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寿州窑,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创烧于我国南北朝时期,兴盛于隋唐,衰落于五代。停烧于末。在“南青北白”的格局下,寿州窑以其独特的风格,书写着自己的传奇。寿州窑烧制了许许多多的陶瓷用品,大致可分力饮食器、盛储器、酒具、文具、寝具、玩具、建筑用瓷等,釉色崇尚黄、黑釉,造型浑厚饱满,古朴沉稳,姿态万千,多样的造型符号传递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瓷器制作水平和审美文化,为深入研究中国古陶瓷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对当今的文创产品开发山大有裨益。
寿州窑及器物类别概述
淮河明珠寿州窑,沉寂地下千载。1954年一场洪水过后神秘面纱浮出水面。1960年地面调查,1988年科学发掘,寿州瓷以更加洁晰的面貌,鲜明的造型特点面世。巨量的瓷器標本实证了唐代茶圣陆羽《茶经》:“寿州瓷黄,茶色紫”;洁朱琰《陶说》载:“寿州:今安徽淮南市有窑址,坯上施白粉,用氧化焰烧成,黄釉可喜。后期造瓷,初用匣钵”;和《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载:“江南寿州,唐时烧造,其瓷黄”文献史料的真实性。
寿州窑不是指单个窑口,而是指以上窑为中心,呈东西走向分布,东起凤阳武店,西至淮南田家庵区泉山绵延约40公里,南至高塘湖沿岸,向北延伸至淮河岸边宽约4公里狭长范围内,文化属性一致,工艺技术与装饰方法相似,古窑之间联系密切,时代上前后相继,产品风格较为一致的众多窑口遗址的总称。它以凤阳武店、临泉寺、上刘庄,上窑的管嘴孜、住院部、松树林、高窑、东小湾,三座窑、泉山窑址和96处窑址为代表,时间跨度长,空间分布广,地域特色鲜明,蜚声海内外的瓷窑体系。
寿州窑产品的种类,一般说来,早期生产的陶瓷器物种类偏少,到了唐代寿州窑的繁荣时期,种类逐渐增多。隋代代表性窑口有凤阳临泉寺、上刘庄,上窑管嘴孜,早期生产的主要器物有碗、盏、高足盘、罐、壶、烛台等。造型端庄凝重。壶多浅盘口,颈肩部多饰有凸弦。壶、罐往往都有系。碗、盏为平足,敞口直唇。早期寿州窑尽管器型种类比较少,但是在造型上却极富于变化,如壶有四系、六系,罐有四系、八系。龙柄壶有单身、双身两种,碗、盏、高足盘等口、腹、底部都有不同的变化。给人以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的印象,显示出寿州窑匠师们高超的工艺技术。早期寿州窑瓷器继承了当时我国北方青瓷的风格,同时在器物种类上又生产当时南方普遍的盘口壶、四系罐等器物,吸取了当时南方青瓷的一些特色。
唐代寿州窑在原来的基础上,生产规模、产品种类、数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唐代代表性窑口有上窑镇医院住院部、高窑、松树林。东小湾、泉山窑址、九十六处、三座窑等。这时期寿州窑的产品十分丰富,有碗、盏、豆、盘、罐、壶、注子、钵、杯、水盂、瓶、枕、砖、碾轮、纺轮、玩具等十余种,基本上是当时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生产与生活用品。
造型工艺应物象形
寿州窑瓷器造型是艺人使用当地次生高岭土,按着工艺流程创造出不同形态的器物。寿州窑器物的系和錾多为泥条状,隋代也偶见桥形系。碗、盏类数量比较多,隋代的底足多为平底(有人称之为“假圈足”),唐代早期还在沿袭平底,中期足底中心开始内凹,晚期出现了玉璧底和圈足器。隋代鸡首壶和龙柄壶多为敞口、尖圆唇、长束颈,颈和肩部常施凸弦纹数道。唐代执壶,数量较多,有的饮酒,有的用来喝茶(有人认为用于喝茶的应命名为瓶),早期的执壶主体似隋代的罐,折沿,尖圆唇,颈极短,圆鼓腹,短直流有圆管状和六棱状之分,平底;中期,宽折沿,颈升长,弧腹部收束,体形变长,平底或平底内凹;晚期执壶,短折沿,侈口,长颈,长直腹,六棱流和圆管流常见,体形修长,平底或平底内凹。
寿州瓷器型线条柔和圆润、富于变化。点、线、面节凑性运动,以线塑面,以线塑形,以线塑神,曲直线条有机结合、和谐统一。水平线的平静、安稳;垂直线的挺拔、刚毅、力量;弧线的旋转、流畅、圆润;自由曲线的节凑明快、错落有致。各式的几何造型带来无穷的审美趣味,长方体、方体、梯形体、圆体、柱状体、扁圆体、半国体以及造型的大小、胖瘦、变异,小中见大,精巧而有气魄、单纯而有变化,常给观者带来极强的视觉张力和审美享受。
寿州瓷造型之所以千差万别、精彩纷呈,根基于良工的苦心探索、艺术才华和炉火纯青的制作技术。《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从制作技艺看,设计理念必先成竹于胸,比如器物稳定性、造型的变化和统一、实用性、科学性,然后借助陶车等制瓷工具,一次性拉坯成型,如简约的圆器,盘、碗、盏、杯、水盂、钵等;有以轮制主体,再安装系、錾、柄、流、足、堆塑装饰复合成型,如龙柄鸡首壶、高足盘、四系盘口壶、高足杯、执壶、多足砚和暖砚等。还有模制成型,如瓷枕的牛形座、象形座、瓷塑卧兽、龙纹砖、兽面纹瓦当。捏塑成型有瓷塑马、羊、牛、鸭、狗和猴子等。围镶法成型有筷笼、长方体瓷枕、委角瓷枕、元宝性瓷枕、腰圆形瓷枕和元宝形瓷枕等。雕塑成型,是通过雕塑而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需经模印、锒嵌和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才能完成,如蹲狮席镇颈部卷毛与背部阴刻长毛、伏虎镇头部与背部虎皮条纹的阴刻、凤首头部、颈部与眼部阴刻、人面埙及胡须等。从造型形态构成方法看,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线段运动与确定;2.面的轨迹与围合;3.切削形成与排比;4.造型分割与重组;5.方位改变与变通;6.块体堆积与穿插。
千姿百态的寿州瓷观照真实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表达了工匠的感情与审美意识。造型设计不是生硬的模仿、自然形象的写实,也不是单纯地照搬个符号、形态,而是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学识、技术、阅历、灵感,以及艺人对自然形体的概括、提炼、联想和想象。寿州瓷造型形象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仿生设计,艺人通过对自然界动物、植物以及人本身的观察与模拟,以此为灵感,艺术化创作而成。动物仿生,如瓷塑中的狮、虎、羊、马、牛、鸭、大象、狗、龙柄、鸡首、凤首等;植物仿生,如葫芦瓶、贴塑的菊花辦、雕塑的莲花和菩提树等;人物仿生有骑马俑、人面埙等。2.立体几何,如长方体瓷枕、圆角方形瓷枕、圆形瓦当、圆形砚台、长方体龙纹砖、扁圆体纺轮等。3.金银器,如隋代高足杯来自隋代金银高足杯,其渊源是四五世纪罗马流行的器物,凤首壶盖、渣斗和海棠式碗均是吸收唐代金银器造型元素而来,宋代元宝形枕仿照宋银元宝造型。4.宗教题材,有须弥座烛台、须弥座高足碗、雕塑佛像构件、莲花座烛台、莲花盘口壶、僧帽枕和钱纹陶拍等。
南北瓷窑文化碰撞的产物
隋代寿州窑瓷器承前启后,继承南北朝瓷器造型,器物变化多体现在局部构件上的差异,琢器体态细长、结构新奇,圆器小巧玲珑。精巧美观。龙柄鸡首壶、高足盘、盘口壶、青瓷碗比较常见,时代共性较强,别开生面的造型不多。鸡首壶在我国出现的时代约在西晋,南北朝时期龙柄鸡首壶较多地出现,浙江越窑生产有莲辦纹龙柄鸡首壶,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洛阳市博物馆藏有北朝龙柄鸡首壶等。寿州窑隋代龙柄鸡首壶与西安市隋朝李静训墓(陪葬邢窑白瓷龙柄鸡首壶)、山西隋开皇十五年梅渊墓(青釉龙柄鸡首壶)出土的同类器颇为相似,而南方越窑鸡首壶造型矮胖、颈部多光素的特点与寿州窑鸡首壶高挑修长的形态不同。
隋代安阳窑烧制的四系罐、龙柄壶、双龙柄壶、龙柄鸡首壶、印花钵和高足盘等器物,在寿州窑同期产品中也较常见。河南巩县窑烧制的双龙柄尊、双龙柄盘口壶、执壶、三彩钵、小葫芦瓶、兔形枕、辟雍砚和渣斗等器型与同期寿州窑产品类似。邢窑隋代的青釉四系罐、青釉龙柄壶、青釉、白釉高足盘、青釉方形莲花座、黑釉钵和白釉辟雍砚,唐代白釉海棠碗、白釉渣斗、白釉穿带壶、白釉无系执壶、黄釉盘口瓶、黑釉罐、执壶、玉璧底碗、瓷马、三彩钵和斜直壁深腹白釉碗与寿州窑同类产品相仿,在寿州窑唐代器物中也有邢窑隋代器物的影子,如辟雍砚、四系罐、方形莲花座和直壁深腹杯等。
从以上各窑口存在或多或少同时期相仿造型看,瓷器形态与审美的时代共性在隋唐有所增强。隋唐旺盛的瓷器贸易给各地窑口之间相互借鉴模仿提供了标本。寿州窑处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要)中地段,发挥着交流联系的纽带作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其产品造型既具有南方瓷器文化特点,又富含北方瓷器的时代风貌。客观来说,寿州窑产品造型与洪州窑、安阳窑、邢窑、萧窑同期产品相似性较多,尤其是北方的安阳窑、邢窑、萧窑产品。不难看出,北方瓷窑的工艺技术在隋唐时期途经安徽向南传播更为显著。寿州窑以馒头窑为主的窑炉结构属于北方馒头窑体系的文化圈。唐代寿州窑里的瓷塑独具匠心,虎、狮、马、猴、骑马俑、牛、羊、人面埙、象形埙、凤鸟壶盖造型写意、简炼粗犷、师法自然。
寿州窑及器物类别概述
淮河明珠寿州窑,沉寂地下千载。1954年一场洪水过后神秘面纱浮出水面。1960年地面调查,1988年科学发掘,寿州瓷以更加洁晰的面貌,鲜明的造型特点面世。巨量的瓷器標本实证了唐代茶圣陆羽《茶经》:“寿州瓷黄,茶色紫”;洁朱琰《陶说》载:“寿州:今安徽淮南市有窑址,坯上施白粉,用氧化焰烧成,黄釉可喜。后期造瓷,初用匣钵”;和《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载:“江南寿州,唐时烧造,其瓷黄”文献史料的真实性。
寿州窑不是指单个窑口,而是指以上窑为中心,呈东西走向分布,东起凤阳武店,西至淮南田家庵区泉山绵延约40公里,南至高塘湖沿岸,向北延伸至淮河岸边宽约4公里狭长范围内,文化属性一致,工艺技术与装饰方法相似,古窑之间联系密切,时代上前后相继,产品风格较为一致的众多窑口遗址的总称。它以凤阳武店、临泉寺、上刘庄,上窑的管嘴孜、住院部、松树林、高窑、东小湾,三座窑、泉山窑址和96处窑址为代表,时间跨度长,空间分布广,地域特色鲜明,蜚声海内外的瓷窑体系。
寿州窑产品的种类,一般说来,早期生产的陶瓷器物种类偏少,到了唐代寿州窑的繁荣时期,种类逐渐增多。隋代代表性窑口有凤阳临泉寺、上刘庄,上窑管嘴孜,早期生产的主要器物有碗、盏、高足盘、罐、壶、烛台等。造型端庄凝重。壶多浅盘口,颈肩部多饰有凸弦。壶、罐往往都有系。碗、盏为平足,敞口直唇。早期寿州窑尽管器型种类比较少,但是在造型上却极富于变化,如壶有四系、六系,罐有四系、八系。龙柄壶有单身、双身两种,碗、盏、高足盘等口、腹、底部都有不同的变化。给人以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的印象,显示出寿州窑匠师们高超的工艺技术。早期寿州窑瓷器继承了当时我国北方青瓷的风格,同时在器物种类上又生产当时南方普遍的盘口壶、四系罐等器物,吸取了当时南方青瓷的一些特色。
唐代寿州窑在原来的基础上,生产规模、产品种类、数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唐代代表性窑口有上窑镇医院住院部、高窑、松树林。东小湾、泉山窑址、九十六处、三座窑等。这时期寿州窑的产品十分丰富,有碗、盏、豆、盘、罐、壶、注子、钵、杯、水盂、瓶、枕、砖、碾轮、纺轮、玩具等十余种,基本上是当时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生产与生活用品。
造型工艺应物象形
寿州窑瓷器造型是艺人使用当地次生高岭土,按着工艺流程创造出不同形态的器物。寿州窑器物的系和錾多为泥条状,隋代也偶见桥形系。碗、盏类数量比较多,隋代的底足多为平底(有人称之为“假圈足”),唐代早期还在沿袭平底,中期足底中心开始内凹,晚期出现了玉璧底和圈足器。隋代鸡首壶和龙柄壶多为敞口、尖圆唇、长束颈,颈和肩部常施凸弦纹数道。唐代执壶,数量较多,有的饮酒,有的用来喝茶(有人认为用于喝茶的应命名为瓶),早期的执壶主体似隋代的罐,折沿,尖圆唇,颈极短,圆鼓腹,短直流有圆管状和六棱状之分,平底;中期,宽折沿,颈升长,弧腹部收束,体形变长,平底或平底内凹;晚期执壶,短折沿,侈口,长颈,长直腹,六棱流和圆管流常见,体形修长,平底或平底内凹。
寿州瓷器型线条柔和圆润、富于变化。点、线、面节凑性运动,以线塑面,以线塑形,以线塑神,曲直线条有机结合、和谐统一。水平线的平静、安稳;垂直线的挺拔、刚毅、力量;弧线的旋转、流畅、圆润;自由曲线的节凑明快、错落有致。各式的几何造型带来无穷的审美趣味,长方体、方体、梯形体、圆体、柱状体、扁圆体、半国体以及造型的大小、胖瘦、变异,小中见大,精巧而有气魄、单纯而有变化,常给观者带来极强的视觉张力和审美享受。
寿州瓷造型之所以千差万别、精彩纷呈,根基于良工的苦心探索、艺术才华和炉火纯青的制作技术。《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从制作技艺看,设计理念必先成竹于胸,比如器物稳定性、造型的变化和统一、实用性、科学性,然后借助陶车等制瓷工具,一次性拉坯成型,如简约的圆器,盘、碗、盏、杯、水盂、钵等;有以轮制主体,再安装系、錾、柄、流、足、堆塑装饰复合成型,如龙柄鸡首壶、高足盘、四系盘口壶、高足杯、执壶、多足砚和暖砚等。还有模制成型,如瓷枕的牛形座、象形座、瓷塑卧兽、龙纹砖、兽面纹瓦当。捏塑成型有瓷塑马、羊、牛、鸭、狗和猴子等。围镶法成型有筷笼、长方体瓷枕、委角瓷枕、元宝性瓷枕、腰圆形瓷枕和元宝形瓷枕等。雕塑成型,是通过雕塑而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需经模印、锒嵌和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才能完成,如蹲狮席镇颈部卷毛与背部阴刻长毛、伏虎镇头部与背部虎皮条纹的阴刻、凤首头部、颈部与眼部阴刻、人面埙及胡须等。从造型形态构成方法看,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线段运动与确定;2.面的轨迹与围合;3.切削形成与排比;4.造型分割与重组;5.方位改变与变通;6.块体堆积与穿插。
千姿百态的寿州瓷观照真实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表达了工匠的感情与审美意识。造型设计不是生硬的模仿、自然形象的写实,也不是单纯地照搬个符号、形态,而是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学识、技术、阅历、灵感,以及艺人对自然形体的概括、提炼、联想和想象。寿州瓷造型形象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仿生设计,艺人通过对自然界动物、植物以及人本身的观察与模拟,以此为灵感,艺术化创作而成。动物仿生,如瓷塑中的狮、虎、羊、马、牛、鸭、大象、狗、龙柄、鸡首、凤首等;植物仿生,如葫芦瓶、贴塑的菊花辦、雕塑的莲花和菩提树等;人物仿生有骑马俑、人面埙等。2.立体几何,如长方体瓷枕、圆角方形瓷枕、圆形瓦当、圆形砚台、长方体龙纹砖、扁圆体纺轮等。3.金银器,如隋代高足杯来自隋代金银高足杯,其渊源是四五世纪罗马流行的器物,凤首壶盖、渣斗和海棠式碗均是吸收唐代金银器造型元素而来,宋代元宝形枕仿照宋银元宝造型。4.宗教题材,有须弥座烛台、须弥座高足碗、雕塑佛像构件、莲花座烛台、莲花盘口壶、僧帽枕和钱纹陶拍等。
南北瓷窑文化碰撞的产物
隋代寿州窑瓷器承前启后,继承南北朝瓷器造型,器物变化多体现在局部构件上的差异,琢器体态细长、结构新奇,圆器小巧玲珑。精巧美观。龙柄鸡首壶、高足盘、盘口壶、青瓷碗比较常见,时代共性较强,别开生面的造型不多。鸡首壶在我国出现的时代约在西晋,南北朝时期龙柄鸡首壶较多地出现,浙江越窑生产有莲辦纹龙柄鸡首壶,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洛阳市博物馆藏有北朝龙柄鸡首壶等。寿州窑隋代龙柄鸡首壶与西安市隋朝李静训墓(陪葬邢窑白瓷龙柄鸡首壶)、山西隋开皇十五年梅渊墓(青釉龙柄鸡首壶)出土的同类器颇为相似,而南方越窑鸡首壶造型矮胖、颈部多光素的特点与寿州窑鸡首壶高挑修长的形态不同。
隋代安阳窑烧制的四系罐、龙柄壶、双龙柄壶、龙柄鸡首壶、印花钵和高足盘等器物,在寿州窑同期产品中也较常见。河南巩县窑烧制的双龙柄尊、双龙柄盘口壶、执壶、三彩钵、小葫芦瓶、兔形枕、辟雍砚和渣斗等器型与同期寿州窑产品类似。邢窑隋代的青釉四系罐、青釉龙柄壶、青釉、白釉高足盘、青釉方形莲花座、黑釉钵和白釉辟雍砚,唐代白釉海棠碗、白釉渣斗、白釉穿带壶、白釉无系执壶、黄釉盘口瓶、黑釉罐、执壶、玉璧底碗、瓷马、三彩钵和斜直壁深腹白釉碗与寿州窑同类产品相仿,在寿州窑唐代器物中也有邢窑隋代器物的影子,如辟雍砚、四系罐、方形莲花座和直壁深腹杯等。
从以上各窑口存在或多或少同时期相仿造型看,瓷器形态与审美的时代共性在隋唐有所增强。隋唐旺盛的瓷器贸易给各地窑口之间相互借鉴模仿提供了标本。寿州窑处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要)中地段,发挥着交流联系的纽带作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其产品造型既具有南方瓷器文化特点,又富含北方瓷器的时代风貌。客观来说,寿州窑产品造型与洪州窑、安阳窑、邢窑、萧窑同期产品相似性较多,尤其是北方的安阳窑、邢窑、萧窑产品。不难看出,北方瓷窑的工艺技术在隋唐时期途经安徽向南传播更为显著。寿州窑以馒头窑为主的窑炉结构属于北方馒头窑体系的文化圈。唐代寿州窑里的瓷塑独具匠心,虎、狮、马、猴、骑马俑、牛、羊、人面埙、象形埙、凤鸟壶盖造型写意、简炼粗犷、师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