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任教20多年的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为了改变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低效问题,我们做了深入分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因电子、网络的影响,学生阅读少,不阅读是教育质量低效,语文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我们大胆尝试“实施增量阅读,提升语文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能拓宽人的视野;阅读,能发展人的思维;阅读,能陶冶人的性情。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增量阅读质量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1)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讲述一些作家、名人通过读书走向成功、成才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请班上爱好阅读,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介绍他们读书的经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阅读能拓宽知识视野,能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机动。
(2)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创设浓厚的“书香”氛围,不断更换书柜的图书;在教室里张贴有关阅读的标语;在班级展板中设立“阅读专栏”;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读书,到图书馆借书。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书香氛围中,激发阅读的欲望。
(3)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般来说,有爱阅读的老师才有爱阅读的学生。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必会影响其学生。因此,要求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有兴趣。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讲述阅读中所得的轶闻趣事等,起到“和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提出增量阅读,确定阅读方向
增量阅读是学生在小学海量阅读基础上的提升,是向高中专题深度阅读的过渡,实现泛读到深读的过渡。于是,我们提出了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语文“增量阅读”。
初中语文“增量阅读”要达到培养兴趣,掌握方法,养成习惯,扩大视野,加厚积累,丰富思想,有助于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目的即可。所以,初中要进行有一定拓展,有一定深度,但是要有依据、有选择,有限量,符合初中阶段的特征,符合初中学生的需要的增量阅读。
读什么?首先,要保量阅读,阅读课标推荐书目,保证中招考试成绩。课标要求的经典篇目是要细读的。这是增量阅读的前提和保障。然后,要增量阅读,课标之外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增量阅读“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阅读:
(1)关联阅读:主张关联阅读,催生涟漪效应。将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
(2)兴趣阅读:提倡兴趣阅读,保护阅读欲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学生对未知领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英雄、明星充满着极大的崇敬与向往,对成功充满着强烈的欲望,对社会具有强烈的关注意识和参与意识,都在努力走进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中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动力。例如:有男孩喜欢《居里夫人传》,一晚上就读完了。有女孩喜欢《简·爱》上厕所也带着。有的学生抱住《明朝那些事》不放,还有学生迷恋《雾都孤儿》等外国文学。而且,我们还发现,兴趣阅读的读者,往往是那些家庭有阅读氛围或指导、阅读兴趣浓厚、阅读方向明确、阅读速度较快的学生。由此可见,初中阶段,给学生独立阅读的空间,保护学生的兴趣阅读非常重要。
总之,初中增量阅读应以保量阅读为基础,在增量阅读中,兴趣阅读与关联阅读并存,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成长需要。
三、传授阅读方法,提升理解能力
我们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增加读书量的同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是达成实际效果的桥梁。阅读方法,概括来说是“读”“思”“记”。
首先是“读”。
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可采用此法,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种方法以“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
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就要求“一目十行”。速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能适应新知识新信息或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于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质作品,需要精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其次是“思”。
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写作思路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目的。
第三是“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什么?
一是疑问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二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
三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四是创作笔记,即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
四、转变教学形式,提升写作能力
在增量阅读的基础上,学生的阅读量增多,课堂上的单篇教学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现在由“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体教学”和“专题阅读教学”。这三种教学使阅读教学课型变得多元、丰富。
阅读视野扩大:在学生天天读好书、周周有交流、期期有专题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一起紧锣密鼓地读书。读书的密度和数量都超过已往,老师的学科知识能力都得以积累与提升。
教学层次的深入:在《沉淀的真实与美丽——阅读系列长篇《丁丁当当》展示课》、《傲世才子刘禹锡》、《隽永荷花、百年孙犁》、《骆驼袢子》、《繁星春水》一系列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训练,语文能力得以提升,增量阅读功不可没。
指导方法的积累:我们尝试了古代名家、或现代作家的专题阅读。也尝试了怎样读“一篇文章”、读“整本书”、读“作品集”、读“一个流派”、读“系列长篇”。
总之,增量阅读是一个广阔缤纷的天地,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来切实提高阅读的质量;“单篇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专题阅读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课型多元化。既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又提升了听、说、读、写能力。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增量阅读与语文能力提升的研究(编号:JCJYC150100036)。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能拓宽人的视野;阅读,能发展人的思维;阅读,能陶冶人的性情。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增量阅读质量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1)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讲述一些作家、名人通过读书走向成功、成才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请班上爱好阅读,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介绍他们读书的经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阅读能拓宽知识视野,能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机动。
(2)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创设浓厚的“书香”氛围,不断更换书柜的图书;在教室里张贴有关阅读的标语;在班级展板中设立“阅读专栏”;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读书,到图书馆借书。让学生置身于浓厚的书香氛围中,激发阅读的欲望。
(3)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般来说,有爱阅读的老师才有爱阅读的学生。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势必会影响其学生。因此,要求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有兴趣。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讲述阅读中所得的轶闻趣事等,起到“和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提出增量阅读,确定阅读方向
增量阅读是学生在小学海量阅读基础上的提升,是向高中专题深度阅读的过渡,实现泛读到深读的过渡。于是,我们提出了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语文“增量阅读”。
初中语文“增量阅读”要达到培养兴趣,掌握方法,养成习惯,扩大视野,加厚积累,丰富思想,有助于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目的即可。所以,初中要进行有一定拓展,有一定深度,但是要有依据、有选择,有限量,符合初中阶段的特征,符合初中学生的需要的增量阅读。
读什么?首先,要保量阅读,阅读课标推荐书目,保证中招考试成绩。课标要求的经典篇目是要细读的。这是增量阅读的前提和保障。然后,要增量阅读,课标之外拓展阅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增量阅读“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阅读:
(1)关联阅读:主张关联阅读,催生涟漪效应。将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的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涟漪效应”。
(2)兴趣阅读:提倡兴趣阅读,保护阅读欲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学生对未知领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英雄、明星充满着极大的崇敬与向往,对成功充满着强烈的欲望,对社会具有强烈的关注意识和参与意识,都在努力走进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中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动力。例如:有男孩喜欢《居里夫人传》,一晚上就读完了。有女孩喜欢《简·爱》上厕所也带着。有的学生抱住《明朝那些事》不放,还有学生迷恋《雾都孤儿》等外国文学。而且,我们还发现,兴趣阅读的读者,往往是那些家庭有阅读氛围或指导、阅读兴趣浓厚、阅读方向明确、阅读速度较快的学生。由此可见,初中阶段,给学生独立阅读的空间,保护学生的兴趣阅读非常重要。
总之,初中增量阅读应以保量阅读为基础,在增量阅读中,兴趣阅读与关联阅读并存,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成长需要。
三、传授阅读方法,提升理解能力
我们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增加读书量的同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是达成实际效果的桥梁。阅读方法,概括来说是“读”“思”“记”。
首先是“读”。
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可采用此法,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种方法以“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
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就要求“一目十行”。速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能适应新知识新信息或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于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质作品,需要精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其次是“思”。
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理清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写作思路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目的。
第三是“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什么?
一是疑问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二是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
三是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四是创作笔记,即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写读后感等。
四、转变教学形式,提升写作能力
在增量阅读的基础上,学生的阅读量增多,课堂上的单篇教学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现在由“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体教学”和“专题阅读教学”。这三种教学使阅读教学课型变得多元、丰富。
阅读视野扩大:在学生天天读好书、周周有交流、期期有专题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一起紧锣密鼓地读书。读书的密度和数量都超过已往,老师的学科知识能力都得以积累与提升。
教学层次的深入:在《沉淀的真实与美丽——阅读系列长篇《丁丁当当》展示课》、《傲世才子刘禹锡》、《隽永荷花、百年孙犁》、《骆驼袢子》、《繁星春水》一系列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训练,语文能力得以提升,增量阅读功不可没。
指导方法的积累:我们尝试了古代名家、或现代作家的专题阅读。也尝试了怎样读“一篇文章”、读“整本书”、读“作品集”、读“一个流派”、读“系列长篇”。
总之,增量阅读是一个广阔缤纷的天地,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来切实提高阅读的质量;“单篇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专题阅读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课型多元化。既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积累,又提升了听、说、读、写能力。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增量阅读与语文能力提升的研究(编号:JCJYC1501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