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改革的误区及对策刘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程以来,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大胆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与方法,使习作教学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局面。但是,由于对课程理念理解的偏颇,许多教师在习作教学改革实践中矫枉过正,走入新的误区,严重制约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误区一:习作指导放任自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是强调写作实践与写作能力的密切关系,并不否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为小学生的“写作实践”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写作实践”,才能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但是,有些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有失偏颇,在作文课上放任学生自主审题,自由写作,还鼓励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导致许多学生的习作偏离了题目要求,内容空洞,言之无序,这是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写作指导造成的。
  误区二:读写结合机械训练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习得写作技巧,收到读写双丰的成效。然而,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读与写的紧密结合,在每篇课文教学中总要让学生进行模仿性的练笔。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固化的,既不像阅读又不像写作的课产生厌恶和畏惧感,这种机械的“读写结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误区三:创设情境脱离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都想通过挖掘各种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实现习作与生活的有机融合。但是,一些教师平时没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总是热衷于在每一次习作课上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即时写课堂上的活动经历、见闻和感受。有的“情境”因匆匆一现,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情境”缺乏艺术性,没能达到预期的直观效果;有的“情境”脱离现实生活,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诸如此类的“情境”远离生活实际,缺乏情感基础,难以达成课程标准倡导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基本目标。
  误区四:自改习作流于形式
  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许多教师为了突出学生修改习作的主体地位,总是一股脑儿地让学生自己修改或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习作。由于老师没有指导修改的方法,提出修改的要求,学生不懂得如何修改。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尚能改一些病句、错别字之类的毛病,多数学生什么都改不了。这样,学生的作文老师没有改,学生自己又不会改,导致有写无改。这种有名无实的“自改”和“互改”,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深化习作教学改革,既要一如既往地改革与创新,又要不断地反思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加以改进。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扬长避短,走出习作教学改革的误区,开辟习作教学之新天地呢?
  对策一:多方位指导,突出一个“活”字
  众所周知,作文课是习作教学的主渠道,教师理应在作文课上“教”给学生必要的写作知识与习作方法。但到底要“教”什么,该怎么“教”,很多语文教师对此感到困惑。我认为,指导学生习作要讲究策略,做到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点到为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内容入手,着重抓三件事。一是激发兴趣。教师要根据每次习作训练的内容,灵活巧妙地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二是指导观察。要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并进行适当的分析,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丰富习作素材。三是传授方法。要根据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在学生习作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知识与技巧的点拨,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教学起着导“读”与导“写”的双重任务。所以,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分析、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习得写作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对策二:多样化训练,落实一个“勤”字
  崔峦老师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而写,形式灵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习作教学观,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的习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多样化、经常性的习作训练。
  1.抓好单元习作训练。每个单元安排的习作内容和要求,务必保质保量完成。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突出训练重点,但不能囿于习作题目,实施“一刀切”训练。对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可采用多步到位策略,即围绕习作目标,设计相关的小练笔,让学生通过几次练笔逐步达成单元训练目标。
  2.结合阅读教学练写。阅读课上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又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指导学生练笔。可以把课文中概述的内容写具体,续编故事,写读课文后的感受;可以为写景的课文拟游人须知、写导游词、编广告语;也可以为写人记事的课文增加细节描写……此类练笔费时不多,可以收到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和灵活练习表达的双重效果。
  3.联系日常生活练笔。因需而写,必能有效地提高习作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通过多种形式勤练笔。如给老师、同学或家人写信,代人写启事,写调查报告,还可以日记形式记录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让学生在这样的练笔实践中真正认识到习作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养成主动练笔的习惯。
  对策三:多层次修改,体现一个“实”字
  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不能因课标倡导学生“自改”与“互改”而削弱对习作的评改,应该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扎实做好习作的评改工作。要把教师批改与学生的自改互改结合起来。
  教师批改可分步进行:第一步是在学生完成初稿之后给他们面批,然后要求他们按照提示自行修改;第二步是在学生自改互改的基础上再次给予批改。分步评改要做到:
  1.突出重点。教师面批主要是针对学生初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修改意见。面批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提出明确的修改要求,为学生自己修改指明方向。
  2.粗细得当。教师要对学生自改后的习作进行认真批改,大到选材是否切题,叙述是否有条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小到用词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都应适当批改。但要粗细得当,对常用的标点符号和常见的错别字,可以圈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学生的习作原貌,可改可不改的不改为好,因为改多了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习作自信心。
  3.以评导写。每一次习作训练之后,都要凭借批改中获取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讲评,以评导写,以评促作。要审慎选择讲评用的习作,不仅要讲评写得较好和中等的作文,还要对有进步的习作给予积极评价,不可每次都用那几个优秀生的“佳作”做范例进行点评,更不可指名道姓评价“后进生”的习作。讲评要做到明确目的,讲求实效,通过讲评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这次习作有哪些成功或进步之处,同时找到问题或不足,知道在今后的习作中如何加以改进。
  
  作者单位
  福建莆田市涵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儿童的智慧出在指尖上”,新课改倡导的动手操作这一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认为学生只要通过动手操作,就能自然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将通过操作获得的直观形象和经验与概念进行必要的整合,没有充分发挥表象在认知发展中的桥梁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如何架设从操作到结论的桥梁,实现操作活动内化”的教学策略。
期刊
“10000以内数的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例4和例5及相关练习)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10000这样的较大数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学会认、读、写较大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实际教学和反思,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写结合,正向迁移  在教学“万以内数
期刊
教材简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叙写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宫刑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耗费13年时间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是一曲“愤”歌成绝唱。  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语文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课堂
期刊
一  ——“我”衣锦还乡,特地去看望年迈的启蒙老师。其时,老师正在办公,“我”不经意翻到邻桌上一篇三年级学生的作文:  “阿爹还没有走的时候,他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警察,说这样就啥都不怕了。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警察。我的梦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妈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妈和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期刊
教师如何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如何促进学生发展?我对三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进行了调研。  一、问题的提出及分析  某日下午,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正在讨论明天准备上的“平移和旋转”(第一课时)。t老师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分析:教学重点一是感知平移、旋转现象。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火车、电梯、缆车和风扇、螺旋桨、钟摆运动的(实例)图片作为素材,让学生结合实际,观察和想象它们的运动特点,感知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二是要求学
期刊
教材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经典童话。课文先叙述了圣诞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景,最后讲小女孩冻死街头。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写实与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使这种种幻象
期刊
林冲一生,总是不敢。《水浒》中,从第七回到第十二回,写到林冲“不敢”的就有6次。其他:怎敢1次;如何敢,3次;哪里敢,2次;岂敢,1次;敢道怎地,1次。加起来,足足有14次。其实,谁又不怕呢?《水浒》写出了林冲的怕,写出了林冲同时代人的怕。而且,林冲怕的就是我们怕的。古代的林冲,怕着现代的我们的怕。在权力社会里,谁能不怕?有多少人能够体面而有尊严地活着?跟随父母外出打工的一个男孩,眼看他的妹妹滑进
期刊
课堂巡视要注意些什么?一是要有针对性,一节课学习的效果如何,可以通过直接了解中下等学生,根据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推测全班的学习效果。二是要有指导性,及时发现捕捉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做到当堂内容当堂解决。三是要有敏锐性,及时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奇思妙想,选择重点问题在全班进行研讨。四是要有预设性,寻找预设问题的不同结论及时调控课堂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流程等。课堂巡视我们还要关注些什么呢
期刊
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与探究式学习相对的是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
期刊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三重三轻”的弊端:在作业的设置上,重教师的主导性,轻学生的主体性;在作业的要求上,重作业的统一性,轻作业的差异性;在作业的形式上,重作业的文本性,轻作业的实践性。这样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弱化了作业的实效性,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可以通过抓“三变”,还“三权”,实现语文作业的创新,增强语文作业的实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