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创新机制研究综述

来源 :当代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m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新区作为区域发展的亮点和增长极,如何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单一视角、互动视角以及协同视角,对高新区创新机制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为以后高新区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新区;创新;机制
  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学者们在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从研究的内容上看,可以从以下三个视角区分现有的文献:
  一、影响高新区创新的单一要素视角
  AnnaLee Saxenian[1]认为,开放、互助的区域文化和国际产业合作网络对科技园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吴开松等[2]认为科技中介组织在促进高新区企业创新和发展发挥着“黏合剂”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周勇等[3]认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构筑科技产业园实质上也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产业与科技园互相促进和支持;袁贵仁[4]指出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建设发展中,注重大学文化、企业文化、园区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良性互动与有效融合,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创新精神、创新行动塑造区域创新文化,引领和推动区域创新文化发展。张克俊等[5]认为政府在引导、调控、规划、政策支持、创新资源供给等方面促进高新区发展,但也存在政府失灵的现象;Igor Filatotchev el al[6]认为海归企业家创造一个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而促进科技园的创新;章亚南等[7]认为高科技高成长中小企业形成的创新氛围可以影响其他企业开展创新,形成园区的创新活力;王伟[8],曾繁华等[9]认为优越的投融资环境及与之相适应的投融资模式是高新区成功的关键一环。
  文献在对单个要素本身研究的同时,也指出了单个要素在实现高新区创新的过程中离不开其他互补性要素的协助和支持。比如,赵建芳[10]认为政府应当成为科技中介机构的孵化器;吕玉辉[11]认为要重视科技园软环境建设以及文化建设,为园内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曾繁华等[12]提出通过市场化的融资手段来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是,这些研究仅仅提及了两两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并没有系统地、深入地对高新区要素如何通过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创新进行研究。由于高新区内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主体,以及各主体与其依托的环境、区位、政策、文化、服务等其它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新区的发展。因此,主体要素之间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实现高新区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响高新区创新要素互动机制视角
  高新区作为区域创新的示范,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更应该注重区域内部要素的互动。目前对于如何通过高新区内部要素的互动实现高新区创新的研究文献是非常丰富的。张目等[13]认为科技园区的参与主体的需求是科技园区的内在动力,各主体要各尽其责、各尽其所、联合互动;陈亮辉[14]提出杨凌科技创新系统包括研究开发子系统、研发成果商业化子系统和创新示范与扩散子系统三个子系统;薛捷等[15]提出高新区价值链的概念,创新各要素流在基础、发展、环境和智力的创新体系支持下融入科技园区的创新链和价值链之中;王敏晰[16]则以产业角度划分高新区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长期保持一种协调发展的关系,与创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产业发生紧密联系。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视角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创新,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陈劲[17]协国内外学者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主要围绕合作模式、机制、制约因素、绩效评价等主题展开。Etzkowitz H[18]认为,创新的关键在于如何弥补三螺旋中的缺口,发展适用于创新开展的组织机制。陈劲[19]强调知识的开发创造和应用转化,构建出知识增值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系统机构图。张力[20]稳定的协同创新机制,其根本在于利益协调,设定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
  对于高新区这一亚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Saxenian A[21],朱光海等[22],傅首清[23],丁明磊等[24]等学者们认为科技园区域创新网络可以实现科技园内部要素长期稳定的动态的协作关系,是高新区创新的动力;盖文启[25]认为区域创新网络是一定地域范围内,各个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地方政府等组织及其个人)在交互作用于协同创新过程中,彼此建立起各种相对稳定的、能够促进创新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总和。
  从文献综述的结果看,对单一要素、两两要素促进高新区创新的方式和机制的研究是非常充分的,也有学者从协作视角对高新区进行的研究。但笔者认为当前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于高新区协同研究还不够充分,尽管这些研究都已经提及到要素间的如何协作,但是并没有提出可以指导实践的创新机制。二是对西部高新区的创新机制的深入研究较少,较多的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
  【参考文献】
  [1]AnnaLee Saxenian. 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吴开松,颜慧超,何科方.科技中介组织在高新区创新网络中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7):42-43.
  [3]周勇,陈霄,姜晓婧.产业集群、科技产业园及地方经济发展[J].商业时代,2007,(29):96-106.
  [4]袁贵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开创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新局面——在第三次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会议上的报告[R].2010.
  [5]张克俊,丁怡.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中政府作用及功能定位研究[J].理论与改革, 2011,(6):66-70.
  [6]Igor Filatotchev,Xiaohui Liu,Jiangyong Lu,Mike Wrightd.Knowledge spillovers through human mobility across national borders: Evidence from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 in China. Research Policy.Volume40.Issue3.April2011.P:453-462.   [7]章亚南,宋华明,孙小勇.创新型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6):40-43.
  [8]王伟,章胜晖.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投融资环境及模式研究[J].亚太经济, 2011,(1):97-100.
  [9][12]曾繁华,刘灿辉,董晓君.提升东湖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金融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5):95-98;95-98.
  [10]赵建芳.西安高新区科技中介组织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特区经济,2004,(12):59-60.
  [11]吕玉辉.基于企业集群的科技工业园区创新优势[J].科技管理研究,2009,(9):180-182.
  [13]张目,王伟强.科技园区开发与建设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5,(2):134-135.
  [14]陈亮辉,雷家骕.国家级农业高新区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基于杨凌示范区的考察[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9):56-59.
  [15]薛捷,张振刚.科技园区的创新链、价值链及创新支持体系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58-61.
  [16]王敏晰.西部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149-152.
  [17][19]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内涵[J].科学研究,2012,(2):161-164;161-164.
  [18][美]亨利·埃茨科威兹著.周春彦译.三螺旋[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5.
  [20]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7):18-21.
  [21]Saxenian A. Silicon valley’s new immigrant entrepreneurs[M].California: Public Policy Institute of California, 1998.
  [22]朱光海,张伟峰,冯宗宪.拷贝硅谷:一种聚集网络理论解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114-117.
  [23]傅首清.区域创新网络与科技产业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以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区为例[J].管理世界,2010,(6):8-27.
  [24]丁明磊,刘秉镰,庞瑞芝.台湾新竹与内湖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基于区域创新网络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1,(5):91-96.
  [25]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董晓晓(1988—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明初建文帝所统治的朝廷被只据一隅之地的燕军覆灭,这和朱元璋的政治意图不无关系。朱元璋深知功臣武将是朱明江山的不利因素,故而大肆翦除功臣,他急于建构一个以文臣为主体的政府,但他同时也封建藩王,希望通过“文官治理、藩王拱卫”的战略来保护大明江山,然而他的这一做法恰恰造成了建文朝廷的覆亡。  【关键词】朱元璋;建文帝;文官;功臣武将  明代初期的靖难之役,发端于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以此为借口起兵
期刊
【摘要】文章选取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两种英译本为语料,自建微型语料库比较分析了分别来自中国译者朱纯深和《中国文学》译文的两个不同英译本。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利用语料库软件AntConc和ParaConc从词汇方面入手,并在最后分析了两个译文的平均句长,对译者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语料库;译文分析;翻译策略;比较研究  一、引言  语料库和翻译研究的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探索创建煤炭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进而对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予以分析。  【关键词】企业文化;形成机制;路径分析  企业文化是存在于企业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以共同的
期刊
【摘要】华人为美国的西部开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美国从19世纪中后期掀起了一股排华的浪潮,1882年出台排华法案,对中国移民入境做出严格限制。本文试图从种族、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对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出现排华运动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国;排华运动;原因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被誉为“世界民族大熔炉”。但是在1882年却出台了排华法案,对赴美华工进行严格的限制,之后又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华工
期刊
【摘要】周代礼制在国家层面建构出了等级礼制基础实体,而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祭祀礼制巩固并维护这一基础实体,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秦汉以来,历代王朝深受周代等级礼制的影响,至今也还有诸多等级思想的存留。因此,对周代等级礼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源头上了解等级思想。  【关键词】周代;国家建构;祭祀;等级礼制  秦汉以来,历代王朝深受周代礼制影响,尤其在等级观念方面。大儒们对周代之礼不断发掘整理和加工改造,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明末杨以任的《读史四集》在《四库全书存目》中作《读史集》四卷,其被《四库全书存目》收录,说明有其特有的价值。《读史四集》曾多次再版,说明其有很强的可读性。  【关键词】杨以任;《读史四集》;可读性;普及性  《读史四集》是明杨以任撰。杨以任字维节(或作惟节),号澹馀,瑞金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乡试中举。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例授知县,后改应天府(今南京市)教授。崇
期刊
【摘要】吐蕃地处青藏高原,与中原的联系存在着各种困难。唐朝贞观年间,吐蕃开始派遣使者与唐朝密切交往,双方之间的使者往来一直贯穿于唐朝兴盛的始末,安史之乱正值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在任之时,使者的派遣相对发生了微妙变化。本文通过对朝贡使、会盟使以及其他使者的变化来研究唐蕃之间的关系变化。  【关键词】赤松德赞;使者;变化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并且首次派遣使者向唐朝
期刊
【摘要】藏传佛教传入蒙古高原,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在这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对蒙古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价值观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藏传佛教的传入,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曾被推崇为国教,也经历过近两百年的间断期,不过最终,藏传佛教还是逐步与蒙古族的原有信仰和生活联系起来,形成了蒙古化的佛教,被蒙古民众所接受。  【关键词】蒙古社会;藏传佛教;传播;发展 
期刊
【摘要】环境史经过四、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成就。但目前学界对环境史的定位问题仍然存在不少分歧。本文试图通过类比环境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区别,找出环境史所拥有的“史学特性”,并认定环境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以此定位则今后可以更好地以历史学的理论、方法开展环境史的学术研究。  【关键词】环境史;历史学分支;史学特性  环境史研究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新时期历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着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外贸出口环境恶化,资源和能源不堪重负等问题,提出了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小企业要“合”、“精”、“创”。  【关键词】政府;企业;经济形式;策略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中国实现GDP同比增长7.7%,环比增长2.2%,这是中国经济增长连续第七个季度放缓,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