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花儿皇后”是西北这一带与“花儿王”朱仲录齐名的女歌手汪莲莲,她演唱的“花儿”韵味纯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加上她多次在重要的花儿比赛中获一等奖,所以,被人们称为“花儿皇后”。而我和“花儿皇后”能够“亲密接触”要得益于一次“采风之旅”。
[关键词]花儿 汪莲莲 康乐县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的一种山歌歌种。由于“花儿”多以花卉作比兴,所以青年男女在对歌时,常亲昵地称对方为“花儿”(男对女)或“少年”(女对男)。这种本意用来称呼情人的词儿,后来逐渐变成了一种民歌名称。“花儿皇后”是西北这一带与“花儿王”朱仲录齐名的女歌手汪莲莲,她演唱的“花儿”韵味纯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加上她多次在重要的花儿比赛中获一等奖,所以,被人们称为“花儿皇后”。而我和“花儿皇后”能够“亲密接触”要得益于一次“采风之旅”。
2006年5月30日,在兰州大学艺术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几个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乘车赶赴林谭县新城城隍庙的“花儿会”,希望通过这次实地采风,能对“花儿”这个山歌歌种有更直接。更深刻的了解。当我们到了康乐县的时候,得知附近有一个很出名的“花儿”女歌手汪莲莲,就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行程。专程去拜望她(在此之前,我曾在书上看到过她的照片和名字,但印象不深)。一路上我们向路人打听她的家庭地址,不论男女老少反应都强烈,虽然我已知道她有一定的名气,但没想到达到了这种程度,渴望见到她的愿望突然变的很强烈。由于她住在渭源县峡城乡较偏僻的土排村,车无法驶入,我们就改为步行,走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土路,看到了一个铁索桥(具体的说是用生了锈的粗铁丝和木板搭成的简易铁桥),当我踩到上面,看着桥下的湍急的河水,心里有种难以抑制的恐惧感,好不容易走过了像秋千一样的桥,又走过了一个村庄,这才看到了汪莲莲居住的地方——莲花山。通过四处打听。我们找到了汪莲莲的家并见到了她,她高高的个子,中等身材,虽然已年近半百(48岁),但通过她脸部的轮廓和脸庞上绽放得笑容,仍能看出年轻时的风韵。我们对她说明了此次的来意,犹豫片刻,她告诉我们关于花儿的一些特点和讲究:“花儿”由于流传地区不同,结构、格调、风格、唱法,也都有了很大的差别。为了区别它,人们习惯把它分为两大流派。即临夏“花儿”和洮岷“花儿”。临夏“花儿”又叫河州“花儿”,流传比较广泛,在西北各省区都有流传。洮岷“花儿”又叫莲花山“花儿”,主要流传在甘肃省境内。汪莲莲主要演唱的是莲花山花儿,莲花山花儿属于洮岷花儿,位于临洮一岷县,洮岷花儿分南北,南部用“安”代表最后一句词,不唱具体词。北部是莲花山令,最后一句唱出来。其歌词内容丰富,见啥唱啥,即兴创作,曲调固定,都是一个调子。演唱中最少要三个人唱,其中一个人唱,一个人递词,一个人和唱。
莲花山花儿分单套,双套,三转腔。
单套:一句一押韵
比如《莲花山的白牡丹》
莲花山的白牡丹,娃娃不领门不看,
一年一趟莲花山,把菜还让鸡吃完。
双套花儿:两句一押韵
比如:
莲花山的水帘洞白石山的草干了。
不说吧你长得俊还说我的眼馋了。
把你的心上吃的重不管路儿远着哩。
你走我就把你送不怕男人管着哩。
三转腔:两句一转(歌词内容转)
比如《莲花山令》
我想你的心上急抓抓,想着满炕铁喀啦。
喀啦跳的五尺高。正跳着时你来啦。
知道你来我不跳,跳着把肋骨闪坏了。
花儿的禁忌是:在长辈面前不能唱:姑娘结婚之前也不能唱:在家不能唱。至此,我们明白了她的意思,就跟着她到了村外河边,她叫上了她的表妹张春莲和丈夫赵意立跟她和唱、递词。当汪莲莲唱出第一句的时候。我就被这种山歌的原始美深深感染了,我终于明白了这么多人热爱这种民间艺术的原因,并隐隐的体会到了以前见过的一首“花儿”歌词的含义。
花儿本是心中话,
不唱是由不得自家:
刀刀拿来头割下,
不死了还是这个唱法。
当天,汪莲莲和她的搭档(汪莲莲和张春莲各拿一把彩色的扇子,赵意立在旁边递词)一起演唱了很多“花儿”:《二牡丹令》、《三闪令》《唉啦啦令》、《山令》、《莲花山令》《尕妹子是牡丹花中的王》(情歌)。我只能记得并演唱其中的一首《二牡丹令》:
中国哈地甘肃七十二个县来吧,
二牡丹来呀二呀梅花,哎呀
满山坡呀,漫洼子牡呀丹呀,
四方地个朋友来呀见面来吧
二牡丹来呀二呀梅花,哎呀
唱一首呀花儿子舒呀坦呀!
第二天,我们跟随着汪莲莲去了康乐县马家峡端午节花儿会,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花儿会。那里三面环山,满眼的绿色。难以想象。在黄土覆盖的甘肃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在通往花儿会的路上可以看到路边是特色小吃和好玩好看的东西,就像是农村赶集,到了山脚下抬眼望去,山坡上人们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戴着白色的帽子,撑着大大的花伞。我们刚到的时候“花儿”演唱还没有开始,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随着一句长长的“哎……”花儿会正式开始了,我不懂这里的方言,所以听不懂她们唱的是什么意思,我只听见空气里充满了“花儿”的纯朴声音,他们这种演唱热情和乐在其中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们这些学院派的人在汪莲莲的领唱下,也跟着和了起来,一会的工夫,我们周围就围了好几层人。他们或许是为了听“花儿皇后”的演唱,或许是被我们的“业余”声音所吸引,我心里充满了激动,仿佛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觉中。到了和汪莲莲分别的时候,她最后给我们唱了一首《莲花山令》,我依旧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她的声音却留在了我的脑中,久久回荡。
[关键词]花儿 汪莲莲 康乐县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的一种山歌歌种。由于“花儿”多以花卉作比兴,所以青年男女在对歌时,常亲昵地称对方为“花儿”(男对女)或“少年”(女对男)。这种本意用来称呼情人的词儿,后来逐渐变成了一种民歌名称。“花儿皇后”是西北这一带与“花儿王”朱仲录齐名的女歌手汪莲莲,她演唱的“花儿”韵味纯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加上她多次在重要的花儿比赛中获一等奖,所以,被人们称为“花儿皇后”。而我和“花儿皇后”能够“亲密接触”要得益于一次“采风之旅”。
2006年5月30日,在兰州大学艺术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几个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乘车赶赴林谭县新城城隍庙的“花儿会”,希望通过这次实地采风,能对“花儿”这个山歌歌种有更直接。更深刻的了解。当我们到了康乐县的时候,得知附近有一个很出名的“花儿”女歌手汪莲莲,就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行程。专程去拜望她(在此之前,我曾在书上看到过她的照片和名字,但印象不深)。一路上我们向路人打听她的家庭地址,不论男女老少反应都强烈,虽然我已知道她有一定的名气,但没想到达到了这种程度,渴望见到她的愿望突然变的很强烈。由于她住在渭源县峡城乡较偏僻的土排村,车无法驶入,我们就改为步行,走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土路,看到了一个铁索桥(具体的说是用生了锈的粗铁丝和木板搭成的简易铁桥),当我踩到上面,看着桥下的湍急的河水,心里有种难以抑制的恐惧感,好不容易走过了像秋千一样的桥,又走过了一个村庄,这才看到了汪莲莲居住的地方——莲花山。通过四处打听。我们找到了汪莲莲的家并见到了她,她高高的个子,中等身材,虽然已年近半百(48岁),但通过她脸部的轮廓和脸庞上绽放得笑容,仍能看出年轻时的风韵。我们对她说明了此次的来意,犹豫片刻,她告诉我们关于花儿的一些特点和讲究:“花儿”由于流传地区不同,结构、格调、风格、唱法,也都有了很大的差别。为了区别它,人们习惯把它分为两大流派。即临夏“花儿”和洮岷“花儿”。临夏“花儿”又叫河州“花儿”,流传比较广泛,在西北各省区都有流传。洮岷“花儿”又叫莲花山“花儿”,主要流传在甘肃省境内。汪莲莲主要演唱的是莲花山花儿,莲花山花儿属于洮岷花儿,位于临洮一岷县,洮岷花儿分南北,南部用“安”代表最后一句词,不唱具体词。北部是莲花山令,最后一句唱出来。其歌词内容丰富,见啥唱啥,即兴创作,曲调固定,都是一个调子。演唱中最少要三个人唱,其中一个人唱,一个人递词,一个人和唱。
莲花山花儿分单套,双套,三转腔。
单套:一句一押韵
比如《莲花山的白牡丹》
莲花山的白牡丹,娃娃不领门不看,
一年一趟莲花山,把菜还让鸡吃完。
双套花儿:两句一押韵
比如:
莲花山的水帘洞白石山的草干了。
不说吧你长得俊还说我的眼馋了。
把你的心上吃的重不管路儿远着哩。
你走我就把你送不怕男人管着哩。
三转腔:两句一转(歌词内容转)
比如《莲花山令》
我想你的心上急抓抓,想着满炕铁喀啦。
喀啦跳的五尺高。正跳着时你来啦。
知道你来我不跳,跳着把肋骨闪坏了。
花儿的禁忌是:在长辈面前不能唱:姑娘结婚之前也不能唱:在家不能唱。至此,我们明白了她的意思,就跟着她到了村外河边,她叫上了她的表妹张春莲和丈夫赵意立跟她和唱、递词。当汪莲莲唱出第一句的时候。我就被这种山歌的原始美深深感染了,我终于明白了这么多人热爱这种民间艺术的原因,并隐隐的体会到了以前见过的一首“花儿”歌词的含义。
花儿本是心中话,
不唱是由不得自家:
刀刀拿来头割下,
不死了还是这个唱法。
当天,汪莲莲和她的搭档(汪莲莲和张春莲各拿一把彩色的扇子,赵意立在旁边递词)一起演唱了很多“花儿”:《二牡丹令》、《三闪令》《唉啦啦令》、《山令》、《莲花山令》《尕妹子是牡丹花中的王》(情歌)。我只能记得并演唱其中的一首《二牡丹令》:
中国哈地甘肃七十二个县来吧,
二牡丹来呀二呀梅花,哎呀
满山坡呀,漫洼子牡呀丹呀,
四方地个朋友来呀见面来吧
二牡丹来呀二呀梅花,哎呀
唱一首呀花儿子舒呀坦呀!
第二天,我们跟随着汪莲莲去了康乐县马家峡端午节花儿会,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花儿会。那里三面环山,满眼的绿色。难以想象。在黄土覆盖的甘肃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在通往花儿会的路上可以看到路边是特色小吃和好玩好看的东西,就像是农村赶集,到了山脚下抬眼望去,山坡上人们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戴着白色的帽子,撑着大大的花伞。我们刚到的时候“花儿”演唱还没有开始,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随着一句长长的“哎……”花儿会正式开始了,我不懂这里的方言,所以听不懂她们唱的是什么意思,我只听见空气里充满了“花儿”的纯朴声音,他们这种演唱热情和乐在其中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们这些学院派的人在汪莲莲的领唱下,也跟着和了起来,一会的工夫,我们周围就围了好几层人。他们或许是为了听“花儿皇后”的演唱,或许是被我们的“业余”声音所吸引,我心里充满了激动,仿佛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觉中。到了和汪莲莲分别的时候,她最后给我们唱了一首《莲花山令》,我依旧听不懂歌词的意思。但她的声音却留在了我的脑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