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上的情境创设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新课程理念下的情境教学,从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出发,结合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探讨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近几年以来,各国的科学教育界对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本质教育逐渐重视起来。美国的科学教育改革2061计划将“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视为当代科学教育努力的方向。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科学本质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科学本质大多属于观念的东西,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式的熏陶。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教学课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创设一个优化的教学情境,是教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因此,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二、情景教学需把握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实际教学中你会发现学生可以按照课本中的说法答题,而在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中,他们仍坚持着原有的观念。可见,错误的前概念的存在是学生建立正确的自然科学观念的最大障碍之一。
  因此,在创设情境时,我们应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情境。在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学生才能突破先入为主的前概念,透过真实的情境,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例如:在建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形成概念中,书本中的三个实验都能很好的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缺乏直观性和趣味性,在课堂上可以增加一个直接能看见光的传播路径的和自制一个小孔成像仪,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建立概念。
  由于所创设的实验情境具有真实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很容易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相似性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要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以促进知识迁移,从而才能把握新事物、新问题的本质。例如,在引入“物体的热胀冷缩”概念时,我们创设了如下情境:
  情境1:取两只相同的烧杯,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往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装有红墨水和细长管的烧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情境2:取两个相同的铜质小球,加热后一个直接穿过铜环,一个放入冷水后再穿过铜环,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情境3: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包扎相同的气球皮,同时放入冷水与热水中,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通过学生对实验情境1与旧知识的同化,学生容易从“水银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迁移得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对实验情境2与旧知识的同化,学生容易从“液体的热胀冷缩”迁移得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同理也可以得出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从此,可以很自然地引入“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概念。
  以上创设的实验情境1、2和3,以原有知识为基础,以新知识为目标,这样的设计思路,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可以轻松地突破教学的重点,活跃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同时还渗透着类比、迁移等科学思维方法,实现了学生从“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
  3、主体性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应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结合教学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问题,以获取新知识。例如,在“能量的传递方式”的认知上,我们创设了如下探究活动情境:
  情境4:实验桌上提供了如下实验器材:砂皮纸、一杯热水、酒精灯、铁锤、夹子等,如何使一根铁丝温度升高,能量的传递方式如何?请你对这些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出“能量传递”的不同方式。
  学生通过小组探究与交流,大致得到如下几种方法:(1)用砂皮纸反复磨擦铁丝;(2)用铁锤反复击打铁丝;(3)用手反复弯折铁丝;(4)将铁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5)将铁丝浸在热水杯中。然后组织学生对上述方法进行比较和分类,究其本质的不同可归纳得出结论:做功、热传递是能量传递的两种不同方式。
  探究活动情境4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开放的学习环境,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因,激发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同时,这种学习环境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协作,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
  总之,学习科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生活和现代科技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自然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应具备较强的针对性,情境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灵活应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创设的情境还要注重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
  【作者单位:温州市龙湾区永兴第二小学 浙江】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社区调查分析人群糖尿病的流行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个居委,对年满20岁以上的城市常住居民调查一般情况、糖尿病危险因素和体格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顽固性疼痛病因及预防治疗.方法将同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的顽固性疼痛率为9.02%(12/133),传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和开发,已成为当今幼教工作者关心和感兴趣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范畴。特别是课程园本化的开发引领,使得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资源越挖越深入。但是,当前幼儿园教材课程呈多样化态势,使得一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实施和评价具有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和自由性,导致直接影响总课程目标的实现成效。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对课程的实施有了明确的
目的研究糖尿病内耳损伤早期的听力学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每日检测动物血糖,持续2周。实验前后检测ABR及DPOAE,2周后检测血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
近年来培智学生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主体,社会越来越重视他们的教育与生存问题。为了让培智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培智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培智学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乳突根治术腔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2例(52耳)行乳突根治术的患者,均于术后二周拔除术腔纱条,随机分为对照组(27耳)和实验组(25耳),
叙事(narrative)通常被人们称为“讲故事”,是儿童口语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很多研究都表明,叙事不仅对儿童从口语向读写的顺利过渡起着重要作用,也与儿童的学业成绩(如词汇理解、
目的探讨有关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诊断问题,验证1999年昆明会议修订的新的儿童VMC的诊断标准,并从临床实践中,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5年
1.3耳蜗的机械一电转换机制1.3.1柯蒂器的机械一电转换作用柯蒂器是耳蜗内的声音感受器,包括毛细胞和各种支持细胞,它们乘载于基底膜之上,并沿着基底膜的长轴进行延伸。柯蒂器中的
陶行知先生爱满人间,他有关师爱的至理名言对我们老师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陶先生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