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始广泛应用的背景,建议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在其中发掘读写结合的具体要点,让学生学习时有相应依据,进而提升读写能力。
【关键词】新意 乐趣 读写结合 误区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06-02
读写教学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读写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以读促写,是提高小學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一、读写结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该知道,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点,但这两个重点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制约的。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是阅读和写作均衡发展的。这就可以说明,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小学是奠定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要在这个阶段进行。读写有效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人素质,进而使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通常看到的是教师教授书本上的内容,在课堂上以阅读教学为主,没有把写作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长此以往,教学侧重点出现偏颇,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但写作能力却没有相应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侧重点的问题,出现了阅读和写作分离的问题。
即使有的教师意识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能正确运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有:一是教师难以掌握两者的结合点;二是教师不够了解教学内容,表现在有的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三是有的教师只注重教育模式的开展,忽略课堂读写时间的安排,从而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
(一)重读轻写
重读轻写,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最常见的误区之一。读写结合就是要让阅读和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中总结写作的方法,在阅读后进行写作。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必要条件,大批量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虽说教师和学生普遍达成一个共识:要写好习作,就必须要大量地阅读文章,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总结好的写作方法,但是这一共识到了实际的教学当中就演变成了重读轻写。由于在语文教材中需要阅读的课文较多,需要写作的内容较少,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倾斜于阅读教学。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精读和略读课文有30多篇,而写作的内容总共才8次。阅读课几乎每节课都有,而写作课两周才能安排一次。写作教学频率低、时间短,写作指导较少。同时有很多教师忽视了读写结合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只要学生的阅读量上来了,作文自然而然就写得好了。
(二)读写分离
读写分离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容易出现的另一个误区。虽然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纷纷地把这一教学方式写进教案里,并强调这一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授课当中,绝大多数教师仍把侧重点放在了阅读上,阅读教学就教阅读,写作课就教写作,完全没有将阅读和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课堂上,阅读课很少涉及写作方法,写作课也很少告诉学生怎样运用故事情节、表达顺序等进行写作,结果导致写作效果不明显。另外,现在大多数教师还是以口语表达为教学重点,没有给学生大量写作的机会,这也导致学生读写难以得到均衡发展。
(三)机械写作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有意识地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掌握读写结合的科学教学方式,导致教学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例如,如果当前的阅读内容是人物描写,那么写作内容就以人物描写为主;如果阅读内容是环境描写,那么写作内容就以环境描写为主,并将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读写结合”。但实际上,其教学并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写作,好处在哪。在教学中,不管是表达方式还是描写方式,教师都没有做到准确引导,导致读写结合的教学效率不高。
三、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依托教材,提炼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层层挑选的,所选择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将这些内容作为阅读材料,尤为可惜。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教材内容入手,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的精髓,认真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背景,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从而感受蕴含的深意,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语言运用和表词达意的独到之处。
以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和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描写,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建构全文,按照时间顺序,一共写了9个时间段人们过春节的活动。而作者在介绍老北京春节习俗的时候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有详有略地描写。如对于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几天的情景是简要介绍,有的民俗习惯只一笔带过。作者重点描写了4个时间段: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作者运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如:“除夕真热闹。”“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紧接着通过描写人们的活动详细地介绍了这四个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的忙碌,除夕的热闹、团圆,初一的悠闲,元宵节的喜庆,写出了作者对春节的喜爱之情。这样使得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结合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总—分”结构和详略得当这两种写作技巧来介绍我们家乡的传统节日。例如,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三月三,首先让学生一起交流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如做五色糯米饭、跳竹竿舞、唱对歌、碰彩蛋等。再根据时间点编排以上交流的内容,并从中选择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最了解的活动运用“总—分”结构进行详细描写。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风俗习惯?”从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喜欢跳竹竿舞!那一天壮乡姑娘会头戴锦帽,穿着艳丽的衣服。衣服上面还点缀着好看的花边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可好看了!”“我也喜欢跳竹竿舞!竹竿在壮乡姑娘的手中有节奏地在地面敲打着,汇成了一首动听的歌。”“稍不留神,还会被竹竿绊一跤哩!”教师可以适时地小结:“这场面可真热闹呀!”这就在无形当中突破了详写的内容,也就是提醒学生运用我们之前所积累的写作技巧,如场面描写渲染气氛,人物的细节描写,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等,从而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 除了挖掘文章中的写作资源,教师还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开展读写结合活动。小学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不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安排不同的写作内容。例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真情”为主题,这个单元主要的寫作主旨是“关爱”。笔者从文章中提炼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如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并通过合理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最后,再引导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运用刚学会的写作手法。这样的读写结合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知课文,还能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二)阅读名著,拓展写作空间
尽管语文教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但因为篇幅和字数的限制,学生在这当中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倡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特别是经典名著。这样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中发现不一样的世界,进而拓宽写作思路。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这两篇文章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现实生活中的悲惨命运。上完这两课内容后,笔者设计这样一个写话训练:造成这种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靠努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在得知这一切的答案后你的心情如何?请你以《如果我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或《如果我是凡卡》为题,谈谈自己的感受。笔者还建议学生回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阅读更多类似的文章,体会人物的悲惨命运,再对比今天的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在完成这一练笔的同时,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发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想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就要学会利用教材资源,创新教育模式,真正让读写结合教育方式发挥最大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长琼.读出新意 写出乐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2)
[2]张艳秀.依托课本,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读写能力提高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3]杨瑞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8)
作者简介:鹿璐(1988— ),女,山东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在南宁市衡阳路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责编 黎雪娟)
【关键词】新意 乐趣 读写结合 误区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A-0106-02
读写教学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读写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核心,以读促写,是提高小學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一、读写结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该知道,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点,但这两个重点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制约的。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是阅读和写作均衡发展的。这就可以说明,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小学是奠定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要在这个阶段进行。读写有效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喜欢语文、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人素质,进而使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
二、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通常看到的是教师教授书本上的内容,在课堂上以阅读教学为主,没有把写作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长此以往,教学侧重点出现偏颇,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但写作能力却没有相应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侧重点的问题,出现了阅读和写作分离的问题。
即使有的教师意识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能正确运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其中的原因有:一是教师难以掌握两者的结合点;二是教师不够了解教学内容,表现在有的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三是有的教师只注重教育模式的开展,忽略课堂读写时间的安排,从而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
(一)重读轻写
重读轻写,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最常见的误区之一。读写结合就是要让阅读和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中总结写作的方法,在阅读后进行写作。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必要条件,大批量的阅读是写作的前提。虽说教师和学生普遍达成一个共识:要写好习作,就必须要大量地阅读文章,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总结好的写作方法,但是这一共识到了实际的教学当中就演变成了重读轻写。由于在语文教材中需要阅读的课文较多,需要写作的内容较少,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倾斜于阅读教学。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精读和略读课文有30多篇,而写作的内容总共才8次。阅读课几乎每节课都有,而写作课两周才能安排一次。写作教学频率低、时间短,写作指导较少。同时有很多教师忽视了读写结合的必要性,他们认为,只要学生的阅读量上来了,作文自然而然就写得好了。
(二)读写分离
读写分离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容易出现的另一个误区。虽然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纷纷地把这一教学方式写进教案里,并强调这一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授课当中,绝大多数教师仍把侧重点放在了阅读上,阅读教学就教阅读,写作课就教写作,完全没有将阅读和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课堂上,阅读课很少涉及写作方法,写作课也很少告诉学生怎样运用故事情节、表达顺序等进行写作,结果导致写作效果不明显。另外,现在大多数教师还是以口语表达为教学重点,没有给学生大量写作的机会,这也导致学生读写难以得到均衡发展。
(三)机械写作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有意识地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掌握读写结合的科学教学方式,导致教学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例如,如果当前的阅读内容是人物描写,那么写作内容就以人物描写为主;如果阅读内容是环境描写,那么写作内容就以环境描写为主,并将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读写结合”。但实际上,其教学并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写作,好处在哪。在教学中,不管是表达方式还是描写方式,教师都没有做到准确引导,导致读写结合的教学效率不高。
三、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依托教材,提炼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层层挑选的,所选择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将这些内容作为阅读材料,尤为可惜。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教材内容入手,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的精髓,认真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背景,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从而感受蕴含的深意,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语言运用和表词达意的独到之处。
以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和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描写,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建构全文,按照时间顺序,一共写了9个时间段人们过春节的活动。而作者在介绍老北京春节习俗的时候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有详有略地描写。如对于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几天的情景是简要介绍,有的民俗习惯只一笔带过。作者重点描写了4个时间段: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作者运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个总起句,如:“除夕真热闹。”“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紧接着通过描写人们的活动详细地介绍了这四个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腊八的忙碌,除夕的热闹、团圆,初一的悠闲,元宵节的喜庆,写出了作者对春节的喜爱之情。这样使得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结合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总—分”结构和详略得当这两种写作技巧来介绍我们家乡的传统节日。例如,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三月三,首先让学生一起交流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如做五色糯米饭、跳竹竿舞、唱对歌、碰彩蛋等。再根据时间点编排以上交流的内容,并从中选择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最了解的活动运用“总—分”结构进行详细描写。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风俗习惯?”从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喜欢跳竹竿舞!那一天壮乡姑娘会头戴锦帽,穿着艳丽的衣服。衣服上面还点缀着好看的花边和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可好看了!”“我也喜欢跳竹竿舞!竹竿在壮乡姑娘的手中有节奏地在地面敲打着,汇成了一首动听的歌。”“稍不留神,还会被竹竿绊一跤哩!”教师可以适时地小结:“这场面可真热闹呀!”这就在无形当中突破了详写的内容,也就是提醒学生运用我们之前所积累的写作技巧,如场面描写渲染气氛,人物的细节描写,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等,从而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 除了挖掘文章中的写作资源,教师还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开展读写结合活动。小学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不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安排不同的写作内容。例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真情”为主题,这个单元主要的寫作主旨是“关爱”。笔者从文章中提炼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如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并通过合理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最后,再引导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运用刚学会的写作手法。这样的读写结合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知课文,还能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二)阅读名著,拓展写作空间
尽管语文教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但因为篇幅和字数的限制,学生在这当中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倡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特别是经典名著。这样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从中发现不一样的世界,进而拓宽写作思路。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这两篇文章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现实生活中的悲惨命运。上完这两课内容后,笔者设计这样一个写话训练:造成这种悲惨命运的原因是什么?靠努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在得知这一切的答案后你的心情如何?请你以《如果我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或《如果我是凡卡》为题,谈谈自己的感受。笔者还建议学生回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阅读更多类似的文章,体会人物的悲惨命运,再对比今天的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在完成这一练笔的同时,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发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想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就要学会利用教材资源,创新教育模式,真正让读写结合教育方式发挥最大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长琼.读出新意 写出乐趣——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2)
[2]张艳秀.依托课本,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读写能力提高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
[3]杨瑞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8)
作者简介:鹿璐(1988— ),女,山东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在南宁市衡阳路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