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体性事件及其特征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rpgu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会产生社会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引起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给社会造成极大的不安定。具有何种的特征的聚众事件可以被认定为是群体性事件以及群体性事件中如何认定相关人员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具有极强的讨论辨析意义。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刑法 刑事政策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不同的时期群体性事件所表现出的特征以及发生原因都有很大区别,学术界对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缺乏一个统一的定论,在法学研究群体性事件以前,社会学和政治学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探索,研究成果较法学也更全面深入一些。群体性事件正式出现是在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11月作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讲话中,之后便成为官方词汇。群体性事件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是在2004年11月8日,《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中使用了“群体性事件”,一直沿用至今。
  官方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定义是“指聚众共同实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有学者认为,群体性事件是由社会矛盾引发,以一定的目的为基础,带有明显的利益诉求性质的体制外活动,以规模性聚集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1]有论者认为群体事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为达到表达情绪、要求解决问题等特定目的,影响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的事件。[2]这个定义更像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而做的,缺乏法学的逻辑。
  研究群体性事件厘清概念是前提,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定义都是从群体性事件的共有特征出发的,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形式与它所处时代具有的紧密联系。
  二、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分析
  (一)事件概述
  瓮安事件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群体性事件的“标本性事件”,在于其事件参与人数、持续时间、冲突剧烈程度、造成的影响所具有的典型性。事件的起因是瓮安三中一名初二女生李玉芬死亡,其家人对其死因鉴定结果不满意,2008年6月28日下午李玉芬的家属聚集到瓮安县政府和县公安局上访,工作人员在接待其家属的过程中,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被人煽动,对县公安局、县政府、县委政府进行打砸抢烧,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事件原因分析
  回顾整个事件过程,这是一起因家属对于死者死因鉴定结果不满上访而造成的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社会影响及其恶劣。事发后不仅当地政府还包括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反思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能否通过妥当的处置避免它的发生,在事件发展态势不可控的情况下如何降低这类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对该事件梳理后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三点原因:
  1、李树芬家属上访的原因是因为对死因鉴定结果有异议并且在与公安机关的多次接触中没有被说服,家属始终认为李树芬是被人害死的,他们希望通过上访表达自己的想法。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在于群体有共同的目的,或是表达意愿,或是提出诉求,群体性事件会有一个结点把相关人员联系在一起。群体的这个共同目的指引他们的行为,在目的实现以前,聚众者的情绪很难得到安抚。
  2、政府处置不当,没有及时控制流言,发布权威消息。从发现李树芬尸体到“6.28”事件6天中,不断有流言对李淑芬的死亡以及相关人员的各种猜测使得李淑芬的死亡原因变得扑朔迷离,但是当地政府、公安局没有及时发布权威消息控制不实流言,使得民众对于死者家属充满同情,对于当地官员存有不信任。这是一个通过前期及时处理能够控制的原因,不只是群体性事件,很多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件之所以爆发政府处置不当是主要原因,往往是群众诉求得不到满足,又无法得到合理答复才会出此下策。
  3、不明真相群众的煽动以及不法分子的推动。如果说李树芬家属的上访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导火索,那么些许不明真相的群众用矿泉水瓶、砖块袭击民警,对瓮安县委、县政府大楼的打砸抢烧行为直接使事件升级,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事后查明当天的打砸抢烧参与者中有多名当地黑恶势力人员,这些人不是李玉芬的家屬,可是造成严重后果的就是这些煽动者和实施者,聚众人数众多,有很多浑水摸鱼的人,不法分子的煽动会使得从众心里作祟,原本不敢做的事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做得出来。
  三、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一)共同的目的
  群体性事件中“群体”二字说明人数绝不是一个两个就可以造成群体性事件,聚众者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是因为这个共同的目的把聚众者联系在一起。每个群体性事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目的,比如2012年江苏启东事件,民众在市政府门前集会示威抵制王子造纸厂将有毒废水排放到启动附近海域,正是因为“保卫家园”这个共同的目的才使得近十万民众聚集。聚众者和闹事者在群体性事件中起的作用有所不同,聚众者带有看热闹、起哄的心理,而闹事者是危害后果的直接实施者,聚众的目的和作用涉及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
  (二)政府督导不利、公信力弱化
  在贵州瓮安事件中,当地流传着关于李淑芬死亡的各种猜测和谣言,但是当地公安局等有关部门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阻止流言的扩散,在想要采取措施遏止流言时,效果已经大打折扣;2011年乌坎村事件也存在政府督导不到位的情况,村民因土地问题、财务问题对村干部不满,利用互联网传播计划游行上访的帖子,而这些帖子并未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也未作出任何举措解决村民遇到的问题。综观各类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就发现群体性事件前期的各种失实言论、不利言论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舆论导向失控,进一步发展成为后期群体性事件的助推器。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出现是对政府工作能力的一种考验, 社会问题是群体性事件的一个爆发点,出现群体性事件,就应该及时的解决问题和安抚群众。
  (三)聚众者的推动
  群体性事件的人数众多,组成复杂,大体可以分为对社会具有不满情绪的成年人、街角社会的不良青少年、黑社会势力三类。真正使得群体性事件产生严重危害后果、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往往是第三类人。聚集人数众多,但不是每个参与人员都会推动事件的发展升级,大多数人都是出于围观、起哄的状态,在群体性事件中,绝大多数都是前两种人,对社会不满,没有宣泄的出口,通过聚众闹事表达情绪。但这些没有实际动手参与的围观起哄的闲杂人员助长了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和嚣张气焰。   四、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刑事规制的必要性
  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是一种后处理方式,也即绝大多数群体性事件在爆发初期并没有犯罪行为,只是在演进的过程中可能衍生一些犯罪行为,此时才需要刑法规制。[3]群体性事件的两方当事人较为特殊,即政府和民众,在群体性事件初期,民众和政府的对话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政府和群众两方能够处在一个平等、理性的角度对话,政府能倾听人民的呼声,给出妥当的解决办法,也许就不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危害。现实是群众聚集后往往是群情激愤、缺乏理智,就像一个火药桶,在这样紧迫的状态下双方的态度对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若这时政府不加以正确解决,对群众的要求置若罔闻,一旦被有心人利用,众人失控,就会爆发群体性事件。
  当前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态度采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仅注重宽和性,对严格性和严厉性也有要求。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有利武器,因为群体性事件涉及人数众多,真正需要用刑法处罚的确是少数人。群体性事件开始之初并没有达到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群体性事件的危害性才是刑法规制的正当性依据,即现实的危害后果是刑法对群体性事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不能只看其产生的负面效果,某些群体性事件引发的社会冲突也有其正向功能,不涉及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对抗性强烈度较低的沖突对整体的社会系统来说具有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可以不断地释放社会张力,保持社会结构的弹性。[4]
  总 结
  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最深刻的根源就是政府治理的不到位。纵观历年来的群体性事件,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在里面起了很大作用,民众在政府面前天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往往是极具同情心的,这种百姓和政府的矛盾归根到底是政府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放偏了自己的位置,使得百姓心存愤懑,这种不满总会因为一个点爆发,就形成了群体性事件。我们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和发生原因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解决措施上,只有找准症结才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宝安,于天琪.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与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0(05):5-11+159.
  [2] 胡建.对群体性事件概念及分类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6(02):187-188.
  [3] 岳臣忠.刑法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综述[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16(03):104-111.
  [4] 朱力. 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J]. 学海,2009,(1).
  作者简介:白雪(1995—),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法律硕士,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 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决定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否获得成功,促进政工干部素质的提高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的关键。把政工干部素质提高既要进一步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还要加大业务知识学习力度,特别是新信息、新知识的学习。要立足于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将政工干部的基本素质提高,以和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相适应。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政工干部 素质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国
期刊
【摘 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部署,建设一支适应社会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当务之急。本文浅析了建设高素质国有企业干部队伍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策略,使之成为国企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干部队伍 高素质 专业化  一、建设高素质国有企业干部队伍的重要性  1.当前国有企业发展面临新挑战、新机遇  十九大做出了当今世界
期刊
【摘 要】 宗喀巴大师在16岁前往卫藏地区求学,但关于宗喀巴进藏的具体路线还不为人知。本文试图通过文献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在探寻宗喀巴大师进藏路线。  【关键词】 康区 进藏路线  绪 论  宗喀巴大师于1357年出生在青海塔尔寺, 3岁时,第四世活佛若白多杰受元顺帝召请进京途中路过青海,宗喀巴的父亲就带着他到夏宗寺和若白多杰活佛相见,若白多杰给宗喀巴灌顶加持,授了近事戒。宗喀巴7岁时,被家人送
期刊
【摘 要】 铁路行业定额修订由国家铁路局、铁路总公司组织,一般为大型国有施工企业承担测定和研究任务,本文结合铁路定额现场测定和造价标准修订工作中总结和积累的实践经验,对铁路定额测定的组织、策划、方法等进行深入思考,针对测定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研究有效解决措施,为实现定额体现项目管理水平、符合施工技术现状、指导项目投资控制的工作目标提出建设性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铁路定额 测定 思考   引
期刊
【摘 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公关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仍需强化,不能削弱。新时代背景下公关人员职业道德一直以来都是人民关注的焦点和注意的话题,而公共关系职业道德是根据公关策划实施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社会道德形象。现今,我国出现很多因公关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缺失,造成的公关危机且影响大。关于如何培养公关职业道德显得更加迫在眉睫,研究表明在社会层面更多的是侧重于理论的概述,而实践性却略微薄弱。本
期刊
【摘 要】 六氧化氟电气设备补气具有一定的要求,应结合实际情况规范地进行补气操作,本文对六氧化氟气体性质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电站按转换现场补气过程中操作步骤及需要注意的操作要点,以及充气过程中的充气质量的保证措施。  【关键词】 六氧化氟 电气设备 补气  引 言  六氧化氟SF6是具有良好性质的绝缘与灭弧介质气体,在输配电系统开关设备中应用广泛,为了使SF6气体电气设备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需要定期
期刊
【摘 要】 腐败是一种严重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实效性,而且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己经对党、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随着腐败案件的不断披露,党中央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对此类事件给予高度关注。腐败是政府公权力的滥用,可以说,人类自从有了公共权力就有了腐败现象,而抑制腐败的根本措施不在于惩治,而是在于防控。现实中,政府管理制度和行政
期刊
【摘 要】 2020年春,由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疫情席卷全球,给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威胁。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生力军和突击队,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理应顺应时代要求,肩负起民族大任,在抗“疫”中锤炼自身。举国抗“疫”之时,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迎难而上,积极应战。他们肩负起自我责任、国家责任、世界责任,在各行各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国内外文化碰撞频繁,国内文化大环境里不断涌现出一些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唯心史观出发,对我国的历史进行主观、片面和歪曲的解读,对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混乱影响。它本质上不属于文化思潮,而是披着学术外衣的政治思潮,它的扭曲的观点对于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此,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唯物史观的作用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深入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节奏的加快,与现实世界的融合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危害行为也纷至杳来,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更多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源于互联网自身具备的伪装性和匿名性,越来越多的人将互联网当作了情绪发泄之所。路西法效应在互联网世界中得到了经典的重现,然而,互联网世界作为现实世界的“附属世界”,不应当允许没有监管的危害行为肆无忌惮横行。随着网络世界的扩大和网民数量的上升,网络暴力现象在网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