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美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暖暖的朝阳温暖着宁静的客厅,一缕光芒在玻璃上跳跃。我轻松地靠在沙发上,一口气看完了时长123分钟的电影《大河恋》。影片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初,美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主人公诺曼和保罗从小和父母住在尚未开发的蒙大拿州的大黑脚河边,父亲老麦克林是一位严谨的牧师。诺曼从小接受父亲的语言教育,写得一手好文章,也继承了父亲真传的蝇钓技术,成为一名大学教授;而保罗则改变了父亲的蝇钓技术,自创一派,以记者为业,最后死于赌债纠纷。这部充满诗意的影片,为我们阐释了兄弟二人的人生信念、生活原则以及亲情间的沟通和限制。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预知,亦不可复制。电影《大河恋》从诺曼的回忆开始,讲述了他童年接受的教育,少年的憧憬,青年离家后获得的事业的成功。当他回归故土,对故乡和亲人疏远情感的重新拾起,到对自我生活状态的审视以及最后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将整个故事推向高潮,这正是电影的情节之美。
  每个人的生命时光都是不能挽回的,走过即逝,凝结成一份情,流淌在我们的血管里,只能永远怀念。在主人公诺曼的生命旅途中,在电影的最后一刻,从生命里奔涌而起的是“我产生了一种大河恋”,留给我无穷的思考。这“大河恋”,既是一种对大黑脚河的迷恋,一种对父子情的怀恋,也是一种对兄弟情的思念,一种对故乡的坚守,更是一种对乡愁的升华,是一种在逝去时光中沉淀的情愫,漫过生命的每一秒,陪伴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或许是因为我出生在汉江边,喝着汉江水长大,对河流有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眷恋。《大河恋》里大黑脚河正是这样的一条河流,不以人的喜怒哀乐而断流,不以四季轮回而干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和承受着生命的灿烂、凋零和厚重。
  《大河恋》其美还在真实。真实的自然生活,真实的人物形象,保守、安分、听话、守规矩的诺曼,开放、躁动、叛逆、不羁的保罗,真实地生活在现实中。难忘那一段:半夜从家里溜出来去漂流,保罗是直接从二楼跳下去翻滚到地上,然后往前跑着蹦上车的;诺曼是先下到一楼房顶,然后顺着房顶旁边的柱子溜下来。这情节就是最好的对比。
  整部电影就像我们真实生活的回放,没有太强烈的冲突。从整个故事里,我们获得了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沉潜出实用的生活智慧。
  蝇钓是《大河恋》的另一条主线,也是他们心灵交流的最好方式。与其说父亲在教儿子们钓鱼,不如说是在教他们学会去爱,学会理解,学会在大河里与上帝接触。影片中多次出现蝇钓的场景,诺曼依照着父亲教授的蝇钓方式挥着钓竿,保罗则改变了蝇钓的方式,自创影子钓法,钓鱼线在钓者的周围留下了圆形轨迹。这是一道无比美丽的风景,正如父亲所说的,这是艺术,是生命的艺术。
  是啊,我们每个人的轨迹是不同的。诺曼从父亲那学来的,一丝不变地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去,平静地生活;而保罗却不同,他改变了父亲的节拍,创造了自己的方式。在诺曼的眼中,弟弟成了位真正的艺术家。在麦克林父子最后一次一同钓鱼的时候,保罗曾一展蝇钓的完美身手,博得父亲称其为天才。他似乎生来就是要与大自然的规律抗衡,他摆脱所有的自然规律,真像是一件艺术作品,昂立在大河之上。就像诺曼说道:“保罗是与众不同的,保罗的坚强来自身体某处,他坚信自己比任何人都坚强。”
  整部影片,导演把最美好和最悲剧的一面给了保罗,把最睿智和最遗憾的一面给了父亲,把最完满和最孤独的一面给了诺曼,在给予他们完美的时候也给予了他们不完美。
  生命中本来就没有什么是绝对完美的,反而是那些不完美中的完美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生活是一条贯穿所有记忆的河,那人、那事、那物、那景,都摄入心灵深处。渴望自己是一个游吟的诗人、流浪的画家,能够真实地贴近生活,用那纤細的灵感,触及每根神经,让人哭,让人笑,让人醉。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开放办学中的教育体系进行分析和技术研究,可对学校当前远程教育的进展情况及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从技术、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开放办学中远程教育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状态进行有机的联系,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保证远程教育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关键词:远程教育;质量评估;评估指标  中国分类号:G724.82  一、 开放办学教育体系质量评估的主要指标  大多数教育质量的评估指标是
【摘要】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求而开始了它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旅程。技术的不断产生、应用及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的主要动力。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技术的使用者、评价者,也是新技术的创造者。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中生,更是技术发明创造的生力军。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家长
前些年“于丹《论语》心得”火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妇孺皆知,掀起了一场方兴未艾的“《论语》热”。时至今日,对她讲解的内容有许多不同评价,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于丹老师无疑是成功的。她有一个制胜的法宝,那就是将高深的“圣人之论”用一个个通俗易懂又内涵深远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让人如饮清茶,如啜醇酒,让人真正感受到“道不远人”的魅力。  也许是做班主任的职业习惯,我听于丹老师的讲座时就想:“如果我的班会也能
期刊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饱含美丽传说、传统习俗、时令风景的节日诗词是否让你心心念念;“茱萸为何物”“屠苏酒如何饮”……这些奇奇怪怪的习俗是否引发你的无限好奇;“一起做个风筝,把它放飞蓝天”“七夕夜相约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这些好玩的活动是否让你跃跃欲试?那么,来吧,踏上我们传统节日课程的学习“专列”,开启你的继承之旅、文化之旅、自然之旅、
期刊
【摘要】当今教育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迫切地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课堂作为初中教学的主阵地,更加要求教师能够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本片论文,我们就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针对初中生物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好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做出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标;理念落实;研究探讨  中国分类号:G633.91  教学理念作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思想指导,在教学过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又一届学子如飞翔的蒲公英种子,即将扎根于新的世界。整理着办公桌上散乱的、还留着孩子们体温的照片、小道具……时光回溯到三年前——  2015年9月,我接手五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教学,据孩子们讲,我是他们的第九任语文老师。由于频繁更换老师,没有固定的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语文知识、思维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造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基本习惯很差。刚接班那会儿,我在上面大声讲,他
期刊
为了激发和培养我们小(二)班孩子的科学观察能力和探究兴趣,今年,我特意请回了一些可爱的蚕宝宝放在班级科学区域,让孩子们通过亲自喂养、观察,以便了解蚕宝宝的生命历程。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在家长群交流后,家长们表示纷纷赞同,一位家长很快回复自己家里有蚕宝宝,愿意提供给孩子们观察学习。虽然解决了蚕宝宝的问题,可是一切并不是那么顺利。3月底的天气比较冷,本地的桑树还没长出叶子,养蚕用的桑叶成了最大的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