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经历都是财富,而厄运更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上帝包装好了送给人的一份厚礼。大痛方知悔,如果不是这次特殊经历,有些道理我可能终生也不会明白。尽管我还将面临漫长的服刑改造生活,但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我会把刑期当学期,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相信自己还能做一些有益社会、有益他人的事。我能有今天的勇气和心态继续生存下去与你对我的教育帮助和开导是分不开的,你是一个忠于职守、秉公执法的好检察官,同时也是一个受人尊重、善良而有情有义的好人……”
这是一名服刑犯写给办案检察官的感谢信,抑或叫忏悔书,写信的人名叫刘利华,原是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宾馆的老板。
从事反贪工作20多年,王久海没有太多的奖杯和证书,可在他的抽屉里却珍藏着这封罪犯的来信。
“按理说他已经进入服刑阶段,没有必要奉承或者讨好我个人,这封信是一种真情流露,也是对检察工作的认可。”王久海淡淡地说。
3月3日上午,记者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检察院见到了王久海。
反贪最需要一种韧劲
《方圆》:您做反贪工作一做就是20多年,有哪些感受?
王久海:首先有一种成就感。反贪工作最大的乐趣就是成就感。这种成就不是个人的成就,而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得到保障的成就感。一个案件侦破后,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国家挽回了损失。再一点就是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老百姓对政府惩治腐败的渴望和期待,这也意味着反贪工作责任重大。
《方圆》:这么多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案子?
王久海: 2005年,在查处北京龙泉宾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利华涉嫌贪污、挪用公款案件过程中,办案人员对刘控制掌握的龙泉宾馆及其所属公司所有账户进行了全面清理。在清理北京广汇园商贸有限公司账户时,发现这家公司由龙泉宾馆出资成立,成立时间是在1996年9月,但公司在银行设立账户和财务建账时间却都是在2000年。我感觉到这里面可能有文章,难道3年多的时间没有开立账户?还是有另外的账户存在?如果有,那这背后的问题就大了。
于是分派多路侦查员对全区范围内的所有银行进行了一次拉网式调查,结果却令人失望,没有发现广汇园公司的其他账户。这个公司既然是龙泉宾馆办的,就一定有经济往来。我带着几个人再次扎进龙泉宾馆。十年的账目堆了满满一屋子,一本一本地翻,经过近两个月的苦苦搜寻,核实了数千笔可疑资金往来,最终发现了一笔9000余元的款项,是从龙泉宾馆汇往广汇园商贸公司的,顺藤摸瓜,查出一个尘封了将近7年的账户。
原来,这个账户1996年9月开户,1998年3月销户,实际使用仅短短一年多,早已废弃不用。从银行调来相关资料后,我们发现这个账户使用时间虽短,但账户内资金往来频繁,且数额较大,一年半的时间里,进出资金近千万元。经过仔细的调查,将目标锁定在门头沟区原“三电办”副主任张宝经的身上,一起贪污公款680余万元的大案同时浮出水面。
《方圆》:反贪工作最需要的态度是什么?
王久海:做反贪工作最需要一种韧劲。
《方圆》:能不能再给我们具体讲讲怎么理解这个“韧劲”?
王久海:给你讲个我刚到反贪局时的故事吧。那是1995年左右,当时我们还不叫反贪局叫经济检察科。办的河北燕郊的一个案件。当时道路交通状况还不太好,从门头沟到那里开车要几个小时。对方是中建局的一个单位,还不太配合。我们的工作是要查账找一个证据,其实也没有目标,就是觉得这账目里边肯定有不正常的地方,隐藏着一些问题,想找到一条线索。
老大一个库房,堆得密密麻麻。翻来翻去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后来一本一本翻,七八月份的大夏天,那叫一个热,后来都快坚持不住了。
当时科长就批评了我们,工作中发现疑点就要抓住不放。后来我们继续坚持,果然查到门头沟一个企业与这个单位的一笔账务往来。就是一笔付款凭证,找到之后就把案件突破了。印证了我们当时的一个怀疑。
不被表象蒙蔽
《方圆》:在办案时可能会掌握很多线索,如何甄别这些线索的真伪呢?
王久海:俗话说水无常势,兵无常形,每个案件情况各不相同。在反贪工作中不仅要有韧劲,还要大胆怀疑,谨慎求证,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蒙蔽。
比如我们在查办一名银行储蓄员携款潜逃的案件中,要先把人抓住,怎么抓人这是个问题。营业场所监控录像显示,嫌疑人在打电话,说要买两张到广州的火车票。当时我考虑嫌疑人明知道这里有监控录像,他要跑,为什么把行踪留下?这个追逃方向不对。后来确定, 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坐火车跑,而是先打车,打车第一站是理发馆,先理发,然后买衣服,再乘公共汽车,用了一系列反侦查手段,跑到河北一个深山沟里隐藏起来。
《方圆》:侦查过程中最难突破的有哪些环节?
王久海:应该就是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了。
实践告诉我们反贪无彩排,每案各不同。前年查办加籍华人高海希行贿案。嫌疑人依仗是现金交易和自己的外籍身份,拒不配合。提讯时要么一言不发,要么说英语,半年时间就是攻不下来。有同志说请个英语翻译。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办案要抓关键。我想这根本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他不是不会说中文,还是我们没抓住关键点。通过对他的背景调查和提讯录像的分析,我想,虽然他移民入籍加拿大,但他所生活的圈子、赚钱的路子还是在国内,肯定害怕被驱逐出境。抓住这一点后在三四天内很快突破。后来他对我说:“你要真给我请来个英语翻译,我的俄语比英语说得还好。”
面重点查拆迁领域
《方圆》:在你看来,近年来反贪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久海:总体来讲,发案率呈上升趋势。就门头沟区而言,是从去年开始,全区进行城区改造,大范围拆迁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根据群众反映,我们搞了一系列拆迁领域的案件,主要涉及政府和拆迁公司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贪污受贿的案件。截至2010年年底,已经立案4件8人,并移送渎职犯罪线索2件2人,配合公安机关查办涉嫌诈骗拆迁款犯罪嫌疑人10余人。这类案件的突出特点是弄虚作假,编造政府的一些文件,骗取补偿款。
《方圆》:就反贪人员个体来讲,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呢?
王久海:想干好一件事,首先要喜欢这个工作,还要有这个能力,专业素质更重要。既要掌握政策,又要会运用,要具备敏锐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这个能力不是通过学习就能得来的,而是通过多年实践积累的。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反贪队伍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老反贪干警的经验是无法取代的。从我们局里的现状来看,老干警在各个办案小组中起到了技术支持的作用。
《方圆》:案件线索好找吗?
王久海:一些基层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上突出表现为“两少一难”,即案件线索少,大要案少,查办案件难度大,有时一年也收不到几条可以成案的举报线索。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发挥主动性比较好。近年来,我们自行发现的案件可以达到案件总数的80%。
《方圆》:主动性很重要。
王久海:2008年我们办理过一个案子,当时是我和同事到银行去进行正常的工作,银行的工作人员无意中说了一句:“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姓屈的,在很久以前贷款20万,现在不了了之了。”从银行回来,我就一直琢磨这个问题。随后通过立案侦查,证实了屈某利用信贷员的职务之便,假借一家驾校的名义贷款20万,银行放贷后,其将20万元全部拿去做生意,一直没有归还。最后,法院判定其构成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责任编辑:张羽
这是一名服刑犯写给办案检察官的感谢信,抑或叫忏悔书,写信的人名叫刘利华,原是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宾馆的老板。
从事反贪工作20多年,王久海没有太多的奖杯和证书,可在他的抽屉里却珍藏着这封罪犯的来信。
“按理说他已经进入服刑阶段,没有必要奉承或者讨好我个人,这封信是一种真情流露,也是对检察工作的认可。”王久海淡淡地说。
3月3日上午,记者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检察院见到了王久海。
反贪最需要一种韧劲
《方圆》:您做反贪工作一做就是20多年,有哪些感受?
王久海:首先有一种成就感。反贪工作最大的乐趣就是成就感。这种成就不是个人的成就,而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得到保障的成就感。一个案件侦破后,犯罪分子被绳之以法,国家挽回了损失。再一点就是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老百姓对政府惩治腐败的渴望和期待,这也意味着反贪工作责任重大。
《方圆》:这么多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案子?
王久海: 2005年,在查处北京龙泉宾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利华涉嫌贪污、挪用公款案件过程中,办案人员对刘控制掌握的龙泉宾馆及其所属公司所有账户进行了全面清理。在清理北京广汇园商贸有限公司账户时,发现这家公司由龙泉宾馆出资成立,成立时间是在1996年9月,但公司在银行设立账户和财务建账时间却都是在2000年。我感觉到这里面可能有文章,难道3年多的时间没有开立账户?还是有另外的账户存在?如果有,那这背后的问题就大了。
于是分派多路侦查员对全区范围内的所有银行进行了一次拉网式调查,结果却令人失望,没有发现广汇园公司的其他账户。这个公司既然是龙泉宾馆办的,就一定有经济往来。我带着几个人再次扎进龙泉宾馆。十年的账目堆了满满一屋子,一本一本地翻,经过近两个月的苦苦搜寻,核实了数千笔可疑资金往来,最终发现了一笔9000余元的款项,是从龙泉宾馆汇往广汇园商贸公司的,顺藤摸瓜,查出一个尘封了将近7年的账户。
原来,这个账户1996年9月开户,1998年3月销户,实际使用仅短短一年多,早已废弃不用。从银行调来相关资料后,我们发现这个账户使用时间虽短,但账户内资金往来频繁,且数额较大,一年半的时间里,进出资金近千万元。经过仔细的调查,将目标锁定在门头沟区原“三电办”副主任张宝经的身上,一起贪污公款680余万元的大案同时浮出水面。
《方圆》:反贪工作最需要的态度是什么?
王久海:做反贪工作最需要一种韧劲。
《方圆》:能不能再给我们具体讲讲怎么理解这个“韧劲”?
王久海:给你讲个我刚到反贪局时的故事吧。那是1995年左右,当时我们还不叫反贪局叫经济检察科。办的河北燕郊的一个案件。当时道路交通状况还不太好,从门头沟到那里开车要几个小时。对方是中建局的一个单位,还不太配合。我们的工作是要查账找一个证据,其实也没有目标,就是觉得这账目里边肯定有不正常的地方,隐藏着一些问题,想找到一条线索。
老大一个库房,堆得密密麻麻。翻来翻去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后来一本一本翻,七八月份的大夏天,那叫一个热,后来都快坚持不住了。
当时科长就批评了我们,工作中发现疑点就要抓住不放。后来我们继续坚持,果然查到门头沟一个企业与这个单位的一笔账务往来。就是一笔付款凭证,找到之后就把案件突破了。印证了我们当时的一个怀疑。
不被表象蒙蔽
《方圆》:在办案时可能会掌握很多线索,如何甄别这些线索的真伪呢?
王久海:俗话说水无常势,兵无常形,每个案件情况各不相同。在反贪工作中不仅要有韧劲,还要大胆怀疑,谨慎求证,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蒙蔽。
比如我们在查办一名银行储蓄员携款潜逃的案件中,要先把人抓住,怎么抓人这是个问题。营业场所监控录像显示,嫌疑人在打电话,说要买两张到广州的火车票。当时我考虑嫌疑人明知道这里有监控录像,他要跑,为什么把行踪留下?这个追逃方向不对。后来确定, 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坐火车跑,而是先打车,打车第一站是理发馆,先理发,然后买衣服,再乘公共汽车,用了一系列反侦查手段,跑到河北一个深山沟里隐藏起来。
《方圆》:侦查过程中最难突破的有哪些环节?
王久海:应该就是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了。
实践告诉我们反贪无彩排,每案各不同。前年查办加籍华人高海希行贿案。嫌疑人依仗是现金交易和自己的外籍身份,拒不配合。提讯时要么一言不发,要么说英语,半年时间就是攻不下来。有同志说请个英语翻译。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办案要抓关键。我想这根本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他不是不会说中文,还是我们没抓住关键点。通过对他的背景调查和提讯录像的分析,我想,虽然他移民入籍加拿大,但他所生活的圈子、赚钱的路子还是在国内,肯定害怕被驱逐出境。抓住这一点后在三四天内很快突破。后来他对我说:“你要真给我请来个英语翻译,我的俄语比英语说得还好。”
面重点查拆迁领域
《方圆》:在你看来,近年来反贪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久海:总体来讲,发案率呈上升趋势。就门头沟区而言,是从去年开始,全区进行城区改造,大范围拆迁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根据群众反映,我们搞了一系列拆迁领域的案件,主要涉及政府和拆迁公司负责拆迁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贪污受贿的案件。截至2010年年底,已经立案4件8人,并移送渎职犯罪线索2件2人,配合公安机关查办涉嫌诈骗拆迁款犯罪嫌疑人10余人。这类案件的突出特点是弄虚作假,编造政府的一些文件,骗取补偿款。
《方圆》:就反贪人员个体来讲,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呢?
王久海:想干好一件事,首先要喜欢这个工作,还要有这个能力,专业素质更重要。既要掌握政策,又要会运用,要具备敏锐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这个能力不是通过学习就能得来的,而是通过多年实践积累的。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反贪队伍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老反贪干警的经验是无法取代的。从我们局里的现状来看,老干警在各个办案小组中起到了技术支持的作用。
《方圆》:案件线索好找吗?
王久海:一些基层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上突出表现为“两少一难”,即案件线索少,大要案少,查办案件难度大,有时一年也收不到几条可以成案的举报线索。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发挥主动性比较好。近年来,我们自行发现的案件可以达到案件总数的80%。
《方圆》:主动性很重要。
王久海:2008年我们办理过一个案子,当时是我和同事到银行去进行正常的工作,银行的工作人员无意中说了一句:“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姓屈的,在很久以前贷款20万,现在不了了之了。”从银行回来,我就一直琢磨这个问题。随后通过立案侦查,证实了屈某利用信贷员的职务之便,假借一家驾校的名义贷款20万,银行放贷后,其将20万元全部拿去做生意,一直没有归还。最后,法院判定其构成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责任编辑: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