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da123sas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的学生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学习主体.怎样让学生的脑袋真正“动”起来,课堂上既动脑,也动手,作为教师,应当从以自我为中心走向师生平等的共学生习的氛围中来,在课堂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个性的“场所”,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一、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动脑”
  在课堂上,学生想不想学,是不是主动的去学,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必须让学生学习中要主动去动脑思考,主动的去探究和思考.不去思考的学习就不会有学习效果.作为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很强,如果学生能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就增强了.
  要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就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提问.在老师的提问中,
  学生如果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再好好想想!你一定会行的”遇到不愿意回答的,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 “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往往使学生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发展.
  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的重要方法,但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要防止那一问一答的简单的提问方式.有的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经常用:对不对啊、会不会、是不是啊这些简单的不用思考的单调的提问,实际并不能达到引起学生思考的目的.老师要精心设计提出一些具有思考空间和余地的问题.如,讲授“圆锥”一课时,我先让谈谈自己对“圆锥”知识的了解,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自学课本,通过自学你还了解了哪些“圆锥”的知识?然后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在这种氛围下的学生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他们从心灵上感受到课堂成为了他们成长的乐园.
  二、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去动手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听课,认真思考,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去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动手,去参与学习过程.不去参与教学过程,就不能真正的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不能真正的去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要知道概念的形成,更要知道概念的运用.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做适当的练习.一边练习,一边思考.只有不断的去反复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让他们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好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应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课堂活跃起来.下面结合
  “克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探求知识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及作用.
  教学设计: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到附近小商品市场逛一逛,看看哪些物品是以克为单位的?它有多少克?谁来说一说?
  生(1):味精是以“克”为单位的,一袋味精有125克.
  生(2):面包是以克为单位的,一袋面包有200克.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几样东西.这块肥皂有150克,这一小袋儿童食品有80克,这袋药品有20克.(老师让学生互相传着感受一下)
  师:我们经常吃的一小袋食品也只有80克,你觉得1克有多重?
  生:非常轻、很少……
  三、教师要创设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情境”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生活经验与环境都有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教师的讲解与提问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时恰好适得其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被扼杀,学习的潜能也从中受到了抑制,更谈不上乐于学习.因此,应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听到了这样一节成功的课:在认识1时,教师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知识,举出可用数字1表示一个整体,学生抢着回答:“一棵树、一朵花、一个苹果、一本书等.”但“1”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学生却没有提到,教师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还有别的东西可用1来表示吗?”“一箱苹果”终于有学生发话了,教师问学生“你们同意吗?“有的学生不同意,有的同意,于是教师就让不同意的学生先发表意见,有一学生:“我不同意,因为箱里有许多苹果.”教师再给表示同意的学生反驳的机会:“同意,我只看见一只箱子.”水到渠成,教师肯定了同意组的看法.虽然箱里有许多苹果,但这些苹果只用一只箱子装,所以可以用1来表示这箱苹果.就像我们一(2)班,一(2)班是由一个一个学生组成,但把这一个一个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就形成了一个班.这样,就比单纯地说:“1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要容易理解得多.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就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学习,鼓励学生去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并将此转化为新的学习动机,形成良性循环,真正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让我们学生的脑袋真正“动”起来,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定会好起来.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对比观察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在MRI-DWI序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同时通过分析DWI及ADC值,分析ADC值量化数值对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效果,探讨A
合成了外围修饰香豆素PAMAM树枝形分子Gm-2(m+1)C,外围和核心分别共价连接香豆素和紫精的树枝形分子EV-Gm-2(m+1)C(m=0,1),以及香豆素和紫精的模型化合物C-Model和EV,化合物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对化学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以实验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实验观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在化学实验方法中,科学的、全面的观察尤其具有特殊的关键作用.观察应讲究方法,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未所见,不善观察者,虽如入宝山也会空手而归.化
为了加速玉米良种更新换代,我们每年冬季都去海南岛崖城搞玉米种子繁育工作。近年来全国各地南繁单位及繁种面积日渐增多,竞争加剧,因此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对此结合我们的多
浙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吴建华大豆是我县重要的旱粮作物,长年种植2.0万亩。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大豆生产已成为发展“一优两高”
目的(1)研究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即sFl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变化,探讨sVEGFR-1和VEGF与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病的相关
“这作文到底怎么写呀?”每当我坐在书桌前,咬著笔尖准备写作文时,这句话就会冒出来。我绝对是一个作文白痴,写作文时没有内容,没有结构,没有细节……整篇作文又大又空。一旦老师布置了作文,我就像老鼠见了猫一般——望而生畏,那时,我真是怕透了写作文。  后来老师让大家订阅杂志,我扫过一本本杂志名,目光停在了《我爱写作文》上。我爱写作文?怎么可能?但急于提高作文水平的我,还是毅然订了一本。  当第一本杂志发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必有问,有问必有思.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课堂所提问题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然而课堂提问又不同于生活提问,课堂提问是为教学服务,是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精心设计的问题,好的课堂提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迅速地帮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课堂提问设计要“准”  “准”就是问题设计准确、符合儿童的心里、不给学生造成歧义.所
教学预案在教学实施中,并非“一帆风顺”,它时而遭遇学生思维偏差的羁绊,时而遭遇学生思维“集体出逃”的尴尬,时而遭遇学生灵性的锦上添花……面对变化莫测的课堂,撷取几则在课堂教学中遭遇“不测”的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思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师:“还记得去年老师和大家一起看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像吗?临近新年时,随着主持人‘10,9,8,7,6,5,4,3,2,1,0’的倒数,新年的钟声就敲响了,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 PCD)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有X染色体突变位点遗传的报道。该疾病的患病率约为1:30000-60000,世