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浮莲成了“金钱草”

来源 :中国供销商情·村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84545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致富是低成本的因为是变废为宝
  
  水浮莲可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平衡,每年夏秋之交,湛江各地总要与水浮莲这个“生态杀手”打一场生态保卫战。如何治理乃至开发水浮莲成为了摆在环保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灵感拓出新市场
  
  下岗女工陈硕娟创办的广东廉江安铺镇的万和麻塑制品厂(以下简称万和厂)为水浮莲问题找到了一条解决之道。
  陈硕娟原是安铺麻纺厂的下岗工人,创办了以天然纤维、香蕉皮、树皮等为原料来生产绳类及其边缘系列产品的万和厂,以解决下岗姐妹们(原安铺麻纺厂有职工1500多人,80%是女工)的再就业问题。2004年,万和厂通过中介公司接到一批地毯订单。订方美国公司要求地毯必须用天然材料生产。谁知偏偏天意弄人,当时适逢厂里原料告急,若想在短期内再筹一大批原料难度相当大。陈硕娟说:“当时正是梅雨天,看着满眼的水浮莲,我一下子来了灵感”。
  陈硕娟说,水浮莲具有茎长的特点,这为编织饰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由于当地劳动力众多,收集水浮莲当然不成问题。加上安铺传统手工业较为发达,厂里也不乏高精手工技术人才,用水浮莲作原料,关键是解决一个节点技术,这节点技术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以水浮莲为原料的地毯如期出厂,订方是否接受?这个问题让陈硕娟很担心。谁知对方不仅接受了,还开口称赞其产品富有特色,表示以后还会合作。这消息无疑是给万和厂全体员工打了一剂强心针。此后,万和厂的水浮莲饰品生产一发不可收拾,销售量迅速跃居全部产品销量的三分之一。此后,通过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增加花式品种,如今万和厂已开发出水浮莲地毯、草边、工艺箱、工艺篮等多种产品,这在国内尚属首创。到今年7月止,该厂水浮莲产品产值达400万元,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日本、美国、墨西哥等海外地区。
  
  产业链串起千家万户
  
  万和厂的水浮莲饰品不仅让万和厂效益大增,也带动了当地居民致富。万和厂的产品主要是地毯等成品和草边等半成品,而半成品主要由当地居民以家庭小作坊式生产为主。如今,在廉江安铺,已有不少居民专门靠为万和厂编织水浮莲饰品为生。廉江市安铺镇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婆婆说,街上每家每户都在用干水浮莲织“麻条”,她自己平时一有空就织。据悉,安铺镇为万和厂编织水浮莲饰品的居民达500多家。
  如今,万和厂基本形成了一条收购、生产、销售的产业链。在安铺,万和厂向居民提供技术指导,居民根据企业要求编织,织完后再回收。编织每吨晒干后的水浮莲,该厂支付给居民的费用达6000元。此外,农户们收割水浮莲晒干后,该厂上门收购,每吨达3800元。收割和编织一吨水浮莲,企业就需支付给居民和农户近万元。
  
  破除瓶颈大有可为
  
  万和厂的水浮莲饰品畅销深刻印证了“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理论,给很多水浮莲成灾的地区提供了借鉴。
  然而,目前水浮莲产业也遭遇发展瓶颈。各类水浮莲饰品长时间受潮时会发霉,这一技术瓶颈至今没有很好的解决,在销售过程中,这也成为水浮莲产业发展的“硬伤”。此外,比如市场的不确定性、资金限制等等因素也影响到这一产业的发展。
  目前,万和厂正加快水浮莲变废为宝的步伐。他们迫切需要各科研部门和民间工艺厂合力开发研制出更多样化更耐用环保的水浮莲产品,同时希望职能部门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等。
  
  相关链接:
  水浮莲,学名凤眼蓝,又称水荷花、水葫芦,是原产于南美洲的外来物种。这种看上去像花一样的绿色植物却被列为世界10大害草之一,排位第二,在我国100种最危险入侵物种的名单中榜上有名。它最大特点就是生命力极其旺盛,在适宜的条件下,1株水浮莲在90天内就可繁殖25万株。
  20世纪60年代,我国从南美引进水浮莲。当初,广东湛江将它作为猪饲料,如今,水浮莲不再被作为饲料。失去天敌的水浮莲便开始大量繁殖,在库面、河道上形成长长的“绿岛”。湛江地处亚热带,河泽众多,天气较炎热,再加上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中忽略了环境保护、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严重,因而水浮莲近年来在该市各地都出现了疯长的状况,它们淤塞河道、影响通航,破坏生态环境。由于被水浮莲覆盖,长期得不到阳光照耀,一库活水就成了一潭死水,水下生物面临灭顶之灾。
  摘自 广西农业信息网
其他文献
2006年春节,江西赣县田村村民黄新华还没回到家,就接到了村里重修祠堂的通知,要他捐点钱。回到家,父母就跟他说起了这事。第二天,村里修祠堂理事会的人就来找他,要他多少也要捐一点钱。  “怎么又是修祠堂”,听到修祠堂,黄新华心里就反感。这几年族里修祠堂几乎是每年一次,每次他都要捐个三五百元的。  在村里转转的时候,黄新华发现,村小学的围墙倒了,一问才知道学校没钱已经倒了几个月了。于是他决定和村里的几
期刊
8 月23 日下午2 时,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发布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及生猪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农业部新闻发言人薛亮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抓紧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调动农民养猪积极性    最近几个月生猪生产和价格的异常波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媒体也作了大量的报道。  中国政府对发展生猪生产高度重视,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工作,7 月30 日
期刊
■文·许尚忠 李俊雅 任红艳 陈金宝 陈幼春 高雪    西门塔尔牛在中国有近50年的历史,通过与我国黄牛30年左右的杂交改良和20年的育种,已形成了遗传趋于稳定的中国西门塔尔牛。    遗传标记技术在西门塔尔牛育种中的应用    为实现早期选择和满足消费者对肉质的较高需求,遗传标记技术也应用到西门塔尔牛的肉质选择上来,此外超声波活体测定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年来,中国西门塔尔牛育种委
期刊
农村“墙头文化”是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块重要阵地,也是农民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受教育的第二课堂。办出丰富多彩、鼓舞人心、整洁美观的“墙头文化”,对农民不仅有指导和教育意义,对当地经济发展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过去一些过时陈旧的口号,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广告,既不整洁、也不文明,更不美观、不文雅,也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随着新农村的不断推进,政府也开始注重农村的“墙头文化”。  走进邯郸县
期刊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海南省儋州市西南部,地处粤海铁路西环线与海榆西线公路交汇处的雅星地区,村里娶亲嫁女的喜事、老人百年后的丧事,亲戚朋友、邻里乡亲都抬着猪去送礼大吃大喝。这个抬猪送礼的习惯当地人管这叫“人情猪”。礼有往还,喜事或丧事一过,受礼的人又得长年累月养猪还债。这样循环往复,村民们都不堪负重,颇有怨言,却又无可奈何。在雅星新村,村民符某是一位养猪能手。以前,他自己一年养十几头猪,这些猪
期刊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它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福建与台湾的产业对接、经济融合,着力先行先试,将使这一区域的独特优势更加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否能带动福建经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一直是福建乃至海内外关注的话题之一。日前,福建省农业厅厅长姜安荣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畅谈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海西新农村建设,从而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  
期刊
“内厝赤土埔,三天没落雨,五谷晒破肚,专吃番薯元,专穿破衣服。”这是一首曾经唱响远乡近邻的闽南歌谣,不过那些穷困的生活已经远去。昔日“破大厝”眼下却已是远近闻名的“农村小都市”。   记者因此慕名而来。第一次到内厝村,路线生疏,路人指路说:往前走,见到一排排别墅的地方就是内厝村。果不其然,内厝村让人眼前一亮:成排整齐的一栋栋别墅、铺着木日油的街道、幽雅的环境、设施齐全的活动中心、厂房还有美丽的校园
期刊
在井陉县有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天长镇,又称天长宋古城。它位于晋冀结合部的太行山区,四面环山而绵流载于群山之峡,抱水环山、处处葱郁,景色迷人。这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商贾云集,素有“燕晋通衢”之称。  在明媚的阳光与和煦的春风的陪伴下,记者走近了它,实现了希冀已久的夙愿。  刚刚步入街口,一股被千年岁月浸润过的古老拙朴的气息迎面扑来,只见狭窄街道两侧的飞檐斗拱、蓝砖灰瓦的店铺鳞次栉比,活板
期刊
主持人: 本刊记者王勇  本期嘉宾:臧景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   丁晓波(吉林省东丰诚信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宝坤(吉林省东丰县蚂蚁村村民)    近年来,针对农产品“卖难”,农业增产不增收,乡镇企业效益不佳,农民收入的增幅缓慢等情况,各地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采取“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以特增收”、“以优增收”等一系列措施。但由于融资困难,农业投入
期刊
巧种鱼腥草 亩收七千元    用鱼腥草做菜,恐怕很多人都没尝试过。事实上,由于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云贵川一带的百姓一直有食用的习惯。近年来,用鱼腥草泡茶、做冷盘渐渐在浙江居民中流行起来,且市场需求量极大。温州菜市场日均销售鱼腥草超过5000公斤;义乌、永康等地市场日均销量1500至3000公斤,其批发价每公斤3元以上,零售价高达每公斤10元。  去年,永康市古山镇农民胡祖根瞄准这一商机,从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