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问题

来源 :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ja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的重大举措。职业教育是高素质劳动力的摇篮,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吉林省的职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偏低,农村职业教育萎缩,职业教育没能担负起职业培训的任务,职业学校关门办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借鉴国外经验,采取必要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是吉林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发达国家经验 吉林省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3—0049—03
  [作者简介]侯雁飞,北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吉林吉林 132013);王庆玲。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吉林长春 130022)
  
  许多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视其为社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被喻为“使社会走向博雅的杠杆”。近年来,我国逐渐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那么,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在哪里?吉林省现有职业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笔者将就这些问题,结合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略陈管见。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的重大举措,势在必行。
  
  (一)职业教育是高素质劳动力的“摇篮”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直接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在现代生产与生活中得以运用的任务……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现实的生产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尤其是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社会生产的首要构成因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高科技产业化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加快,对掌握高度熟练技能和高水平知识的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力主体。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我国目前恰恰是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技能型人才紧缺,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一个悖论现象:一方面,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各种高级技工、熟练技术工人却供不应求。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工人总数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我国出现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加之在应试教育指挥棒和落后用人观念的引导下,人们盲目追求高学历而鄙视职业教育,导致劳动力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与我国相反,许多发达国家基于经济繁荣对不同层次劳动力和创造力需要的认识,并不鼓励所有学生都去接受高等教育。法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发了中学毕业考试课程,添加了更加宽泛的职业学科,以便使现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接轨。德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明确联系,即15~19岁的学生教育,继续以职业教育为主……他们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吸收了该年龄段80%的学生。而我们的近邻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力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如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1984年职业教育100周年大会上的演讲所称:“我国在世界上已经具有第二位的经济实力。享受着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未能实现的现代文明的恩赐。这是我国自明治初期建立近代教育制度以来,普及发展教育所带来的成就。其中,职业教育自明治时起就通过为产业界培养有为人才,推动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为我国的昌盛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了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所强调:“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终身教育’概念看来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如日本、法国、瑞士、荷兰等国,均已用立法形式规定终身教育为本国当前和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可见,“终身教育”已渐渐成为一种世界潮流。“终身教育”主要是针对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而提出的。在人的一生中,90%的知识都要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地的学习来获得。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陈旧周期”也越来越短,职业的更替越来越快。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职业环境与构成正在发生迅速变化:在工业发达国家,1950—1965年,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8000多个原有的技术工种消失了,与此同时出现了6000多个新的技术工种。美国的人才平均一生工作流动12次。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劳动者都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的巨大压力,虽然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的方式、途径是多样的,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其中一个基础的、重要的、有效的、必不可少的方式。
  
  (三)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人,一方面新农村建设需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技创新。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势必会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实际情况却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不足,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由于缺乏就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使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村过剩的人力资源向城市人力资本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后,我国新增劳动力主要在农村。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是我国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外的发展经验,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职业教育都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吉林省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有人曾形象地称吉林省的职业教育是“醒得早,起得晚”。“醒得早”是指吉林省的职业教育起步早,而且曾经有过辉煌:平均每万人中,大中专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所占比例曾排名全国第一。“起得晚”则是指吉林省职业教育曾出 现过较大幅度下滑:2001年在校学生数只有1997年的50%。近年来,随着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启动,吉林省政府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吉林的职业教育又开始复苏。
  目前,全省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20所,独立设置职业技术学院12所,本科院校附设职业技术学院9所,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30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和各类社会培训机构2 000多个,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近两年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持续增长,2004年招生比上年增加23%,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2005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中,吉林省21所学校榜上有名;教育部与有关部委确定的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汽车维修等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吉林有12所高、中等职业学校入选;20余所学校成为电子技术、建筑技术、现代服务、医疗护理、制药、石化、绿色食品工程等领域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同时省政府还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工作,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新路。
  尽管吉林职业教育近年有所复苏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必要的对策。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偏低及其对策
  上海市教科院职教所的陈嵩、马树超两位老师,对2003年全国各省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分布情况、各省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强度分布情况、各省区中等职业学校资源强度分布情况、各省区中等职业学校投入强度分布情况、各省区中等职业学校学历达标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排序。排序结果分为4个区域:第一类区域内共有4个省区,属东部地区,其发展指数均在0.85以上;第二类区域内共有10个省区,其发展指数在0.65—0.75之间(第一、二区域内省区的发展指数在全国平均水平线之上);第三类区域内共有13个省区,均为中、西部地区,其发展指数在0.51—0.60之间;第四类区域内共有4个省区,为西部地区,其发展指数在0.48以下(第三、四类区域内省区的发展指数在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下)。从他们分析的结果看:吉林省的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偏低,在全国属第三类地区,发展指数为0.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导致吉林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居全国之后的主要指标是招生比例和招生强度过低。因此,今后的吉林省中等职业教育将面临着如何加强招生的问题。
  导致吉林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我国传统观念的重学轻术。家长、学生甚至教育者总是将普通教育体系中的升学视为学生的首要选择,轻视职业教育,以至于人们盲目追求高学历,使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处于教育的边缘和弱化状态,致使职业教育招生困难。解决这一问题,除从职业教育本身进行改革外,更应从人才观方面入手,大力宣传科学的人才观。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
  从科学人才观来看,学历并不是衡量人才的绝对标尺,看重学校出身、看重学历高低,其实是人才观念落后的表现。选拔人才不能唯学历论、唯职称论、唯资历论、唯身份论,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因此,地方政府要大力弘扬科学的人才观,使用人单位转变那种唯学历、唯名校、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用人观念。在这方面,外国一些公司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外国有些公司在招聘时特意把应聘者的姓名、学校、年龄等非能力因素隐去,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不受干扰,聘到真正的人才。如果我们的用人单位也能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便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高考热、考研热、考博热,有效地解决职业教育的招生问题。
  在进行观念更新的同时,政府还要在教育体制上搭建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互联互通的桥梁,既要搞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合理分工,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衔接。在这方面德国为我们提供了经验。2005年9月9日,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在柏林宣布,“将出资530万欧元,通过11个项目来促进职业教育经历为大学所承认,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欧洲社会基金亦出资约250万欧元参与该项目。联邦教研部认为,职业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和职业实践应该能够与大学学习相衔接。纳入大学采用的欧洲学分系统(ECTS)。经过职业培训后的学生如果要进入大学学习,不仅职业教育经历可被计人大学学分,被优先录取,而且毕业后将在欧洲范围的求职中应更具有优势和竞争力”。这一措施可有效解除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后顾之忧。
  为配合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还要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
  
  (二)农村职业教育萎缩及其对策
  吉林省近年农村职业教育的萎缩突出表现是生源不足,学生流失率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观念和城乡“二元体制”问题。落后的人才观导致许多人盲目追求高学历;城乡“二元体制”使许多家长和孩子盲目追求高学历,以此达到跳出农门、跻身城市白领阶层的目的。解决人才观问题的办法前文已述及,这里不再赘述。农民孩子追求高学历本无可厚非,问题是要从孩子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初、高中毕业的孩子,具备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条件的,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但不具备条件的就应做好准备去接受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政府应为学生的分流创造条件。如在学校设立分流职教班,对主观上不愿继续升学或客观上无法继续升学的初、高中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掌握1—2门实用技术;发挥高职对中职的拉动作用,放宽中职升入高职的条件,或采取某些免试措施,让优秀的中职毕业生直接升入高职,继续接受高职教育;对高中招生考试制度实行改革,实行一次考试、分别录取的办法,普高、职高可以兼报,确保不能进人普高的学生能及时进入职高继续学习。二是专业设置不合理。农民最讲实惠,他们送孩子接受职业教育,目的是让孩子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发家致富。而目前的一些农村职业学校,专业陈旧、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削弱了农家子弟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注意瞄准就业市场,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更好地为农民、农村、农业服务。
  
  (三)职业培训滞后及其对策
  职业教育应担负起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双重任务。但目前吉林的职业教育只注重学历教育,却忽略了职业培训。而职业培训在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科技产业化,知识密集型生产发展越来越快,对有高度熟练技能和高水平知识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吉林省每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达到4万多人,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吉林省每年能够培训的高技能人才只有2万人左右。高技能人才正面临着严重的短缺,甚至有人发出了“蓝领之痛的呼唤”。   在知识经济社会,就业岗位需要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许多不具备相应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将被排挤出去。如美国一家服装厂采用计算机系统画样,电子技术控制剪裁技术,使熟练工人一下就压缩了90%;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使用机器人,用4名工人进行操作,代替了120名工人。这一问题在吉林尤显紧迫,一方面,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下岗职工就业无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对下岗职工进行培训,使之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但吉林的职业教育发展落后,没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没能担负起这一任务。因此,吉林职业教育要在培训上下功夫,政府要在这方面加以引导,同时发挥企业的作用。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既可解决实习基地和师资问题(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可作为专业教师到学校兼课),又可减少浪费和重复建设。同时企业自身也应当有培训任务。这方面德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长期实行现代学徒制,重视职工培训,政府规定每个工厂都担负培训任务,不仅培训自己的职工,还对社会开放,实施全民培训。德国的这种职业教育被称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现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引进和推广德国的做法,通过各种手段促进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培训。
  
  (四)职业学校重教轻能及其对策
  我们目前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学校只注重学历教育,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环节。而少量的所谓实习,也只是学校统一组织,很难体现个性培养且大多数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不能真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还是要大力发挥企业的作用。采用前文我们谈到的德国的“秘密武器”。这一武器,即是“双元制”职业培训。所谓“双元制”,就是学生在三年职业义务教育阶段,必须一边在职业学校学习,一边到企业做学徒。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结束后马上就可投入工作。
  “双元制”在德国是一种制度,为确保这一制度的实施,国家通过立法使“双元制”教育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模式。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这一切均使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
   总之,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人才是关键,而各方面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奇缺,单靠引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立足自己选拔和培养人才至关重要。而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此,吉林省职业教育要根据未来经济发展需要作出统筹安排。
  
  责任编辑 海 文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发展要靠忠诚于企业的全体员工,而企业员工的流失,特别是优秀员工、核心员工的流失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后果不堪设想。本文针对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分析了员工流失对企业的影响,剖析了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企业员工流失率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企业员工;流失原因;对策研究    人员流动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及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通过员工的流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研究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东西部研究生教育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并提出提高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水平,必须根据西部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合西部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新措施。  关键词:西部;研究生;创新教育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创新教育日益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核
期刊
摘 要:企业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要有全新的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创新、追求卓越,不断地忘掉过去,超越自我,“永远视今天为落后”,个人才能进步,企业才能发展。我们将这种思想观念和危机意识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促进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  关键词:竞争力;企业文化;决策力;创新力;联动力;凝聚力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国有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日益凸显
期刊
摘 要:案例研究是管理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首先,哈佛的案例教学引发了我们对案例研究的思考,并试图说明案例选取的技巧,应该选取什么样的典型案例。接下来,说明了案例研究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最后,我们对个案研究与组合案例研究进行了对比,并给出总结。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研究;个案    一、引言——由哈佛案例教学想到的    1870年,兰德尔出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时,首次
期刊
[摘要]中美研究生工程教育都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兴起、壮大的,但美国研究生工程教育较中国更早、更成熟。本文结合对美国三所著名大学的实地考察研究,分析比较中美两国研究生工程教育中多方面的差异,提出了在国际可比性、质量保障机制、培养基地建设、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 中美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
期刊
[摘要]2003年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正式颁布了《职业型研究生院设置基准》,并从当年4月1日起实行。此举,在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本文分析了这一文件出台的国际、国内大背景,分析了建立职业型研究生院的必要性,介绍了这一文件的革新点,并预测了职业型研究生院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日本 高等教育 战略选择职业型研究生院  [中图分类号]G64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大学官僚化是大陆高校出现的新现象,其表征可以概括为管理行政化、行政职权化和教学科研人员边缘化。机构浮胀、学术弱化、官僚腐败则是大学官僚化的产物。台湾的大学解决大学中官员充斥和非教学科研人员臃肿的问题,与其依靠有效的实体法《大学法》来规范高等学校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从法学的角度看,用具有实体法性质的大学法来规范高校管理队伍和管理行为,应该有利于根治大陆大学官僚化现象。  [关键词]大学 官
期刊
[摘要]本文揭示了当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基于问题式学习在创业教育中的运用情况,并根据创业教育的内容,着重探讨了创业教育PBL模式中问题的实质、来源和设计原则。  [关键词]基于问题学习(PBL)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3—0060—03  [作者简介]黎赔肆,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湖南衡阳 42100
期刊
[摘要]近年来,许多师范学校的升格或转型与20世纪20年代“高师改大”运动中师范学校的转型有诸多相似之处。分析当时南北高师的改革和发展,对当今高师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等师范学校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3—0056—04  [作者简介]吕春辉,复旦大学高教所硕士生(上海 200433)    近些年
期刊
[摘要]本文应用SWOT模型分析法,对知识经济时代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基于SWOT分析结果,针对工程硕士的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管理体制、教师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构建工程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工程硕士SWOT分析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3—001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