布的?如果目标是移动的,该怎样投弹才能命中目标?若炸弹是斜抛出去的,又该如何研究呢?(学生思维的火花再次被点燃,课堂重又活跃起来了,在积极地思维、深入地探讨与争论之后,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恋恋不舍地离开课堂。)
总之,教学情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从其表现形式上看包含实验情景、虚拟情景、形象情景、问题情景、故事情景、对比情景、音乐情景等等。无论教学情景形式怎样变化,其共性都是通过教师创造学习诱因,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教学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不要离开教学内容一味追求形式,为情景而创设情景。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可接受性出发,从教材实际内容出发,选择恰如其分的情景形式,不能牵强附会,不分主次,哗众取宠。只有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情景,才能真正地激励互动课堂,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潜能。
一、创设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好奇、疑惑,从而点燃起思维火花,激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强烈的认识需要,产生急不可待想获得有关知识或尝试一下自己能力的愿望,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引入“力的分解”一课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用细线系住一重锤,留出两个线端,老师问:“用一根线提与用两根线提相比,哪一种情况线更容易断?”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用一根线提!”老师不动声色地用一根线颤颤巍巍地提起了重物,故意举得高一些,学生的心跟着悬了起来,而接下来用两根线稳稳地提起重物的时候,学生的心放了下来,脸上露出轻松的表情,以至于老师不断增大两根线之间的夹角这样一个细节动作,学生毫无防备,突然间线断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啊!”的惊讶声。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时可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怎么两根线提反而断了呢?一开始就断吗?什么时候开始断?为什么会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进入了愤悱状态,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蓄足了力量。再如,引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课时,可安排这样一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⑴用伏特表直接测量两个不同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分别测得1.5V和6V;⑵让一小灯泡与“1.5V”电源相连,请同学们注意灯的亮度——学生回答:“很亮!”⑶现在请同学们猜想,如果让小灯泡与“6V”的电源相连,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想:“小灯泡会被烧毁”或“小灯泡不会被烧毁,但要比前面一次亮得多”⑷演示结果,小灯泡的亮度比前面一次暗得多,学生大感意外,同样进入了愤悱状态。这时,教师可顺势导入新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要解决这个疑问,先要学习电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二、创设活动情景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但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形成了人人参与,多向交流的学习氛围,以跃跃欲试的亢奋心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概念,既能比较容易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又符合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完成了学生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5]。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一课时,由于力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较难把握,因此,从力的实际效果出发进行力的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如果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活动情境,就能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与体验中突破这一学习难点。
三、創设想象情景
想象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是学习者在头脑中把新旧知识和科学概念进行加工和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给学生的头脑“插上翅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想象情境:传说牛顿曾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行星运动的问题,一个熟透了的苹果在他眼前落下,顿时激起了他思维的波澜: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向地面呢?如果苹果树长得跟月亮那么高,苹果还会掉下来吗?那月亮为什么不掉下来呢?月亮不就像一个大苹果吗?带给学生无尽想象的同时,启迪学生理性地思维。
四、创设开放情景
从认知心理学来看,新课教学之后,简单地布置作业或机械地“一课一练”,往往会使学生加重疲倦的心态。此时如果能创设开放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就会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再接再厉地完成迁移训练,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例如,在“平抛物体的运动”新课教学结束时,针对教材上有关飞机扔炸弹的例题可以创设如下的开放情境:炸弹落在地上的弹坑是如何分布的?如果目标是移动的,该怎样投弹才能命中目标?若炸弹是斜抛出去的,又该如何研究呢?(学生思维的火花再次被点燃,课堂重又活跃起来了,在积极地思维、深入地探讨与争论之后,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恋恋不舍地离开课堂。)
总之,教学情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从其表现形式上看包含实验情景、虚拟情景、形象情景、问题情景、故事情景、对比情景、音乐情景等等。无论教学情景形式怎样变化,其共性都是通过教师创造学习诱因,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教学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不要离开教学内容一味追求形式,为情景而创设情景。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可接受性出发,从教材实际内容出发,选择恰如其分的情景形式,不能牵强附会,不分主次,哗众取宠。只有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情景,才能真正地激励互动课堂,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